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磁共振作用下微生物矿化风沙土材料的微观孔隙
1
作者 高瑜 邢家伟 +2 位作者 王晓荣 韩红伟 樊促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66-2073,共8页
为探究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矿化改良风沙土材料的耐久性,采用0.08%高分子吸水树脂(MICP+A)和0.37%黄原胶(MICP+B)对传统MICP材料改良。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对不同周期的高低温循环... 为探究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矿化改良风沙土材料的耐久性,采用0.08%高分子吸水树脂(MICP+A)和0.37%黄原胶(MICP+B)对传统MICP材料改良。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对不同周期的高低温循环和紫外照射两种环境下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考察矿化风沙土材料的耐久性。结果表明,MICP+A材料和MICP+B材料孔隙度均随循环周期的增加而上升;在20个周期的高低温循环试验和15个周期的紫外线照射试验,MICP+A材料均表现出良好的耐久性,与传统MICP材料相比孔隙度增量分别下降约1.8倍和1.1倍;在高低温循环和紫外线照射下,碳酸钙晶体结构发生改变,土体的中等粒径孔隙占比增加,使3种材料的T_2谱第2个峰均高于试验前的峰值。试验表明高分子吸水树脂能够提高传统MICP试件的耐久性能,此研究为微生物矿化岩土材料在沙漠地区治理的工程应用提供基础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岩土 微生物矿化风沙土材料 MICP 核磁共振实验 高低温循环 紫外照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渣复合物固化/稳定化铅污染沙土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俊芳 张天然 +1 位作者 刘霖 宋向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12287-12295,共9页
为研究环保材料对铅污染土固化/稳定化效果,以干旱半干旱地区重金属铅污染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研究背景,使用固体废弃物高炉矿渣协同水泥制备新型固化材料地质聚合物,探讨其固化重金属铅的宏观力学表现及微观机理变化。基于水泥基... 为研究环保材料对铅污染土固化/稳定化效果,以干旱半干旱地区重金属铅污染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研究背景,使用固体废弃物高炉矿渣协同水泥制备新型固化材料地质聚合物,探讨其固化重金属铅的宏观力学表现及微观机理变化。基于水泥基固化重金属铅污染土,探究不同比例下地聚物-水泥的强度表现及毒性浸出表现,对性能突出组进行微观试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80%的矿渣地聚物协同水泥相比水泥基及其他分组拥有更好的固化/稳定化重金属铅的表现,污染程度③下抗压强度及毒性浸出结果显著优于其他分组;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等试验显示80%矿渣地聚物内部结构完整且连结密实,水泥固化体内部变化剧烈,水化反应受到重金属抑制,整体结构松散,存在密度低且不连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聚合物 污染土 固化/稳定化 清洁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源及喷洒顺序对砂状非典型黄土覆膜强度影响试验研究
3
作者 杜强 刘旭梅 +2 位作者 曲立强 刘超凡 李佳良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1-191,共11页
鄂尔多斯地区的砂状非典型黄土具有遇水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的特性,极易发生水土流失。该文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robial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对砂状非典型黄土进行覆膜防护处理,并探究钙源和喷洒顺序... 鄂尔多斯地区的砂状非典型黄土具有遇水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的特性,极易发生水土流失。该文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robial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对砂状非典型黄土进行覆膜防护处理,并探究钙源和喷洒顺序对覆膜强度的影响。首先,开展不同钙源反应效率试验,探究钙源对碳酸钙生成量、生成速率及晶型的影响。然后,进行不同喷洒顺序下的微生物覆膜试验,并测定不同条件下的覆膜强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钙源条件下,碳酸钙的生成效率和晶体形态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以乳酸钙为钙源时,碳酸钙生成量出现快速增长阶段,主要晶型为方解石。