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SM和DTI联合应用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后铁沉积对脑灰质核团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1
作者 郭晓琳 宋彦澄 +2 位作者 刘凤海 康立清 王潇玉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24,共6页
目的采用磁共振定量磁敏感图(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测量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缺血后深部核团铁含量及微结构改变,并分析两者间的潜在相... 目的采用磁共振定量磁敏感图(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测量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缺血后深部核团铁含量及微结构改变,并分析两者间的潜在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31例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进行QSM、DTI、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和常规MRI扫描。在ASL提示缺血的患者中,分别测量患侧和健侧尾状核、苍白球、壳核、红核及黑质的磁化率值(magnetic susceptibility value,MSV)值、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侧大脑深部核团间各参数的差异性,并分析患侧各核团MSV与DTI参数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1例患者患侧核团MSV均高于对侧,红核两侧M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多个核团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核团的MD值和FA值差异均较对侧有统计学意义(P<0.05)。尾状核、壳核及黑质FA值与MSV呈正相关(r=0.438、0.710和0.394,P值均<0.05);尾状核及壳核MD值和MSV呈负相关(r=-0.417、-0.593,P<0.05)。结论单侧MCA供血区缺血后,多个大脑灰质核团可能存在铁的异常沉积和微结构的改变,且壳核铁的异常沉积与微结构的改变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 定量磁敏感图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灰质核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E-MRI和DWI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HER-2状态的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雨薇 孙敏 +2 位作者 刘凤海 康立清 全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6-123,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瘤内及瘤周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状态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采用ITK-SNAP软件手动勾画病灶瘤内感兴趣区,使用PHIgo-AK软件进行瘤周的扩展并提取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ax-relevance and min-redundancy,mRMR)算法等选择DCE-MRI、DWI瘤内及瘤周的最优特征数。分别建立单序列及联合序列的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各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选出预测效能最高的模型,在训练组中从临床及常规影像学特征中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预测HER-2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预测效能最高模型的影像组学标签评分(radiomic score,rad-score)建立融合模型,并以诺模图(nomogram)展示,采用AUC值,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效能及临床价值。结果基于DCE-MRI和DWI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联合模型预测HER-2状态的AUC值在训练组和验证组分别为0.953和0.948,效能最高。肿瘤最大径是区分乳腺癌HER-2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最终结合rad-score和肿瘤最大径建立的融合模型对乳腺癌HER-2状态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在训练组的AUC值为0.961,验证组为0.958。结论基于DCE-MRI和DWI瘤内及瘤周的影像组学方法对乳腺癌HER-2状态的预测具有良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影像组学 瘤周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联合IVIM-DWI预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晓倩 刘凤海 康立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147,共7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IVIM-DWI)预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联合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IVIM-DWI)预测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PLNM)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经病理证实为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PLNM组与无PLNM组原发肿瘤DCE-MRI及IVIM-DWI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参数诊断效能。结果PLNM组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t=6.203,P<0.001)、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t=3.944,P<0.001)、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Z=4.393,P<0.001)、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比(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_(e);Z=2.312,P=0.021)低于无PLN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K^(trans)(P<0.001)、f(P=0.003)、ADC(P=0.031)是宫颈癌PLNM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示K^(trans)、f、ADC预测PLNM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08、0.707、0.745;与单一参数相比,三者联合预测PLNM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89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4%、86.8%。结论早期宫颈癌原发肿瘤DCE-MRI的K^(trans)、V_(e)及IVIM-DWI的f、ADC有助于鉴别PLNM。独立危险因素K^(trans)、f、ADC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三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动态对比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易损斑块的MRI研究进展
4
作者 周婷婷 康立清 宋彦澄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7-171,188,共6页
颈动脉易损斑块是引起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重要危险因素,与AIS的发生、进展及复发密切相关。准确评估颈动脉易损斑块对改进AIS的危险分层、指导临床治疗并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MRI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MRI影像... 颈动脉易损斑块是引起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重要危险因素,与AIS的发生、进展及复发密切相关。准确评估颈动脉易损斑块对改进AIS的危险分层、指导临床治疗并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MRI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MRI影像组学与四维血流磁共振成像可在不同方面对颈动脉易损斑块进行评估。本文综述MRI评估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常用技术和应用进展,以期为临床选择针对性措施,预防卒中发生、进展及复发提供更好的影像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缺血性卒中 磁共振成像 血管壁成像 影像组学 四维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D Flow CMR定量分析心内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梦圆 刘凤海 +1 位作者 李国策 王潇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3-199,210,共8页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患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而评估心内复杂的血流动力学也是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四维血流心脏磁共振成像(four-dimensional flow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4D Flow CMR)作为一种...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患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而评估心内复杂的血流动力学也是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四维血流心脏磁共振成像(four-dimensional flow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4D Flow CMR)作为一种无创成像技术可全面且回顾性地评估心脏解剖结构和心功能,允许在心脏区域进行测量,并通过血流动能(kinetic energy,KE)、血流组分、涡流等参数量化、可视化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本文将从4D Flow CMR技术原理及数据处理、4D Flow CMR衍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心内血流动力学分析的研究现状、4D Flow CMR技术最新进展及其临床应用的发展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4D Flow CMR技术探究心脏疾病的心内血流动力学提供新角度,并为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及预后提供相应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磁共振成像 四维心脏磁共振血流成像 血流动力学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IM-DWI联合DCE-MRI诊断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26
