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冠果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
1
作者 姬媛媛 莎仁图雅 +3 位作者 杨跃文 白高娃 高现礼 李银祥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6期1-6,共6页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生物质能源树种,其生长发育与土壤微生物密切相关。基于文冠果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文冠果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的重要性,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生物质能源树种,其生长发育与土壤微生物密切相关。基于文冠果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文冠果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的重要性,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对文冠果生长、养分供应、生物防治等方面的关键作用,阐明了土壤微生物在养分供给中的主导地位,探讨了促生微生物的筛选与作用机制及土壤理化性质与栽培管理措施对微生物群落的调控途径。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优化栽培策略、提升土壤效能及推动文冠果产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土壤微生物 根际土壤 根系内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固沙模式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2
作者 高海燕 张胜男 +5 位作者 李俊文 许宏斌 王春颖 张雷 杨制国 黄海广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4,64,共9页
分析土壤种子库对不同植被固沙模式的响应,探究不同植被固沙模式下土壤种子库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多样性、相似性变化特征,为选择适宜的沙地治理植被模式提供依据。在毛乌素沙地中,以流动沙地为对照(CK),设置紫穗槐(Af)、樟子松(Ps)、沙柳... 分析土壤种子库对不同植被固沙模式的响应,探究不同植被固沙模式下土壤种子库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多样性、相似性变化特征,为选择适宜的沙地治理植被模式提供依据。在毛乌素沙地中,以流动沙地为对照(CK),设置紫穗槐(Af)、樟子松(Ps)、沙柳-沙棘(Sc-Hr)、沙柳-云杉(Sc-Pa)4种人工林固定沙地样地,采用野外植被调查与土壤种子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不同植被固沙模式中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种子库共出现25种植物,分属13个科,其中菊科最多,有5种。植被固沙模式建立后,1年生草本植被相对丰度降低,多年生草本植被相对丰度升高。2)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为100~1224.9粒/m^(2),不同模式间表现为:Af>Sc-Hr>Ps>Sc-Pa>CK;种子主要分布于0~5 cm土层中。3)4种植被固沙模式的0~5 cm土层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CK。4)4种植被固沙模式平均相似性系数较低,为0.08~0.42,说明物种组成差异较大。建立植被固沙模式有利于增加土壤种子库的储量,在本研究条件下Af、Sc-Hr固沙模式的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土壤种子库 植被固沙模式 物种多样性 沙地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风蚀坑土壤质地与持水能力特征
3
作者 张额真 袁立敏 +2 位作者 蒙仲举 赵阳 包志鑫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5-234,共10页
[目的]为揭示呼伦贝尔草原风蚀坑4个典型部位的土壤质地差异和持水能力变化特征。[方法]将风蚀坑分为边缘区(A区)、沙坑区(B区)、重度积沙区(C区)、轻度覆沙区(D区)4个部位,以天然草地为对照(CK区),对各样地0~200 cm土层土壤粒径、土壤... [目的]为揭示呼伦贝尔草原风蚀坑4个典型部位的土壤质地差异和持水能力变化特征。[方法]将风蚀坑分为边缘区(A区)、沙坑区(B区)、重度积沙区(C区)、轻度覆沙区(D区)4个部位,以天然草地为对照(CK区),对各样地0~200 cm土层土壤粒径、土壤体积质量、田间持水量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PCA分析。[结果]1)呼伦贝尔草原风蚀坑0~200 cm土层土壤以中砂为主,不含砾石,平均粒径大小为B区(1.41Φ)>A区(1.48Φ)>C区(1.52Φ)>D区(1.98Φ)>CK区(2.45Φ)。2)风蚀坑4个部位土壤粒度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分选系数总体分选性较差,峰态数值表现为尖窄,偏度都呈极正偏,分形维数总体为2.1~2.2。3)平均粒径沿主害风(西北风)逐渐变细,C区和D区的分选作用较强,而A、B的分选作用较弱。4)风蚀坑土壤体积质量为1.55~1.70 g/cm^(3),土壤水分体积分数为CK区(4.51%)>A区(4.4%)>D区(4.35%)>B区(4.23%)>C区(4.2%),田间持水量为CK区(17.97%)>D区(16.95%)>A区(15.53%)>B区(15.26%)>C区(14.51%)。5)风蚀坑不同部位的土壤水分体积分数与土壤机械组成中的黏粒、粉粒、细砂、极细砂呈正相关,与土壤机械组成中的中砂、粗砂、极粗砂呈负相关。