氯化钙和乙酸钙为钙源时,碳酸钙的生成量呈线性增长。氯化钙为钙源时,主要晶型为方解石,乙酸钙为钙源时,主要晶型为球霰石。因此,可选择乳酸钙作为覆膜钙源。改变喷洒顺序可以提高覆膜的表面强度,但机理不同。氯化钙、乙酸钙为钙源时,采用先喷洒胶结液后喷洒菌液的顺序,会延长表面强度增长期的时间,强度比原喷洒顺序分别提高了16%和20%。乳酸钙作为钙源时,采用先喷洒胶结液后喷洒菌液的喷洒顺序,可以在注入菌液时再溶解一部分乳酸钙到土体内,碳酸钙含量提高了45%,覆膜强度增加了33%。该研究可为鄂尔多斯砂状非典型黄土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状非典型黄土 MICP技术 微生物覆膜 不同钙源 喷洒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高家梁煤矿采空地面塌陷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薛鑫磊 崔建廷 +5 位作者 王兆峰 李光柱 王志乾 郝海伟 范军富 籍进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947-4956,共10页
内蒙古高家梁煤矿的煤炭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尖锐,为了及时查明矿区采空地面塌陷的形变程度和演变特征,基于哨兵一号(Sentinel-1)雷达遥感数据,通过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 内蒙古高家梁煤矿的煤炭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尖锐,为了及时查明矿区采空地面塌陷的形变程度和演变特征,基于哨兵一号(Sentinel-1)雷达遥感数据,通过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技术,获取研究区采空地面塌陷的年均位移速度和累积形变量时间序列等结果,并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对结果中失相干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补充。结果表明:监测到的3个塌陷区,分别与203、301和401盘区采空区范围吻合,研究区塌陷以缓慢塌陷为主,最大年均位移速度约为-34 mm/a;监测到的3个盘区塌陷开始时间以及扩张方向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其中401盘区的塌陷范围约为4.56 km^(2)且最大累积形变量约为-189 mm,301盘区和203盘区依次减少;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识别到的地裂缝与野外实地验证情况基本吻合,地裂缝集中分布在3个盘区形变最剧烈的区域,经分析后圈定研究区内3个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采煤工作是研究区采空地面塌陷主要影响因素,此外还与地质环境和降水有关。SBAS-InSAR技术在大范围矿区采空地面塌陷监测方面有着良好应用效果,可为高家梁煤矿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梁煤矿 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 采空地面塌陷 特征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豆脲酶提取及基于酶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对风积沙改良的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褚文杰 李驰 +1 位作者 武慧敏 高瑜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4-80,共7页
基于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使用植物脲酶对沙漠风积沙进行改良加固试验。为寻求价格低廉和操作简单的脲酶提取方法,以土豆为原材料,去离子水、甘油水溶液和乙醇水溶液为提取液,通过破碎冷藏及高速离心方法成功地从土豆中分离提取... 基于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使用植物脲酶对沙漠风积沙进行改良加固试验。为寻求价格低廉和操作简单的脲酶提取方法,以土豆为原材料,去离子水、甘油水溶液和乙醇水溶液为提取液,通过破碎冷藏及高速离心方法成功地从土豆中分离提取出植物脲酶,分析提取过程中不同提取液对脲酶提取效果的影响,基于EICP技术,利用土豆脲酶液对风积沙进行改良处理。结果显示,在3种提取液中,效果最优的是乙醇溶液,甘油水溶液次之,去离子水提取效果最差。而当固液比为1:6、乙醇溶液浓度为30%时,脲酶活性值最高且提取效果最佳。在风积沙改良试验中,试件表面形成了坚硬的结皮层并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随着浸泡脲酶次数的增加,无侧限抗压强度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 植物脲酶 脲酶提取 脲酶活性 防风固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阜平县葛拉沟废弃露天铁矿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案 被引量:7
6
作者 籍进柱 李怀彬 任良良 《中国矿业》 2022年第5期81-89,共9页
