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成果为导向的生物信息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1
作者 赵帆 宋永波 +3 位作者 王淼 赵勇山 汪琳 张景海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6,共6页
针对高校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核心问题,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理念,从理论学习、技术实践应用、跨学科应用等3个层次,分别以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工程思维为核心目标,提出递进式的改革策略以及与之呼应的实施方法及评价方式,以期能... 针对高校生物信息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核心问题,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理念,从理论学习、技术实践应用、跨学科应用等3个层次,分别以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工程思维为核心目标,提出递进式的改革策略以及与之呼应的实施方法及评价方式,以期能够有效实现培养学生理论性运用、灵活掌握及系统化使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的能力。所提出的改革措施,旨在强化不同专业背景、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输出,有助于缩短高校人才培养与生物医药行业相关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成果导向教育 课程建设 人才培养 改革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网络能力、技术融合能力对生物医药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
2
作者 袁红梅 田会静 +2 位作者 刘心蕊 张艺蒙 夏焕章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08-118,共11页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手段,对其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合作网络与技术网络双重网络视角,选取2007—2021年216家中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专利数据与财务数据,探讨动态网络能力(中心度和结构洞)、技术融合能力对新产品...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手段,对其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合作网络与技术网络双重网络视角,选取2007—2021年216家中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专利数据与财务数据,探讨动态网络能力(中心度和结构洞)、技术融合能力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机制,并验证企业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动态网络能力、技术融合能力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在中心度、技术融合能力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影响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结构洞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影响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可为企业运用动态网络能力、技术融合能力提升新产品开发绩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网络能力 技术融合能力 创新绩效 新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衍生物S01对谷氨酸及缺氧缺糖所致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韩凤昭 彭涛 +3 位作者 王林 邹莉波 温晓雪 吕秋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0-185,共6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衍生物S01(3′,4′,5′-三甲氧基苄基-1-硫代-β-D-吡喃葡萄糖苷)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S01(2,10和50mg.L-1)预处理SH-SY5Y细胞,12h后用谷氨酸或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诱导SH-SY5...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衍生物S01(3′,4′,5′-三甲氧基苄基-1-硫代-β-D-吡喃葡萄糖苷)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S01(2,10和50mg.L-1)预处理SH-SY5Y细胞,12h后用谷氨酸或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荧光探针负载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中腺苷三磷酸(ATP)水平。结果在谷氨酸所致SH-SY5Y细胞损伤模型中,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SOD活性和ATP水平降低,LDH释放、MDA含量和细胞内ROS水平增加。与模型组比较,S01(2,10和50mg.L-1)可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谷氨酸引起的LDH释放,拮抗谷氨酸引起的SOD活性和ATP水平降低,并拮抗MDA和ROS水平升高。在Na2S2O4所致SH-SY5Y细胞缺氧缺糖损伤模型中,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下降,LDH释放增多,细胞[Ca2+]i升高。与模型组比较,S01(2,10和50mg.L-1)可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缺氧缺糖引起的LDH释放和细胞内钙超载。结论S01对谷氨酸和缺氧缺糖所致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提示S01可能对脑缺血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衍生物 细胞 SH-SY5Y 谷氨酸 盐类 缺氧缺糖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衍生物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光 丁晓飞 +4 位作者 肖晋芳 韩重 王敏伟 徐丽英 董金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6-250,共5页
