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9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激酶CK2及其抑制剂在肿瘤多药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凌娜 徐贵国 +3 位作者 高铭泽 李玮璐 汲晨锋 王海峰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58-266,273,共10页
肿瘤耐药性是临床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蛋白激酶CK2是一种高度保守、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可磷酸化数百种底物。CK2的激活及过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CK2通过多种机制和信号通... 肿瘤耐药性是临床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蛋白激酶CK2是一种高度保守、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可磷酸化数百种底物。CK2的激活及过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耐药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CK2通过多种机制和信号通路参与耐药细胞中药物的外排、DNA损伤修复以及药物逃逸反应等,并调控耐药细胞中分子伴侣的活性。本研究主要对蛋白激酶CK2的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对CK2抑制剂在血液系统肿瘤、乳腺癌、胃癌、肺癌等多种实体瘤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为临床上开发新的肿瘤耐药分子标志物以及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K2 CK2抑制剂 肿瘤 多药耐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冠果花中具有抗AD活性三萜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2
作者 宋晓萌 朱晓慧 +5 位作者 肖姣 潘英妮 林俊梅 王震 孙璐 李宁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41-250,共10页
目的建立UPLC-QTOF-MS法对文冠果花中8种三萜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体积分数0.1%甲酸水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电喷雾... 目的建立UPLC-QTOF-MS法对文冠果花中8种三萜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体积分数0.1%甲酸水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与对照品的色谱和质谱数据进行比较,在文冠果花中共鉴定了8个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在同一实验条件下,可以完成8个组分的定量分析,方法学验证均符合要求,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与花(330.6μg·g^(-1))相比,花苞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384.5μg·g^(-1))。结论所建立的UPLC-QTOF-MS方法适用于文冠果花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为文冠果花的合理应用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花 三萜类化合物 定性鉴别 含量测定 UP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白及中菲类化学成分分析
3
作者 张天姣 魏丽超 +5 位作者 朱晓慧 夏雯昕 张桂彬 周地 李宁 孙璐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026-1038,共13页
目的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整合定性策略对白及中菲类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定性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柱(100 mm×2.1 mm,1.8μm),以乙腈溶液(A)-体积分数为0.1%甲酸溶液(B)为流动相体系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40℃,流速为... 目的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整合定性策略对白及中菲类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定性分析。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柱(100 mm×2.1 mm,1.8μm),以乙腈溶液(A)-体积分数为0.1%甲酸溶液(B)为流动相体系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40℃,流速为0.4 mL·min^(-1);采用Xevo G2 Q-TOF质谱,ESI离子源,负离子检测模式;整合了质量亏损过滤技术、产物离子过滤技术、中性丢失过滤技术和化学结构-色谱保留关联技术,对白及的质谱测试结果进行数据挖掘,通过化学成分数据库建立、UNIFI平台自动筛查、对照品比对和人工校验核实等步骤对菲类化学成分进行表征。结果在白及中共表征了104种化学成分。结论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表征白及中菲类化学成分,为阐明白及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菲类 UPLC-Q-TOF/MS技术 整合定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微针:创新的中药给药方式
4
作者 党海涛 周彦君 +1 位作者 党文 李宁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7期817-825,共9页
中药微针是一种将中药活性成分直接递送至表皮层或真皮层的新型给药方式,可大大减轻患者的痛感,提高透皮给药效率,且能绕过传统中药口服的肝脏首过效应。本文阐述了中药微针的概念、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发展前景。进一步通过介... 中药微针是一种将中药活性成分直接递送至表皮层或真皮层的新型给药方式,可大大减轻患者的痛感,提高透皮给药效率,且能绕过传统中药口服的肝脏首过效应。本文阐述了中药微针的概念、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发展前景。进一步通过介绍中药微针的制备方法和设计因素,总结出影响中药微针机械强度、载药量和透皮深度的主要因素,为中药微针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微针 可溶微针 微针制备 微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色谱分析中的应用
5
作者 胡西娅 赵晓弘 +5 位作者 纪博睿 吴丹 段卫宇 潘英妮 王硕 王诗语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9期117-123,共7页
