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河集林业总场经济林生产现状及经营对策
1
作者 孔德明 《安徽林业科技》 2004年第1期37-38,共2页
沙河集林业总场位于滁州市西北部,地处江淮丘陵,属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937-113nm,无霜期209-221天,适合多种经济树种生长。长期以来,为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总场着力开展了经济林建设,取得... 沙河集林业总场位于滁州市西北部,地处江淮丘陵,属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937-113nm,无霜期209-221天,适合多种经济树种生长。长期以来,为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总场着力开展了经济林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随着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的加强和天保工程的实施,林场可伐资源减少,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发展高效经济林,已成为林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河集林业总场 经济林 生产 经营 销售 地理位置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河集林业总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
作者 於凤林 《安徽林业科技》 2003年第4期35-36,共2页
<正> 沙河集林业总场(以下简称林场)位于皖东滁州市南谯区、明光市、定远县的交界处,属江淮分水岭生态脆弱区,交通便利,但经济不发达。实施可持续发展是该场在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战略选择。1
关键词 沙河集林业总场 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 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十年风雨铸辉煌——沙河集林业总场发展概览
3
作者 张义富 《安徽林业科技》 2010年第1期46-48,共3页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言万古诗 京沪线西侧,白米山东麓,绿荫环抱着一个宽大整齐的院落。一条条道路排列着松柏和水杉,一幢幢房屋簇拥着玉兰和桂花。建筑错落有致,空气清新怡人,这里就是安徽省大型国有林场之一——滁州市沙河集林业总场。
关键词 林业 沙河 概览 风雨 空气清新 国有林场 京沪线 滁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僵菌高孢粉生产技术及在农林业生物防治上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骆家玉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6期85-86,129,共3页
简要介绍了白僵菌高孢粉土洋结合法生产技术流程,重点介绍了白僵菌制剂在松毛虫、玉米螟防治中的应用,展望了白僵菌制剂在农林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白僵菌高孢粉 生产技术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州林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5
作者 肖华 《安徽林业科技》 2000年第4期7-8,共2页
<正> '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林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而对于'持续发展'林业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林业本身就有持续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 <正> '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林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而对于'持续发展'林业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林业本身就有持续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为相关行业及产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即林业的公益性、社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州 林业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皇甫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晓鹏 高林 +3 位作者 高夕全 徐如松 吴昌庭 周宗运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7-512,共6页
皇甫山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 1 39科 ,5 2 9属 ,1 0 0 7种 (含种下单位 ) ,其中裸子植物 6科 ,1 6属 ,31种 ,被子植物 1 33科 ,5 1 3属 ,976种。通过对种子植物的组成和地理成分的分析 ,并与华东地区不同纬度的地区的植物区系进行比... 皇甫山自然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 1 39科 ,5 2 9属 ,1 0 0 7种 (含种下单位 ) ,其中裸子植物 6科 ,1 6属 ,31种 ,被子植物 1 33科 ,5 1 3属 ,976种。通过对种子植物的组成和地理成分的分析 ,并与华东地区不同纬度的地区的植物区系进行比较 ,认为皇甫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种类较丰富 ,珍稀特有植物较多 ,起源古老 ,区系成分复杂 ,具典型华东植物区系特征 ;皇甫山接近华东植物区系的北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区系分析 皇甫山 植物区系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水稻主要害虫广谱性白僵菌菌株筛选 被引量:9
7
作者 田志来 朱晓敏 +2 位作者 骆家玉 路杨 赵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5-671,共7页
