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空发动机叶片热轧与冷轧过程对比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毛君 孟辉 +1 位作者 陈洪月 张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84-86,91,共4页
为了精确预测发动机叶片辊轧过程中的温度、应力、应变的分布,优化了辊轧工艺参数。轧辊作为刚体,叶片作为多段线性弹塑性体,建立了以侵蚀为特征的叶片辊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高精度非线性叶片在热、冷辊轧过程中金属的流变特性。通过对... 为了精确预测发动机叶片辊轧过程中的温度、应力、应变的分布,优化了辊轧工艺参数。轧辊作为刚体,叶片作为多段线性弹塑性体,建立了以侵蚀为特征的叶片辊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高精度非线性叶片在热、冷辊轧过程中金属的流变特性。通过对比分析仿真数据,研究了热、冷轧叶片的特点。结果表明:与叶片热轧工艺相比,冷轧时的所需轧制力要大于热轧时的58%,表面残余应力稍大些,应变大小接近相同。该分析结果可为优化叶片辊轧工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热轧 冷轧 金属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压痕和有限元模拟的激光熔覆316L不锈钢弹塑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董齐 黎宇航 +1 位作者 关红 高士友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8-133,共6页
分别对激光熔覆316L不锈钢涂层、热轧316L不锈钢进行纳米压痕试验得到载荷-位移曲线和弹性模量,并对热轧316L不锈钢进行单轴拉伸试验,以此应力应变曲线作为材料属性,通过有限元模拟纳米压痕,得出载荷-位移曲线,与试验进行比较,验证有限... 分别对激光熔覆316L不锈钢涂层、热轧316L不锈钢进行纳米压痕试验得到载荷-位移曲线和弹性模量,并对热轧316L不锈钢进行单轴拉伸试验,以此应力应变曲线作为材料属性,通过有限元模拟纳米压痕,得出载荷-位移曲线,与试验进行比较,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对未知属性的316L熔覆层,选取不同的屈服强度(250~375 MPa)和应变硬化指数(0.25~0.375),正交组合分别模拟,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得出316L熔覆层屈服强度为325 MPa,应变硬化指数为0.3,并分析了载荷-位移曲线参量随材料属性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纳米压痕 有限元 弹塑性 316L熔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加工材料航空零件的高效加工策略 被引量:5
3
作者 赵秀芬 于在梅 庞继有 《工具技术》 2009年第6期91-93,共3页
为了提高难加工材料航空零件的加工效率,通过加工试验,从夹具、刀柄、刀具材料、切削参数和加工编程等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典型航空零件的高效加工策略。
关键词 高效加工 难加工材料 航空零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丸表面覆盖率对TC4钛合金表面完整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欣 李四清 +1 位作者 孟震威 汤智慧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38,共5页
采用不同覆盖率对TC4钛合金进行喷丸,研究了喷丸后TC4钛合金的表面形貌、粗糙度、残余应力场以及经过200℃/1h保温后形变层组织状态等表面完整性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经过300%覆盖率喷丸后,TC4钛合金表面平均粗糙度Ra和均方根粗糙度Rq均... 采用不同覆盖率对TC4钛合金进行喷丸,研究了喷丸后TC4钛合金的表面形貌、粗糙度、残余应力场以及经过200℃/1h保温后形变层组织状态等表面完整性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经过300%覆盖率喷丸后,TC4钛合金表面平均粗糙度Ra和均方根粗糙度Rq均比100%覆盖率增大,残余压应力场深度基本与100%覆盖率喷丸工艺相当,但残余压应力数值有所增大;经过200℃/1h保温处理后,由于温度和内应力的驱动,300%覆盖率喷丸后表面"强烈塑变区"发生位错运动和晶体自协调,使表面塑性形变层的残余应力松弛明显,而100%覆盖率喷丸未观察到以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丸强化 表面覆盖率 TC4钛合金 位错运动 应力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沉积修复GH4169合金试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卞宏友 赵翔鹏 +4 位作者 李英 杨光 钦兰云 王维 任宇航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6-131,共6页
采用激光沉积修复技术对GH4169镍基高温合金贯通槽式损伤工件进行修复,分析了修复过程中气孔及熔合不良等缺陷的产生原因,通过优化工艺参数,获得了无缺陷的修复件;考察了修复件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并对修复件进行了局部热处理。结果表... 采用激光沉积修复技术对GH4169镍基高温合金贯通槽式损伤工件进行修复,分析了修复过程中气孔及熔合不良等缺陷的产生原因,通过优化工艺参数,获得了无缺陷的修复件;考察了修复件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并对修复件进行了局部热处理。结果表明:优化工艺参数后得到的修复区和基体形成了致密的冶金结合,采用局部热处理可明显提升修复件的抗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沉积修复 GH4169镍基合金 缺陷 力学性能 局部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热对激光沉积修复TA15钛合金形貌尺寸和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卞宏友 雷洋 +3 位作者 李英 杨光 钦兰云 王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0-316,共7页