[结论]风蚀坑总体平均粒度呈沿主风向变细,C区持水能力最弱,D区持水能力最强,为风蚀坑的分部位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坑 土壤粒径 田间持水量 风蚀 呼伦贝尔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胜男 闫德仁 +2 位作者 黄海广 胡小龙 高海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31,143,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和多样性差异,对维持土壤微生态平衡以及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8、15、30、36、42、49和56 a林龄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 【目的】探究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和多样性差异,对维持土壤微生态平衡以及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8、15、30、36、42、49和56 a林龄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林龄条件下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1)研究地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共获得细菌32门80纲154目308科531属。其中,放线菌门(32.71%±3.74%)、变形菌门(23.14%±2.13%)、酸杆菌门(16.22%±2.75%)和绿弯菌门(9.00%±1.23%)为主要优势门。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在49 a和56 a林龄土壤中分别升高至7.16%和7.47%。沙地营造樟子松后,土壤中细菌的相对丰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并在林地土壤中出现了Crossiella spp.。2)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获得真菌6门25纲88目184科369属。其中,子囊菌门(70.12%±11.17%)是主要的优势门。接合菌门的丰度在49 a和56 a林龄中逐渐升高至15.20%和23.42%。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真菌进化速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加快,其中,42~56 a林龄最快,其次是8~36 a林龄,流动沙丘的真菌进化速度最慢。同时,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中的有益真菌数量也逐渐增多,但形成菌根的真菌逐渐减少。8 a林龄土壤中的独有OTU数目最多,比其他林龄提高1.46~2.54倍。36~49 a林龄土壤中独有OTU数目在67~71之间,而在56 a林龄中为41。【结论】随着林龄的增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逐渐得到改善。但是,56 a林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因此56 a林龄可能成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的时间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樟子松人工林 林龄 土壤微生物 群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宝枫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文利 鲁敏 +5 位作者 闫婷 刘雪锋 师鹏飞 乌日恒 海龙 杨宏伟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54-59,共6页
元宝枫(Acer truncatum)是集生态、观赏和经济价值于一身的乡土木本油料树种。本文对近年来元宝枫种质资源收集、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遗传多样性分析、重要性状分子机理研究以及资源加工利用等重点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分析,并针对目前元... 元宝枫(Acer truncatum)是集生态、观赏和经济价值于一身的乡土木本油料树种。本文对近年来元宝枫种质资源收集、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遗传多样性分析、重要性状分子机理研究以及资源加工利用等重点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分析,并针对目前元宝枫研究工作存在的种质资源家底不清、资源评价体系不完善、油用品种缺乏、栽培技术及机械化程度落后等问题,建议在今后研究中需重视野生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依托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开展品种定向选育,探索稳产高产的现代化栽培模式等研究工作,以期为元宝枫高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元宝枫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 木本油料 种质资源 创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轻基质配比对蓝云杉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6
作者 赵丽 张健 +5 位作者 黄卫丽 桑昊 李佳陶 李泽军 刘昕 韩珊珊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28-33,共6页