为获得防治吉林省水稻主要害虫即水稻二化螟和稻水象甲的高毒力广谱性白僵菌菌株,通过生物测定进行初筛,分别获得靶标害虫(水稻二化螟、稻水象甲)专化性高毒力白僵菌菌株各4株,然后对该8株菌株的产孢量、孢子萌发速率、菌落生长速率3项... 为获得防治吉林省水稻主要害虫即水稻二化螟和稻水象甲的高毒力广谱性白僵菌菌株,通过生物测定进行初筛,分别获得靶标害虫(水稻二化螟、稻水象甲)专化性高毒力白僵菌菌株各4株,然后对该8株菌株的产孢量、孢子萌发速率、菌落生长速率3项生物学指标进行测定,并交叉应用靶标害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XJ8各项生物学指标均较好,对水稻二化螟及稻水象甲的LT50值分别为4.94和6.51 d,均高于CK菌株。菌株XJ8为吉林省水稻主要害虫(水稻二化螟、稻水象甲)高毒力广谱性白僵菌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二化螟 稻水象甲 白僵菌 菌株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防治松褐天牛的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孙继美 丁珊 +1 位作者 肖华 蔡臣兴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18,47,共4页
经致病力测定,比较出8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松褐天牛幼虫毒力的差异,并结合菌株的发芽率,优选出僵死率达96%的B1、B2菌株作为林间应用菌种。由皖东微生物制剂厂生产出高孢粉。采用纱布袋撒菌粉和侵入孔注射菌液两种方法秋季野... 经致病力测定,比较出8株球孢白僵菌菌株对松褐天牛幼虫毒力的差异,并结合菌株的发芽率,优选出僵死率达96%的B1、B2菌株作为林间应用菌种。由皖东微生物制剂厂生产出高孢粉。采用纱布袋撒菌粉和侵入孔注射菌液两种方法秋季野外布菌,翌年松褐天牛羽化期过后,劈样调查,结果显示:撒菌粉的僵死率为18.3%(B1)、13.4%(B2),占死亡百分比为41.3%(B1)、32.7%(B2);注射菌液的僵死率为10.5%(B1)、10.7%(B2),占死亡百分比为29.4%(B1)、25.4%(B2),都比对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松褐天牛 致病力 僵死率 松材线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皇甫山黄檀种群结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晓鹏 宛传丹 +1 位作者 徐如松 吴昌庭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3-166,共4页
通过选取9个25m×25m的样方,采用5m×5m的小样方为基本调查单位进行种群生态学的调查,研究了皇甫山黄檀种群结构,结果表明,皇甫山黄檀种群结构可分为:线性增长型种群、指数性增长型种群、线性下降型种群、指数性下降型种群等四... 通过选取9个25m×25m的样方,采用5m×5m的小样方为基本调查单位进行种群生态学的调查,研究了皇甫山黄檀种群结构,结果表明,皇甫山黄檀种群结构可分为:线性增长型种群、指数性增长型种群、线性下降型种群、指数性下降型种群等四种类型。对各样方的种群大小与大小级进行相关分析和函数拟合,各样方及整个种群的大小结构相关性不甚显著,而Q1和Q3的相关性较密切。种群结构稳中有升,该种群处于发育中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檀 种群结构 皇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琅琊山周边废弃采石宕口植被恢复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绪香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第5期106-108,共3页
以安徽滁州琅琊山周边废弃采石宕口为对象,针对该类立地生境严酷、植被恢复难度大和山体断面的坡度、高度、平整度、喷播基质等具体问题,结合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和生境条件,对植被恢复最佳物种配置和裸露岩壁喷播复绿技术进行了研究。研... 以安徽滁州琅琊山周边废弃采石宕口为对象,针对该类立地生境严酷、植被恢复难度大和山体断面的坡度、高度、平整度、喷播基质等具体问题,结合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和生境条件,对植被恢复最佳物种配置和裸露岩壁喷播复绿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筛选出构树、柘树、爬山虎、狗牙根等20多种适生乡土植物种的同时,提出了适合的喷播复绿的施工工艺和植物材料,为采石宕口的近自然生态修复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石宕口 植物配置 乡土树种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楠防火林带营造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肖华 吴昌庭 《林业科技开发》 2001年第z1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石楠 祛风湿药 防火林带 防护林带 沙河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的综合控制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华 《林业科技开发》 2001年第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监测网 松材线虫病 综合控制 控制区域区划 控制目标 生物措施 营林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木壮苗培育与高效示范林营造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绪香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9期86-86,88,共2页
围绕黄连木育苗的前期准备、播种育苗、苗期管理等方面阐述了黄连木壮苗培育技术环节,同时提出黄连木高效示范林营造措施,最后就黄连木栽培中还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探索途径。
关键词 黄连木 壮苗培育 示范林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菌根化育苗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冬 《安徽林业科技》 2005年第4期26-27,共2页
