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继续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以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为例
1
作者 李楠 张秀菊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年第2期45-46,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通过论述继续教育工作的意义和现阶段农业科研单位对于继续教育及人才培养的方式等,对农业科研单位今后的继续教育工作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 继续教育 农业科研单位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农林科研单位人才管理工作的思考——以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为例
2
作者 张莉莉 《辽宁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72-73,共2页
人才是事业发展与进步的助推器,对提升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为例,介绍了单位人才资源现状,分析了在人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4点建议:多措并举,加大高层次人... 人才是事业发展与进步的助推器,对提升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为例,介绍了单位人才资源现状,分析了在人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4点建议:多措并举,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有的放矢,优化人才队伍年龄及专业结构;关心培养,用好激励管理人才措施;高度重视,努力解决职称评聘矛盾等。以期提升农林科研单位人才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单位 人才管理 创新 存在的问题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地樟子松引种70年的历史、进展与展望
3
作者 朱教君 宋立宁 王国晨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34,共12页
在我国的防沙治沙史中,沙地樟子松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在“三北”工程建设中,赢得了“功勋树”的美名。但是,关于沙地樟子松成功应用于固沙造林的历史过程,以及沙地樟子松林发生衰退的现象等缺乏系统梳理。本文籍《林业科学》创... 在我国的防沙治沙史中,沙地樟子松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在“三北”工程建设中,赢得了“功勋树”的美名。但是,关于沙地樟子松成功应用于固沙造林的历史过程,以及沙地樟子松林发生衰退的现象等缺乏系统梳理。本文籍《林业科学》创刊70周年出版专刊之际,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几代科学家从事沙地樟子松营林研究与实践为主线,从1955年首次将樟子松幼苗引入科尔沁沙地南缘的章古台大一间房开始固沙造林、到大面积推广,樟子松人工林发生衰退、再到沙地樟子松天然林也发生衰退等,系统梳理了沙地樟子松引种70年来(1955—2025),防风固沙林的营林历史、存在衰退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等;在此基础上,总结沙地樟子松林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问题,旨在为沙地樟子松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樟子松 引种 固沙造林 三北工程 可持续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钾素形态及有效性——以科尔沁沙地南缘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曹怡立 吕刚 +5 位作者 张学利 安宇宁 刘亚萍 马骏 卢志朋 郎明翰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0,共9页
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各形态钾素含量和有效性的影响,能优化土地利用,并对科尔沁沙地土壤肥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试土壤的各形态钾素含量,计算非交换性钾转换量、非交换性钾转换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整体... 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各形态钾素含量和有效性的影响,能优化土地利用,并对科尔沁沙地土壤肥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试土壤的各形态钾素含量,计算非交换性钾转换量、非交换性钾转换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整体钾素质量分数为16.41~20.75 g/kg,但有效钾素质量分数仅占0.76%~2.62%,严重缺乏有效钾素,需要根据作物进行定期施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使土壤钾库储备显著提升(P<0.05),有效性增强,各形态钾素的有效部分比例提高0.46%~1.86%,质量分数呈现表聚特征,但受研究区土壤质地影响无层化特征。长期稳定的土地利用使土壤的非交换性钾转换量平均提高23 mg/kg,有效钾素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促进各形态钾素间的平衡转化。土壤钾素肥力评价排序为阔叶林>旱田>针阔混交林>水田>针叶林>灌木>天然草地。在不添加钾素的情况下,营造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是较好地维护提升风沙土钾素肥力水平的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土壤钾素 土地利用方式 科尔沁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樟子松径向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
5
作者 韩艳刚 李赢 +5 位作者 王国晨 张帆 周晏平 王丽娜 王赛男 赵晓亮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5-1414,共10页
