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宋书田 周岊梧 +4 位作者 张彬 白传明 肖连波 张楠 张玉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4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26~43岁,平均35岁,本组除1例右心房肿瘤广泛侵犯右房室环及心包仅做活检外,其余3例均在全麻低... 目的总结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4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26~43岁,平均35岁,本组除1例右心房肿瘤广泛侵犯右房室环及心包仅做活检外,其余3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辅助下行肿瘤切除术,根据肿瘤的部位及侵润程度,完整切除2例,姑息切除1例,同期行室间隔修补、肺动脉成形1例,二尖瓣置换1例,三尖瓣成形1例。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单纯探查活检术的患者2个月后死于心力衰竭;1例右心室梭形细胞肉瘤术后辅助放、化疗,术后18个月肿瘤复发死于右心衰竭;1例左心房恶性间皮瘤手术后3个月死于双肺广泛转移;1例左心房梭形细胞肉瘤术后随访5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原发心脏恶性肿瘤预后欠佳,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辅以综合治疗可望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肿瘤 继发原发性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胃肠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
2
作者 谢艳超 韩国达 +2 位作者 魏志江 成驰 周文勇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2,116,共4页
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胃肠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发生水平及相关高危因素,为SSI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沧州市中心医院1 704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SSI包括手术切口、深部器官或腔隙... 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胃肠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发生水平及相关高危因素,为SSI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沧州市中心医院1 704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SSI包括手术切口、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对手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704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SSI发生率为11.5%(196例)。按手术类型分层后,胆囊切除术、结肠、胃、直肠、小肠手术发生SSI的老年患者中术中输血、手术时间长及手术切口Ⅲ/Ⅳ类的患者比例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常见胃肠手术患者SSI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是手术切口Ⅲ/Ⅳ类、术中输血、类固醇类药物、抗糖尿病药物、急诊手术、ASA分级≥三级及年龄(P<0.001)。结论 胃肠手术老年患者SSI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影响因素较多。预防SSI发生应针对5种以上手术主要危险因素进行重点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胃肠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McKeown术与左后外切口路径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袁君 宗振峰 +2 位作者 杨博 孔繁义 戴国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7期3320-3323,共4页
目的比较微创Mc Keown术与左后外切口路径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2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试验组100例,行微创Mc Keown术;对照组120例,行传... 目的比较微创Mc Keown术与左后外切口路径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2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试验组100例,行微创Mc Keown术;对照组120例,行传统的左后外切口路径手术。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减少(P<0.05);试验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较对照组增多(P<0.05)。试验组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肺炎、肺不张、胸腔积液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胸胃坏死穿孔、胃排空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上纵隔及左、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采用微创Mc Keown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符合微创手术要求;但术后胸胃坏死穿孔、胃排空障碍发生率及上纵隔、左侧和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胸腔镜检查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内镜大隐静脉获取术136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郑毅 万峰 +6 位作者 凌云鹏 陈彧 江龙 周继梧 肖连波 宋书田 张玉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小切口获取大隐静脉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价值。