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酰丙酸乙酯复配燃料理化特性研究
1
作者 苗长林 吴鹏 +2 位作者 庄新姝 谭雪松 李惠文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8-214,共7页
对不同比例乙酰丙酸乙酯与0#石化柴油复配混合燃料的互溶性、密度、运动黏度、闭口闪点、馏程、冷凝点、冷滤点等理化性质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低温下乙酰丙酸乙酯与0#柴油互溶性较差,5℃时最大互溶比仅为7%,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有... 对不同比例乙酰丙酸乙酯与0#石化柴油复配混合燃料的互溶性、密度、运动黏度、闭口闪点、馏程、冷凝点、冷滤点等理化性质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低温下乙酰丙酸乙酯与0#柴油互溶性较差,5℃时最大互溶比仅为7%,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有所上升,在35℃条件下最大互溶比为15%。随着复配燃料中乙酰丙酸乙酯所占比例增加,复配燃料的十六烷值逐渐降低;对馏程影响不明显,密度增幅不大;闪点较石化柴油有所提高,这有利于燃料的安全储存;热值出现小幅下降;运动黏度、凝点和冷滤点低温流动性改善明显。总体来看:掺混比小于或等于7%的乙酰丙酸乙酯复配燃料基本符合国六柴油GB 19147—2016标准;如需提高乙酰丙酸乙酯复配比例,有必要对热值、十六烷值等指标进行改进,以满足国六柴油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能 乙酰丙酸乙酯 石化柴油 复配燃料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流床条件下木屑高温水蒸气气化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党洪玉 任强强 +1 位作者 衡禹乾 李润东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6-807,共12页
在滴管炉开展了木屑高温气化实验,研究气流床条件下温度与水蒸气比例对木屑气化的气相与固相产物的影响。使用煤气分析仪分析气相产物,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有利于合成气中H_(2)产生、碳转化率及气体产率,温度为1300℃时碳转化率达到90.65... 在滴管炉开展了木屑高温气化实验,研究气流床条件下温度与水蒸气比例对木屑气化的气相与固相产物的影响。使用煤气分析仪分析气相产物,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有利于合成气中H_(2)产生、碳转化率及气体产率,温度为1300℃时碳转化率达到90.65%、气体产率达到1.98 m^(3)/kg;水蒸气通入有利于H_(2)的产生,但是会降低合成气中有效气体(H_(2)、CO)的产量,H_(2)/CO会随着S/B的增加而增大,S/B为2.5时H_(2)/CO达到2.89。SEM固相产物微观形貌分析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和S/B比增加,气化残炭表面逐渐附着一层球状颗粒;进一步XRD固相产物物相分析表明,这些颗粒由高温条件下无机元素的固相反应聚集形成;XPS固相产物含碳官能团分析表明,温度的升高会使得气化残炭中C−C/C−H键分解断裂,形成C=O、C−O与−CO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气化 气流床 水蒸气气化 高温条件 S/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溴乙基环己烷(TBECH)立体异构体的分析方法与环境行为及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丹 黄红林 +2 位作者 吕丽丽 李浩楠 温蓓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73-1983,共11页
1,2-二溴-4-(1,2-二溴乙基)-环己烷,又名TBECH(tetrabromoethylcyclohexane,四溴乙基环己烷),是一种添加型的新型溴代阻燃剂.TBECH的立体结构复杂,具有4个异构体,每个异构体又均含有一对对映体.随着传统溴代阻燃剂的禁止生产或限制使用,... 1,2-二溴-4-(1,2-二溴乙基)-环己烷,又名TBECH(tetrabromoethylcyclohexane,四溴乙基环己烷),是一种添加型的新型溴代阻燃剂.TBECH的立体结构复杂,具有4个异构体,每个异构体又均含有一对对映体.随着传统溴代阻燃剂的禁止生产或限制使用,TBECH作为替代品之一被广泛用于建筑业、纺织业和电子等各行业.TBECH具有长距离迁移性、生物累积性和潜在毒性,被认为是一种可能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通过对TBECH立体异构体的分析方法、环境行为和毒性效应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发现,TBECH的检测通常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但仅集中于对环境样品中TBECH非对映异构体的分离分析,对映体水平的检测将成为未来TBECH立体异构体分析的发展方向.TBECH已在大气、水体、沉积物、土壤等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被陆续检出,并对生物体产生内分泌干扰、生殖发育等毒性效应,其各立体异构体具有特异的环境行为,表现出选择性的生物累积、转化和毒性效应.鉴于目前TBECH环境行为的研究主要关注水生生态系统,而从立体异构体水平出发的研究还很欠缺,建议今后加强对陆生生态系统中TBECH污染状况、分布特征以及环境行为的研究,进一步从异构体和对映体水平深入探讨TBECH的环境过程和生物效应,全面认识环境中TBECH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最终归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溴乙基环己烷 立体异构体 分析方法 环境行为 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层状富Ni无Co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艳红 张磊 +3 位作者 王超越 陈彦合 潘睿聪 葛昊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4-555,共12页