河北省阜平县葛拉沟废弃露天铁矿已废弃多年,由于长时间无法得到人工治理和维护,致使当地的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存在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严重影响了矿山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安全,阻碍了阜平县红色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 河北省阜平县葛拉沟废弃露天铁矿已废弃多年,由于长时间无法得到人工治理和维护,致使当地的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存在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严重影响了矿山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安全,阻碍了阜平县红色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葛拉沟废弃露天铁矿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对裸露的渣堆、掌子面、开采台面和小寨沟内矿渣冲蚀区等设计合理的治理方案,修复破坏的自然景观,防治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该治理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造成的破坏,同时建议在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过程中和治理完成后定期巡查,并维护工程和植被,确保工程质量和绿化效果。本文治理方案可为同类矿山环境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露天矿 矿山地质环境 矿山环境治理 治理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视化试验的风积沙宏细观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薛嘉麟 杜强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7-294,共8页
为了研究库布齐沙漠风积沙的宏细观力学特性,采用自行设计的可视化试验仪器对风积沙进行直剪试验和压缩试验,使用数码相机对试验过程进行拍摄,利用数字图像分析软件PhotoInfor对试验照片进行分析,得到土样位移场和应变场云图,并通过数... 为了研究库布齐沙漠风积沙的宏细观力学特性,采用自行设计的可视化试验仪器对风积沙进行直剪试验和压缩试验,使用数码相机对试验过程进行拍摄,利用数字图像分析软件PhotoInfor对试验照片进行分析,得到土样位移场和应变场云图,并通过数值模拟软件(Particle Follow Code,PFC)对风积沙直剪试验、压缩试验和三轴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对颗粒的细观变化进行分析。通过试验发现剪切初期风积沙颗粒较为分散,随着剪切的进行,大颗粒产生位移并形成剪切带,最终剪切带贯通、稳定,在直剪过程中剪切带以上土颗粒向上竖直运动。由于压缩试验是在侧限条件下进行的,变形过程中颗粒体水平方向的速度较小,而竖直方向速度基本等同于压缩速度,越靠近荷载施加位置的颗粒体竖向位移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沙 可视化试验 位移场云图 细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条件下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水化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洋 李驰 +1 位作者 高瑜 李拴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7-845,共9页
以固废——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和脱硫石膏为矿物掺合料制备砂浆,通过碳化试验、强度试验以及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等微观测试手段,探究了砂浆在碳化条件下的固碳能力、力学性能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固废的掺入增加了浆体孔隙,提高... 以固废——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和脱硫石膏为矿物掺合料制备砂浆,通过碳化试验、强度试验以及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等微观测试手段,探究了砂浆在碳化条件下的固碳能力、力学性能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固废的掺入增加了浆体孔隙,提高了钙源含量,使砂浆的CO_(2)吸收量显著提高;碳化养护后砂浆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消除了高硫带来的膨胀问题;应用该工艺可将内蒙古地区工业固废利用率提高至3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粉煤灰 碳化 CO_(2)吸收量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二元固废地聚物配比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子豪 刘俊芳 +1 位作者 崔潮 张天然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65-271,共7页