以泥炭、椰糠、珍珠岩、蛭石、脱水干牛粪为基质原料,按体积比共配制5种轻基质对蓝云杉(Picea Pungens)进行容器育苗试验,分析各轻基质对蓝云杉容器苗生长指标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法对育苗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以泥炭、椰糠、珍珠岩、蛭石、脱水干牛粪为基质原料,按体积比共配制5种轻基质对蓝云杉(Picea Pungens)进行容器育苗试验,分析各轻基质对蓝云杉容器苗生长指标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法对育苗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种轻基质对蓝云杉容器苗株高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对地径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其中T2(椰糠∶珍珠岩∶牛粪=4∶3∶3)育苗地径最粗,为0.51 mm;T1(泥炭∶椰糠∶牛粪∶蛭石=2∶3∶2∶3)育苗地径最细,为0.46 mm。不同基质处理间高径比差异显著,其中T3(泥炭∶椰糠∶牛粪∶蛭石=2∶2∶3∶3)显著高于T5(泥炭∶椰糠∶珍珠岩=2∶3∶5)。5种轻基质对蓝云杉容器苗根系生长影响显著,其中T5根长最长,较T1提高了53.35%;T4(泥炭∶椰糠∶珍珠岩∶蛭石=3∶2∶2∶3)根系一级侧根数最多。容器苗单株干重、地下干重、根冠比、壮苗指数均以T3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轻基质中过高的有机质含量与蓝云杉容器苗根长显著负相关(P<0.05);全钾、速效钾与地径显著正相关(P<0.05),与高径比显著负相关(P<0.05)。对蓝云杉容器苗的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表明,T(3泥炭∶椰糠∶牛粪∶蛭石=2∶2∶3∶3)的综合评价值排名第一,可作为培育蓝云杉容器苗的理想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云杉 容器苗 轻基质 生长指标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梭梭人工林林下主要植物的生态位特征和种间联结性
7
作者 李星 隋莹莹 +5 位作者 辛智鸣 董雪 李星 张景波 孙静 尚敏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7,共9页
采用群落调查法对内蒙古阿拉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人工林进行植物群落踏查,根据Shannon指数、Levins指数和Pianka指数对梭梭人工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采用方差比... 采用群落调查法对内蒙古阿拉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人工林进行植物群落踏查,根据Shannon指数、Levins指数和Pianka指数对梭梭人工林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采用方差比率、χ2检验、联结系数分析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内蒙古阿拉善梭梭人工林林下灌木层植物有25种,草本层植物有25种,其中,灌木层主要植物16种,草本层主要植物14种。梭梭人工林林下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Pall.)Maxim.〕、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ov)、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 Maxim.)、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inn.)、盐生草〔Halogeton glomeratus(M.Bieb.)C.A.Mey.〕、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Fisch.et C.A.Mey.)Freitag et G.Kadereit〕的生态位宽度优势明显。阿拉善梭梭人工林灌木层16个主要植物组成的120个种对中有116个种对的Pianka指数小于0.53,草本层14个主要植物组成的91个种对中有90个种对的Pianka指数小于0.77。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总体生态位重叠较低,总体联结性为显著负联结。χ2检验结果表明:灌木层中正联结种对24个,负联结种对96个;草本层中正联结种对25个,负联结种对66个。联结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灌木层正联结种对2个,无联结种对30个,负联结种对88个;草本层中正联结种对1个,无联结种对32个,负联结种对58个。综合研究结果显示:阿拉善梭梭人工林林下群落处于不稳定演替阶段,多数物种对资源利用的相似程度低。生境差异可能是造成林下物种生态位重叠较低,物种间以负联结为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人工林 重要值 生态位 种间联结 阿拉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封对荒漠草原植物功能群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玉芝 吕世杰 +5 位作者 杨溢文 刘丽英 刘红梅 杨立中 刘佳 刘菊红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为探讨不同围封年限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功能群基本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哈登呼舒嘎查的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围封年份(1999、2005、2014)和监测年份(2021、2022、2023)构造双因素... 为探讨不同围封年限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功能群基本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哈登呼舒嘎查的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围封年份(1999、2005、2014)和监测年份(2021、2022、2023)构造双因素无重复试验设计,结合方差分析和关联度分析方法探讨生活型功能群的响应特点,得到的初步结论如下:多年生禾草和多年生杂类草功能群盖度较大(一般高于10%),灌木半灌木功能群高度较高(16.59~20.22 cm),一二年生植物基本数量特征(高度、盖度和密度)波动强烈,变异较大。多年生杂类草重要值在群落中较大;灌木半灌木功能群重要值在群落中相对较小。