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险废物水泥窑共处置过程Pb的热力学平衡? 被引量:6
1
作者 王雷 金宜英 +1 位作者 李润东 聂永丰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4-230,共7页
采用热力学平衡分析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水泥窑煅烧条件下重金属Pb的迁移特性,并与焚烧炉焚烧条件下Pb的迁移特性进行了对比.采用CHEMKIN计算软件根据系统吉布斯自由能最小的原理进行计算.结果表明,Cl和SiO2都对重金属Pb的热力学行为有重... 采用热力学平衡分析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水泥窑煅烧条件下重金属Pb的迁移特性,并与焚烧炉焚烧条件下Pb的迁移特性进行了对比.采用CHEMKIN计算软件根据系统吉布斯自由能最小的原理进行计算.结果表明,Cl和SiO2都对重金属Pb的热力学行为有重要影响,Cl促进Pb的挥发,而SiO2有利于Pb的固定.在焚烧炉内,在温度高于900 K的条件下氯几乎全部以HCl的形式存在.在水泥窑中,温度低于1 450 K,HCl占氯的比例低于50%,HCl在约1 800 K时所占的比例最大,约为80%.由于水泥生料的主要成分为CaCO3,煅烧后分解产生大量的CaO,使水泥窑内呈现碱性气氛,抑制了HCl气体的生成.水泥窑煅烧过程Pb的固定率为45%,远高于焚烧炉焚烧过程Pb的固定率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废物 水泥 化学形态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中温厌氧发酵接种污泥的驯化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冯磊 徐杰 李润东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8-102,108,共6页
研究不同投料方式对餐厨垃圾中温厌氧发酵接种物产气活性的影响,探求餐厨垃圾中温厌氧发酵接种物的最佳驯化方法。在37℃条件下,采用不同投料方式对厌氧污泥进行驯化作为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的接种物,分析驯化过程中污泥pH值和SCOD浓度的变... 研究不同投料方式对餐厨垃圾中温厌氧发酵接种物产气活性的影响,探求餐厨垃圾中温厌氧发酵接种物的最佳驯化方法。在37℃条件下,采用不同投料方式对厌氧污泥进行驯化作为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的接种物,分析驯化过程中污泥pH值和SCOD浓度的变化,并用驯化后污泥作为接种物对餐厨垃圾进行中温厌氧发酵处理,研究不同驯化方式对餐厨垃圾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经过添加一定量的餐厨垃圾驯化培养后,产气活性有所提高,其中每天投2.5 g实验物料(厌氧污泥接种体占0.5%),培养20 d后的接种体中生物活性最高,平均产气效率达179.5 mL/d,甲烷气体浓度为59.8%,最终降解率为7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接种污泥 驯化 厌氧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粪单级干发酵产气中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冯磊 李润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74-2378,共5页
在中温37℃条件下,以牛粪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式单级干发酵技术对其进行180d产气中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产气速率、TS、pH值及氨氮浓度变化在时间上可划分为启动阶段、稳定阶段、抑制阶段和恢复阶段,各阶段产气速率、pH值及氨氮... 在中温37℃条件下,以牛粪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式单级干发酵技术对其进行180d产气中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产气速率、TS、pH值及氨氮浓度变化在时间上可划分为启动阶段、稳定阶段、抑制阶段和恢复阶段,各阶段产气速率、pH值及氨氮浓度存在明显差异;(2)在启动阶段系统pH降至5.5左右,酸化现象明显,采用NaOH溶液调节每日回流渗滤液的方法解决酸化问题;(3)在稳定阶段系统平均产气速率为55.37L·d-1,牛粪产气潜能(以VS计)为79.9L·kg-1,HRT为40~20d,系统未出现酸化现象;(4)中试运行至第90d后出现严重的氨氮抑制现象,此时氨氮浓度达2500mg·L-1以上,产气速率下降至23.1L·d-1,只有高峰期的40.2%,采用稀释回流液的方法,30d后氨氮浓度降低至1689mg·L-1,产气速率为45.5L·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干发酵 中试 酸化 氨氮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和牛粪联合厌氧消化动力学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冯磊 徐杰 李润东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55-1060,共6页
