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库与神经病学建设 被引量:7
1
作者 曹凌晓 黄越 +27 位作者 蔡志友 陈彪 陈生弟 樊东升 方伯言 郭燕军 韩璎 黄华品 纪文军 李红燕 刘坤 裴中 彭丹涛 施福东 隋轶 唐北沙 王枫 王雯 王朝霞 吴安华 徐运 杨东东 张国富 张力伟 张振涛 赵伟 赵性泉 王拥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4-923,共10页
人脑组织库(简称脑库)是通过遗体器官组织捐献渠道进行的脑组织采集、存储、研究并资源共享,为医学研究者开展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研究而奠定基础的机构。脑库的发展伴随神经病学发展的始终:神经病学始于对个案脑组织的尸体解剖病理学检... 人脑组织库(简称脑库)是通过遗体器官组织捐献渠道进行的脑组织采集、存储、研究并资源共享,为医学研究者开展神经病学和神经科学研究而奠定基础的机构。脑库的发展伴随神经病学发展的始终:神经病学始于对个案脑组织的尸体解剖病理学检查,随着脑库建设可将神经病学再度带入崭新的认知领域,促进神经系统疾病新病种的发现与确定,对探索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和新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从脑库发展史、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其与神经病学的时代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探讨我国脑库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神经科学 病理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Aβ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建议(2025版)
2
作者 支楠 肖金雯 +27 位作者 任汝静 李彬寅 王金涛 耿介立 曹雯玮 宋雅颖 王华龙 初曙光 彭国平 刘军 刘晓云 袁芳 王雯 窦荣花 李霞 岳玲 魏文石 潘小玲 朱向阳 贺电 范伟女 石静萍 张楠 赵辉 陈芹 魏翠柏 陈晓春 王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33-1140,共8页
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治疗领域迎来重要突破,中国已与国际同步批准至少2种抗Aβ单克隆抗体上市,并应用于临床。其中,仑卡奈单抗、多奈单抗分别于2024年6月和2025年4月正式应用于国内临床。基于以上背景,为促进抗Aβ单克隆抗体在国内... 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治疗领域迎来重要突破,中国已与国际同步批准至少2种抗Aβ单克隆抗体上市,并应用于临床。其中,仑卡奈单抗、多奈单抗分别于2024年6月和2025年4月正式应用于国内临床。基于以上背景,为促进抗Aβ单克隆抗体在国内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规范、合理和安全应用,本文结合作者团队及国内同行对上述单抗的临床试验数据及临床应用经验,在2024年版本的基础上,继续总结更新抗Aβ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建议,包括临床用药指征、用药前评估与准备、用药时医嘱及注意事项、用药后临床监测,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翔实的用药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单克隆抗体 临床应用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阳陵泉对脑梗死患者白质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华 司卫军 +2 位作者 谭中建 袁永娥 邹忆怀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55-959,共5页
目的研究针刺阳陵泉穴后脑卒中患者白质结构的变化。方法 6例脑卒中恢复期左侧偏瘫的患者,以假穴为对照,在针刺左侧阳陵泉前后对患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采用西门子1.5T磁共振仪采集数据,应用FSL软件包中的基于传导束的空间统计(... 目的研究针刺阳陵泉穴后脑卒中患者白质结构的变化。方法 6例脑卒中恢复期左侧偏瘫的患者,以假穴为对照,在针刺左侧阳陵泉前后对患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采用西门子1.5T磁共振仪采集数据,应用FSL软件包中的基于传导束的空间统计(TBSS)方法对针刺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针刺阳陵泉穴对脑白质各向异性(FA)的影响强于假穴的区域包括左侧中央前、后回,颞中、下回,辅助运动区,额下回,内囊,穹窿和双侧顶下回。这些区域中走行的纤维束有锥体束、弓状束、胼胝体纤维和皮层间联络纤维,涉及运动代偿、体感、语言和记忆等多个功能网络。结论与假穴相比,针刺阳陵泉可使脑梗死患者的白质超微结构出现变化,主要的变化区域出现在健侧半球,与多个脑功能网络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阳陵泉穴 针刺 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化瘀汤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邱志新 窦荣花 +3 位作者 郝有志 郑建彪 庞伟 刘同龙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769-1772,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红花化瘀汤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B、C 3组,A组采用红花化瘀汤结合针刺治疗,B组单针刺治疗,... 目的:分析研究红花化瘀汤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B、C 3组,A组采用红花化瘀汤结合针刺治疗,B组单针刺治疗,C组单用红花化瘀汤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肩关节疼痛、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组前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B、C 2组(P<0.01),肩关节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B、C 2组(P<0.01);不良反应均显著低于B、C 2组(P<0.05)。结论:红花化瘀汤结合针刺能显著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前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肩关节疼痛,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化瘀汤 针刺 中风 肩手综合征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血管的异常改变与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东旭 赵娜 +1 位作者 温杰 赵娟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8期669-671,共3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血管的异常改变与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连续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8例为观察组,同时期我院收治的非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均行头颅MRI平扫、颈部磁共振...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血管的异常改变与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连续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8例为观察组,同时期我院收治的非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均行头颅MRI平扫、颈部磁共振血管成像(contrast enhance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E-MRA),观察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基底动脉(basal artery,BA)影像学改变及测定VA、BA收缩压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压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用以评估椎基底动脉的走行及结构的变异;并对影响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Vs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Vd、Vm、PI、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8例患者发生VA、BA血管异常改变的有112例(87.50%);对照组120例VA、BA血管异常改变者48例(4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管径异常[比值比(odd ratio,OR)=5.118,95%CI(2.356,7.315)]与走行异常[OR=7.398,95%CI(3.168,9.511)]是影响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与椎基底动脉血管异常,尤其与走行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梗死 后循环 椎动脉 基底动脉 血管形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预汤结合疏肝理气针刺法治疗卒中相关失眠障碍观察
6
作者 刘景峰 宋伟伟 +6 位作者 李宝栋 王雅荣 白德龙 赵学栋 宋佳 张玉曼 霍青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92-95,共4页
