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7年神经疾病主要临床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祥建 董爱勤 +1 位作者 吕雅兵 代杰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15-717,共3页
关键词 脑缺血 脑出血 帕金森病 诊断显像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皮质下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李倩 曲明卫 +3 位作者 王宁宁 王立敏 范桂梅 杨潮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0期109-112,共4页
目的 分析孤立性皮质下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422例经颅脑核磁检查确定为孤立性皮质下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当天及之后... 目的 分析孤立性皮质下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422例经颅脑核磁检查确定为孤立性皮质下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入院当天及之后的3 d内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若入院后72 h内NIHSS评分增加≥2分,称其发生了END。依据是否发生END将患者分为END组(81例)和非END组(3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危险因素,最后筛选预测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男性比例、卒中史、病灶直径、载体动脉狭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3.084,95%CI:1.500~6.340,P=0.002)、卒中史(OR=2.391,95%CI:1.158~4.937,P=0.018)、病灶直径>2.0 cm (OR=3.038,95%CI:1.434~6.436,P=0.004)、载体动脉狭窄(OR=14.157,95%CI:7.602~26.363,P<0.001)是急性孤立性皮质下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有卒中史、病灶直径>2.0 cm、合并载体动脉狭窄的孤立性皮质下梗死患者更易发生END,应引起临床上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皮质下梗死 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桂利嗪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前庭型偏头痛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安泽鑫 尹勇 +4 位作者 赵丽 赵婷 谷聚贤 李猛 邵汝升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4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治疗前庭型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VM患者12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治疗前庭型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VM患者12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予氟桂利嗪联合TENS治疗,对照组仅予氟桂利嗪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2个月首次发作头痛、眩晕程度,头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眩晕程度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2个月头痛、眩晕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两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评分;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2.30%(P<0.01);治疗后随访2个月首次发作时两组VAS评分和DH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VAS评分和DHI评分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随访2个月两组头痛、眩晕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头痛、眩晕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结束时两组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SF-36评分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TENS治疗VM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头痛及眩晕的程度、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氟桂利嗪 经皮神经电刺激 头痛 眩晕 生活质量 药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NT-proBNP、NLRP3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恶性脑水肿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丽轩 贾建普 +3 位作者 洪震 张乐国 张俊玲 李阔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2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恶性脑水肿(MBE)的关系。方法选取302例AIS患者,根据是否发生MBE分为MBE组和非MBE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 目的探讨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恶性脑水肿(MBE)的关系。方法选取302例AIS患者,根据是否发生MBE分为MBE组和非MBE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T-proBNP、NLRP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MBE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T-proBNP、NLRP3水平对AIS患者MBE的预测价值。结果302例AIS患者共发生MBE 47例(15.56%)。与非MBE组比较,MBE组血清NT-proBNP、NLRP3水平更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OR=1.175,95%CI:1.089~1.267)、NT-proBNP(OR=1.002,95%CI:1.001~1.003)、NLRP3(OR=2.527,95%CI:1.745~3.661)为AIS患者MBE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T-proBNP、NLRP3水平联合预测AIS患者MBE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二者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血清NT-proBNP、NLRP3水平升高是AIS患者MBE独立危险因素,二者可作为AIS后MBE的辅助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恶性脑水肿 N末端前体B型钠尿肽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白庆岭 胡长伟 +4 位作者 彭营影 姚玉芳 王希瑞 赵志煌 韩永刚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7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脑胶质瘤93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发病男性略多于女性,以突发四...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脑胶质瘤93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发病男性略多于女性,以突发四肢抽动、头痛乏力、呕吐、视力改变、语言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随防至2017年10月生存率为54.84%。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分级、术前行为状态量表(KPS)评分、手术方式、术后行放化疗、术后使用替莫唑胺(TMZ)疗程是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元Cox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高龄(年龄≥60岁)、高级别肿瘤、肿瘤部分手术切除、术前KPS评分<70分、术后未行放化疗及术后使用TMZ<4个疗程是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胶质瘤初期症状不典型,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患者年龄越大、肿瘤分级越高、肿瘤部分手术切除、术前KPS评分越低患者预后越差,术后给予放化疗并使用多疗程的TMZ治疗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合并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兵 董瑞芳 +2 位作者 郄新稳 田爽 张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经头颅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85例,其中合并中重度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40例(脑白质病变组),不合并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45例(单纯脑梗死组)。