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洋县油菜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婷 李莎莎 +3 位作者 郑本明 李操 许强 杨宇雄 《湖北植保》 2023年第4期68-71,共4页
为筛选适宜本地气候条件、栽培习惯和高产高抗优质的油菜新品种,加快推进沙洋县油菜品种更新换代,选取了18个油菜新品种进行田间对比试验,考察实际种植效果。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油杂19、华油杂62R、华油杂50、圣光165R综合性状表现突出... 为筛选适宜本地气候条件、栽培习惯和高产高抗优质的油菜新品种,加快推进沙洋县油菜品种更新换代,选取了18个油菜新品种进行田间对比试验,考察实际种植效果。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油杂19、华油杂62R、华油杂50、圣光165R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适宜在沙洋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品种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品种中油杂501高产油的氮素需求规律
2
作者 胡文诗 李凯旭 +7 位作者 尹羽丰 常海滨 余小红 黄威 顾炽明 李银水 廖星 秦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442,共8页
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是油菜生产发展的目标。为阐明油菜品种中油杂501高产油的氮素需求规律,于2022-2023年在湖北省4个县市布置施氮量大田试验,测定油菜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动态变化,分析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对施氮的响应,明确高产油量目标... 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是油菜生产发展的目标。为阐明油菜品种中油杂501高产油的氮素需求规律,于2022-2023年在湖北省4个县市布置施氮量大田试验,测定油菜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动态变化,分析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对施氮的响应,明确高产油量目标下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规律。结果表明,施氮提高单株角果数是获得高籽粒产量的前提,但高氮素投入降低籽粒含油量3.3%~12.1%。各试点获得最高籽粒产量的氮肥投入为251~285 kg/hm^(2),但获得最大产油量,氮肥投入可降低15%~23%。目标菜籽产量4500 kg/hm^(2)比3000 kg/hm^(2)及以下的植株最大氮素积累量和最大生物量,分别高出7.2%~47.5%和3.7%~49.4%;前者植株生物量的快速增长期明显提前,植株氮素养分在播种36 d后开始迅速积累;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在播种100 d左右(越冬期)分别达到5880 kg/hm^(2)和128.5 kg/hm^(2),比后者分别高出1.8~4.1倍和0.4~4.1倍。综上,中油杂501品种高产油的适宜氮肥施用量为191~257 kg/hm^(2),越冬生物量达到5880 kg/hm^(2)保障籽粒高产。生产中为保证高籽粒产油量,要协调氮肥投入与菜籽含油量的关系,适当降低氮肥总投入量以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含油量 目标产量 氮素积累量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华油杂62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士磊 金以龙 +6 位作者 熊明军 冯康 范新华 何国平 杨运清 杨宇雄 窦春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期29-31,共3页
为提高湖北省沙洋县油菜(Brassica napus L.)生产水平,开展了优质高产双低油菜品种华油杂62轻简栽培高效模式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集成技术包括机械开沟、精量直播、化学除草、配方施肥、一促四防、机械收获、秸秆... 为提高湖北省沙洋县油菜(Brassica napus L.)生产水平,开展了优质高产双低油菜品种华油杂62轻简栽培高效模式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集成技术包括机械开沟、精量直播、化学除草、配方施肥、一促四防、机械收获、秸秆还田7项。2015年沙洋县全县示范推广面积4 000 hm^2,建立核心示范区133 hm^2,平均产量3 118.5 kg/hm^2,比全县平均单产增加363 kg/hm^2,增幅为1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Brassica NAPUS L.) 华油杂62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水稻化肥减施效果评估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利 马朝红 +3 位作者 胡时友 段建设 徐维明 涂涛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4期56-62,共7页