随着电动汽车的蓬勃发展,对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的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与日俱增,富Ni层状正极材料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比能量锂电池正极材料之一。但目前电动汽车供应链严重依赖稀缺且昂贵的Co,富Ni无Co层状正极具有高能量密度、优越... 随着电动汽车的蓬勃发展,对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的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与日俱增,富Ni层状正极材料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比能量锂电池正极材料之一。但目前电动汽车供应链严重依赖稀缺且昂贵的Co,富Ni无Co层状正极具有高能量密度、优越的库仑效率和较低的价格等优点。介绍了Co对层状富Ni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不利影响并总结了富Ni无Co层状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策略的研究进展,对富Ni无Co层状正极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有望推动富Ni无Co层状正极材料的商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无Co 富Ni 层状正极材料 改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流床气化细渣对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熔融温度及无害化的影响
5
作者 陈佳明 李伟 李彦龙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垃圾焚烧飞灰是垃圾焚烧后的二次固体废弃物,属于危险废物,近年来对垃圾焚烧飞灰进行处置的压力越来越大。以炉排炉垃圾焚烧飞灰与3种气流床气化细渣(渭南德士古气化细渣、大同壳牌炉气化细渣和陕西晋华炉气化细渣)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 垃圾焚烧飞灰是垃圾焚烧后的二次固体废弃物,属于危险废物,近年来对垃圾焚烧飞灰进行处置的压力越来越大。以炉排炉垃圾焚烧飞灰与3种气流床气化细渣(渭南德士古气化细渣、大同壳牌炉气化细渣和陕西晋华炉气化细渣)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灰熔融分析仪对不同掺混比样品熔融温度进行分析,采用FactSage模拟软件对样品熔融温度进行模拟预测,采用高温热台显微镜对样品熔融玻璃化过程微观形态进行分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熔融玻璃化熔渣重金属浸出浓度进行分析,采用微库伦综合分析仪对熔融玻璃化熔渣总氯含量进行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熔融前后矿物质转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熔融温度随气化细渣质量分数的增加均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最低熔融温度可达1153℃,极大降低了垃圾焚烧飞灰的熔融温度;熔融玻璃化过程的体积收缩率变化为先缩小后扩大,最后熔成圆形液滴;经过熔融玻璃化处理后重金属中Cd脱除率达到93%以上,Cu,Pb脱除率均达到87.9%以上,而Cr,Ni,Zn几乎未脱除,被固定在固相产物中。除重金属Pb浸出率为2.7%外,其余5种重金属浸出率均在0%~0.05%之间。垃圾焚烧飞灰中氯质量分数为2.21%,经过熔融玻璃化处理后氯的脱除率为87.3%~96.5%。大同壳牌炉气化细渣混合灰和陕西晋华炉气化细渣混合灰熔融玻璃化处理后熔渣会形成具有青金石的微晶玻璃,玻璃体质量分数为86.59%,渭南德士古气化细渣混合灰经过熔融并淬火后会形成均一无晶玻璃体,玻璃体质量分数为100%。实现了飞灰的无害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气流床气化细渣 高温热台显微镜 熔融玻璃化 无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掺杂调控氧空位浓度实现高效析氧反应
6
作者 黄琳尧 罗密 +1 位作者 杨天华 王晨光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73-1182,共10页