由此可见,不同功能群空间分布的互补效应以及相互关联性决定了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围封草地自然恢复应以多年生功能群整体进行评判;一二年生植物的“夏雨型”特点、生活史特点为多年生功能群提供了重要的生境条件和补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封草地 荒漠草原 功能群 互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油松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及影响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胜男 高海燕 +2 位作者 闫德仁 黄海广 张雷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46-52,共7页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不同林龄、不同土层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地细菌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并以附近的半固定沙地为对照,分析了科尔沁沙地油松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放线菌门(35.62%)、变形菌门(21.8...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不同林龄、不同土层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地细菌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并以附近的半固定沙地为对照,分析了科尔沁沙地油松人工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放线菌门(35.62%)、变形菌门(21.87%)和酸杆菌门(14.46%)是油松人工林地和对照的优势门;营造油松人工林显著改变了沙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R=0.581,P=0.001);不同林龄间细菌群落结构无显著差异,但0~2 cm、2~10 cm和10~20 cm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油松人工林地0~2 cm土层中的拟杆菌门较2~10 cm和10~20 cm提高223.37%和142.33%;0~2 cm土层中的黏球菌门较2~10 cm和10~20 cm提高76.17%和39.88%;0~2 cm土层的游动放线菌属丰度较2~10 cm和10~20 cm土层分别提高5.70倍和6.69倍;0~2 cm土层的芽单胞菌属丰度较2~10 cm和10~20 cm土层分别提高2.22倍和5.09倍。科尔沁沙地营造油松人工林显著改变了沙地细菌群落结构,林地表层土壤参与碳、氮循环及抗真菌细菌类群明显提高,促进0~2 cm土层养分积累的同时,也提高了2~10 cm和10~20 cm土层养分循环的联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林龄 细菌群落 土层 驱动作用 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植物抗蚜研究现状与展望
10
作者 闫婷 张颖 +2 位作者 海龙 鲁敏 乌日恒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57-64,共8页
蚜科(Aphididae)昆虫是农林植物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与品质。蚜科昆虫解毒能力强、变化迅速,目前有效抗蚜植物种质资源不足,导致常规抗蚜育种难以获得突破。因此,研究安全、有效的害虫防治策略是农林植物生产绿色可持... 蚜科(Aphididae)昆虫是农林植物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与品质。蚜科昆虫解毒能力强、变化迅速,目前有效抗蚜植物种质资源不足,导致常规抗蚜育种难以获得突破。因此,研究安全、有效的害虫防治策略是农林植物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抗蚜研究现状、抗性基因挖掘、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以及防治策略等方面,综述了蚜科昆虫的防治研究和治理方法,展望了农林植物生产中抗蚜防治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科昆虫 农林植物 抗性基因 RNA干扰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IBA对3种柽柳嫩枝扦插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姬媛媛 莎仁图雅 +4 位作者 白高娃 邢钟毓 邢钰坤 李银祥 刘婷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0-13,18,共5页
柽柳属(Tamarix)植物具较强的固沙、抗旱和耐盐碱性,本研究以细穗柽柳(Tamarix lepto‐stachya)、柽柳(Tamarix chinensis)、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3种柽柳为研究对象,选择其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通过开展不同浓度的吲哚丁... 柽柳属(Tamarix)植物具较强的固沙、抗旱和耐盐碱性,本研究以细穗柽柳(Tamarix lepto‐stachya)、柽柳(Tamarix chinensis)、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3种柽柳为研究对象,选择其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通过开展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处理试验,利用隶属函数法对3种柽柳扦插成活率、平均新枝长及苗高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IBA浓度对3种柽柳扦插效果的影响,为柽柳扦插繁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浓度IBA处理后3种柽柳扦插成活率、平均新枝长、苗高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成活率为多枝柽柳(68.75%)>细穗柽柳(63.89%)>柽柳(36.09%),平均新枝长及苗高均以柽柳最高,为14.12 cm和17.04 cm。3种柽柳嫩枝扦插所适用的IBA浓度存在差异,细穗柽柳、多枝柽柳采用500 mg.L^(-1)处理,即可达到较好的综合扦插效果,而柽柳需采用1000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扦插 育苗 吲哚丁酸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滚植物高立式沙障防风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宇 袁立敏 +3 位作者 党晓宏 蒙仲举 辛静 郭强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7-13,共7页