为了明确影响不同林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生长的关键温度和降水因子,该研究以辽宁章古台中龄林(33 a)、成熟林(48 a)和过熟林(64 a)樟子松为对象,分析2003—2022年间不同林龄樟子松生长(胸高断面积增量,BAI)变化特... 为了明确影响不同林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生长的关键温度和降水因子,该研究以辽宁章古台中龄林(33 a)、成熟林(48 a)和过熟林(64 a)樟子松为对象,分析2003—2022年间不同林龄樟子松生长(胸高断面积增量,BAI)变化特征,并使用Climwin模型确定了对不同林龄樟子松生长影响最强的温度和降水季节窗口。结果表明:(1)2003—2022年间,3个林龄樟子松BAI显著升高。(2)当年7—8月平均温度对中龄林生长影响最强,7—8月平均温达到23.7℃时,中龄林径向生长与气候关系由正转负;上一年11月至当年5月的降水量对中龄林和成熟林影响最强,中龄林和成熟林生长与降水的响应由正转负的降水量阈值分别为124 mm和122 mm。(3)温度对成熟林生长无显著影响;而当年7月温度和上一年8月至当年5月的降水量与过熟林生长呈显著线性正相关。(4)降水对各林龄樟子松生长的重要性强于温度,而且降水对生长的重要性随樟子松林龄增大而增加。因此,在未来气候暖干化趋势下,制定随林龄变化的林水平衡营林措施有助于促进樟子松人工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生长-气候关系 关键气候因子 季节窗口 林龄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蛋白花生不同生育期叶片酶活性变化研究
6
作者 高磊磊 于树涛 +5 位作者 殷业超 张宇 董敬超 张诗行 李雪莹 张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24-130,共7页
为反映不同蛋白类型的花生叶片酶活性变化及其与花生籽仁蛋白含量相关性,以阜花19 (蛋白含量23.49%)EMS诱变的低蛋白材料D2-4(蛋白含量20.12%)及其经过EMS诱变获得的C-454-2(蛋白含量30.32%)为材料,从开花期至成熟期进行共6个时期分析1... 为反映不同蛋白类型的花生叶片酶活性变化及其与花生籽仁蛋白含量相关性,以阜花19 (蛋白含量23.49%)EMS诱变的低蛋白材料D2-4(蛋白含量20.12%)及其经过EMS诱变获得的C-454-2(蛋白含量30.32%)为材料,从开花期至成熟期进行共6个时期分析14种酶活在不同蛋白类型花生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保护相关酶活性方面,C-454-2的SOD、POD、CAT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均高于D2-4,并且MDA含量积累显著降低;叶片氮代谢合成相关的酶活性方面,C-454-2的NR、GDH、GS、GOGAT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均高于D2-4,开花后短期内,特别是在花后15 d, GOT活性与D2-4相近,其余均高于D2-4;叶片碳代谢合成相关的酶活性方面,C-454-2与D2-4的SS、SPS活性变化趋势一致,D2-4的SPS活性略高于C-454-2,接近成熟期时,D2-4较C-454-2下降速度更快,生育后期,C-454-2的RuBPCase和PEPCase活性下降速度较D2-4缓慢,同时对成熟期(第6期)叶片酶活与花生籽仁蛋白相关分析得出,花生籽仁蛋白含量除叶片氮代谢合成酶NR,叶片碳代谢合成酶PEPCas未达到显著水平外,与其他酶活均达到显著相关,提高MDA含量、POD活性、叶片碳代谢SPS和SS活性均显著提高蛋白含量,而其他酶活与花生籽仁蛋白呈显著负相关。本试验揭示了花生叶片与籽仁蛋白品质形成的关系,可为高蛋白花生品种选育及生产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高蛋白 酶活 碳代谢 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固废协同利用沙地生态治理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关冰 吕林有 +2 位作者 赵艳 石亮 于国庆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2年第6期4-6,共3页
沙地具有流动性大、有机质浓度低、保水性能差等特点,亟需生态治理,固废具有养分含量高及良好的植物可利用性等特点,可为沙地提供外源养分。基于几种固废的物质特征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将多源固废协同利用应用于沙地生态治理的可... 沙地具有流动性大、有机质浓度低、保水性能差等特点,亟需生态治理,固废具有养分含量高及良好的植物可利用性等特点,可为沙地提供外源养分。基于几种固废的物质特征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将多源固废协同利用应用于沙地生态治理的可行性。分析认为多源固废协同利用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植物生长,降低生态修复成本,并且随着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的提高,可以使固废达到利用标准。因此,多源固废协同利用在沙地生态治理方面具有技术上、经济上和理论上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固废 协同利用 沙地生态治理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生物炭改良土壤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锋佰 王科雯 吕刚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64-68,共5页
生物炭改良土壤是一门新兴的改良技术,国内外关于生物炭改良土壤的研究备受关注。利用Cite-Space软件和VOS-viewer软件,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12—2021年发表的论文期刊为数据源,对发文量、关键词聚类分析等研究热点及其... 生物炭改良土壤是一门新兴的改良技术,国内外关于生物炭改良土壤的研究备受关注。利用Cite-Space软件和VOS-viewer软件,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12—2021年发表的论文期刊为数据源,对发文量、关键词聚类分析等研究热点及其变化趋势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生物炭相关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暂居发文国家榜首;目前生物炭土壤改良研究热点是生物炭对土壤的吸附作用、生物炭对改善重金属的影响、生物炭对土壤修复的应用。通过统计分析,为生物炭土壤效应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物炭 土壤改良剂 污染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及驱动机制
9
作者 郎明翰 张学利 +2 位作者 张诗行 凡胜豪 张日升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8,共10页