方法411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依据患者意愿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及传统开放大切口手术获取大隐静脉,其中136例应用内镜静脉获取术(endoscop icve in harvesting,EVH),275...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小切口获取大隐静脉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价值。方法411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依据患者意愿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及传统开放大切口手术获取大隐静脉,其中136例应用内镜静脉获取术(endoscop icve in harvesting,EVH),275例应用开放静脉获取术(open ve in harvesting,OVH),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下肢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VH组下肢切口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4%(25/136),显著低于OVH组36.7%(101/275)(2χ=14.406,P=0.000),其中下肢浮肿、感觉异常、血肿和液化发生率EVH组均低于OVH组,分别为1.5%(2/136)vs.35.3%(97/275)(2χ=56.861,P=0.000)、7.4%(10/136)vs.33.8%(93/275)(2χ=33.937,P=0.000)、16.2%(22/136)vs.27.3%(75/275)(2χ=6.214,P=0.013)和0.7%(1/136)vs.8.7%(24/275)(2χ=10.174,P=0.001)。总手术时间EVH组为(226.3±28.5)m in,OVH组为(224.7±19.2)m in,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673,P=0.502)。血管桥早期失功EVH组和OVH组各发生1例,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χ=0.000,P=1.000)。远端吻合口数目EVH组(3.6±0.8)个,OVH组(3.3±1.0)个,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049,P=0.002),但临床意义不明显。结论内镜大隐静脉获取术可以显著降低高危患者的切口相关并发症,并不增加手术时间和血管桥早期失功发生率,亦不会减少远端吻合口数量而影响冠状动脉的完全再血管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 大隐静脉 内镜 大隐静脉获取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抗癌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马昌云 吴芳 +1 位作者 孔繁义 周文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83-487,共5页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缺乏强有力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其原因是肿瘤细胞的抗原性较弱,而且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低下,使肿瘤抗原不能有效地提呈给淋巴细胞。因此如何能有效地诱导出抗肿瘤免疫效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本研究...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缺乏强有力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其原因是肿瘤细胞的抗原性较弱,而且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低下,使肿瘤抗原不能有效地提呈给淋巴细胞。因此如何能有效地诱导出抗肿瘤免疫效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建立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方法并观察其诱导的抗肺癌作用的研究,为以DC为基础的肺癌免疫瘤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3mol/L氯化钾法提取人肺腺癌细胞GLC-82的可溶性抗原多肽;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用GM-CSF、IL-4和TNF-α体外诱导扩增DC,用流式细胞仪FCM及免疫染色法分析鉴定DC;肺癌肿瘤可溶性抗原(tumor soluble antigen,TSA)和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联合修饰致敏DC;以联合抗原修饰后的DC、单纯肺癌抗原TSA致敏的DC、单纯超抗原SEA修饰的DC和未经抗原修饰的DC分别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共同孵育,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诱导产生具有识别肺癌抗原的特异性CTL(作为效应细胞分别称为TSA-SEA-DCL、TSA-DCL、SEA-DCL、DCL);采用MTT法检测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GLC-82、肺癌CALU-6和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的抗癌活性;镜下观察DC、效应细胞形态及对靶细胞的杀伤过程。结果诱导出高表达CD1a、HLA-DR、CD80具有典型树突状细胞特性的DC;TSA-SEA-DCL对靶细胞GLC-82的杀伤率明显高于TSA-DCL、SEA-DCL及DCL,亦明显高于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与靶细胞共育时镜下发现效应细胞CTL靠近并聚集在肿瘤细胞周围,致使肿瘤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及凋亡。结论本实验方法能成功诱导出具有典型特征的成熟DC,肺癌TSA联合超抗原SEA诱导的DC疫苗对肺癌细胞有高效特异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可溶性抗原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 肺肿瘤 超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术式与传统经胸壁切口术式切除胸腺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孟庆军 孔繁义 宋翔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602-2605,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术式与传统经胸壁切口术式切除胸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胸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75例,根据切口入路不同分为剑突下切口组(95例)与胸壁切口组(80例)... 