目的研究榄香烯衍生物(榄香烯哌嗪)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RB法考察榄香烯哌嗪对多种人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榄香烯哌嗪对HeLa细胞形态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 目的研究榄香烯衍生物(榄香烯哌嗪)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RB法考察榄香烯哌嗪对多种人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榄香烯哌嗪对HeLa细胞形态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eLa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榄香烯哌嗪对HeLa、HepG2、SGC-7901及Bel-7402细胞有较强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榄香烯哌嗪10μmol.L-1处理的HeLa细胞,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皱缩致密,可见凋亡小体。此外,榄香烯哌嗪可将HeLa细胞阻滞于G0/G1期,且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或剂量增加,DNA直方图上可见渐强的SubG1峰。结论榄香烯哌嗪可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且具有细胞周期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哌嗪 细胞凋亡 荧光染色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缩氨基硫脲结构的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癌活性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海彬 吕萍 +2 位作者 潘宁宁 艾丽梅 刘永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81-988,共8页
以4,5-二甲氧基-2-氨基苯甲酸和醋酸甲脒为原料,经环化、氯化、胺化和缩合反应,合成了15个新的喹唑啉哌嗪缩氨基硫脲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HRMS及元素分析确认.采用MTT法测试了化合物6a^6o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度表达的... 以4,5-二甲氧基-2-氨基苯甲酸和醋酸甲脒为原料,经环化、氯化、胺化和缩合反应,合成了15个新的喹唑啉哌嗪缩氨基硫脲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HRMS及元素分析确认.采用MTT法测试了化合物6a^6o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度表达的人乳腺癌MCF-7、人肺癌A549和人前列腺癌PC3的体外抗癌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抗癌活性,其中,化合物6a和6o对3种癌细胞的抗癌活性优于对照药拉帕替尼(Lapatinib),略低于对照药阿霉素(ADM).化合物6a和6o对MCF-7的IC50值分别为6.97和6.99μmol/L,对A549的IC50值分别为5.15和3.11μmol/L,而对PC3的IC50值分别为2.30和1.42μmol/L.本文还初步探讨了化合物结构与抗癌活性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喹唑啉 缩氨基硫脲 抗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式网络平台建设 被引量:14
6
作者 来琳琳 张怡轩 +6 位作者 刘晓辉 徐慰倬 曾红 陈炜 杨洪涛 梁丽莉 周力民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114,246,共5页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从提升管理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出发,应用Access数据库、SQL Server数据库和ASP动态网站技术,设计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式网络平台,建立网站框架,完善具体模块及内容,并自主研发开放性仪器设备预约系统等,提高了管...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从提升管理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出发,应用Access数据库、SQL Server数据库和ASP动态网站技术,设计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式网络平台,建立网站框架,完善具体模块及内容,并自主研发开放性仪器设备预约系统等,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教学水平,为中心未来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网络平台 仪器设备预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地那非哌啶衍生物的负离子电喷雾多级质谱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邢杰 宫平 +1 位作者 钟大放 孙璐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46-150,共5页
采用负离子检测方式对 4种西地那非哌啶衍生物进行了电喷雾离子阱质谱研究。这 4种化合物在结构上的差异仅在于烷基取代基不同 ,通过比较它们之间碎片离子的异同 ,对其质谱裂解图解进行分析 ,获得了它们的结构碎片信息。在阐明化合物结... 采用负离子检测方式对 4种西地那非哌啶衍生物进行了电喷雾离子阱质谱研究。这 4种化合物在结构上的差异仅在于烷基取代基不同 ,通过比较它们之间碎片离子的异同 ,对其质谱裂解图解进行分析 ,获得了它们的结构碎片信息。在阐明化合物结构信息方面 ,这一方法与通常所用的同位素标记的方法类似。实验结果表明 ,这 4种西地那非哌啶衍生物的 ( -) ESI-MS2 质谱均产生磺酰基 S-N键断裂的碎片 ;其 ( -) ESI-MS3质谱均产生 S-C键断裂的碎片 ;其 ( -) ESI-MS4质谱均产生脱去苯环上烷氧基的烷基自由基碎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地那非 西地那非派啶衍生物 电喷雾离子阱质谱 裂解图解 性功能障碍药物 药物代谢 药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络合功能基的非天然氨基酸的设计、合成及在生物活性肽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周宁 付慧君 +2 位作者 荣嫡 程卯生 刘克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8-671,共4页