综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在色谱分析中的应用。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和优势,以及几种在色谱分析中应用较广的人工神经网络,总结了人工神经网络在预测色谱保留值、分析色谱图和化学模式识别等方面的应用。在预测色谱保留值中,人工神经... 综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在色谱分析中的应用。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和优势,以及几种在色谱分析中应用较广的人工神经网络,总结了人工神经网络在预测色谱保留值、分析色谱图和化学模式识别等方面的应用。在预测色谱保留值中,人工神经网络能精准预测色谱保留时间和保留指数,具有高精确度和高准确度;在色谱图分析中,人工神经网络能处理色谱峰,包括分离分析重叠峰,检测和积分峰值等,处理能力强,准确度较高;在化学模式识别中,人工神经网络能识别、分类和鉴定目标物,具有高效性、无损性。持续优化人工神经网络、加深对深度神经网络的研究与应用是未来人工神经网络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色谱分析 保留值预测 谱图分析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宣理肺颗粒中紫苏叶挥发油掺伪桂皮油的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曾军 谯明鸣 +5 位作者 彭明红 刘学鹏 苏昱博 苗恬 鞠淼 周祥敏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 建立通宣理肺颗粒中紫苏叶挥发油掺伪桂皮油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查方法。方法 通过收集通宣理肺颗粒挥发油富集挥发性成分,并采用HPLC测定通宣理肺颗粒中桂皮醛。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乙腈-水(35:65);检测波... 目的 建立通宣理肺颗粒中紫苏叶挥发油掺伪桂皮油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查方法。方法 通过收集通宣理肺颗粒挥发油富集挥发性成分,并采用HPLC测定通宣理肺颗粒中桂皮醛。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乙腈-水(35:65);检测波长:290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97批次(83个生产批号,10家生产企业)通宣理肺颗粒中有42批次(41个生产批号,2家生产企业)检出桂皮醛。结论 此法对通宣理肺颗粒中掺伪桂皮醛有鉴别作用,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为监管该中成药的质量起到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宣理肺颗粒 桂皮醛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丹参类注射液中4种水溶性成分含量 被引量:42
7
作者 潘英妮 袁丹 +2 位作者 付文卫 王爱萍 鹿野美弘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香丹注射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 )及丹参注射液中 4种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迷迭香酸、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C18(2 5 0mm× 4 6mm ,5 μm)色谱柱 ;以甲醇 水 二甲基甲酰胺 冰醋酸为流动相...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香丹注射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 )及丹参注射液中 4种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迷迭香酸、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C18(2 5 0mm× 4 6mm ,5 μm)色谱柱 ;以甲醇 水 二甲基甲酰胺 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流速为 1 0mL/min ;柱温为 35℃ ;检测波长 2 80nm。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线性范围分别在 0 0 194~0 194 0 g·L-1、0 0 0 4 0 4~ 0 0 4 0 4 g·L-1、0 0 0 80 8~ 0 0 80 8g·L-1和 0 0 2 6 0~ 0 2 6 0 0 g·L-1内 ,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8) ;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10 4 % ,98 3% ,10 1% ,10 3% ,RSD <2 0 %。结论本研究为丹参类注射液的质量综合评价和控制提供了简单、准确、可行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酚酸B 迷迭香酸 丹参素 丹参类注射液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香丹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牛膝中的植物甾酮类成分 被引量:32
8
作者 孟大利 侯柏玲 +2 位作者 汪毅 张鹏 李铣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62-564,576,共4页
目的对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Bl.)中的植物甾酮类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各种色谱分离手段,利用理化性质及NMR、MS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漏芦甾酮B(rhapontisterone B,1)、旌节花甾... 目的对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Bl.)中的植物甾酮类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各种色谱分离手段,利用理化性质及NMR、MS等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漏芦甾酮B(rhapontisterone B,1)、旌节花甾酮D(stachysterone D,2)、红苋甾酮(rubrosterone,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5)。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牛膝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 植物甾酮 漏芦甾酮B 旌节花甾酮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茵栀黄软胶囊中黄芩苷、栀子苷和绿原酸的含量 被引量:23
9