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4个二级指标,以有机肥替代化肥量、化肥施用量减少值、政府政策支撑响应程度以及改善农田土壤环境程度等14个三级指标,评价了湖北省稻麦轮作区水稻化肥减施效果。总体效果评价为... 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4个二级指标,以有机肥替代化肥量、化肥施用量减少值、政府政策支撑响应程度以及改善农田土壤环境程度等14个三级指标,评价了湖北省稻麦轮作区水稻化肥减施效果。总体效果评价为较好,其中,技术、经济、社会均评价为较好,环境效果评价为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层次分析 模型 化肥减量 效果评估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杂交稻八个行向栽培试验初报 被引量:2
5
作者 潘典进 高圣良 +10 位作者 罗传贵 刘丰国 詹红菊 袁建国 杨玲丹 潘琴 王军华 龙永红 黄春祥 龚元春 袁三洋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4期41-43,共3页
通过改变栽培方向及优化种植行距能够提高籼型杂交稻的光合效率。以气象学风向类型为依据,设22.5°间距、4类8个行向处理,并配以宽窄组合行距为基础,得出本地水稻栽培优化行子为"二顺一组",即行向午时顺光、生长期全程顺... 通过改变栽培方向及优化种植行距能够提高籼型杂交稻的光合效率。以气象学风向类型为依据,设22.5°间距、4类8个行向处理,并配以宽窄组合行距为基础,得出本地水稻栽培优化行子为"二顺一组",即行向午时顺光、生长期全程顺风的南偏西或近南北行向和宽窄行(50-30 cm)组合栽插,其可以提高水稻光合效率,增强抗性,从而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杂交水稻 栽培行向 光合效率 抗病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稻2种栽培方式示范产量等性状比较
6
作者 潘典进 罗传贵 +7 位作者 周家华 刘丰国 袁建国 詹红菊 潘琴 龙永红 钟贤红 代传举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4期16-18,共3页
水稻高产栽培必须良种与良法相配套。采用自主集成创新技术——钵盘营养土旱育秧超稀摆栽高产高效综合技术和超级稻"早稀控大壮"软盘旱育秧农机农艺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栽培对比示范,产量差异明显。人工稀摆秧... 水稻高产栽培必须良种与良法相配套。采用自主集成创新技术——钵盘营养土旱育秧超稀摆栽高产高效综合技术和超级稻"早稀控大壮"软盘旱育秧农机农艺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栽培对比示范,产量差异明显。人工稀摆秧方式能更好地发挥超级稻品种生产潜力,生长势强、剑叶长、后期光合面积大、纹枯病发生轻、穗大粒多;机械插秧栽培则表现为结实率高、千粒重较重。8个品种中,广两优1128和深08S/R1128的2种栽培方式均表现较好。2套栽培技术均以提高秧苗素质为重点,加上改进规范人工抛秧和机插秧栽培的关键操作管理方法,更适宜于本地大面积推广超级稻品种时配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示范栽培 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中稻新品种的品比试验 被引量:2
7
作者 夏烈忠 周文淮 +5 位作者 聂勇 张海娥 刘顺华 冯万香 刘锋雨 王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4,共2页
对几个中稻新品种(组合)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Q优2号和丰优香占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好,可作为中稻在沙洋县进行示范推广,神农116和K优818虽然产量性状较好,但对纹枯病抗性较差,不宜在纹枯病多发地区种植。
关键词 中稻 新品种 品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杂交稻P88S/0293高产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潘典进 韦富裕 +7 位作者 陈刚友 杨永成 陈胜才 熊明军 上官清河 李明辉 张斌 吴继红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2,共4页
采用三元二次正交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选择播种期、移栽密度、施氮量3个可控因子进行高产栽培模式研究试验,经过对单位面积产量与3因子间的数学模型分析,得出P88S/0293每公顷欲夺取9 000~10 650 kg的产量,其优化农业组合方案为:4... 采用三元二次正交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选择播种期、移栽密度、施氮量3个可控因子进行高产栽培模式研究试验,经过对单位面积产量与3因子间的数学模型分析,得出P88S/0293每公顷欲夺取9 000~10 650 kg的产量,其优化农业组合方案为:4月25~28日播种,每公顷栽14.4万~16.5万穴,施纯氮210.0~229.5 kg,即总的高产栽培原则是适当早播、稀植、中等氮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P88S/0293 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主要病虫发生为害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高荣 陈小山 +2 位作者 方述清 魏先尧 王菊 《湖北植保》 2013年第3期29-30,共2页
目前,我地水稻栽培方式复杂,习惯人工移栽、小苗机插、旱育免耕抛秧、盘育免耕抛秧、油林直播等。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栽插方式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分析了不同栽插方式的影响,以期指导农业生产。
关键词 栽培方式 病虫害 发生为害 水稻 免耕抛秧 栽插方式 发生情况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