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樊仕才 江振华 +3 位作者 朱青安 万黎 赵卫东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1-483,共3页
目的 :完善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方法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5具新鲜胸腰段脊柱 (T9~L5)标本随机选取 1 0个椎体节段行椎体成形术 ,观察PMMA在椎体内分布并进行椎体压缩试验。临床选择 4例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 目的 :完善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方法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5具新鲜胸腰段脊柱 (T9~L5)标本随机选取 1 0个椎体节段行椎体成形术 ,观察PMMA在椎体内分布并进行椎体压缩试验。临床选择 4例骨质疏松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 ,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1 0个椎体节段均穿刺顺利 ;PMMA骨水泥在椎体内沿骨小梁分布至整个椎体 ,有 1例出现椎体后静脉窦渗漏 ;椎体成形术后抗压强度由 (2 1 97± 355)N增加至 (4861 +1 1 0 9)N ;临床治疗 4例患者疗效好 ,未出现椎体外漏导致的并发症。结论 :在C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安全、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叉”形钢板固定股骨髁部C_1型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江振华 赵卫东 +2 位作者 樊仕才 赵有春 苏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8-500,共3页
目的 :评价改良“叉”形钢板对股骨髁部C1型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18具新鲜股骨下段及胫骨上段标本随机分成 3组 ,均制成股骨髁部C1型骨折模型 ,A组 :用改良“叉”形钢板固定 ;B组 :用股骨塑形钢板固定 ;C组 :用GSH钉固定。分... 目的 :评价改良“叉”形钢板对股骨髁部C1型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18具新鲜股骨下段及胫骨上段标本随机分成 3组 ,均制成股骨髁部C1型骨折模型 ,A组 :用改良“叉”形钢板固定 ;B组 :用股骨塑形钢板固定 ;C组 :用GSH钉固定。分别在MTS试验机上进行纵向压缩试验和轴向扭转试验 ,测量标本的纵向压缩位移、横向分离位移和扭转角度。结果 :改良“叉”形钢板、GSH钉、股骨塑形钢板固定组的纵向压缩位移分别为 (0 .41± 0 .0 3 )、(0 .3 8± 0 .0 1)、(0 .81± 0 .10 )mm ;横向分离位移分别为 (0 .2 0± 0 .0 1)、(0 .19± 0 .0 1)、(0 .3 0± 0 .0 1)mm ;扭转角度为 1.62°± 0 .0 7° ,1.69°± 0 .0 6° ,4.2 6°± 0 .72°。改良“叉”形钢板和GSH钉固定明显优于股骨塑形钢板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改良“叉”形钢板用于固定股骨髁部C1型骨折 ,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是治疗股骨髁部C1型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叉”形钢板 股骨髁骨折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股骨髓腔的解剖学测量及弹力内锁钉的设计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万黎 张日华 +5 位作者 黎建明 江振华 樊仕才 陈钦秀 冯登殿 赵卫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通过对成人股骨髓腔进行解剖学测量,设计一种弹力内锁髓内钉,以达到对成人股骨干骨折进行坚强内固定。方法:24根成人股骨标本,自冠、矢状面剖开并每间隔1.5cm进行横断,测量其髓腔弧度及冠、矢状径。弹力内锁髓内钉以开口三叶草形... 目的:通过对成人股骨髓腔进行解剖学测量,设计一种弹力内锁髓内钉,以达到对成人股骨干骨折进行坚强内固定。方法:24根成人股骨标本,自冠、矢状面剖开并每间隔1.5cm进行横断,测量其髓腔弧度及冠、矢状径。弹力内锁髓内钉以开口三叶草形髓内钉为基础,在髓内钉凸出的两侧翼开矩形孔,安装弹簧卡。临床固定股骨骨折35例。结果:股骨髓腔中轴凸向前,非松质骨区弧度半径约(90.2±15.6)cm,髓腔两端松质骨区呈矢状径短、冠状径长的漏斗形。狭窄区位于中上部,狭窄处的矢、冠状径分别为(13.9±1.6)mm和(11.4±1.3)mm。应用35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弹力内锁髓内钉具有与人体股骨中轴相适应的弧度,两端弹簧卡具有加强固定、防止旋转和轴向加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解剖 弹力内锁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烯甲萘醌软胶囊联合益肾固本祛痛汤治疗骨质疏松患者临床疗效 被引量:4
4
作者 邱宏韬 林青 +3 位作者 赖文强 曲震 肖庆华 朱建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4期1092-1095,共4页
目的:观察四烯甲萘醌软胶囊联合益肾固本祛痛汤对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骨转换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四烯甲萘醌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 目的:观察四烯甲萘醌软胶囊联合益肾固本祛痛汤对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骨转换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0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四烯甲萘醌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肾固本祛痛汤加减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测定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钙(Ca)、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骨钙素(OC)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腰椎L2-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的骨密度值(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烯甲萘醌软胶囊联合益肾固本祛痛汤对骨质疏松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烯甲萘醌软胶囊 益肾固本祛痛汤 骨质疏松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