采用感应加热装置实现激光沉积修复基材的预热,完成基材预热下的激光沉积修复试验,研究不同基材预热温度对试样形貌尺寸、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基材预热后的沉积试样表面更加平整,试样熔宽和熔高有所增大;随着预热温度... 采用感应加热装置实现激光沉积修复基材的预热,完成基材预热下的激光沉积修复试验,研究不同基材预热温度对试样形貌尺寸、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基材预热后的沉积试样表面更加平整,试样熔宽和熔高有所增大;随着预热温度的升高,沉积试样底部的柱状晶越粗壮、尺寸越短,顶部的枝晶数量越少,显微组织中片层α组织越粗大;且沉积试样显微硬度轻微降低。基材预热可明显改善沉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5钛合金 激光沉积修复 预热 形貌尺寸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2B高碳钢热变形奥氏体再结晶行为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邱春林 吴香菊 +3 位作者 齐克敏 袁立忠 吴水龙 覃业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29-31,共3页
用Gleeble2000热模拟试验机对82B钢奥氏体再结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2B钢以0.5s-1的应变速率在950℃及其以上温度进行变形时将发生动态再结晶,950℃以下发生动态回复;以2s-1的应变速率在1000℃以上进行变形时发生动态再结晶,1000℃... 用Gleeble2000热模拟试验机对82B钢奥氏体再结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2B钢以0.5s-1的应变速率在950℃及其以上温度进行变形时将发生动态再结晶,950℃以下发生动态回复;以2s-1的应变速率在1000℃以上进行变形时发生动态再结晶,1000℃及其以下仅发生动态回复;在所有试验温度以10s-1和30s-1的应变速率变形时,均仅发生动态回复。恒温双道次压缩时,在3 ̄200s的间隔时间内均发生了静态再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2B高碳钢 热模拟 回复 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工艺对聚四氟乙烯结晶度、拉伸性能和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海峰 杨坚 +2 位作者 王鸿灵 王云霞 阎逢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7-270,共4页
采用冷压-烧结工艺制备了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考察了随炉冷却以及4种淬火冷却工艺对PTFE材料结晶度、拉伸性能和硬度的影响,这些淬火工艺包括:(1)25℃空气淬火,(2)10℃水淬火,(3)0℃冰水混合液淬火,(4)-25℃酒精干冰混合液淬火。结果... 采用冷压-烧结工艺制备了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考察了随炉冷却以及4种淬火冷却工艺对PTFE材料结晶度、拉伸性能和硬度的影响,这些淬火工艺包括:(1)25℃空气淬火,(2)10℃水淬火,(3)0℃冰水混合液淬火,(4)-25℃酒精干冰混合液淬火。结果表明,与随炉冷却工艺相比,4种淬火工艺都降低了PTFE的结晶度、拉伸屈服应力、拉伸强度和硬度,都提高了PTFE的断裂伸长率。除了酒精干冰混合液以外,PTFE的结晶度、拉伸屈服应力、拉伸强度和硬度都随着冷却介质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伸长率的提高和硬度的降低意味着材料柔韧性的提高,可见淬火工艺提高了PTFE的柔韧性。酒精干冰混合液对结晶度的影响与空气的相近,但是会引起材料表面不平整。相比之下,常温下的水是一种高效而实惠的提高PTFE柔韧性的淬火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淬火 结晶度 拉伸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粘合剂粘接聚四氟乙烯板/不锈钢的耐温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南辉 贺晔红 +2 位作者 王鸿灵 刘亮 阎逢元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4-77,共4页
考察了经表面化学活化的3种纯聚四氟乙烯(PTFE)板和1种聚苯酯填充PTFE板在室温和高温下的拉伸性能,用两类环氧粘合剂DG–3S和JF205–1对这4种PTFE板与不锈钢进行了粘接,研究了室温和高温下这两种粘合剂的粘接效果。结果表明,4种活化PTF... 考察了经表面化学活化的3种纯聚四氟乙烯(PTFE)板和1种聚苯酯填充PTFE板在室温和高温下的拉伸性能,用两类环氧粘合剂DG–3S和JF205–1对这4种PTFE板与不锈钢进行了粘接,研究了室温和高温下这两种粘合剂的粘接效果。结果表明,4种活化PTFE板经高温老化后的拉伸性能变化不明显;室温下两种环氧粘合剂对4种PTFE板与不锈钢的粘接性能均良好,但DG–3S粘合剂不适合高温下对PTFE板/不锈钢的粘接,经耐热改性的JF205–1粘合剂在300℃下的粘接性能则较好;JF205–1粘接聚苯酯填充PTFE板/不锈钢的实际粘接性能较好且具有高的耐磨性能和抗蠕变性,在满足实际粘接要求的情况下可应用于制造发动机零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粘接 环氧粘合剂 耐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间隙下轧辊的横向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师建国 孟辉 毛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0-116,共7页