“风滚”扩散是植物种子传播与个体扩张的重要形式,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草地、沙地均存在大量的风滚植物,冬春季在气流作用下运动并堆停在各种障碍物周围,其中,网围栏拦截形成风滚植物障体较为常见,此类障体对过境风沙也会产生明显的... “风滚”扩散是植物种子传播与个体扩张的重要形式,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草地、沙地均存在大量的风滚植物,冬春季在气流作用下运动并堆停在各种障碍物周围,其中,网围栏拦截形成风滚植物障体较为常见,此类障体对过境风沙也会产生明显的阻挡作用。为探究风滚植物障体的防风效应,本研究模拟了网围栏拦截不同数量的风滚植物,设计了具有密、中、疏3种疏透度的风滚植物高立式沙障(障高H为1 m),通过野外试验研究了防风效能、风沙动力学粗糙度及风速流场特征,并探索了高度、疏透度等沙障工程参数对防风效益的影响,为防沙治沙新方法与新技术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风滚植物高立式沙障能够影响周边风场特征,可影响至障后7 H距离、0~90 cm高度范围(;2)密、中、疏3种沙障均能够显著降低过境风速强度,具有较好的防风效能。3种沙障风速最小值均出现在障后3 H距离处,但随着疏透度的减小,沙障防风效能呈现增加的趋势,防风效能最高值出现在密型沙障后10 cm处,可达到50%。(3)密、中、疏3种沙障均能够增加地表粗糙度,3种沙障整体上呈现密型>中型>疏型的趋势,粗糙度最大值出现在密型沙障,可达2.97 cm。风滚植物高立式沙障能有效对过境风速产生影响,具有很好的防风效应,能够为防沙治沙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障 透风程度 风速流场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洞试验的樟子松农田防护林防风效果研究
13
作者 石振邦 张计标 +2 位作者 袁立敏 蒙仲举 胡志健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4-21,共8页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防护林具有较强的防风固沙能力。本研究以樟子松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5种行带式配置防护林防风效益风洞试验研究,测定了不同配置防护林防护区不...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防护林具有较强的防风固沙能力。本研究以樟子松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5种行带式配置防护林防风效益风洞试验研究,测定了不同配置防护林防护区不同距离范围内风速及其流场特征,研究了樟子松防护林不同行带配置与防护效益关系,为常绿针叶树种农田防护林营造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防风效能随着林带行数的增加而增强,且林带后1 H~3 H内风速显著降低,形成风影区,风影区面积随着林带行数的增加而变大。(2)樟子松防护林带后风速流场发生显著变化,在12 m·s^(-1)风速条件下,1~5行1带的5种林带防风效能分别为15.1%、26.2%、37.5%、51.7%和51.9%,4行1带、5行1带结构配置防风效能均在50.0%以上。(3)樟子松防护林具有较强的防风效果,建议在干旱区农田防护林建设与更新中可采用樟子松造林,最适结构配置为4行1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农田防护林带 风洞试验 林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压立式纱网沙障不同取样季节输沙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闫德仁 杨制国 +2 位作者 高海燕 黄海广 胡小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9-134,152,共7页
[目的]对不同规格纱网沙障春季、夏秋季的输沙量变化特征进行定位连续测定,为进一步评价纱网沙障的固沙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定位、定期观测方法,研究不同季节纱网沙障的输沙量变化特征。[结果]无论是春季,还是夏秋季,设置2... [目的]对不同规格纱网沙障春季、夏秋季的输沙量变化特征进行定位连续测定,为进一步评价纱网沙障的固沙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定位、定期观测方法,研究不同季节纱网沙障的输沙量变化特征。[结果]无论是春季,还是夏秋季,设置2 m×2 m,3 m×3 m,3 m×4 m和4 m×4 m的纱网沙障对风沙流的拦截效果随着网格变小而增加,且输沙量随高度变化趋势线均呈现指数关系。来自西北风方向的输沙量大于东南风方向的输沙量,且春季输沙量大于夏秋季输沙量。和对照相比,春季3 m×4 m纱网沙障0—60 cm高度拦截的净输沙量降低了85.98%,而夏秋季降低了79.56%。[结论]纱网沙障输沙量主要集中在地表20 cm及以下高度范围,并随着纱网沙障规格增加其降低输沙量能力减少。设置纱网沙障能有效减少风沙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网沙障 输沙量 乌兰布和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纱网沙障对风蚀坑积沙区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海燕 闫德仁 +4 位作者 胡小龙 袁立敏 杨制国 黄海广 张胜男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101,共9页
