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羟维生素D、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霖霞 苏娜 +8 位作者 郭宁宁 白国欣 张云娜 赵晓鹏 纪桂梅 高芳 王光亚 许金秀 高瑞新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沧...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眼底摄片结果,分为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组(no DR,NDR)组,背景期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background DR,BDR)组和增殖期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R,PDR)组,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相关生化指标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DR的相关及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340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NDR组125例、BDR组118例、PDR组97例,对照组100例。4组间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NDR组、BDR组、 PDR组的病程逐渐增长(P=0. 003), NDR组、 BDR组、 PDR组糖化血红蛋白A1C (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血清胱抑素C (serum cystatin C,Cys-C)、LP-PLA2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5(OH)D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 05); NDR、BDR、PDR组间两两比较,Hb A1c、GA、CysC、LP-PLA2、25(OH)D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病程、HbA1c、GA、Cys-C及LPPLA2与DR呈正相关(P均=0. 000),25(OH)D与DR呈负相关(P=0. 000)。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Hb A1c、Cys-C、LP-PLA2、25(OH)D与DR及其严重程度均独立相关(P均<0. 05)。结论 25(OH)D、LP-PLA2水平与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5(OH)D是其保护因素,而LP-PLA2是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代谢指标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0
2
作者 苏娜 王光亚 +3 位作者 付冬霞 王霖霞 郭宁宁 邢宝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98-902,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1年代谢指标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产检、孕中期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为GDM者126例为GDM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产检、孕中期行OGTT显示糖代谢正...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1年代谢指标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产检、孕中期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为GDM者126例为GDM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产检、孕中期行OGTT显示糖代谢正常者114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在本院分娩,并于产后1年回访。于孕中期采血检测OGTT各点血糖值、空腹胰岛素、空腹血脂,留置血清冰冻后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量身高和体质量;同时询问孕前体质量、糖尿病家族史、既往妊娠史。产后1年随访时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检测血脂、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结果 GDM组有糖尿病家族史者29例(23.0%),对照组有糖尿病家族史者14例(12.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0,P=0.022)。孕中期GDM组体质量增加值、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产后1年,GDM组腰围>80 cm、FBG≥5.6 mmol/L、TG≥1.70 mmol/L及舒张压(DBP)≥85 mm Hg(1 mm Hg=0.133 kPa)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与对照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2.2%和1.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24,P=0.000);GDM组与对照组脂代谢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0.2%和20.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47,P=0.052);GDM组与对照组MS发生率为17.5%和7.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9,P=0.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中期FBG、孕前BMI、孕中期hs-CRP及诊断GDM时年龄是产后发生MS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9.645、1.632、1.466、1.442。结论 GDM患者产后糖脂代谢异常发生率及MS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孕中期FBG、孕前BMI、孕中期hs-CRP及诊断GDM时年龄是产后发生MS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血糖指数 脂代谢障碍 代谢综合征X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25
3
作者 付冬霞 王光亚 +3 位作者 许金秀 苏娜 耿凤芹 高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3827-383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为GDM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于24~28周行葡萄糖筛查的孕妇60例,其中GDM患者30例(A组),正常糖耐量孕妇30例(B组);同时收集3...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为GDM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产科门诊于24~28周行葡萄糖筛查的孕妇60例,其中GDM患者30例(A组),正常糖耐量孕妇30例(B组);同时收集33例非妊娠健康育龄期妇女作为对照(C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组受试者空腹血清铁蛋白水平,并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血清铁蛋白水平与GDM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 A、B、C组受试者血清铁蛋白分别为(163.8±35.6)、(125.9±26.4)、(103.5±20.2)μ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血清铁蛋白水平高于B组、C组,且B组又高于C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组患者血清铁蛋白与孕期体质量增加值、FBG、FINS、HOMA-IR、HbA1c、三酰甘油(TG)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76、0.484、0.664、0.927、0.405和0.844,P均<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与孕期体质量增加值、HOMA-IR相关(B值分别为2.009、1.684,P均<0.01)。结论 GDM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糖耐量孕妇及非妊娠健康育龄妇女,并且铁蛋白与孕期体质量增加值及HOMA-IR相关,提示铁蛋白可能通过加重胰岛素抵抗参与GDM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蛋白质类 铁超负荷 糖尿病 妊娠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细胞分化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4
作者 冯婧 李新胜 侯振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648-1655,1662,共9页
Th17细胞是一种不同于Th1和Th2细胞的新型第三类效应性CD4+T细胞亚群,以特异性分泌高水平的IL-17为特征,后者作为一种炎症介质,通过与IL-17受体的结合,以及与IL-6、TGF-β等细胞因子和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Th17细胞是一种不同于Th1和Th2细胞的新型第三类效应性CD4+T细胞亚群,以特异性分泌高水平的IL-17为特征,后者作为一种炎症介质,通过与IL-17受体的结合,以及与IL-6、TGF-β等细胞因子和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的相互作用,引发包括JAK/STAT等途径在内的一系列信号传递,从而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介导机体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近年来,人们对Th17细胞的分化及其调控机制开展了深入研究。本文就影响Th17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和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通路调控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加深对Th17细胞分化和免疫功能调控机制的认识,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性T细胞17 CD4~+T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6 转化生长因子Β 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8例肾上腺意外瘤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诊疗 被引量:6
5
作者 赵乃蕊 袁戈恒 张俊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2-656,共5页