作者 刘凯 李三鸣 +2 位作者 何媛 袁悦 刘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测定茵栀黄软胶囊中的 3种有效成分 ,黄芩苷、栀子苷、绿原酸的含量。方法HPLC法 ,Irregular HC18(2 5 0 . 0mm× 4 6mm ,10 μm)色谱柱。黄芩苷流动相 :甲醇 水 磷酸 (V∶V∶V =4 7. 0∶5 .3 0∶0. 2 ) ,流速 :1 0mL·... 目的测定茵栀黄软胶囊中的 3种有效成分 ,黄芩苷、栀子苷、绿原酸的含量。方法HPLC法 ,Irregular HC18(2 5 0 . 0mm× 4 6mm ,10 μm)色谱柱。黄芩苷流动相 :甲醇 水 磷酸 (V∶V∶V =4 7. 0∶5 .3 0∶0. 2 ) ,流速 :1 0mL·min-1,检测波长 :2 80nm ;栀子苷流动相 :乙睛 水 (V∶V =15∶85 ) ,流速 :1 0mL·min-1,检测波长 :2 38nm ;绿原酸流动相 :乙睛 磷酸溶液 (w =0 . 4 % )(V∶V =13∶87) ,流速 :1 0mL·min-1,检测波长 :32 7nm。结果黄芩苷在 2 7 5~ 137 5mg·L-1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为A =6 4. 83× 10 4ρ - 1 6. 96× 10 .5 ,r =0 . 9998,平均回收率为 99 4 6 % (RSD =1 0 1% ) ;栀子苷在 16 .5~ 82 . 5mg·L-1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为A =8 794× 10 .5ρ - 4 . 116× 10 2 ,r =0 . 9999,平均回收率为 10 0 . 37% (RSD =1 4 .0 % ) ;绿原酸在 2 4~ 12 0mg·L-1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为A =2 4 88× 10 4ρ - 9 2 4 4× 10 4,r =0 9999,平均回收率为 99 38%(RSD =1. 89% )。结论测定方法可用于茵栀黄软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软胶囊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黄芩苷 栀子苷 绿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酚酸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10
作者 张囡 杜丽丽 +1 位作者 王冬 刘晓秋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06年第2期25-28,共4页
关键词 酚酸类成分 中药 药用植物 清除自由基 抗肿瘤作用 免疫调节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金银花 忍冬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粉草中抗缺氧化学成分 被引量:41
11
作者 秦立红 郭晓宇 +3 位作者 范明 丁爱石 王乃利 姚新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33-636,共4页
目的研究凉粉草(Mesona chinensisBenth)中的抗缺氧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 20柱色谱、ODS柱色谱及制备HPLC色谱分离纯化化合物;通过化合物的理化常数、1H NMR和13C NMR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大鼠肾上腺嗜铬细... 目的研究凉粉草(Mesona chinensisBenth)中的抗缺氧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 20柱色谱、ODS柱色谱及制备HPLC色谱分离纯化化合物;通过化合物的理化常数、1H NMR和13C NMR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克隆化细胞株(PC12)实验,对各单体化合物进行活性评价。结果从凉粉草体积分数为65%的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层和乙酸乙酯层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咖啡酸(1)、3(4乙氧基3羟基苯基)烯丙酸(2)、咖啡酸乙酯(3)、山奈酚(4)、高山黄芩素(5)、2十六烷基-十八烷酸(6)、熊果酸(7)和豆甾醇(8);应用PC12细胞缺氧模型在DMSO溶液中测得化合物1、4、5、6、7、8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具有不同的抗缺氧活性。结论首次从凉粉草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5、6;化合物1、4、5、6、7、8有一定的抗缺氧活性,化合物4、5、7、8有较好的抗缺氧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粉草 化学成分 PC12细胞 抗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知母中5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赵路路 刘菲菲 +1 位作者 彭缨 康廷国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71-1275,共5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知母不同炮制品中新芒果苷、芒果苷、知母皂苷BⅢ、知母皂苷I和知母皂苷AⅢ含量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炮制方法对知母化学成分的影响,为通过采用不同炮制方法来改变知母药性提供了依据。采用AlltimaTMC18...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知母不同炮制品中新芒果苷、芒果苷、知母皂苷BⅢ、知母皂苷I和知母皂苷AⅢ含量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炮制方法对知母化学成分的影响,为通过采用不同炮制方法来改变知母药性提供了依据。采用AlltimaTM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离,所用流动相为乙腈(A)和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用紫外检测器检测新芒果苷与芒果苷,检测温度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65 nm。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知母皂苷BⅢ、知母皂苷I和知母皂苷AⅢ,漂移管温度为50℃,气体压力为179.1 kPa(26 psi)。知母经炮制后,5种化合物含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表明炮制方法的不同对知母化学成分的含量影响较大。该方法对进一步研究炮制方法对知母的药效学影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新芒果苷 芒果苷 知母皂苷BⅢ 知母皂苷I 知母皂苷AⅢ 知母 炮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牛膝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1
13
作者 孟大利 李铣 +1 位作者 熊印华 王金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对牛膝 (AchyranthesbidentataBl.)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吸附柱色谱 ,分配柱色谱等分离手段 ;利用理化性质、理化反应以及波谱技术 (NMR、MS等 )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得到 5个化合物 :5 羟甲基糠醛 ( 5 hydro... 目的对牛膝 (AchyranthesbidentataBl.)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吸附柱色谱 ,分配柱色谱等分离手段 ;利用理化性质、理化反应以及波谱技术 (NMR、MS等 )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得到 5个化合物 :5 羟甲基糠醛 ( 5 hydroxymethylfuraldehyde) ( 1 ) ,人参皂苷Ro( gin senosideRo) ( 2 ) ,竹节参皂苷 1 (PJS 1 ) ( 3) ,polypodineB( 4 ) ,β 蜕皮甾酮 (ecdysterone) ( 5 )。结论化合物 1~ 4为首次从牛膝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 化学成分 鉴定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皮中蟾毒配基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7