本工作通过调控Cr掺杂量(0.5%、1%、3%)设计并制备了系列Crx-RuO_(2)@NC催化剂(Cr_(0.1)-RuO_(2)@NC、Cr_(0.2)-RuO_(2)@NC、Cr_(0.4)-RuO_(2)@NC),探究了过渡金属Cr掺杂对催化剂氧空位(OV)形成及其析氧反应(OER)性能的作用机制。实验... 本工作通过调控Cr掺杂量(0.5%、1%、3%)设计并制备了系列Crx-RuO_(2)@NC催化剂(Cr_(0.1)-RuO_(2)@NC、Cr_(0.2)-RuO_(2)@NC、Cr_(0.4)-RuO_(2)@NC),探究了过渡金属Cr掺杂对催化剂氧空位(OV)形成及其析氧反应(OER)性能的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氧空位浓度随Cr掺杂量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其中,Cr_(0.2)-RuO_(2)@NC催化剂(1%Cr掺杂量)展现出最高的氧空位浓度,显著高于0.5%和3%掺杂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证实,Cr掺杂有效重构了RuO_(2)的电子结构,诱导形成高密度氧空位以增加电催化活性位点。电化学测试证实,优化后的Cr_(0.2)-RuO_(2)@NC催化剂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表现出最低过电位(223 mV)和63.8 mV/dec的塔菲尔斜率,同时经过27 h稳定性测试后仍保持99.9%的初始活性。Cr掺杂不仅通过晶格畸变效应调控氧空位浓度,其强Cr-O键合作用更显著增强了催化剂的结构稳定性。本研究为通过过渡金属掺杂策略调控氧空位工程、开发高效稳定OER催化剂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析氧反应 氧空位 金属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a/Fe金属间相互作用对高碱煤热解氮变迁的影响
7
作者 刘一文 魏砾宏 +3 位作者 周艳玲 赵永昊 尚吉锋 娄堃堃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69-1780,共12页
我国新疆高碱低阶煤具有低灰、高钠和高反应活性的特点,开发高碱煤清洁高效转化为高值化学品技术,将对解决高碱煤资源利用、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高碱煤中活性矿物组分Na、Ca、Fe对煤热解具有催化活性,对氮的演化... 我国新疆高碱低阶煤具有低灰、高钠和高反应活性的特点,开发高碱煤清洁高效转化为高值化学品技术,将对解决高碱煤资源利用、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高碱煤中活性矿物组分Na、Ca、Fe对煤热解具有催化活性,对氮的演化有显著影响。目前尚缺乏矿物组分之间相互作用对燃料氮热转化的影响机制研究。阐明金属间相互作用对高碱煤热解过程中氮变迁的影响,对制定高碱煤梯级利用过程中氮在气、液、固三相中分配的调控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等体积浸渍法与顺序浸渍法分别将Na、Ca、Fe单金属和双/三金属负载到脱灰煤上,开展高碱煤固定床热解氮转化研究。利用GC-MS、XPS、溶液吸收法,定量分析单金属与双/三金属对煤热解含氮产物分布影响,对比分析热解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研究双/三金属间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分析煤样热解含氮产物的产率/残留率变化,研究双/三金属对高碱煤热解氮转移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三金属通常对氮向气相的迁移具有金属间拮抗作用,对HCN、NH_(3)的抑制强于单金属。Na/Ca、Fe/Ca组合对半焦中N-6、N-5组分向焦油中杂环氮、胺-N等物质的转化具有金属间的协同作用,其对焦油中含氮物质生成的促进作用往往强于单金属。Na/Fe、Na/Fe/Ca组合对半焦内部N-6向N-Q的转化起到金属间的协同作用,促进了氮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碱煤 热解 氮转化 金属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坑造型与深度对气膜冷却效果影响的研究
8
作者 张德恒 贺业光 +2 位作者 赵胜岩 杨天华 杜涛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967,共7页
为了提高涡轮叶片的气膜冷却效率,在圆孔基础上设计了三角形凹坑孔和V形凹坑孔,并讨论了不同凹坑深度的影响。采用压力敏感漆技术测量了不同吹风比M下的绝热气膜冷却效率。结果表明:在所有吹风比下凹坑孔的气膜冷却性能均优于圆孔;凹坑... 为了提高涡轮叶片的气膜冷却效率,在圆孔基础上设计了三角形凹坑孔和V形凹坑孔,并讨论了不同凹坑深度的影响。采用压力敏感漆技术测量了不同吹风比M下的绝热气膜冷却效率。结果表明:在所有吹风比下凹坑孔的气膜冷却性能均优于圆孔;凹坑深度增加有利于提高三角形凹坑孔的气膜冷却效率;在M=0.5、1.0时,V形凹坑孔的气膜冷却效率随凹坑深度增加而提高,但在M=1.5时,气膜冷却效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相同凹坑深度下,V形凹坑孔下游的气膜冷却性能相比三角形凹坑孔更好,但凹坑深度为D、M=1.5时情况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气膜冷却 压力敏感漆 凹坑孔 气膜冷却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场的区域突发性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邢永健 王旭 +2 位作者 可欣 吴天辉 滕文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68-1274,共7页