基于广义Hertz接触理论,建立了含对称间隙的轧辊横向碰撞振动模型,采用四-五阶Runge-kuta法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不同辊轧速度、辊轧量、间隙、导板安装刚度下的系统时域波形图、相图、庞加莱截面,研究了轧辊与导板间的非线性振动特性。... 基于广义Hertz接触理论,建立了含对称间隙的轧辊横向碰撞振动模型,采用四-五阶Runge-kuta法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不同辊轧速度、辊轧量、间隙、导板安装刚度下的系统时域波形图、相图、庞加莱截面,研究了轧辊与导板间的非线性振动特性。结果表明:当频率比Ω=3、辊轧工作过程中的间隙d=0.04 mm、无量纲参数T=13、导板安装刚度k_2=8×10~4N/mm时,系统由碰撞逐步转变为黏滞振动运动状态;辊轧量和间隙对系统的非线性影响较大,辊轧量、间隙越大,系统的黏滞运动越明显;辊轧速度和导板安装刚度对系统的非线性影响较弱;系统在各参数可调范围内均处于混沌运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辊 横向振动 间隙 碰撞振动系统 混沌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取点到空间样条曲线距离的往复搜索算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朴明波 李深亮 毛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71-875,共5页
为求取点到空间样条曲线的距离,提出一种往复搜索算法.该算法从样条曲线开始处,依次依据一定步长提取3个点,计算已知坐标到这3个点的距离,并依据3个距离的大小关系决定下一步的搜索区间,直至相邻两次搜索计算得出的距离差值小于允许误... 为求取点到空间样条曲线的距离,提出一种往复搜索算法.该算法从样条曲线开始处,依次依据一定步长提取3个点,计算已知坐标到这3个点的距离,并依据3个距离的大小关系决定下一步的搜索区间,直至相邻两次搜索计算得出的距离差值小于允许误差为止.利用基于NX 8.0和VC2010软件平台开发的软件验证了该算法,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求取点到空间样条曲线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样条曲线 距离求取 往复搜索 UG二次开发 NX/Open A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具安装误差对叶片辊轧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洪月 孟辉 +2 位作者 毛君 张瑜 李深亮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0-122,125,共4页
为了精确分析模具安装误差对叶片辊轧精度的影响,建立了以自动接触为特征的叶片辊轧动力学模型。将模具作为刚体,叶片作为多段线性弹塑性体,研究了模具水平偏移的安装误差、水平偏转安装误差、竖直偏转安装误差所引起的叶片型面在厚度... 为了精确分析模具安装误差对叶片辊轧精度的影响,建立了以自动接触为特征的叶片辊轧动力学模型。将模具作为刚体,叶片作为多段线性弹塑性体,研究了模具水平偏移的安装误差、水平偏转安装误差、竖直偏转安装误差所引起的叶片型面在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变形大小。结果表明:不同的安装误差方式对叶片型面精度的影响趋势和程度是不同的,其中模具的水平偏移误差引起的型面误差最大,水平偏转误差引起的型面误差次之,竖直偏转误差引起的型面误差最小。该结果可以指导模具的安装调整过程,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辊轧精度 安装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696合金弹簧组织和性能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杰 王来 +4 位作者 戚琳 韩春峰 腾发有 宋金贵 邰清安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9-51,共3页
针对国产GH696合金1.0mm和0.5mm弹簧在稳定化处理后弹力不够的问题,综合分析了组织、性能与固溶、时效工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弹簧弹力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合金丝材在时效处理前已经存在大量的较粗大的析出相。
关键词 GH696合金 弹簧 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预热对激光沉积修复TA15钛合金显微组织和残余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卞宏友 雷洋 +4 位作者 李英 杨光 钦兰云 王维 韩双隆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0-65,共6页
利用6 k W光纤激光器的激光沉积修复系统和电磁感应加热设备,采用TA15钛合金粉末在基板未预热和预热到200℃、400℃时分别进行激光沉积修复实验。利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压痕法应力测试仪对激光沉积修复试样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 利用6 k W光纤激光器的激光沉积修复系统和电磁感应加热设备,采用TA15钛合金粉末在基板未预热和预热到200℃、400℃时分别进行激光沉积修复实验。利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压痕法应力测试仪对激光沉积修复试样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残余应力进行测试分析,得到不同预热温度对激光沉积修复显微组织、显微硬度、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感应预热温度的升高,片层α组织变得粗大,初生α相生长更加充分;组织分布均匀化,显微硬度轻微降低;残余应力明显减小。为感应加热辅助激光沉积修复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沉积修复 感应预热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叶片型线最佳角度的振荡算法