设计合成了一类侧链带有络合基团的非天然氨基酸,即侧链带有N,N-二羧甲基氨甲基、N,N-二酰胺甲基氨甲基和N,N-二羟乙基氨甲基的苯丙氨酸衍生物,并将这类非天然氨基酸用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类似物的固相合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 设计合成了一类侧链带有络合基团的非天然氨基酸,即侧链带有N,N-二羧甲基氨甲基、N,N-二酰胺甲基氨甲基和N,N-二羟乙基氨甲基的苯丙氨酸衍生物,并将这类非天然氨基酸用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类似物的固相合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粗肽的纯度较好,易于纯化;用电喷雾质谱测定了多肽的分子量.这些非天然氨基酸可作为其它肽类药物合成的构建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功能基 非天然氨基酸 生物活性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盐酸川丁特罗对映体 被引量:5
9
作者 蒋敏燕 秦峰 +3 位作者 熊志立 张上上 潘莉 李发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37-1140,共4页
以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为手性固定相(Lux Cellulose-1),建立了在正相色谱条件下直接分离盐酸川丁特罗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乙醇、异丙醇等有机改性剂,三氟乙酸、二乙胺等流动相添加剂和柱温对对映体分离的影... 以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为手性固定相(Lux Cellulose-1),建立了在正相色谱条件下直接分离盐酸川丁特罗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乙醇、异丙醇等有机改性剂,三氟乙酸、二乙胺等流动相添加剂和柱温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结果显示,酸性和碱性添加剂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最为显著:添加二乙胺时两对映体无分离趋势;添加三氟乙酸时对映体保留强,且分离趋势明显;而同时添加三氟乙酸和二乙胺则两对映体分离显著改善,分离度可达4.0。优化后的色谱条件:色谱柱为Lux Cellulose-1手性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正庚烷-乙醇-三氟乙酸-二乙胺(88∶12∶0.3∶0.05,v/v/v/v),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46 nm,柱温为25℃。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左旋盐酸川丁特罗原料中右旋异构体杂质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 盐酸川丁特罗 对映体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展望 被引量:13
10
作者 徐丽 张怡轩 +2 位作者 王勇 何建勇 纪明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7期8540-8541,8555,共3页
论述了微生物农药的概念、品种,并对目前微生物农药的药效研究、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微生物农药 应用现状 前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粉虫β-1,3-葡聚糖识别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部分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嵘 张景海 +2 位作者 LEE Bok Luel 赵明沂 王金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2,共6页
采用中性盐沉淀、凝胶层析等常规方法纯化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血淋巴中的β-1,3-葡聚糖识别蛋白,并对其在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黄粉虫血淋巴的β-1,3-葡聚糖识别蛋白的分子量约为70kDa,主要分布于... 采用中性盐沉淀、凝胶层析等常规方法纯化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血淋巴中的β-1,3-葡聚糖识别蛋白,并对其在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黄粉虫血淋巴的β-1,3-葡聚糖识别蛋白的分子量约为70kDa,主要分布于血浆中。纯化的β-1,3-葡聚糖识别蛋白只能特异性地识别β-1,3-葡聚糖而不能识别肽聚糖。在β-1,3-葡聚糖所诱导的酚氧化酶原的激活过程中,随着酚氧化酶原激活程度的提高,内源性β-1,3-葡聚糖识别蛋白的含量逐渐减少。抗β-1,3-葡聚糖识别蛋白多克隆抗体对黄粉虫血淋巴中由β-1,3-葡聚糖所诱导的酚氧化酶活性起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呈现一种剂量依赖性的趋势。上述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β-1,3-葡聚糖对黄粉虫血淋巴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的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 β-1 3-葡聚糖识别蛋白 分离纯化 生物学功能 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 先天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一个生物化学教学实验的探索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红 宾文 +2 位作者 张钰 李凡 张景海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8-69,共2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鉴定,检测,定性和定量分析,少量样品制备等领域,它是生化实验中影响因素最多,最复杂,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实验,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以调控实验教学进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实验教学 改进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效LHRH拮抗剂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宁 荣嫡 +4 位作者 程军平 周文霞 张永祥 程卯生 刘克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41-1144,共4页