目的观察夜预汤结合疏肝理气针刺法治疗卒中相关失眠障碍疗效。方法纳入107例卒中相关失眠障碍患者(2021年1月—2022年3月)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成对照组(53例)与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卒中常规疗法治疗并... 目的观察夜预汤结合疏肝理气针刺法治疗卒中相关失眠障碍疗效。方法纳入107例卒中相关失眠障碍患者(2021年1月—2022年3月)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成对照组(53例)与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卒中常规疗法治疗并口服劳拉西泮治疗,观察组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并结合夜预汤及疏肝理气针刺法治疗,两组数据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中医证候(入睡困难、时寐时醒、寐而不酣、头晕耳鸣等)积分变化、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变化及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变化、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变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及、脑卒中患者生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30%,52/54)比对照组患者(83.02%,44/53)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入睡困难、时寐时醒、寐而不酣、头晕耳鸣等)积分、PSQI评分及AIS评分、ISI评分、HAMD评分及SS-QOL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入睡困难、时寐时醒、寐而不酣、头晕耳鸣等)积分、PSQI评分及AIS评分、ISI评分、HAMD评分及SS-QOL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入睡困难、时寐时醒、寐而不酣、头晕耳鸣等)积分、PSQI评分及AIS评分、ISI评分、HAMD评分及SS-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1例恶心,对照组1例呕吐,2例恶心,P>0.05。结论夜预汤结合疏肝理气针刺法治疗卒中相关失眠障碍疗效显著,可较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抑郁心理,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失眠障碍 夜预汤 疏肝理气针刺法 劳拉西泮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天格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对骨质疏松性Ⅰ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燕 刘瑾 +4 位作者 侯彦雪 覃亮 崔彩虹 杨信才 崔景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目的探讨金天格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骨质疏松I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把128例老年骨质疏松I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保守治疗及金天格胶囊干预,治疗组... 目的探讨金天格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骨质疏松I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把128例老年骨质疏松I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保守治疗及金天格胶囊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评定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治疗前后6个月检测患者骨密度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 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P)和I型前胶原肽(type I Pro collagen peptide,CTX);观察治疗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患者VAS与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骨密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血清BAP和CTX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对老年骨质疏松I度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较好,能增加骨密度,降低血清BAP和CTX水平,且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金天格胶囊 辛伐他汀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参还五胶囊联合羟乙基淀粉130/0.4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氧分压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建彪 郑娜 +4 位作者 王雯 黄静 赵娜 郝有志 张万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337-339,共3页
目的:探讨芪参还五胶囊联合羟乙基淀粉130/0.4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分压(Pa O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接受治疗的PCIV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 目的:探讨芪参还五胶囊联合羟乙基淀粉130/0.4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分压(Pa O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接受治疗的PCIV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羟乙基淀粉130/0.4治疗,观察组则予以芪参还五胶囊联合羟乙基淀粉130/0.4治疗。分别比较2组疗效,治疗后HR、MAP、Pa O2水平,治疗前后眩晕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平均血流速度(VM)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57/60),高于对照组的81.67%(49/60)(P<0.05)。治疗后观察组HR、MAP、Pa O2水平分别为(76.6±11.3)次/min、(91.2±10.4)mm Hg、(81.4±12.6)mm Hg,均高于对照组的(68.9±12.6)次/min、(81.7±11.5)mm Hg、(73.2±12.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DH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又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侧椎动脉VM、右侧椎动脉VM、基底动脉V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还五胶囊联合羟乙基淀粉130/0.4治疗PCIV的疗效显著,且能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减轻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同时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学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眩晕 疗效 芪参还五胶囊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支架术后闭塞再通1例报道
9
作者 张振芳 毕振云 窦荣花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5期420-424,共5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7岁,主因"头痛、头晕2.5年,加重半个月"于2013年4月25日入院,患者于2.5年前(2010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头痛以后枕部钝痛为主,不伴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无明显肢体麻木无力,于当地医院行颅脑计算机...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7岁,主因"头痛、头晕2.5年,加重半个月"于2013年4月25日入院,患者于2.5年前(2010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头痛以后枕部钝痛为主,不伴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无明显肢体麻木无力,于当地医院行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未见明显异常,测双侧血压不一致(具体数值不详),继而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检查,发现左侧锁骨下动脉(subclavi anartery,SUB)起始段重度狭窄(狭窄率约90%)(图1),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硷查证实重度狭窄,遂行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术中植入膨式支架1枚,即刻造影显示残余狭窄约20%,术后无高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tr ansfusion syndrome,CHS)、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坚持服用阿司匹林100mg/d、氧吡格雷75mg/d、阿托伐他汀20mg/d,一直未停药,且术后严格戒烟戒酒,术后两侧血压仍有明显差异(具体数值不详),头痛等症状有所减轻,但未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狭窄 支架 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肺挫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于克静 邱志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711-1713,共3页
目的:探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肺挫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因胸部外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住院患者200例,采用随机、单盲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在给予葶苈... 目的:探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肺挫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因胸部外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住院患者200例,采用随机、单盲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在给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1、IL-6、CRP等检测结果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降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RR、PaO_2、PaCO_2和PaO_2/FiO_2监测结果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RR、PaO_2、PaCO_2和PaO_2/FiO_2优于对照患者(P<0.05);观察组患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转出ICU时间和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能治疗肺挫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降低炎性反应递质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有效的改善氧合,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创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炎性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