15
作者 朴明波 毛君 李深亮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74-978,共5页
针对叶片轮廓度判定时获取使型线点到公差带距离样本方差最小的型线最佳角度问题,采用了一种确定型线最佳角度的振荡算法.算法原理是令型线点绕旋转中心以一定角度振荡并计算距离样本方差,从得到的距离样本方差中找到最小值,再令型线点... 针对叶片轮廓度判定时获取使型线点到公差带距离样本方差最小的型线最佳角度问题,采用了一种确定型线最佳角度的振荡算法.算法原理是令型线点绕旋转中心以一定角度振荡并计算距离样本方差,从得到的距离样本方差中找到最小值,再令型线点绕旋转中心以最小值对应的角度为新的当前角度继续振荡,直到正振荡距离样本方差和负振荡距离样本方差的差值满足给定误差为止.利用基于VC2010平台和NX/Open API开发的实验平台验证了该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型线的最佳角度,可实际应用于叶片轮廓度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算法 轮廓度判定 距离样本方差 UG二次开发 NX/Open A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沉积增材制造成形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9
16
作者 黎宇航 董齐 +3 位作者 邰清安 高士友 关红 闫伟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5-230,共6页
采用CF/PLA复合材料,应用熔融沉积成形(FDM)工艺制备了拉伸、弯曲、冲击试件,与纯PLA试件、注塑PLA试件、注塑CF/PLA试件、ABS试件,进行了单轴拉伸、三点弯曲和冲击实验。研究了各个试件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 采用CF/PLA复合材料,应用熔融沉积成形(FDM)工艺制备了拉伸、弯曲、冲击试件,与纯PLA试件、注塑PLA试件、注塑CF/PLA试件、ABS试件,进行了单轴拉伸、三点弯曲和冲击实验。研究了各个试件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得到了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和弯曲载荷—位移曲线。结果表明:应用FDM工艺成形的CF/PLA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其抗拉强度是纯PLA试件的1.27倍,注塑PLA的1.04倍,最大弯曲载荷、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是纯PLA试件的122.10%、133.33%和156.44%;冲击强度比纯PLA增加15.84%,比注塑PLA提高9.95%,但断裂伸长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沉积成形 增材制造 碳纤维 PLA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后热处理对高温合金异种材料焊接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建平 李博 +4 位作者 白雪峰 刘璐 孙元 石峰 刘纪德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2-656,共5页
针对含有较多合金元素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熔焊焊接性能较差的问题,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背散射衍射分析和显微硬度仪等手段,研究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8和钴基等轴晶K640M的氩弧焊焊接显微组织特征.结果表明,焊接后接头形成定向柱晶区、... 针对含有较多合金元素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熔焊焊接性能较差的问题,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背散射衍射分析和显微硬度仪等手段,研究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8和钴基等轴晶K640M的氩弧焊焊接显微组织特征.结果表明,焊接后接头形成定向柱晶区、熔合区和母材区.对实验合金进行焊后热处理后发现,熔合区和定向柱晶区中γ相发生长大,且Co等元素的分布趋于均匀,焊接残余应力的存在导致个别位置出现再结晶现象.热处理前后接头内显微硬度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8合金 K640M合金 氩弧焊 再结晶 镍基高温合金 钴基高温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重型燃气轮机压力雾化喷嘴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吉倩 赵晨光 +1 位作者 李明 张宝诚 《航空发动机》 2011年第2期33-37,共5页
研究了某重型燃气轮机燃油喷嘴特性。通过全面试验,得到了该喷嘴组的供油特性、喷雾锥角的变化特点和液滴尺寸及其分布规律;对雾化粒度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到了SMD与供油压力的简明关系,基本可以代表该喷嘴组的雾化质量。
关键词 重型燃气轮机 喷嘴 供油特性 雾化质量 喷雾锥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