14
作者 曹徐涛 王东 +2 位作者 王娜 代英辉 崔征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78-781,共4页
目的研究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Cantor)皮中的蟾毒配基类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重结晶等手段分离纯化蟾皮中的蟾毒配基类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各种波谱学数... 目的研究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Cantor)皮中的蟾毒配基类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重结晶等手段分离纯化蟾皮中的蟾毒配基类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各种波谱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蟾毒配基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脂蟾毒配基(resibufogenin,1)、华蟾毒精(cinobufagin,2)、蟾毒灵(bufalin,3)、远华蟾毒精(telocinobufagin,4)、蟾毒它灵(bufotalin,5)、去乙酰华蟾毒它灵(desace-tylcinobufotalin,6)、嚏根草苷元(hellebrigenin,7)、沙蟾毒精(arenobufagin,8)、日蟾毒它灵(gam-abufotalin,9)、11β-羟基脂蟾毒配基(11β-hydroxylresibufogenin,10)、华蟾毒它灵(cinobufotalin,11)。结论化合物10和11为首次从中华大蟾蜍皮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大蟾蜍 蟾毒配基类成分 11β-羟基脂蟾毒配基 华蟾毒它灵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碎补中的苯丙素类成分及其对UMR106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1
15
作者 王新峦 王乃利 +1 位作者 黄文秀 姚新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研究骨碎补(Drymaria fortunei)中的苯丙素类成分,并讨论它们对大鼠类成骨细胞UMR106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分离骨碎补根茎的活性成分,应用理化方法及1D—NMR、2D-NMR方法确定化学结构,并检测对... 目的研究骨碎补(Drymaria fortunei)中的苯丙素类成分,并讨论它们对大鼠类成骨细胞UMR106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分离骨碎补根茎的活性成分,应用理化方法及1D—NMR、2D-NMR方法确定化学结构,并检测对UMR10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从骨碎补体积分数为60%乙醇提取物中的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的体积分数为30%乙醇洗脱部分,分离得到7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和2个苯甲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4—O-β-D-吡喃葡萄糖基反式咖啡酸(1)、(E)-p-松针酸β-D-吡喃葡萄糖苷(2)、阿魏酸β-D-吡哺葡萄糖苷(3)、反式咖啡酸(4)、p-香豆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5)、二氢异阿魏酸(6)、二氢咖啡酸(7)、香草酸4-O-β-D-吡哺葡萄糖苷(8)、原儿茶酸(9)。并检测了化合物1~9对UMR10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论化合物1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8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显示了对UMR106细胞的促增殖作用,而其他化合物则没有显示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 苯丙素类 苯甲酸类 UMR 106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酥中强心甾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6
16
作者 乔莉 段文娟 +3 位作者 姚遥 陈欢 刘涛 裴月湖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11-614,共4页
目的对蟾酥的氯仿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方法以3倍量氯仿索氏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氯仿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蟾酥的氯仿提... 目的对蟾酥的氯仿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方法以3倍量氯仿索氏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氯仿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蟾酥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强心甾类化合物,经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脂蟾毒配基(resibufagenin,1)、华蟾毒精(cinobufagin,2)、蟾毒灵(bufalin,3)、华蟾毒它灵(cinobufatalin,4)、12 β-羟基华蟾毒精(12 β-hydroxylcinobufagin,5)、1β-羟基华蟾毒精(1β-hydroxylcinobufagin,6)。结论化合物6为一新的天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结构鉴定 柱色谱法 蟾酥 氯仿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侧柏叶中杨梅苷等4种黄酮的含量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孟丽娟 程松 +3 位作者 潘英妮 徐佳佳 邹庆 刘晓秋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侧柏叶中杨梅苷、槲皮苷、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含量的方法,为侧柏叶的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WatersODS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体积分数为0.5%乙酸溶...