在大尺度空间,风险源、风险受体和风险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是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难点.同时,现有评价方法很少关注风险因子的释放规律,释放后在空间中的分布格局,以及风险受体受到损害的途径和程度.本文应用风险场理论,... 在大尺度空间,风险源、风险受体和风险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是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难点.同时,现有评价方法很少关注风险因子的释放规律,释放后在空间中的分布格局,以及风险受体受到损害的途径和程度.本文应用风险场理论,分析描述风险场形成和对风险受体作用的机制.结合南京化工园区实例进行环境风险源识别,采用集对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各风险源产生的环境风险场,再分析处于风险场中的环境风险受体,最后得到区域环境风险水平分布,同时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评价结果显示,位于风险源周围或河道下游的人口稠密、生态环境敏感地区环境风险值R≥6,风险水平处于极高、高等级,与园区现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建议依据环境风险水平的分级、分类结果建立起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场 区域环境风险 风险评价 风险受体 集对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湿环境下微尺度颗粒撞击平板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雪 东明 +1 位作者 张璜 谢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40-1946,共7页
传统除尘装置对煤燃烧排放的颗粒物存在穿透窗口,湿式静电除尘器通过喷水增湿能够显著提高其脱除效率。对于不同煤种和湿度,脱除效率存在差异。因此搭建潮湿环境下不同飞灰颗粒撞击平板实验台并建立颗粒碰撞动力学模型,探究恢复系数的... 传统除尘装置对煤燃烧排放的颗粒物存在穿透窗口,湿式静电除尘器通过喷水增湿能够显著提高其脱除效率。对于不同煤种和湿度,脱除效率存在差异。因此搭建潮湿环境下不同飞灰颗粒撞击平板实验台并建立颗粒碰撞动力学模型,探究恢复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65%湿度下无烟煤的恢复系数最小,易于捕集;随着相对湿度增加,毛细力占主导,阻尼系数、临界捕集速度和接触时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燃烧 增湿 粒子 相对湿度 恢复系数 毛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煤油/乙醇混合燃油旋转锥形液膜表面波波长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涛 王楠 +1 位作者 李润东 李维仲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3-169,共7页
目前关于航空煤油旋转锥形液膜雾化特性研究较多,在航空煤油/乙醇混合燃油雾化特性方面研究较少.为此,本文主要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对于离心喷嘴出口处航空煤油/乙醇混合燃油液膜厚度和破碎处表面波波长的影响.基于数值模拟和经验公式相... 目前关于航空煤油旋转锥形液膜雾化特性研究较多,在航空煤油/乙醇混合燃油雾化特性方面研究较少.为此,本文主要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对于离心喷嘴出口处航空煤油/乙醇混合燃油液膜厚度和破碎处表面波波长的影响.基于数值模拟和经验公式相结合的新方法得到航空煤油/乙醇混合燃油在喷嘴出口处的液膜厚度,当压差为0.1~1.0 MPa,混合燃油中乙醇体积分数为0~30%时,液膜厚度随着乙醇体积分数和压差的增大而减小.然后,以喷嘴出口处的液膜厚度为特征长度,对液膜破碎处的表面波波长实验值进行无量纲化,并与根据圆孔射流模型计算得到的长波和短波波长的理论值进行比较,平均分别相差4.7%和7.8%,结果表明圆孔射流模型可预测航空煤油/乙醇混合燃油的表面波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煤油/乙醇 旋转锥形液膜 出口处液膜 表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30省份经济、能源与大气污染物的关联性解耦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祚希 陶炜坤 薛冰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3期225-232,共8页
区域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耦合机制研究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能值与解耦指数的分析方法,核算2015年至2017年中国30省份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与气体排放情况,并构建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比例、单位能源GDP产出、单位... 