6
作者 康立清 郭素引 +4 位作者 赵梦 刘凤海 邢荣格 姜国胜 李国策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8期583-588,共6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IVIM-DWI)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对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IVIM-DWI)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对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比较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直肠癌患者盆腔转移组淋巴结(35枚)与非转移组淋巴结(28枚)的IVIM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D、D^*及f值]和DCE-MRI参数(K^trans、Ve及Kep值)。比较正性和负性重构血管的斑块面积、负荷,观察责任斑块位置、分布及强化特点。结果转移组淋巴结的D及D*值明显低于非转移组,f值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淋巴结的K^trans及Ve值高于非转移组(P<0.05)。IVIM-DWI、DCE-MRI参数中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的因素分别为D值及K^trans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ec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D值、K^trans值及二者联合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22、0.789及0.923;敏感性分别为68.6%、85.7%及91.4%;特异性分别为85.7%,67.9%及82.1%。结论IVIM-DWI的D值及DCE-MRI的K^trans值对直肠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磁共振成像 淋巴结 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MR实时透视技术在颅脑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何祥萌 张克宁 +4 位作者 鄢行畅 刘凤海 柳明 许玉军 李成利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开放式MR实时透视技术在颅脑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接受1.0T开放式MR实时透视引导颅脑病变穿刺活检患者,以活检后外科手术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作为最终诊断标准,计算穿刺活检诊断颅脑病变的准确率、敏... 目的探讨开放式MR实时透视技术在颅脑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接受1.0T开放式MR实时透视引导颅脑病变穿刺活检患者,以活检后外科手术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作为最终诊断标准,计算穿刺活检诊断颅脑病变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12例患者共穿刺112个病灶,最大径0.91~4.53 cm,平均(2.32±0.81)cm;其中29例病灶最大径≤1.5 cm,83例>1.5 cm。112例均成功取材,对其中108例获得明确穿刺病理学诊断结果。穿刺术中4例出现少量颅内出血,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57%(4/112)。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3%(108/112)、96.34%(79/82)、96.67%(29/30)、98.75%(79/80)及90.63%(29/32),最大径≤1.5 cm与>1.5 cm病灶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0T开放式MR实时透视引导颅脑病变穿刺活检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评估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徐晓倩 康立清 刘凤海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3-188,共6页
宫颈癌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第四大病因。盆腔淋巴结转移(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PLNM)是其最主要的播散途径。术前准确评估PLNM对于改进危险分层、制订个性化治疗计划并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MRI是最常用的宫颈癌无创性... 宫颈癌是导致女性癌症死亡的第四大病因。盆腔淋巴结转移(pelv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PLNM)是其最主要的播散途径。术前准确评估PLNM对于改进危险分层、制订个性化治疗计划并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MRI是最常用的宫颈癌无创性术前PLNM评价方法。本文全面综述常规MRI、功能性MRI技术及MRI相关智能影像方法评估宫颈癌PLNM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以期实现对淋巴结状态的术前高效精准识别,为临床制订个性化精准治疗方案提供影像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菌病脊柱炎与脊柱结核的CT及MRI鉴别诊断 被引量:30
9
作者 曹吉怀 康立清 +2 位作者 张春霞 武新新 韩国胜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布鲁菌病脊柱炎与脊柱结核的CT、MRI表现,以提高二者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布鲁菌病脊柱炎和4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CT、MRI表现。结果:布鲁菌病脊柱炎L4受累最多(16/28),骨质破坏轻,常伴增生、硬化(24/28),无脊柱畸形... 目的:探讨布鲁菌病脊柱炎与脊柱结核的CT、MRI表现,以提高二者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布鲁菌病脊柱炎和4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CT、MRI表现。结果:布鲁菌病脊柱炎L4受累最多(16/28),骨质破坏轻,常伴增生、硬化(24/28),无脊柱畸形,椎旁脓肿小而多发(11/16),硬膜外脓肿常与椎间盘炎症病变相连(4/6);脊柱结核L1-2受累最多(14/46),骨质破坏明显,CT常见死骨(23/26),椎间隙变窄(40/46)明显,脊柱畸形多见(15/46),CT常见椎旁脓肿钙化(9/26),腰大肌脓肿常向下灌注(15/22)。结论:布鲁菌病脊柱炎与脊柱结核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但需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方可及时作出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结核 脊柱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下血管异常MRI分型预测胎盘植入疾病类型的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夏 康立清 +2 位作者 郭素引 潘志斌 周英文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8-603,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胎盘植入性疾病(PAS)的MRI征象,基于关键MRI征象对PAS类型进行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85例PA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比较粘连组(27例)、植入组(29例)与穿透组(29例)MRI征象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胎盘植入性疾病(PAS)的MRI征象,基于关键MRI征象对PAS类型进行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85例PA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比较粘连组(27例)、植入组(29例)与穿透组(29例)MRI征象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胎盘下血管异常对PAS类型的预测价值。结果:粘连组、植入组、穿透组三组间胎盘膨出、前置胎盘、胎盘下血管异常、胎盘内暗带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组与穿透组比较,完全型前置胎盘(82.8%)、Ⅳ型胎盘下血管异常(75.9%)的发生率高于植入组(分别为51.7%、2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征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胎盘下血管异常的发生率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植入组与穿透组比较时,Ⅲ型胎盘下血管异常提示胎盘植入的概率明显增高(P<0.05),而Ⅳ型血管异常提示胎盘穿透的概率明显增加(P<0.05);植入组与粘连组比较时,胎盘下血管异常不能预测其分型(P>0.05)。结论:不同PAS类型中前置胎盘、胎盘膨出、胎盘下血管异常及胎盘内暗带等四种MRI征象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Ⅲ、Ⅳ型胎盘下血管异常能够预测PAS类型,胎盘下血管异常对术前预测PAS类型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胎盘粘连 胎盘植入 胎盘穿透 胎盘下血管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