湿地松在自然条件下,没有外生菌根真菌与其共生,便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中国林科院开发推广的Pt(Pisolithus tinctorius,彩色豆马勃)优良菌株,系与松类共生的最适外生菌根真菌,利用其培育菌根化苗木,不仅能提高苗木质量和产量... 湿地松在自然条件下,没有外生菌根真菌与其共生,便生长不良,甚至死亡。中国林科院开发推广的Pt(Pisolithus tinctorius,彩色豆马勃)优良菌株,系与松类共生的最适外生菌根真菌,利用其培育菌根化苗木,不仅能提高苗木质量和产量,在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化苗木 湿地松 技术应用 外生菌根真菌 育苗 中国林科院 彩色豆马勃 造林成活率 生长不良 优良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壮苗培育综合技术的应用
15
作者 唐世刚 刘绪香 +4 位作者 柏志清 孔德明 梁龙梅 王海 许鸿利 《林业科技开发》 2000年第3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湿地松 育苗技术 种子处理 芽苗培育 苗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琅琊山周边废弃采石塘口植被恢复技术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绪香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15期187-188,共2页
就琅琊山周边废弃采石塘口植被恢复难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根据山体断面不同坡度、高度、基质、平整度、植物习性和生境等因素来综合考虑最佳植物配置和复绿方法,重点推荐构树、柘树、爬山虎、狗牙根等20余种适生乡土植物作为绿化植物材... 就琅琊山周边废弃采石塘口植被恢复难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根据山体断面不同坡度、高度、基质、平整度、植物习性和生境等因素来综合考虑最佳植物配置和复绿方法,重点推荐构树、柘树、爬山虎、狗牙根等20余种适生乡土植物作为绿化植物材料,为采石场的近自然生态修复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石塘口 植物配置 乡土树种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朴不同方式育苗与造林试验初报
17
作者 夏尚光 蒋银虎 +2 位作者 周业勇 李鹏翔 丁增发 《安徽林业科技》 2013年第5期20-23,36,共5页
在皖东丘陵区进行珊瑚朴播种育苗、芽移育苗与造林试验,定期观测其生长量、抗旱性、抗寒性、造林成活率、病虫害发生情况等。结果表明:芽移苗当年苗高、地径分别是直播苗的1.19倍、1.25倍;珊瑚朴对当地土壤和气候适应性强,造林成... 在皖东丘陵区进行珊瑚朴播种育苗、芽移育苗与造林试验,定期观测其生长量、抗旱性、抗寒性、造林成活率、病虫害发生情况等。结果表明:芽移苗当年苗高、地径分别是直播苗的1.19倍、1.25倍;珊瑚朴对当地土壤和气候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抗旱性、抗病虫性强。当年幼树地径、苗高分别为朴树的1.04倍、1.03倍,第2年幼树地径、苗高分别是朴树的1.98倍、1.6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朴 皖东丘陵 引种育苗 造林试验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及建设构想
18
作者 刘绪香 肖华 《安徽林业科技》 2003年第4期37-38,共2页
<正> 皇甫山林场隶属滁州市沙河集林业总场,位于滁州市西部,地处东经117°58′-118°03′,北纬32°17′—32°25′之间,是皖东丘陵重要组成部分,南北长10km,东西宽7.5km,属淮阳山脉向东延伸的余脉,最高峰——北... <正> 皇甫山林场隶属滁州市沙河集林业总场,位于滁州市西部,地处东经117°58′-118°03′,北纬32°17′—32°25′之间,是皖东丘陵重要组成部分,南北长10km,东西宽7.5km,属淮阳山脉向东延伸的余脉,最高峰——北将军岭,海拔399.2m,是皖东的巅峰。植被以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为主,是皖东残存的原始林分之一,资源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甫山国家森林公园 旅游 开发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的保护利用
19
作者 唐世刚 闫先平 《林业科技开发》 1994年第1期40-41,共2页
针对日趋衰竭的杜仲资源保护利用问题,提出在乔林作业中应用主干环状剥皮采收杜仲皮方法,既能使现有的资源得到保护和永续利用.又能缩短利用周期。同时对综合利用和扩大杜仲栽植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杜仲 资源 保护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几丁质合成酶基因chs形态突变株的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小雯 郑之明 +2 位作者 骆家玉 赵根海 刘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18-223,共6页
以一株产柠檬酸的黑曲霉菌株为研究材料,为了优化菌株的深层发酵形态,提高柠檬酸产量,采用RNA干扰的方法,使与形态建成相关的几丁质合成酶chs基因沉默。首先将酶切得到的chs基因片段与质粒p JL43-RNAi连接,构建成干扰载体。为提高干扰... 以一株产柠檬酸的黑曲霉菌株为研究材料,为了优化菌株的深层发酵形态,提高柠檬酸产量,采用RNA干扰的方法,使与形态建成相关的几丁质合成酶chs基因沉默。首先将酶切得到的chs基因片段与质粒p JL43-RNAi连接,构建成干扰载体。为提高干扰载体的转化率,对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和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然后通过聚乙二醇(PEG)介导,将构建的干扰载体导入黑曲霉的原生质体中,经过转化,筛选出形态突变株,并进行深层发酵。结果表明,在36.5℃培养16 h的幼嫩菌丝最利于原生质体释放;而5 mg/m L的溶菌酶,10 mg/m L的蜗牛酶和10 mg/m L的纤维素酶组成的混合酶系为最优的酶组合;在30℃下,以100 r/min酶解3 h可使原生质体的最大产量达到5.11×106/m L。最优的再生培养基为完全培养基,可以使再生率达到35.33%。获得的3株转化株的chs基因表达量降低,同时在深层发酵过程中,菌球的分支频率降低,分支缩短,离散菌丝减少,柠檬酸产量也分别提高12.33%,24.17%和19.61%。通过分子改造的形态突变株具有良好的产酸性能,对推动柠檬酸发酵工业的进步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原生质体 RNA干扰 几丁质合成酶 形态突变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