根据抗蛋白酶降解的长效肽设计思想,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结构的LHRH拮抗剂类似物.体内生物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多肽具有比母体肽和阳性对照更长的体内抑制睾酮作用时间和较低的最低有效剂量,证实了该设计思想的可行性,并为开发长效L... 根据抗蛋白酶降解的长效肽设计思想,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结构的LHRH拮抗剂类似物.体内生物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多肽具有比母体肽和阳性对照更长的体内抑制睾酮作用时间和较低的最低有效剂量,证实了该设计思想的可行性,并为开发长效LHRH拮抗剂药物提供了新的候选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RH拮抗剂 长效肽 睾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磷霉素生物转化菌株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芳欣 胡江春 +2 位作者 徐慧 潘华奇 徐杨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1-24,共4页
以右旋磷霉素为唯一碳源进行固体初筛和液体复筛,获得生物转化能力较强的32株菌;再以杀卤虫模型筛选具有杀虫活性物质的菌株,得到一株具有较强杀虫活性的真菌FM94,通过对该菌的形态特征观察及ITS序列分析,鉴定为腾仓赤霉(Gibberella fuj... 以右旋磷霉素为唯一碳源进行固体初筛和液体复筛,获得生物转化能力较强的32株菌;再以杀卤虫模型筛选具有杀虫活性物质的菌株,得到一株具有较强杀虫活性的真菌FM94,通过对该菌的形态特征观察及ITS序列分析,鉴定为腾仓赤霉(Gibberella fujikuroi);初步考察其生物转化条件,结果表明在以右旋磷霉素为唯一碳源,初始pH值为3.5,转化培养第4d时转化产物杀卤虫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磷霉素 生物转化 筛选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卫生组织2024版指南耐药结核病诊断快速检测方法简介
15
作者 陈湘霖 张景海 石大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共6页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随着抗结核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结核病也日益增多。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是当前结核病防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更先进的检测手段,以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随着抗结核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结核病也日益增多。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是当前结核病防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更先进的检测手段,以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从而有效遏制疾病的传播,减少患病人数。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于2024年发布了《结核病检测快速诊断方法指南(第3版)》(简称《指南第3版》),该指南推荐了8种针对耐药结核病诊断的快速检测方法。本文介绍了该指南中推荐的快速诊断方法,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并对耐药结核病诊断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卫生组织 耐多药 结核病 快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念珠菌IFD6基因高表达促进生物被膜形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莹 李德东 +4 位作者 王彦 刘凌聪 黄海 付守廷 姜远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9-603,共5页
目的考察白念珠菌IFD6基因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白念珠菌IFD6基因高表达质粒,将IFD6基因开放阅读框(ORF)置于pCaEXP高表达载体中MET3启动子的控制下,醋酸锂法转染白念珠菌CAI4,PCR鉴定IFD6基因的原位整合,real-timePCR筛... 目的考察白念珠菌IFD6基因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白念珠菌IFD6基因高表达质粒,将IFD6基因开放阅读框(ORF)置于pCaEXP高表达载体中MET3启动子的控制下,醋酸锂法转染白念珠菌CAI4,PCR鉴定IFD6基因的原位整合,real-timePCR筛选IFD6基因表达量明显升高的菌株。利用XTT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并观察IFD6基因高表达前后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变化,利用细胞表面疏水性实验考察白念珠菌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变化。结果通过酶切和测序验证IFD6基因高表达质粒构建正确;通过PCR验证IFD6基因高表达菌株构建正确,并通过real-timeRT-PCR筛选得到1株IFD6基因表达量相对较高的菌株。XTT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的结果一致显示IFD6基因高表达菌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增强,细胞表面疏水性增加。结论 IFD6基因高表达能增加白念珠菌细胞表面疏水性,从而使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IFD6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法处理含酚废水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勇 傅金祥 +1 位作者 于文礼 蔡苏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7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目的筛选苯酚降解菌并研究固定化苯酚降解菌对含酚废水的降解效率,为利用微生物降解法处理含酚废水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平皿稀释分离法在筛选平板中分离出苯酚降解菌,并进一步通过驯化及固定化手段提高菌株的降酚率.