以原样煤矸石、矿渣为全固废主料,水玻璃、氢氧化钠为复合激发剂配体,制备煤矸石-矿渣地聚物(CGSG)。基于响应面法中的Box-Behnken设计,研究矿渣掺量、水玻璃模数和NaOH掺量对CGSG浆体流动度、7 d和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构建响应面回归... 以原样煤矸石、矿渣为全固废主料,水玻璃、氢氧化钠为复合激发剂配体,制备煤矸石-矿渣地聚物(CGSG)。基于响应面法中的Box-Behnken设计,研究矿渣掺量、水玻璃模数和NaOH掺量对CGSG浆体流动度、7 d和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构建响应面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浆料流动度及固结体强度的影响,并得到综合性能最佳的配比参数。结果表明各因素与响应值呈二次多项式模型,回归系数R^(2)均大于0.96,模型可靠性强且拟合性好。CGSG对各单一因素响应较敏感,部分因素交互项影响显著。通过模型预测优化获得最佳参数配比为煤矸石含量60%,矿渣掺量40%,水玻璃模数1.56,NaOH掺量8%,此时28 d的水化产物主要为C-A-S-H、N-A-S-H等凝胶类物质,这些物质相互交接、交错叠加,形成致密程度高和骨架构造强的二元固废地聚物注浆材料。本研究的成果拓宽了煤矸石、矿渣固废使用场景,提高了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样煤矸石 高炉矿渣 地聚物 响应面法 最优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诱导矿化修复阿尔寨石窟红砂岩壁面酥碱病害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武 李驰 王晓荣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7,共10页
阿尔寨石窟寺是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且保存最为完整的石窟寺建筑群,其蕴含了珍贵的关于历史、宗教、科学、文化的艺术价值,被誉为“草原上的敦煌”。由于当地典型的沙旱寒区气候特征,酥碱成为石窟壁面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目前阿尔寨石窟... 阿尔寨石窟寺是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且保存最为完整的石窟寺建筑群,其蕴含了珍贵的关于历史、宗教、科学、文化的艺术价值,被誉为“草原上的敦煌”。由于当地典型的沙旱寒区气候特征,酥碱成为石窟壁面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目前阿尔寨石窟正处于保护阶段,因此通过室内对病害进行模拟和研究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对以红砂岩风化土为基质的壁面的酥碱病害进行修复,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了病害前后土颗粒粒径的变化,提出酥碱高度、酥粉体积、盐壳厚度的量化指标用以评价病害的发展程度。基于微生物矿化技术生成矿化覆膜对病害进行抑制,推荐使用微生物菌液浓度OD_(600)大于1.5的具有耐盐碱性能的矿化菌株,修复后酥碱高度下降幅度大于20%,酥粉体积下降幅度大于30%,盐壳厚度下降幅度大于25%。研究成果对生物矿化技术应用于红砂岩石窟壁面的酥碱病害的修复进行试验验证和可行性评估,为绿色生态环保的岩壁病害修复与加固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科学预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P技术 红砂岩风化土 酥碱 病害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技术矿渣微粉改良黄土孔隙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国辉 李驰 +3 位作者 商艳 张振国 高瑜 李拴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1-209,共9页
【目的】随着黄土地区基础设施的大力开发及减碳理念的不断深化,迫切需要使用环保材料解决黄土承载能力低、孔隙率大等问题。【方法】使用不同掺量矿渣微粉对黄土进行改良,并利用工业CT仪对矿渣微粉黄土进行微观试验,从孔隙分布、形态... 【目的】随着黄土地区基础设施的大力开发及减碳理念的不断深化,迫切需要使用环保材料解决黄土承载能力低、孔隙率大等问题。【方法】使用不同掺量矿渣微粉对黄土进行改良,并利用工业CT仪对矿渣微粉黄土进行微观试验,从孔隙分布、形态、大小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矿渣微粉对黄土孔结构的影响,从而为黄土力学性能变化提供参考。【结果】结果显示:掺量为15%时,黄土孔隙分形维数最小值为0.65,孔隙丰度主要集中在0~2之间,孔隙结构较为简单;掺量为5%、10%、15%、20%的矿渣微粉黄土孔隙率较素黄土分别下降14.69%、34.18%、73.42%、45.51%。【结论】结果表明:矿渣微粉掺入可有效改变黄土孔隙大小、分布、形态,使黄土孔隙结构趋于简单,利于黄土力学性能提升。适量矿渣微粉可有效降低孔隙直径,同时孔隙角度分布趋于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矿渣微粉 工业CT 孔隙形态 孔隙分布 孔隙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格构边坡防护数值应力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郝廷伟 李驰 +1 位作者 高瑜 李拴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6-188,共13页
