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AhmedFP7/FP8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志学 戴冬姝 王文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8-329,共2页
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青光眼,常规治疗很难有效.目前临床多采用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但也有较多的并发症。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以来新型AhmedFP7/FP8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难治性青光眼 临床分析 植入术 引流阀 常规治疗 2009年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观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冀向宁 王志学 +1 位作者 王文英 韩风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0-352,共3页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尚处于临床前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眼底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变化,试图发现更早期DR.方法 以沧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有糖尿病病史10~15年,尚未出现视网...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尚处于临床前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眼底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变化,试图发现更早期DR.方法 以沧州市中心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有糖尿病病史10~15年,尚未出现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76例(152只眼)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体检健康者40例(80只眼)为对照组,进行OCT检查,分析视盘周围RNFL厚度变化情况.RNFL厚度明显变薄者,9个月后复查OC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360°平均值[(101.26±10.23)μm与(105.45±8.82)μm]、上1/4象限[(118.83±14.90)μm与(129.65±13.12)μm]和下1/4象限[(132.46±15.37)μm与(136.63±13.78)μm]的RNFL厚度均变薄(P<0.05).21例OCT检查RNFL厚度明显变薄者,9个月后复查,RNFL厚度继续变薄[(94.03±11.35)μm与(95.35±11.23)μm,P<0.05],其中14例FFA出现异常荧光.结论 处于临床前期的DR患者已经有眼底视盘周围RNFL厚度变薄,此可能是由DR临床前期至DR1期的"窗口期",OCT为检测RNFL厚度变薄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眼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的激光与药物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冀向宁 牛广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6-378,共3页
目的比较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multifocal posterior pigment epitheliopathy,MPPE)的激光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确诊为MPPE患者31例38眼,按治疗方法分为... 目的比较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multifocal posterior pigment epitheliopathy,MPPE)的激光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确诊为MPPE患者31例38眼,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激光组23例23眼,药物组8例15眼。激光组采用Omni多波长氪激光,药物组采用肌苷、复合维生素B、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3周、6周的疗效以及平均治愈时间、最终随访视力。结果激光组随访治疗后3周、6周治愈率分别为78.2%和91.3%,治愈时间为(2.92±0.72)周,最终随访视力为1.01±0.13;药物组随访3周、6周治愈率分别为13·3%和26.7%,治愈时间为(10.02±1.24)周,最终随访视力为0.62±0.11。激光组与药物组比较,3周和6周治愈率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愈时间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随访视力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愈后复发率激光组为13.04%,药物组为20.00%。结论激光治疗MPPE比药物治疗能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有利于最终视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灶性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 光凝治疗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膜下骨瘤一例分析
4
作者 刘玉青 邹媛媛 侯四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4143-4144,共2页
结膜下骨瘤是一种很罕见的眼部肿瘤,多为良性。本文报告1例以可疑结膜下异物收入院的患者,经手术切除后,切除物病理回报为"结膜骨瘤",随访1年无复发。在临床工作中,此类病例需与结膜下异物、骨痂及结膜瘢痕相鉴别。
关键词 肿瘤 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相关黄斑水肿不同治疗方案疗效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梁沛 王谭 +2 位作者 李东辉 陈有信 闵寒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06-810,共5页
目的比较单纯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和联合应用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相关黄斑水肿(ME)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BRVO相关ME的102例(10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玻璃体内... 目的比较单纯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和联合应用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相关黄斑水肿(ME)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BRVO相关ME的102例(10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组(治疗期间接受任何一种抗VEGF药物),B组为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和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组(不分先后顺序,治疗期间使用两种药物)。每月随访,共随访6个月及以上,末次注射后,连续3次随访均无视网膜下液,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变化≤50μm,且CMT≤250μm为观察终点。比较两组患者玻璃体内注药次数、治疗前及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CMT。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能有效改善BCVA及降低CMT,A组患者玻璃体内注药次数为(4.59±2.83)次,B组患者玻璃体内注药次数为(3.02±1.6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治疗前后,A组患者BCVA(logMAR)从0.77±0.47提高到0.48±0.44(P=0.00),B组患者BCVA从0.73±0.45提高到0.42±0.35(P=0.00),A组患者CMT从(403.02±147.70)μm降低到(230.17±21.82)μm(P=0.00),B组患者CMT从(393.96±94.61)μm降低到(236.87±22.98)μm(P=0.00),但观察终点两组患者BCVA和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患者中玻璃体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后1个月内出现眼压升高至≥25 mmHg(1 kP=7.5 mmHg)的概率为14.6%,但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均能控制。结论单纯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和联合应用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BRVO相关ME均能起到很好的临床效果,且观察期内联合应用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的患者玻璃体内注药次数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