目的:分析肾上腺意外瘤(adrenal incidentaloma,AI)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符合AI诊断标准的488例患者病例资料。结果:①488例AI患者中,326例(66.80%)为体检发现,409例(83.... 目的:分析肾上腺意外瘤(adrenal incidentaloma,AI)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符合AI诊断标准的488例患者病例资料。结果:①488例AI患者中,326例(66.80%)为体检发现,409例(83.81%)为无功能占位;②180例经手术治疗的AI患者中,27例(15.00%)病理诊断为嗜铬细胞瘤,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ormetanephrine,NMN)诊断效力曲线下面积为0.906,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81.6%,约登指数为0.745;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联合血去甲肾上腺素、尿去甲肾上腺素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828,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85.3%,约登指数为0.631;③评估隔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对亚临床库欣综合征(subclinical Cushing’s syndrome,SCS)的诊断价值,抑制后皮质醇最佳切点为2.1μg/dL,曲线下面积为0.967,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92.4%,约登指数为0.857;④65例无功能AI随访半年至7年,2例进展为SCS;⑤31例<1 cm的肾上腺占位,仅2例(6.45%)为原醛症。结论:①2/3的AI为常规体检发现,是意外瘤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84%为无功能占位;②CT联合血、尿去甲肾上腺素诊断嗜铬细胞瘤的价值不及血NMN;③隔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诊断SCS的最佳切点为2.1μg/dL,优于1.8μg/dL;④无功能AI有进展为亚临床库欣可能;⑤<1 cm的肾上腺占位功能评价意义不大,可能仅需影像学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意外瘤 亚临床库欣综合征 嗜铬细胞瘤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耐量异常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永才 李新胜 张金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929-3931,共3页
目的:研究从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减低至糖尿病发展过程中血清丙二醛(MD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93例患者,其中糖耐量正常30例、糖耐量减低28例... 目的:研究从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减低至糖尿病发展过程中血清丙二醛(MD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93例患者,其中糖耐量正常30例、糖耐量减低28例、2型糖尿病35例,检测包括MDA、SOD和NO在内的生化检查及超声检测颈动脉IMT。结果:从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减低至糖尿病,随着糖代谢异常的加重,颈动脉内膜中层逐渐增厚、血SOD和NO逐渐降低、MDA逐渐升高(P<0.05)。相关性研究显示颈动脉IMT与血清SOD和NO成正相关,而和MDA成负相关;血清NO和SOD成正相关,MDA成负相关。结论:糖代谢异常早期即有氧化应激发生并导致了血管内皮损伤,并参与了糖尿病动脉硬化的整个进程,其机制可能和血中NO减少导致血管舒张功能减退有关。早期控制血糖、减少氧化应激,对于减少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耐量异常 氧化应激 颈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永才 李新胜 +1 位作者 张金成 钱红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164-2166,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以及罗格列酮治疗对二者的影响。方法将108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在原治疗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以及罗格列酮治疗对二者的影响。方法将108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在原治疗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4 mg/d。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生化指标、IMT及血清sVCAM-1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MT和sV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IMT和sV-CAM-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MT与sVCAM-1、BMI、2 hPG和HOMA-IR有关(P<0.01)。结论血清sVCAM-1水平与T2DM早期大血管病变关系密切;罗格列酮能显著降低T2DM患者血清sVCAM-1水平,这可能是罗格列酮血管保护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罗格列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糖耐量状态下黏附分子水平变化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永才 李新胜 +1 位作者 张金成 钱红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731-2733,共3页
目的研究从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减低至糖尿病发展过程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探讨二者与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取糖耐量正常者30例(NGT组)、... 目的研究从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减低至糖尿病发展过程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探讨二者与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取糖耐量正常者30例(NGT组)、糖耐量减低者50例(IGT组)、2型糖尿病(T2DM)患者55例(T2DM组),检测3组受试者血生化指标及sVCAM-1、sICAM-1水平,用超声检测颈动脉IMT。结果 NGT组、IGT组、T2DM组受试者血sVCAM-1、sICAM-1水平及颈动脉IMT逐渐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研究显示,颈动脉IMT与血清sVCAM-1、sICAM-1成正相关,sICAM-1和sVCAM-1与体质指数、餐后2 h血糖、三酰甘油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早期即有炎症反应发生,并导致了血管内皮损伤,参与了糖尿病动脉硬化的整个进程。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升高与肥胖、糖脂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异常 糖尿病 2型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可溶性胞间黏附分子-1 颈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及炎症反应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新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0期1728-1729,共2页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激素,研究证实脂联素具有胰岛素增敏及抗炎作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的机制包括:脂联素可增加骨骼肌脂肪酸氧化及抑制肝糖原的异生,另外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有关。脂联素的抗炎作用可能与...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激素,研究证实脂联素具有胰岛素增敏及抗炎作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的机制包括:脂联素可增加骨骼肌脂肪酸氧化及抑制肝糖原的异生,另外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有关。脂联素的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巨噬细胞功能及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表达有关。因此对脂联素的研究有助于为糖尿病及其他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胰岛素抵抗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慢性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耿凤琴 吴春玲 许金秀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487-1487,共1页
目的通过临床病人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抑郁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经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后按照评估结果将其分为抑郁组(59例)与非抑郁组(41例),对比2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及... 目的通过临床病人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抑郁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经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后按照评估结果将其分为抑郁组(59例)与非抑郁组(41例),对比2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及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本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59%,其中抑郁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抑郁组。(2)抑郁组的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抑郁组。结论:抑郁会增加Ⅱ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治疗与护理中应加强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以提高其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Ⅱ型糖尿病 并发症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与糖尿病肾脏间质病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新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2期1923-1925,共3页
细胞因子是介导和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的小分子肽。近年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肾脏间质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肾脏间质病变中的作... 细胞因子是介导和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的小分子肽。近年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肾脏间质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肾脏间质病变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细胞因子类 肾炎 间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