以浑善达克沙地固定沙丘风蚀坑积沙区为研究对象,依据固定沙丘活化形成风蚀坑积沙区的特点铺设纱网沙障,积沙区不同铺设方式下设计4 m×4 m网格沙障(S1)和4 m带状沙障(S2);积沙区不同空间位置下使用4 m×4 m网格沙障铺设积沙区... 以浑善达克沙地固定沙丘风蚀坑积沙区为研究对象,依据固定沙丘活化形成风蚀坑积沙区的特点铺设纱网沙障,积沙区不同铺设方式下设计4 m×4 m网格沙障(S1)和4 m带状沙障(S2);积沙区不同空间位置下使用4 m×4 m网格沙障铺设积沙区前段(L1)、积沙区中段(L2)和积沙区后段(L3)3个空间部位;以流动沙地为对照(CK),采用野外取样和温室内萌发的方法,探讨纱网沙障在积沙区不同铺设方式下及不同空间位置下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下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及种子密度不同,同一物种在不同处理的土壤种子库中出现时种子密度也存在差异;禾本科、藜科、菊科植物种在土壤种子库中出现比例均较高,分别占31.3%、25.0%和18.8%,占总物种数的75.0%;败酱科、豆科、毛茛科、唇形科、苋科在土壤种子库中均有出现。不同处理间S1物种种类最多,达12种,CK种类最少,仅有5种。2)风蚀坑积沙区经纱网沙障治理后,土壤种子库中植物物种数、种子密度和物种多样性均呈增加趋势;不同铺设方式下S1处理及不同空间位置下L2处理的1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种子数均为最高。3)土壤种子库中Shannon-Wiener指数、Simpsi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不同空间位置下均表现为L2>L1>L3>CK;在不同铺设方式下均表现S1>S2>CK(Pielou均匀度指数除外)。此外,经过治理后,土壤种子库的恢复成效与沙化草地相近,与CK显著不同。设置纱网沙障改善了风蚀坑流动沙地土壤种子库结构,对快速恢复植被,促进流动沙地植被演替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坑 纱网沙障 土壤种子库 浑善达克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植物基固沙剂固土性能及其对植物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廷婕 袁立敏 +3 位作者 高永 王春颖 贾瑞庭 徐铮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151,共7页
植物基固沙剂是以植物材料提取物为主成分的环保型固沙剂,为研究其应用于沙质耕地是否具有可行性,以3种植物基固沙剂(刺槐型、亚麻型和向日葵型)和沙土为研究对象,喷施等量清水处理为CK,开展不同用量植物基固沙剂对沙土形成的固结层抗... 植物基固沙剂是以植物材料提取物为主成分的环保型固沙剂,为研究其应用于沙质耕地是否具有可行性,以3种植物基固沙剂(刺槐型、亚麻型和向日葵型)和沙土为研究对象,喷施等量清水处理为CK,开展不同用量植物基固沙剂对沙土形成的固结层抗压、抗风蚀及其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刺槐型、亚麻型、向日葵型固沙剂喷施于风沙土地表,均可形成1~14 mm厚度固结层,其平均抗压强度较CK分别提高206.21%,147.51%,72.74%。(2)3种植物基固沙剂均具有显著的固沙效果,随用量增加土壤抗风蚀能力均显著增强,在5 g/m^(2)用量下风蚀量最低,较CK分别减少65.92%,58.33%和69.55%。(3)刺槐型、亚麻型固沙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及芽生长有促进作用,向日葵型固沙剂有抑制作用,且随用量增加抑制效果明显,在3 g/m^(2)用量时种子发芽受到显著抑制,发芽率较CK降低62.50%;在4 g/m^(2)用量时,根系萌蘖受到显著抑制;在2 g/m^(2)用量时,芽生长受到显著抑制。(4)固结层对幼苗破土有一定影响,刺槐型固沙剂固结层影响最大,当达到5 g/m^(2)用量时,小麦、苜蓿的出苗率较CK分别显著降低10.54%,3.90%,但幼苗顶破固结层后,3种固沙剂均对小麦、苜蓿植株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综合考虑抗压强度、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因素,在C3、C4、Y3、Y4用量下有较好的抗风蚀效果,且对植物无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植物资源类固沙剂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耕地土壤风蚀治理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 防治 固沙剂 植物 沙质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沙剂性能及环保材料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4
17
作者 包志鑫 袁立敏 +1 位作者 贾瑞庭 胡志健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54-58,共5页
固沙材料是化学固沙措施的核心,伴随材料学科的快速发展,固沙材料变得丰富,具有抗风蚀、保持水分、促进植物生长等多功能一体的固沙材料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固沙剂固沙、保水、促进植物生长等功能,并探讨了固沙剂与环境的互馈效应... 固沙材料是化学固沙措施的核心,伴随材料学科的快速发展,固沙材料变得丰富,具有抗风蚀、保持水分、促进植物生长等多功能一体的固沙材料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固沙剂固沙、保水、促进植物生长等功能,并探讨了固沙剂与环境的互馈效应,以探究固沙剂固沙效果长效性。并针对一些固沙剂含有重金属离子及有毒有害成分,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综述了新型的多种环境友好型固沙剂,如亚麻型植物胶、沙蒿胶、聚氨酯固沙剂等,并对此类固沙材料自身的稳定性以及应用发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固沙 抗风蚀 保水性 植物生长 稳定性 环保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旱胁迫对桑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高娃 莎仁图雅 +5 位作者 姬媛媛 乌日恒 邢钟毓 邢钰坤 李银祥 刘佳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16-20,共5页