[目的]为深入了解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地下水变化规律及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其驱动机制。[方法]以沙地樟子松人工林2018—2023年地下水埋深为研究对象,沙地草地地下水埋深为对照试验。利用双累积曲线法、灰色关联法、敏感性分析、相对贡... [目的]为深入了解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地下水变化规律及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其驱动机制。[方法]以沙地樟子松人工林2018—2023年地下水埋深为研究对象,沙地草地地下水埋深为对照试验。利用双累积曲线法、灰色关联法、敏感性分析、相对贡献率和累积距平法分析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影响特征。[结果]研究期间,沙地南缘樟子松人工林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变小为波动减小(0.385 m/a)。各气象因素对其影响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降雨量<相对湿度<蒸发量<平均气温;敏感程度为相对湿度<蒸发量<平均气温<降水量;各因素对地下水埋深的贡献由小到大依次为平均气温<蒸发量<降雨量<相对湿度。运用累积距平法判断2020年为气象因子突变年份,气候突变降低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及其变异性。樟子松人工林提高枯水年份地下水埋深,降低丰水年份地下水埋深。[结论]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二者综合影响研究区地下水埋深,且不同气象因子对地下水埋深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气候突变、樟子松人工林均可改变地下水水文情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埋深 樟子松 草地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北沙地人工林下风沙土的酸度特征及影响因素
10
作者 张学利 吴才都 +1 位作者 吕刚 曹怡立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8,共16页
[目的]以辽西北沙地不同树种成、过熟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工林下土壤的酸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评估不同人工林下土壤的酸缓冲能力。[方法]选取不同树种成、过熟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土层各项土壤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土... [目的]以辽西北沙地不同树种成、过熟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工林下土壤的酸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评估不同人工林下土壤的酸缓冲能力。[方法]选取不同树种成、过熟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土层各项土壤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土壤pH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升高,且阔叶林pH值整体高于针叶林。土壤交换性酸含量、CEC及盐基含量整体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交换性酸含量以油松林为最高,以樟子松林最低;CEC值与盐基含量均以杨树林最高,以赤松林最低。除赤松林外,不同树种土壤酸缓冲容量整体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土壤对酸敏感性多为II级(10mmol·kg^(-1)≤pHBC<20mmol·kg^(-1)),土壤酸缓冲容量以杨树林最高,以樟子松林最低。不同土层深度pH影响因素不同,在0~10 cm土层,主要受有机质含量(P<0.01)及交换性酸和交换性盐基(P<0.05)的影响;在10~20 cm土层,主要受交换性酸含量和有机质(P<0.01)及pHBC(P<0.05)的影响;在20~40 cm土层主要受有机质含量(P<0.01)及pHBC(P<0.05)的影响。[结论]营造人工林后,风沙土土壤pH值有所降低,但杨树林pH降幅最小,且其在土壤酸缓冲容量、交换性盐基、CEC及BS含量方面均为最高,说明杨树林下土壤的酸缓冲性能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酸度 交换性酸 交换性盐基 酸缓冲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土硅肥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11
作者 王海新 史普想 +5 位作者 孙泓希 韩宁 王一波 任亮 李婉豫 吕金昊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5期102-105,共4页
为探究辽宁花生丰产优质的适宜施肥方式,本研究以辽花608为供试材料开展肥料对比试验,以当地常规施肥水平为对照,设肥料减施、肥料减施+益土硅肥、肥料减施+过磷酸钙3个处理,分析比较不同处理下花生生育期、籽仁饱满度、产量和经济效益... 为探究辽宁花生丰产优质的适宜施肥方式,本研究以辽花608为供试材料开展肥料对比试验,以当地常规施肥水平为对照,设肥料减施、肥料减施+益土硅肥、肥料减施+过磷酸钙3个处理,分析比较不同处理下花生生育期、籽仁饱满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化肥减施25%+益土硅肥处理全生育期缩短8.8 d,百仁重、出仁率和饱果率分别提高14.1%、7.7%和16.9%,产量增加37.0~39.78 kg/亩,增产12.50%~13.57%,节本增收131.9元/亩。由此可知,适量减施化肥、增施硅钙肥可通过改善花生生育期和饱满度从而促进增产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硅钙肥 产量 生育期 果实饱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羊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究
12
作者 徐铁山 《江西农业》 2025年第4期133-135,共3页
牛羊是我国重要的家畜品种,其提供的肉类、毛绒、皮革及乳制品等产品,对社会经济具有显著的贡献价值。然而,牛羊疫病是制约牛羊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牛羊疫病防控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章基于微生物疫苗接种技术、生物技术... 牛羊是我国重要的家畜品种,其提供的肉类、毛绒、皮革及乳制品等产品,对社会经济具有显著的贡献价值。然而,牛羊疫病是制约牛羊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牛羊疫病防控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章基于微生物疫苗接种技术、生物技术和监测诊断三个方面对牛羊疫病防控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防止疫苗的毒性和基因改性,提高疫苗在牛羊养殖业中的保护效果;生物技术如基因克隆、细胞培养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在牛羊疾病防控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同时,监测诊断是牛羊疫病防控的关键步骤,分子诊断技术、免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现代诊断技术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该研究可为牛羊疫病防控技术的改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羊疫病防控 微生物疫苗接种 生物技术 监测诊断 现代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古台地区3种林型地表可燃物研究