目的比较改良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术式与传统经胸壁切口术式切除胸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胸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75例,根据切口入路不同分为剑突下切口组(95例)与胸壁切口组(80例)。剑突下切口组应用改良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术式,胸壁切口组应用传统经胸壁切口术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第1、3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剑突下切口组手术时间、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胸壁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胸壁切口组,术后第1、3天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胸壁切口组(P<0.05)。结论改良经剑突下及肋弓下切口术式切较传统经胸壁切口术式切除胸腺肿瘤的手术时间短,操作更简单,患者创伤更小,术后疼痛更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胸腔镜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体会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向阳 陈磊 +1 位作者 李洪涛 尹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9期860-861,共2页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1991年美国Alain等报道经腹腔镜进行幽门环肌切开术获得成功[1]以来,国内外不断有这方面的报道,现在已成为治疗CHPS的经典...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1991年美国Alain等报道经腹腔镜进行幽门环肌切开术获得成功[1]以来,国内外不断有这方面的报道,现在已成为治疗CHPS的经典手术方法。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应用腹腔镜治疗CHPS 56例,现将治疗的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腹腔镜 治疗 幽门环肌切开术 CHPS 消化道畸形 新生儿期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累及右心房3例报告 被引量:5
8
作者 廉波 肖连波 +5 位作者 凌云鹏 万峰 周继梧 安淑芬 宋淑田 张玉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639-640,共2页
关键词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右心房 子宫阔韧带 平滑肌组织 心脏内 子宫肌瘤 下腔静脉 首次报道 病理解剖 文献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反复乳糜腹1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向阳 苏永红 +2 位作者 霍文正 李洪涛 尹亮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38-238,共1页
儿童乳糜腹临床较为少见,病因繁多,治疗措施多样。本院近期收治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患儿,女,10岁。因腹痛、腹泻、腹胀10余天入院。入院前10余天患儿因“不洁饮食”而出现腹痛,以脐周为著,呈阵发性发作,大便为绿色稀水... 儿童乳糜腹临床较为少见,病因繁多,治疗措施多样。本院近期收治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患儿,女,10岁。因腹痛、腹泻、腹胀10余天入院。入院前10余天患儿因“不洁饮食”而出现腹痛,以脐周为著,呈阵发性发作,大便为绿色稀水样便,3-4次/日。无发热、呕吐、咳嗽、咳痰等。腹胀进行性加重。当地医院予抗炎治疗无好转。体查:腹部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腹 儿童 反复 腹壁静脉曲张 抗炎治疗 进行性加重 疗效满意 腹部膨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包裹性阑尾脓肿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向阳 陈磊 +1 位作者 李洪涛 李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18-1020,共3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包裹性阑尾脓肿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0年6月~2014年6月对36例小儿包裹性阑尾炎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采用三孔法,术中分离脓腔并吸除脓液,寻找到阑尾,结扎离断系膜,双重结扎阑尾根部,切除阑尾,局部冲洗,放...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包裹性阑尾脓肿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0年6月~2014年6月对36例小儿包裹性阑尾炎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采用三孔法,术中分离脓腔并吸除脓液,寻找到阑尾,结扎离断系膜,双重结扎阑尾根部,切除阑尾,局部冲洗,放置引流管。结果 35例患儿顺利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例因分离粘连肠管时回肠破裂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0~115 min,平均84 min。切口轻度感染2例,切口溢液1例,腹腔炎性包块4例,肠梗阻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31例,5例失访,2例分别在术后1、2个月因饮食不当导致肠梗阻,经禁食水、洗肠等方法治愈,余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阑尾周围脓肿一期完成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周围脓肿 腹腔镜手术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莫唑胺改变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耐药机制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潘强 杨学军 +6 位作者 高松 纪延伟 张文高 李瑜 王维 董雪涛 王华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83-588,共6页