结果筛选出一株苯酚降... 目的筛选苯酚降解菌并研究固定化苯酚降解菌对含酚废水的降解效率,为利用微生物降解法处理含酚废水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平皿稀释分离法在筛选平板中分离出苯酚降解菌,并进一步通过驯化及固定化手段提高菌株的降酚率.结果筛选出一株苯酚降解菌S10;经进一步驯化及固定于聚乙烯醇凝胶颗粒后,在实验条件下对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含酚废水的降解率达到90%以上,且固定化细胞对环境的pH、温度的耐受能力以及对热的稳定性等性能增强结论采用固定化降酚菌株的方法处理含酚废水不仅具有较高的降解能力而且固定化细胞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降解 苯酚 筛选 固定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杆菌发酵上清液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秀莲 刘心 +2 位作者 万中义 杨自文 何建勇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69-72,共4页
对苏云金芽胞杆菌MP-342发酵上清液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抑菌作用及化学结构进行初步研究。经717树脂脱色和732树脂吸附、氨水洗脱、真空浓缩及冷冻干燥,得到了纯度较高的精制品。然后进行了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物质对苹果轮纹菌(Dothio... 对苏云金芽胞杆菌MP-342发酵上清液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抑菌作用及化学结构进行初步研究。经717树脂脱色和732树脂吸附、氨水洗脱、真空浓缩及冷冻干燥,得到了纯度较高的精制品。然后进行了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物质对苹果轮纹菌(Dothiorella gregaria)和苹果褐斑病菌(Marssonin mali)等植物病害微生物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最后通过质谱分析,表明该活性物质的分子量为396,推测该物质与国外文献报道的zwittermicin A可能为同一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生物活性物质 上清液 zwittermicin 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中国15年研发进程及最新政策支持
19
作者 刘丹 李修齐 +3 位作者 刘书鹏 吴晓霏 余孟洋 王洪允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7-854,共8页
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adionuclide drug conjugates,RDC)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成果。其凭借在肿瘤治疗和诊断中的精准靶向能力、高诊断灵敏度以及显著的治疗效果,已成为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诊疗一体化药物。本文系统回顾2009—2024年间我国... 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adionuclide drug conjugates,RDC)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成果。其凭借在肿瘤治疗和诊断中的精准靶向能力、高诊断灵敏度以及显著的治疗效果,已成为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诊疗一体化药物。本文系统回顾2009—2024年间我国在RDC领域的研发进展,从RDC药物概述、结构和分类、中国临床研究趋势和临床试验进展、国家政策支持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以促进RDC药物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 多肽偶联核素 抗体偶联核素 靶向治疗 临床研发现状 中国在研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五聚蛋白3在神经胶质母细胞瘤中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晓雪 李婉 +6 位作者 曹婉昕 许芳 杨红 迟湘胤 杜冠华 夏明钰 王金华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81-1289,共9页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和侵袭性最高的4级胶质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所有肿瘤的30%。由于GBM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尚无治疗GBM的特定靶点。目前替莫唑胺(TMZ)是治疗GBM唯一的一线化疗药物,但存在药物响应率低和极易...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和侵袭性最高的4级胶质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所有肿瘤的30%。由于GBM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尚无治疗GBM的特定靶点。目前替莫唑胺(TMZ)是治疗GBM唯一的一线化疗药物,但存在药物响应率低和极易耐药等问题。因此,开发新的靶点及新型GBM治疗药物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正五聚蛋白3(PTX3)作为五聚体蛋白质超家族成员,已被证实对多种肿瘤具有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TX3在GBM进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TX3可以促进GBM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增强GBM微环境中的血管生成能力,促进GBM恶性进展。鉴于PTX3在GBM中的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对PTX3的结构,生理作用,表达调控,在GBM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PTX3潜在治疗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药物靶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五聚蛋白3 胶质母细胞瘤 作用机制 药物靶点 表达调控 五聚体蛋白超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