13
作者 马骏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35-38,共4页
研究森林地表可燃物的含水率变化,对森林火灾的预测和预防有重要意义。以采样法和室内模拟方法研究章古台地区樟子松杨树混交林、樟子松纯林、樟子松赤松混交林地表可燃物5月、7月、9月的含水率和时滞,以及受当月林间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研究森林地表可燃物的含水率变化,对森林火灾的预测和预防有重要意义。以采样法和室内模拟方法研究章古台地区樟子松杨树混交林、樟子松纯林、樟子松赤松混交林地表可燃物5月、7月、9月的含水率和时滞,以及受当月林间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3种林型森林地表可燃物时滞最短分别为9月樟子松杨树混交林40.30 h,5月樟子松纯林42.79 h,5月樟子松赤松混交林35.37 h。综合3种林型森林地表可燃物平衡含水率和时滞,章古台地区5月火险等级最高,发生林火概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可燃物 平衡含水率 时滞 火险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松属树种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14
作者 吕金昊 李婉豫 +1 位作者 安宇宁 刘森尧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86-88,共3页
科尔沁沙地处在农牧交错带,该区域生态脆弱,长期受到过度放牧、不合理耕作方式和土地利用的影响,导致严重的沙漠化。松树在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改善和水土保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兼具碳固持和水源涵养等多种生态效能。通过综述科尔沁沙地... 科尔沁沙地处在农牧交错带,该区域生态脆弱,长期受到过度放牧、不合理耕作方式和土地利用的影响,导致严重的沙漠化。松树在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改善和水土保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兼具碳固持和水源涵养等多种生态效能。通过综述科尔沁沙地松属树种主要病虫害种类、病因病症,并针对该区域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科尔沁沙地松属树种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松属树种 病虫害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地大扁杏栽培技术
15
作者 张晓光 《现代化农业》 2025年第2期24-26,共3页
从种子处理、圃地选择、播种方法、播种后管理、采集接穗、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苗木出圃、造林地选择、造林整地、造林方法、松土除草、施肥浇水、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方面介绍了彰武县沙地大扁杏繁育及栽培技术。
关键词 沙地 大扁杏 栽培技术 彰武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研院所人才激励对策研究
16
作者 吴金桐 尚丽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9期177-179,共3页
农业经济是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建设的基础性组成部分,是保障社会稳定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支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农业领域的现代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农业管理部门也提出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在农业发展中明确了各... 农业经济是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建设的基础性组成部分,是保障社会稳定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支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农业领域的现代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农业管理部门也提出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在农业发展中明确了各项注意事项。农业科研院所是促进我国农业科技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在新时期背景下,对农业科研用工的开展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需要切实做好农业科研院所的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健全完善的人才激励策略制定,更有利于激发、调动人才在工作参与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同时促进人才的有效创新,助力我国农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对此,主要分析当前农业科学院所人才激励中需要解决的各项问题,并阐述问题成因,针对性提出可行性的激励策略,助力农业科研院所人才队伍建设和取得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人才激励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饲草燕麦需水规律与灌溉定额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洪仁 王显国 +3 位作者 孟根其木格 王梅荣 吕林有 赵艳 《中国奶牛》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为了给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饲草燕麦(Avena spp.)灌溉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1984-2013年30年气象数据,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彭曼-蒙特斯公式法,研究了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饲草燕麦需水规律和灌溉定额。结果表明,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 为了给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饲草燕麦(Avena spp.)