目的建立替莫唑胺耐药人胶质瘤细胞系,探讨其耐药性变化规律及耐药机制,以期为临床优化药物化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步诱导法使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对替莫唑胺耐药,磺酰罗丹明B比色法检测细胞耐药指数和存活率;Western blottin... 目的建立替莫唑胺耐药人胶质瘤细胞系,探讨其耐药性变化规律及耐药机制,以期为临床优化药物化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步诱导法使人胶质瘤细胞系U251对替莫唑胺耐药,磺酰罗丹明B比色法检测细胞耐药指数和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水平,以及倍增替莫唑胺终浓度后MGMT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替莫唑胺耐药U251/TR细胞,在替莫唑胺初始诱导剂量0.25μg/ml、终浓度16.00μg/ml培养液中,U251/TR细胞半数抑制浓度为(220.87±2.34)μmol/L,约为U251细胞[(33.12±1.52)μmol/L]的7倍(t=-116.542,P=0.000),其耐药指数约为7;U251/TR细胞MGMT表达水平为(1.47±0.30),较U251细胞(0.19±0.03)明显升高(t=-20.230,P=0.000)。与溶媒对照组比较,经倍增替莫唑胺终浓度诱导的U251/TR细胞仍呈现增殖抑制现象,以体外培养第3天时最为明显(P=0.000);MGMT表达水平相应降低(均P=0.000),呈现自身克服耐药现象。结论采用分步诱导法可于体外成功建立替莫唑胺耐药人胶质瘤细胞系。MGMT表达水平升高是导致U251/TR细胞对替莫唑胺耐药的主要机制,替莫唑胺可以通过自身消耗MGMT而改变U251/TR细胞的耐药特性,发挥抗耐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抗药性 肿瘤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 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131例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科霞 刘志红 +1 位作者 陈俊娥 金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023-1024,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在治疗恶性胆道梗阻中的价值。方法对131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下胆管内支架置入术,观察其疗效和6个月、1年、2年生存率。结果置入金属支架55例58根,术后2~5d黄疸消失,45例(81.7%)血清总胆红素(TBiL...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在治疗恶性胆道梗阻中的价值。方法对131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下胆管内支架置入术,观察其疗效和6个月、1年、2年生存率。结果置入金属支架55例58根,术后2~5d黄疸消失,45例(81.7%)血清总胆红素(TBiL)降至正常。随访31例(56.4%),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7.5%、33.0%、10.7%。(2)置入塑料支架76例89根,术后3~7d,患者黄疸明显减退,46例(60.0%)患者血清TBiL降至正常。随访38例(50.0%),生存期70d~11个月,6个月生存20例(26.3%),通畅期31~95d。结论经内镜放置胆道内支架,可有效缓解胆道梗阻,近期效果显著,是姑息性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恶性胆道梗阻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的心肌保护机制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2
13
作者 宋书田 安淑芬 +1 位作者 周岊梧 赵宏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6期463-466,共4页
缺血心肌的代谢治疗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曲美他嗪是近几年来普遍受到人们关注的抗代谢药物,它可以在不增加心肌供氧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心肌细胞的有氧代谢途径,提高对氧的利用效率,优化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减轻细胞内酸中毒、... 缺血心肌的代谢治疗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曲美他嗪是近几年来普遍受到人们关注的抗代谢药物,它可以在不增加心肌供氧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心肌细胞的有氧代谢途径,提高对氧的利用效率,优化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减轻细胞内酸中毒、钙超载,保护线粒体功能,在细胞水平发挥保护作用,使心肌缺血症状得以缓解,却不对血流动力学产生任何负面影响。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外科手术,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所导致的心肌损伤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心肌保护 能量代谢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神经及相关结构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芮炳峰 安淑芬 +2 位作者 夏凤歧 王忠 张建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2296-2298,共3页