矿山排土场坡面防护是维护排土场边坡稳定及后期生态治理的重要保障,然而传统的圬工坡面防护结构常会由于排土场边坡年沉降量过大而导致结构因应力集中而发生破坏,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柔性轻型格构梁。【目的】为了明确该格构梁的物理... 矿山排土场坡面防护是维护排土场边坡稳定及后期生态治理的重要保障,然而传统的圬工坡面防护结构常会由于排土场边坡年沉降量过大而导致结构因应力集中而发生破坏,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柔性轻型格构梁。【目的】为了明确该格构梁的物理力学性能、护坡时的应力变化情况和边坡浅层防护的稳定性,【方法】对其进行了物理力学试验和边坡防护数值模拟,并且对其与浅层滑动土体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浅层稳定性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该格构梁质量轻,密度小,具有良好的抗压、耐弯及弹性性能。在边坡防护数值模拟中,该轻型格构梁与混凝土格构梁相比,应力分布均匀,无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同时,合理控制格构埋深hs和格构横纵间距la、lb,不仅可以提高格构防护边坡浅层土体安全系数Fs,而且还可以降低施工用料成本。【结论】结果表明:该轻型格构梁边坡不仅能够吸收和扩散结构内力,避免应力集中,而且还可以提升边坡浅层土体的稳定性,为其他的柔性护坡结构提供理论及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 应力集中 轻型格构 数值模拟 浅层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崩落法岩体可崩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欢 任凤玉 +2 位作者 何荣兴 刘润晗 卢悦 《中国矿业》 2023年第7期95-104,共10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铜原料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开采低品位大型铜矿床成为了有效措施之一。在众多地下金属矿床采矿方法中,自然崩落法是一种生产规模大、开采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采矿方法,但也是开采技术难度较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铜原料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开采低品位大型铜矿床成为了有效措施之一。在众多地下金属矿床采矿方法中,自然崩落法是一种生产规模大、开采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采矿方法,但也是开采技术难度较大且较难实施的采矿工艺之一,需在矿山可行性研究阶段针对岩体可崩性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围绕可崩性从评判方法、岩体自然崩落尺寸等方面开展了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得出降低可崩性等级评判过程中的主观性、综合考虑可崩性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构建可崩性空间分布模型是可崩性评价的关键,指出可崩性评价的发展趋势是构建可崩性评价体系(由可崩性综合评判、可崩性空间分布模型以及岩体自然崩落尺寸预测组成),并提出了可崩性评价体系的框架及基本评价流程。研究结果对拟采用自然崩落法矿山的岩体可崩性评价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和指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崩落法 可崩性 空间分布模型 自然崩落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泥岩滑坡渐进滑动失稳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拴虎 亓越 +2 位作者 王晓荣 高瑜 邢渊浩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0-207,共8页