本文以桑(Morus alba)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NaCl溶液和聚乙二醇6000(PEG-6000)溶液模拟盐旱胁迫环境,配备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4 g·L^(-1)、8 g·L^(-1)、12 g·L^(-1)、16 g·L^(-1))和PEG-6000溶液(5%、10%、15%、20%)... 本文以桑(Morus alba)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NaCl溶液和聚乙二醇6000(PEG-6000)溶液模拟盐旱胁迫环境,配备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4 g·L^(-1)、8 g·L^(-1)、12 g·L^(-1)、16 g·L^(-1))和PEG-6000溶液(5%、10%、15%、20%),并由去离子水作对照,研究盐旱胁迫对桑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PEG-6000溶液浓度的增加,桑种子萌发率、萌发势、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在不同浓度NaCl、PEG-6000溶液胁迫下,桑种子萌发初始时间出现推后现象,在轻度盐胁迫(4 g·L^(-1))下,种子萌发初始时间相比对照提前1 d;桑种子萌发能够忍受的NaCl溶液最大浓度为4 g·L^(-1)、PEG-6000溶液最大浓度为10%,即忍受轻度盐胁迫和中度干旱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干旱胁迫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NVI和ArcGIS的呼伦湖面积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宇 党晓宏 袁立敏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30-35,42,共7页
湖泊的动态变化可以很好地反映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遥感技术在沙漠湖泊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选取landsat 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2013-2021年呼伦湖湖泊面积的动态变化,采用ENVI软件预处理、ArcGIS空间分析、... 湖泊的动态变化可以很好地反映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遥感技术在沙漠湖泊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选取landsat 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2013-2021年呼伦湖湖泊面积的动态变化,采用ENVI软件预处理、ArcGIS空间分析、人工解译方法等,研究了呼伦湖湖泊面积近10 a的变化特征,并结合相关气象数据和当地调控措施分析了影响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湖泊面积在2013-2021年由191110.88 hm^(2)上升至215504.02 hm^(2),变化区域集中在湖泊东北、东南方向;(2)2013-2021年湖泊面积与气温、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与气象因子相关性不大,说明此段时间湖泊面积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较低;(3)人类活动对湖泊面积影响较大,在当地政府的生态政策保护下,呼伦湖生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湖泊面积 影响因素 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乌珠穆沁旗草地地上现存量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关系
20
作者 金国 春花 +3 位作者 吕世杰 李治国 杨立中 刘红梅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6-9,15,共5页
为探究东乌珠穆沁旗(简称东乌旗)草地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掌握草地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以东乌旗草地为研究对象,结合33个家庭牧场天然草地,共计168个样地数据,分析了地上现存量与群落密度、物种数、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 为探究东乌珠穆沁旗(简称东乌旗)草地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掌握草地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以东乌旗草地为研究对象,结合33个家庭牧场天然草地,共计168个样地数据,分析了地上现存量与群落密度、物种数、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关系,计算植物群落稳定性,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变化趋势。研究表明:伴随地上现存量增加,东乌旗草地植物群落密度呈下降趋势;物种数、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呈先增加后平稳的变化趋势。东乌旗草地地上现存量大于37 g·m^(-2)时,植物群落的稳定状态基本不变。东乌旗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符合单调假说,草地植物群落空间异质性、物种间的竞争强度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地上现存量 稳定性 东乌珠穆沁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