区域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耦合机制研究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能值与解耦指数的分析方法,核算2015年至2017年中国30省份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与气体排放情况,并构建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比例、单位能源GDP产出、单位GDP环境成本、环境负荷强度和经济—能源—气体排放耦合指数5个指标。30个省份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①可再生能源消耗呈现上升趋势,东部沿海及东北区域发展情况优于其他地区,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南部与京津地区明显优于其他区域;②在大气环境方面,西部及中部欠发达省份环境成本及环境负荷强度偏高,但30省份在研究期间气体排放物造成的能值损失逐年下降(尤其是粉尘);③中国28省份的气体排放与经济发展处于强解耦状态(DI_(排放-GDP)<0),而辽宁省(DI_(排放-GDP)=2.36)与内蒙古(DI_(排放-GDP)=4.58)由于经济倒退处于衰退解耦的状态。区域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状态(DI能源-GDP)较为复杂,但大多数省份处于强解耦状态。总体而言,绝大多数省份的能源消耗,气体排放与经济发展呈现可持续发展趋势,在未来应进一步改善能源结构,提出符合本地区的能源发展与大气环境治理模式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能源消耗 大气污染物排放 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航天器舱内流动换热仿真分析
13
作者 孙志红 王琦 +1 位作者 马云峰 石晓飞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519-2523,2528,共6页
针对载人航天器轨道舱内的流动换热问题,在合理构建研究对象的基础上,采用仿真分析手段研究了舱内复杂的流动换热过程。在给定相应的边界条件下,对轨道舱内电子设备、风扇、冷凝加热器及航天员活动空间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分... 针对载人航天器轨道舱内的流动换热问题,在合理构建研究对象的基础上,采用仿真分析手段研究了舱内复杂的流动换热过程。在给定相应的边界条件下,对轨道舱内电子设备、风扇、冷凝加热器及航天员活动空间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设计参数对舱内对流换热和航天员活动舒适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舱内气流的流向一致性更有利于舱内对流换热;与层流相比采用湍流方程模拟舱内流动更为合理;轨道舱漏热量随舱内电子设备的发热量在超过80W/m2后线性递增,随着舱内外温差的影响呈现出幂函数特性。通过合理调节和优化舱内外设计参数,启动主动热控系统的调节机制,可以获得适宜航天员生存的舱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器 轨道舱 流动换热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煤油/乙醇混合燃油雾化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涛 李永辉 +2 位作者 万攀 王楠 李润东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5-731,共7页
为了深入探究乙醇浓度对航空煤油/乙醇混合燃油雾化特性的影响,采用两相界面追踪方法中的VOF(Volume of Fluid)法对离心式喷嘴的雾化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压降下,混合燃油中乙醇浓度对喷嘴流量系数C_(d)、液膜厚度t_(f)和雾化锥角... 为了深入探究乙醇浓度对航空煤油/乙醇混合燃油雾化特性的影响,采用两相界面追踪方法中的VOF(Volume of Fluid)法对离心式喷嘴的雾化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压降下,混合燃油中乙醇浓度对喷嘴流量系数C_(d)、液膜厚度t_(f)和雾化锥角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压降从0.01 MPa增加到0.642 MPa时,C_(d)从0.723减小到了0.707,t_(f)从0.748 mm减小到了0.619 mm,θ从75.2°增加到了86.1°;当压降增加到0.2 MPa时,C_(d)保持不变,当压降继续增大到0.3 MPa时,θ和t_(f)保持不变;当混合燃油的乙醇浓度从0增加到30%时,C_(d)和t_(f)分别平均减小了0.88%和2.44%,而θ平均增加了1.13%,且乙醇浓度对喷嘴雾化特性的影响随压降的增加而变弱。最后,通过雾化锥角的模拟结果,拟合得到了雾化锥角和工质物性参数及压力之间的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煤油/乙醇混合燃油 离心式喷嘴 数值模拟 雾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国有农场环境绩效评估
15