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侧柏叶中杨梅苷、槲皮苷、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含量的方法,为侧柏叶的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WatersODS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体积分数为0.5%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340nm,柱温为室温。结果杨梅苷、槲皮苷、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质量浓度分别在61.2-122.4mg·L-1(r=0.9998)、10.56—211.2mg·L-1(r=0.9998)、2.85~57.0mg·L-1(r=0.9999)和7.54—150.8mg·L-1(r=0.9998)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0%(RSD=2.5%)、97.1%(RSD=2.3%)、96.8%(RSD=2.1%)和97.4%(RSD=3.4%)。结论此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准确,样品处理简便易行,适于侧柏叶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侧柏叶 杨梅苷 槲皮苷 穗花杉双黄酮 扁柏双黄酮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大蟾蜍皮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6
18
作者 张英 邱鹰昆 +3 位作者 陈继勇 博康宁 姜永涛 裴月湖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84-487,共4页
目的研究中华大蟾蜍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ODS反相柱、制备液相、重结晶等手段分离分离纯化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并参考文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中华大蟾蜍皮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胆甾醇(cholestero... 目的研究中华大蟾蜍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ODS反相柱、制备液相、重结晶等手段分离分离纯化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并参考文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中华大蟾蜍皮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胆甾醇(cholesterol,1)、棕榈酸胆甾烯酯(palmitatic acid cholesteryl ester,2)、蟾毒它灵(bufotalin,3)、沙蟾毒精(arenobufagin,4)、嚏根草配基(hellebrigenin,5)、嚏根草配基-3-辛二酸半酯(hellebrigenin-3-hemisuberate,6)。结论化合物6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大蟾蜍 蟾毒它灵 沙蟾毒精 嚏根草配基 嚏根草配基-3-辛二酸半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郁金中倍半萜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1
19
作者 楼燕 何昊 +3 位作者 魏星川 李雪改 陈丽霞 邱峰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对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HPLC以及制备薄层色谱(P-TLC)进行分离和纯化,并依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温郁金的体积分数为50%的... 目的对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HPLC以及制备薄层色谱(P-TLC)进行分离和纯化,并依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温郁金的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倍半萜,分别鉴定为原莪术醇(procurcumenol,1)、环氧泽泻烯(alismoxide,2)、aeruginolac-tone(3)、(1E,4Z)-8-hydroxy-6-oxogermacra-1(10),4,7(11)-trieno-12,8-lactone(4)、1β,4α-di-hydroxy-5α,8β(H)-eudesm-7(11Z)-en-12,8-olide(5)和curcolonol(6)。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愈创木烷型倍半萜,3、4为吉玛烷型倍半萜,5、6为桉烷型倍半萜。化合物4、5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3、6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莪术 化学成分 愈创木烷 吉玛烷 桉烷型 倍半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膝中萜类及糖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孟大利 吉双 +2 位作者 张予川 李宁 李铣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8-352,392,共6页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方法采用硅胶吸附柱色谱、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NMR、MS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姜状三七苷R1(zingibroside R1,1)、竹节参皂苷Ⅳa(chiku...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方法采用硅胶吸附柱色谱、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NMR、MS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姜状三七苷R1(zingibroside R1,1)、竹节参皂苷Ⅳa(chikusetsusaponin Ⅳa,2)、去葡萄糖竹节参皂苷Ⅳa(deglucose chikusetsusaponin Ⅳa,3)、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4)、28-norolean-17-en-3-ol(5)、京尼平苷(geniposide,6)、蔗糖(sucrose,7)、葡萄糖(glucose,8)。结论化合物5、6为首次从牛膝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6的13C-NMR谱数据为首次进行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萜类 京尼平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