西北地区的黄土-泥岩滑坡灾害逐渐受到关注,其失稳机理和力学模型成为岩土工程方向的研究热点。以滑动变形为指标来研究黄土-泥岩滑坡的渐进失稳模型,能更好地服务于黄土-泥岩滑坡的监测预警工作。采用土-岩滑动界面处直接渗水的方法,... 西北地区的黄土-泥岩滑坡灾害逐渐受到关注,其失稳机理和力学模型成为岩土工程方向的研究热点。以滑动变形为指标来研究黄土-泥岩滑坡的渐进失稳模型,能更好地服务于黄土-泥岩滑坡的监测预警工作。采用土-岩滑动界面处直接渗水的方法,模拟降雨入渗作用下黄土-泥岩滑坡渐进滑动失稳的特征;采用在滑动界面处布置微型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传感器、在滑坡侧面和表面布置宏观变形观测点的方案,研究黄土-泥岩滑坡的渐进滑动失稳特征。结果显示,黄土-泥岩滑坡在顶部或中部某个位置优先形成拉张式裂缝,随后裂缝逐渐贯通并分割滑坡体,形成“滑移-拉裂-推挤”三段式的失稳模型。黄土-泥岩滑坡渐进滑动失稳模型的建立,对其监测预警和工程防御等方面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泥岩滑坡 渐进滑动失稳 物理模型试验 变形特征 失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砂滑坡离心模型试验及离散元细观模拟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强 曲立强 刘俊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500-9507,共8页
为了探明砂土滑坡的力学机理,采用自行研制的降雨诱发滑坡离心模型试验装置,进行粗砂滑坡离心模型试验,基于试验结果,采用改进后的离散元数值模拟程序对滑坡过程进行细观研究,从细观和非饱和角度对离心模型试验进行补充。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探明砂土滑坡的力学机理,采用自行研制的降雨诱发滑坡离心模型试验装置,进行粗砂滑坡离心模型试验,基于试验结果,采用改进后的离散元数值模拟程序对滑坡过程进行细观研究,从细观和非饱和角度对离心模型试验进行补充。研究结果表明:粗砂滑坡发生的细观机理为坡体中的水无法及时排出,导致土颗粒悬浮在水颗粒中,土颗粒间的接触减少甚至脱离,土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转化为土颗粒与水颗粒之间的作用力,土体出现流体特征,抗剪强度丧失。滑坡的发展表现为两种可能的形式:各处水颗粒施加给土颗粒的作用力与此位置土颗粒的接触力正好相等,表现为整体滑动;水颗粒施加给土颗粒的作用力等于土颗粒重力和前部土颗粒的接触力之和,表现为后部滑坡向前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机 数值模拟 细观 粗砂 非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钙渣复合地聚物水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志杰 张德 +3 位作者 康栋 米世忠 闫长旺 张菊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2年第5期577-584,共8页
为实现硅钙渣、粉煤灰及矿渣三种固废的协同利用,本文通过开展不同粉煤灰、矿渣比(灰渣比)下的硅钙渣复合地聚物制备实验,对硅钙渣复合地聚物的水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硅钙渣复合地聚物是由β-硅酸二钙自身水化和碱激发水化共同... 为实现硅钙渣、粉煤灰及矿渣三种固废的协同利用,本文通过开展不同粉煤灰、矿渣比(灰渣比)下的硅钙渣复合地聚物制备实验,对硅钙渣复合地聚物的水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硅钙渣复合地聚物是由β-硅酸二钙自身水化和碱激发水化共同形成的一种以C—S—H和C(N)—A—S—H为主的二元复合胶凝材料;相较于晶相矿物,玻璃相矿物更易发生碱激发水化反应,导致灰渣比在0.5以上时7 d水化物中残存大量未反应的莫来石,但随养护时间的延长莫来石会继续进行水化,并在28 d时生成蠕虫状四方钠沸石和条状贝德石。同时在灰渣比为1.0时,硅钙渣地聚物微观形貌最均匀致密,28 d抗压强度最高,达到37.9 MPa,说明此时能够发挥出粉煤灰、矿渣、硅钙渣之间最佳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钙渣 地聚物 粉煤灰 矿渣 水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砂-钢板接触面剪切失效机理的宏细观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昊 杜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4期14691-14699,共9页
为探究标准砂-钢板相互作用失效机理,分析接触面受力变形情况,使用特制的带有观察窗的半模直剪仪对标准砂-钢板进行单调剪切试验,对其应力变形特性进行研究,并利用MiVnt和PFC2D进行细观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标准砂-钢板接触面的剪应力-... 为探究标准砂-钢板相互作用失效机理,分析接触面受力变形情况,使用特制的带有观察窗的半模直剪仪对标准砂-钢板进行单调剪切试验,对其应力变形特性进行研究,并利用MiVnt和PFC2D进行细观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标准砂-钢板接触面的剪应力-位移曲线呈现加工硬化,可视为理想弹塑性模式,曲线划分为线性增长、缓慢增长和水平发展三阶段;剪切过程中接触带孔隙率的变化规律和孔隙大小的变化规律相吻合;单调剪切过程中,接触面颗粒运动状态分为三类,对应剪应力-位移曲线的三个阶段,接触面通过颗粒的运动传递剪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砂 剪切破坏 数值模拟 失效机理 接触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