将纯餐厨垃圾、纯牛粪、餐厨垃圾和牛粪以1∶1比例混合为原料,进行联合厌氧消化产气潜能实验,研究和比较3组原料的单位累计产气量、累计产气量、产气速率、pH,CH4含量等参数的变化,通过对产气量进行拟合和以及一级水解动力学分析,发现... 将纯餐厨垃圾、纯牛粪、餐厨垃圾和牛粪以1∶1比例混合为原料,进行联合厌氧消化产气潜能实验,研究和比较3组原料的单位累计产气量、累计产气量、产气速率、pH,CH4含量等参数的变化,通过对产气量进行拟合和以及一级水解动力学分析,发现单组分的系统比较适合一级水解模型。在多组分的系统中,在消化的开始阶段,当易水解的组分如蛋白质、脂质浓度较高时,水解产气比较符合一级水解模型;在消化的中后半部分,当易水解的组分浓度变低,难水解的组分如纤维素等浓度升高时,水解产气与一级水解模型有些偏差,考虑水解组分差别采用Contois模型更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厌氧消化 多组分系统 组分浓度 水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碱性废液中CO_2曝气Cu的混合沉淀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雷 陈启 +1 位作者 高鹤华 邢广成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60-64,共5页
研究在CO2曝气过程中,废液p H值变化,Cu自身形成的Ca CO3沉淀与氢氧化物沉淀,以及形成的Ca CO3、Fe(OH)3和Al(OH)3对其的吸附。向高碱性废液中逐渐通入CO2,测量废液的p H值,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分析仪(ICP)测量过滤后废液中Cu的含量,用X... 研究在CO2曝气过程中,废液p H值变化,Cu自身形成的Ca CO3沉淀与氢氧化物沉淀,以及形成的Ca CO3、Fe(OH)3和Al(OH)3对其的吸附。向高碱性废液中逐渐通入CO2,测量废液的p H值,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分析仪(ICP)测量过滤后废液中Cu的含量,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分析过滤后的沉淀。利用PHREEQC模拟CO2曝气过程高碱性废液中Cu的混合沉淀特性。结果表明:通入CO2后,能有效的中和溶液的p H值,Cu的去除率逐渐增高。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CaCO3,并且沉淀物中含有Cu。在高p H值时Cu主要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继续通入CO2,主要与CaCO3生成共沉淀。Fe(OH)3、铝胶体对Cu具有吸附作用,但由于胶体含量低吸附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共沉淀 CO2 PHREEQ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i/Al2O3整体式催化剂的生物质气化合成气甲烷化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邢万丽 孙秋双 +3 位作者 杨天华 李润东 张万里 开兴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3-370,共8页
以生物质气化模拟合成气H2/CO/N2为原料气,以堇青石蜂窝陶瓷为基体制备Ni/Al2O3整体式催化剂,通过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BET)、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反应法(TPR)、热重分析(TG)等表征分析手段,考察催化剂制备方法(浸渍法和溶胶-... 以生物质气化模拟合成气H2/CO/N2为原料气,以堇青石蜂窝陶瓷为基体制备Ni/Al2O3整体式催化剂,通过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BET)、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反应法(TPR)、热重分析(TG)等表征分析手段,考察催化剂制备方法(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温度(250~550℃)及空速GHSV(6000~14000 mL/(g·h))对催化剂甲烷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法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DIP-Ni/Al2O3)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SGNi/Al2O3)相比,前者甲烷化性能较好。在H2、CO、N2物质的量之比为3∶1∶1且空速为10000 mL/(g·h)条件下,浸渍法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在400℃时甲烷化性能最佳,且该条件下CO转化率为98.6%,CH4选择性为90.9%。当H2、CO、N2物质的量之比为3∶1∶1且温度为400℃时,在实验空速范围内,浸渍法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CO转化率和CH4选择性均基本稳定在90%,甲烷化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甲烷化 催化剂 NI/AL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