采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se...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经头颅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85例,其中合并中重度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40例(脑白质病变组),不合并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45例(单纯脑梗死组)。采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sen stroke risk score,ESRS)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并比较2组血清尿酸、碱性磷酸酶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结果脑白质病变组ESRS评分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脑梗死组[(4.68±1.16)分vs(3.69±1.78)分,P<0.01;(59.50±18.48)U/Lvs(53.56±13.81)U/L,P<0.05],血清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单纯脑梗死组[(265.58±77.91)μmol/L vs(306.40±66.68)μmol/L,P<0.01]。脑白质病变组与单纯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ESRS评分越高,并发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风险可能越高。血清尿酸水平下降、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可能是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脱髓鞘疾病 碱性磷酸酶 尿酸 高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地区癫痫苯巴比妥治疗管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孙纪新 杨希晨 +5 位作者 吴新丽 安连芹 朱俊卿 张帆 刘惠卿 张俊龄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23期2042-2045,共4页
目的评价农村地区癫痫苯巴比妥治疗管理的效果。方法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献县和肃宁县,对惊厥性癫痫患者进行免费苯巴比妥治疗和随访管理,评价分析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患者的依从性等指标。结果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入组治疗患者共有... 目的评价农村地区癫痫苯巴比妥治疗管理的效果。方法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献县和肃宁县,对惊厥性癫痫患者进行免费苯巴比妥治疗和随访管理,评价分析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患者的依从性等指标。结果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入组治疗患者共有1 243例,男665例(53.5%)、女578例(46.5%),年龄2~80岁,平均(37.9±15.5)岁。患者入组前有314例(25.3%)在正规治疗,治疗缺口74.7%(929/1 243)。在入组治疗随访期间,有130例先后退组、8例死亡,患者总失访率11.1%(138/1 243)。130例患者退组原因:疗效差47例(36.2%)、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39例(30.0%)、依从性差37例(28.5%)、其他7例(5.3%);患者死因构成:心脑血管疾病4例(50.0%)、车祸1例(12.5%)、不明原因3例(37.5%)。在治疗管理的前3个月,1 243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126例(10.1%),其中轻度103例(8.3%)、中重度23例(1.8%),主要症状为困倦或嗜睡、头晕、头痛等,随着服药时间延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经过近4个月的治疗和管理,患者平均发作频率由入组前的1.63次/月下降到0.34次/月。结论开展苯巴比妥治疗管理,对提高农村癫痫的控制水平是有效、经济、安全和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苯巴比妥 治疗 农村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脑血流速度和血黏度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唐松林 王艺明 张福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3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脑血流速度和血黏度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收集56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首发抑郁症患者,同时选取47名同性别、同年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于清晨7∶00-8∶00空腹抽取肘部静...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脑血流速度和血黏度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收集56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首发抑郁症患者,同时选取47名同性别、同年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于清晨7∶00-8∶00空腹抽取肘部静脉全血,检查全血黏度;患者及对照者于当日下午15∶00-18∶00行经颅超声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检查各脑动脉的血流速度,并分析血黏度和血流速度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全血黏度升高(P〈0.05)、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的收缩峰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减慢、脉动指数降低(P〈0.05)。血流速度减慢的程度与病情轻重无关,血流速度的改变没有明显的偏侧化现象。抑郁症患者脑血流速度与血液黏度无相关性。结论抑郁症患者全血黏度升高,脑血流速度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血液黏度 经颅超声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外泌体来源的miR-425-5p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男 姚玉芳 +3 位作者 张福波 苗娜 徐鑫 杨潮萍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4期68-70,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外泌体来源的微小核糖核酸-425-5p(miR-425-5p)与帕金森病(PD)并发认知功能障碍(C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9例PD患者,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价认知功能,判断患者是否并发CD。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血清中的外泌... 目的分析血清外泌体来源的微小核糖核酸-425-5p(miR-425-5p)与帕金森病(PD)并发认知功能障碍(C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9例PD患者,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价认知功能,判断患者是否并发CD。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血清中的外泌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外泌体中miR-425-5p水平,比较CD与非CD患者的miR-425-5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iR-425-5p与MoCA量表评分的关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iR-425-5p对PD并发CD的诊断价值,用Logistic回归分析miR-425-5p与PD并发CD的关系。结果129例PD患者中,并发CD 47例、非CD 82例。CD患者外泌体中miR-425-5p水平低于非CD患者(P<0.05)。miR-425-5p与MoCA量表中的语言、抽象、视空间与执行、延迟记忆和总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39、0.489、0.347、0.555、0.541,P均<0.05)。miR-425-5p诊断PD并发C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98%和87.8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425-5p>0.71是PD并发CD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23,95%CI为0.005~0.107,P<0.05)。结论血清外泌体来源的miR-425-5p水平低与PD并发CD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障碍 微小核糖核酸-425-5p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晓满 邵汝升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341-1341,共1页