目的测量不同节段颈神经的组成、走行及相应椎间空的特点,以提高颈椎病微创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15例(共30侧)国人成年颈椎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对颈神经走行、分支、分布进行观测。结果颈椎间孔长度在0.54~0.65cm,且从上到下,椎间孔长度... 目的测量不同节段颈神经的组成、走行及相应椎间空的特点,以提高颈椎病微创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15例(共30侧)国人成年颈椎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对颈神经走行、分支、分布进行观测。结果颈椎间孔长度在0.54~0.65cm,且从上到下,椎间孔长度逐渐增加;C4、C5、C6椎间孔的上下径及前后径测值较小,C3、C7测值较大,而椎间孔内神经根的径线由上至下逐渐增大;神经根与脊髓在水平面上向前的前倾角各节段变化不大,在15°~19°,而与冠状面上向下的下倾角从C3到C7逐渐变小;颈神经后根根丝间存在着广泛的吻合支。结论椎间孔入口关节突内侧0.6cm的范围内最狭窄,切除此范围的关节突关节,既达到了对神经根减压的效果,又保留了脊柱的稳定性;颈神经存在广泛的吻合支,颈椎病的表现和神经定位不能完全相对应;C4、C5、C6椎间孔的上下径及前后径较小,而其神经根的径线较大,C4、C5、C6神经根最易受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神经 纤维解剖 颈椎病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心肌酶、血清心功能指标及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书田 杨明 +3 位作者 李鲲鹏 徐娟 白传明 周继梧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7期1966-1968,共3页
目的:探究及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心肌酶、血清心功能指标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2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 目的:探究及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心肌酶、血清心功能指标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2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然后将两组术前及术后2、12、24h心肌酶、血清心功能指标及氧代谢指标进行分别检测与比较。结果:术前两组心肌酶、血清心功能指标及氧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12h及24h观察组的心肌酶及血清心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氧代谢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有效改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的心肌酶、血清心功能指标及氧代谢状态,对于此类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 心肌酶 血清心功能指标 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可溶性抗原联合超抗原诱导的DC疫苗对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昌云 吴芳 +1 位作者 孔繁义 韩丽荣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39-542,共4页
背景与目的通过经肺癌肿瘤可溶性抗原(TSA)和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联合修饰致敏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对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为以DC为基础的肺癌免疫瘤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3MKCl法提取人肺癌可溶性抗... 背景与目的通过经肺癌肿瘤可溶性抗原(TSA)和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联合修饰致敏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对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为以DC为基础的肺癌免疫瘤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3MKCl法提取人肺癌可溶性抗原;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扩增DC并鉴定;肺癌TSA和不同质量浓度的SEA联合修饰致敏DC;以联合抗原修饰后的DC、单纯肺癌抗原致敏的DC和未经抗原修饰的DC分别与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共同孵育,MTT法测定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DC的免疫刺激活性,诱导产生具有识别肺癌抗原的特异性CTL(作为效应细胞分别称为TSA-SEA-DCL、TSA-DCL、DCL);用流式细胞仪FCS及免疫染色法分析鉴定DC和效应细胞表型;MTT法检测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体外杀伤效应。结果诱导出表达CD1a,CD80,HLA-DR分子的DC;经肺癌TSA和SEA联合修饰致敏后,上述分子表达上调;联合修饰后的DC具有较强的免疫刺激活性,DC/T比例1:10可能为最适比例;TSA-SEA-DCL中CD3+CD8+细胞的比例大幅度增加;TSA-SEA-DCL对靶细胞GLC-82的杀伤率明显高于TSA-DCL及DCL,亦明显高于对肺癌CALU-6和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率。结论经肺癌TSA和SEA联合修饰致敏的DC可诱导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产生CD8+表达增加的CTL;联合抗原诱导的DC疫苗对肺癌细胞有高效特异性的杀伤作用,肺癌TSA和超抗原SEA联合修饰的DC的活性明显强于单用肺癌TSA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肿瘤可溶性抗原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协同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晓勇 王希瑞 +3 位作者 赵志煌 尚金星 尹港峰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509-515,共7页