灌溉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1984-2013年30年气象数据,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彭曼-蒙特斯公式法,研究了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饲草燕麦需水规律和灌溉定额。结果表明,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饲草燕麦第1、2茬和全生产期需水量分别为370、297和667mm,需水强度分别为4.1、2.9和3.5mm/d,灌溉需水量分别为295、149和443mm,灌溉定额分别为347、175和522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曼-蒙特斯公式 参照作物蒸散强度 参照作物蒸散量 需水量 需水强度 灌溉需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北风沙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贺思楠 吕刚 +4 位作者 王锋柏 张卓 王双 刘爽 朱肃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3-220,共8页
为探究风沙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的关系,以位于辽西北的章古台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采样、室内分析、GIS技术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区内选取38个采样点,以网格法测定研究区0~20cm土壤养分指标,研... 为探究风沙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的关系,以位于辽西北的章古台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采样、室内分析、GIS技术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区内选取38个采样点,以网格法测定研究区0~20cm土壤养分指标,研究辽西北风沙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特征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该风沙地内的土壤养分分布不平衡,采样区除全氮都为中等空间相关性(变异系数0.385~0.643);土壤速效磷变程最大,全钾变程最小;速效磷、速效钾、全磷、全钾、有机质、碱解氮含量的块金基台比都处于(0.25,0.75)的区间范围。采用克里格方法进行最优插值,绘制养分含量分布图,并对其空间变异进行分析,发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特征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采样区域内有明显高低差,速效磷的变化区间不超过35mg·kg^(-1),速效钾北部高,中间低,由于人工干预因素较多,土地中大量施加钾肥造成土壤中钾元素含量较高,北部土地主要利用类型为水浇地以及部分林地、草地。由于钾元素的流动性较大,导致水浇地中钾元的淋溶损失较为严重,水浇地土壤其有机质分布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空间变异性 地统计学 辽西北 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曹怡立 刘淑玲 张日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3期121-123,126,共4页
以辽宁省章古台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沙丘的坡向是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质量的关键环境因子。半阴坡为樟子松... 以辽宁省章古台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沙丘的坡向是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质量的关键环境因子。半阴坡为樟子松天然更新提供了适宜的水分和光照条件,天然更新幼树株数极显著多于其他坡向。根据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天然更新潜力,将地形因子划分为3种类型,适宜天然更新类型:半阴坡;可持续人工促进类型:阴坡、平缓沙地、半阳坡,辅以整地、浇水等人工措施能更好地促进樟子松天新更新;天然更新不宜类型:阳坡。郁闭度、枯枝落叶层厚度、积沙层厚度、植被盖度等对天然更新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郁闭度0.3~0.6、枯枝落叶层厚度1~2 cm、积沙层厚度>10 cm、植被盖度>85%条件下,天然更新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天然更新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章古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风沙土钾素释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怡立 张学利 +3 位作者 吕刚 安宇宁 迟琳琳 刘洋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1-168,共8页
明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钾素释放的特征,对风沙土的土地利用和肥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室内模拟实验和方程拟合方法研究辽宁章古台地区土壤非交换性钾释放过程、影响因素及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土壤非交换性钾释放分为快速释放... 明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钾素释放的特征,对风沙土的土地利用和肥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室内模拟实验和方程拟合方法研究辽宁章古台地区土壤非交换性钾释放过程、影响因素及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土壤非交换性钾释放分为快速释放(18~<90 h)和缓慢释放(90~520 h)两个阶段,释放量普遍呈现0~<20 cm表层土壤大于20~40 cm底层土壤;不同土地利用对非交换性钾释放有积极作用,其中0~<20 cm土层,阔叶林的非交换性钾累积释放量最大,在20~40 cm土层则为水田最大;Elovich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96~0.98,SE为0.97~2.78,是风沙土非交换性钾释放过程拟合最好的方程,其次是一级动力学方程,方程参数可以描述风沙土的供钾能力;表层土壤非交换性钾释放与土壤钾素含量密切相关,底层与土壤胶体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 土地利用方式 风沙土 非交换性钾释放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