关键词 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 症状和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辛酸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耀汝 于恺 +2 位作者 闫秋月 王妍 安泽鑫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6期56-59,共4页
目的观察硫辛酸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硫辛酸注射液静滴,疗程均为... 目的观察硫辛酸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硫辛酸注射液静滴,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NIHS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采用比色法测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水平。治疗期间观察有无过敏、恶心、抽搐、紫癜、皮疹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高于对照组的66%(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均降低,Barthel指数均增高(P均<0.05);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血清MMP-9、ADMA均有所下降,VEGF、eNOS、NO均有所增高(P均<0.05);观察组血清MMP-9、ADMA低于对照组,VEGF、eNOS、NO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硫辛酸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2型糖尿病 硫辛酸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建立及脑血流量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晨 董瑞芳 +2 位作者 史方堃 刘红梅 姜东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96-1300,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PTL)2、ANGPTL8与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建立及脑血流量(CBF)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21年1月至7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重度单侧颈内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 目的研究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PTL)2、ANGPTL8与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建立及脑血流量(CBF)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21年1月至7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重度单侧颈内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将观察组又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41例,侧支循环良好组79例;观察组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分为认知障碍组49例,认知正常组71例。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不同认知功能及侧支循环情况、血清ANGPTL2、ANGPTL8水平及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的差异,分析血清ANGPTL2、ANGPTL8、CBF与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建立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ANGPTL2、ANGPT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71.9±58.2)ng/L vs(271.3±59.2)ng/L,(1955.6±56.0)ng/L vs(663.5±55.0)ng/L,P<0.01];观察组患者的MTT、TTP显著高于对照组,CBV、CB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认知障碍组患者的血清ANGPTL2、ANGPTL8水平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P<0.01);认知障碍组患者的MTT、TTP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CBV、CBF显著低于认知正常组(P<0.05,P<0.01)。侧支循环不良组血清ANGPTL2、ANGPTL8水平显著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488.8±42.0)ng/L vs(463.1±42.7)ng/L,(2015.9±51.7)ng/L vs(1924.3±51.8)ng/L,P<0.01];侧支循环不良组患者的MTT、TTP显著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CBV、CBF显著低于侧支循环良好组。相关性分析显示,ANGPTL2、ANGPTL8与认知功能、侧支循环、MTT、TTP呈正相关,与CBV、CBF呈负相关。结论血清ANGPTL2、ANGPTL8与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侧支循环建立及CBF和认知功能呈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脑血管循环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变化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欣 严鹤 +5 位作者 许化恒 左艳华 张宗芳 李艳霞 张福波 张会欣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4期52-55,共4页
目的探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sing, 3D-STI)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确诊为SLE的63例作为观... 目的探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sing, 3D-STI)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确诊为SLE的63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6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3D-STI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以及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面积应变(GAS)3D-STI参数。结果两组LVEDd、LVEDs、IVSd、LVPWd、LVEDV、LVESV、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LS、GCS、GRS、GAS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D-STI可以对SLE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进行检测,为临床监测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 心室功能 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14
作者 徐莹 王博 《中国食品工业》 2020年第12期32-33,共2页
随着消费者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事件的涌现,食品安全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主要针对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展开探讨。要想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加强食品质量检验。生物检测技术具有检测精度高、速... 随着消费者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事件的涌现,食品安全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主要针对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展开探讨。要想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加强食品质量检验。生物检测技术具有检测精度高、速度快且操作简单的优势,因此在食品检验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用生物检测技术提高食品安全检验水平,有助于提高食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检测技术 食品检验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