目的探讨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分别以Rac1抑制剂、替莫唑胺、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于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系U87和U251,噻唑蓝法、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胶... 目的探讨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分别以Rac1抑制剂、替莫唑胺、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于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系U87和U251,噻唑蓝法、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经Rac1抑制剂、替莫唑胺、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培养后,U87和U251细胞增殖活性均降低(均P<0.05),且替莫唑胺的抑制作用强于Rac1抑制剂(均P<0.05),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的抑制作用更强(均P<0.05);U87和U251细胞迁移能力[U87:空白对照(78.00±11.53)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39.00±9.53)细胞数/低倍视野、替莫唑胺(42.00±8.54)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18.67±10.54)细胞数/低倍视野,P=0.001,0.001,0.000;U251:空白对照(75.00±4.00)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37.00±5.56)细胞数/低倍视野、替莫唑胺(36.00±9.00)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14.33±5.50)细胞数/低倍视野,均P=0.000]和侵袭能力[U87:空白对照(64.33±4.04)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30.33±3.51)细胞数/低倍视野、替莫唑胺(24.00±2.64)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11.00±2.00)细胞数/低倍视野,均P=0.000;U251:空白对照(77.33±3.06)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40.67±4.04)细胞数/低倍视野、替莫唑胺(37.33±4.51)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15.33±2.52)细胞数/低倍视野,均P=0.000]均降低,尤以二者联合应用降低更明显(迁移能力U87:P=0.021,0.011;迁移能力U251:P=0.002,0.003;侵袭能力U87:P=0.000,0.001;侵袭能力U251:均P=0.000)。结论 Rac1抑制剂和替莫唑胺均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二者联合应用更具协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RAC1 GTP结合蛋白质 替莫唑胺(非MeSH词) 细胞增殖 肿瘤侵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嵌顿疝并发育不良睾丸横过异位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向阳 霍文正 +3 位作者 尹亮 苏永红 李洪涛 齐子龙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72-72,共1页
患儿,男,28 d,主因发现右侧腹股沟及阴囊红肿伴呕吐、腹胀1 d,血便1次急诊入院.患儿足月顺产,生后无缺氧窒息史.既往无右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病史.体查:体温37.1 ℃,脉搏136次/分,呼吸41次/分,体重4.7 kg.精神欠佳,心肺检查未见异常.
关键词 睾丸横过异位 发育不良 嵌顿疝 新生儿 阴囊红肿 足月顺产 急诊入院 缺氧窒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持续扩张技术在小儿一穴肛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向阳 陈磊 +3 位作者 李洪涛 马坤 赵蓓蓓 李龙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球囊持续扩张技术在小儿一穴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2月至2014年8月作者收治的一穴肛患儿21例,均应用球囊持续扩张技术对其共同管道进行持续扩张,诱导其组织生长,并进行尿道和阴道成形术。结果 21例患儿术后所有重... 目的探讨球囊持续扩张技术在小儿一穴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2月至2014年8月作者收治的一穴肛患儿21例,均应用球囊持续扩张技术对其共同管道进行持续扩张,诱导其组织生长,并进行尿道和阴道成形术。结果 21例患儿术后所有重建的尿道、阴道及外阴,不管是外观还是质感和触感方面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结论球囊持续扩张技术能够诱导泌尿生殖道的增长,且扩张的泌尿生殖道在组织学上和阴道很相似,该技术是治疗高位一穴肛的首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 一穴肛 外科学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腹腔镜在不能触及隐睾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向阳 王占君 +2 位作者 李洪涛 霍文正 苏永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09-309,308,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在不能触及隐睾诊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05年6月我科应用小儿腹腔镜诊治不能触及的21例隐睾病例资料。结果6例行I期睾丸肉膜囊内固定术,4例睾丸萎缩行腹内切除术,3例诊为左侧睾丸缺如,5例寻找到发...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在不能触及隐睾诊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05年6月我科应用小儿腹腔镜诊治不能触及的21例隐睾病例资料。结果6例行I期睾丸肉膜囊内固定术,4例睾丸萎缩行腹内切除术,3例诊为左侧睾丸缺如,5例寻找到发育不良的睾丸组织切除送病检,3例因精索过短,但睾丸发育可,高位结扎精索,半年后切断行Fowler-Stephens睾丸固定术。结论对不能触及的隐睾病例,小儿腹腔镜探查可确诊,其确诊率明显高于B超及CT等辅助检查,且探查中可对隐睾进行相应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症/诊断 隐睾症/治疗 外科手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