作者 罗志红 刘祚希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18期91-93,共3页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国有农场已经从主要的粮食供应逐渐向粮食储存和保障的职能进行转换。由于现代农业,消耗了大量的农业机械、化肥和农药等资源,对当地生态产生大量环境压力,导致区域的不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利用能值分析对2003—201...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国有农场已经从主要的粮食供应逐渐向粮食储存和保障的职能进行转换。由于现代农业,消耗了大量的农业机械、化肥和农药等资源,对当地生态产生大量环境压力,导致区域的不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利用能值分析对2003—2018年我国国有农场农作物生产系统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进行环境绩效评价,探索我国国有农场发展过程及其演化规律,构建能值指标体系,为国有农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评价基础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农场 能值分析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燃料燃烧烟气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宁博 王明晨 +3 位作者 杨天华 郭爱军 全翠 李润东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562-572,共11页
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GHGs)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工业化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加使得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剧增,这就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激增,造成了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等气候影响。然而,有机燃料预计在未来很... 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GHGs)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工业化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加使得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剧增,这就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激增,造成了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等气候影响。然而,有机燃料预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能源的主要提供者。因此,从二氧化碳排放的源头出发,从有机燃料烟气中捕集二氧化碳可以从根本上缓解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捕集是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本文总结了现有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包括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并对燃烧后捕集技术进行了阐述,包括吸收法、吸附法和膜分离法。此外,还分析了各技术的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 CCS 吸附剂 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粪好氧堆肥中影响抗生素降解的理化因子和优势菌群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飞霏 刘建坤 +4 位作者 王晓明 雷蒙龙 田晓美 崔彦如 张大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41-4651,共11页
以鸡粪为原料,外源添加土霉素、泰乐菌素模拟抗生素残留来进行模拟堆肥,研究EM菌剂作用下对抗生素降解的关键优势菌群的影响,揭示好氧堆肥过程中抗生素去除的生物强化作用机制.试验设置4个处理:OCK(土霉素)、OTK(土霉素+EM菌剂)、TCK(... 以鸡粪为原料,外源添加土霉素、泰乐菌素模拟抗生素残留来进行模拟堆肥,研究EM菌剂作用下对抗生素降解的关键优势菌群的影响,揭示好氧堆肥过程中抗生素去除的生物强化作用机制.试验设置4个处理:OCK(土霉素)、OTK(土霉素+EM菌剂)、TCK(泰乐菌素)、TTK(泰乐菌素+EM菌剂),抗生素添加量均为100mg/kg,菌剂添加量为堆体总质量的5%,结果表明:抗生素残留几乎不影响堆肥腐熟,各处理均能达到腐熟标准.其中堆肥温度在60℃持续6d以上,pH值为8.5~9.0,EC为3~3.5mS/cm.高温期是抗生素去除速率最快的阶段,高温期各处理抗生素去除率分别为OCK:71.63%,OTK:76.40%,TCK:93.86%,TTK:92.95%.EM菌剂能够加快抗生素特别是土霉素的降解,可使土霉素降解速率增加5倍,泰乐菌素降解速率增加2.24倍.好氧堆肥有效的地去除了抗生素的残留,腐熟期各处理抗生素去除率分别为OCK 89.97%,OTK 91.32%,TCK 99.99%,TTK 99.99%.pH值是影响土霉素、泰乐菌素降解的关键理化因子,与抗生素的含量呈现负相关性,适当的调节堆体的pH值有利于更快的降解抗生素.利于土霉素降解的优势菌群主要有扁丝菌(planifilum),温双岐菌(Thermobifida),芽孢杆菌(Bacillus)和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相对丰度(RAs)分别为0.24%~8.76%,2.70%~10.91%,11.38%~26.16%,1.95%~4.56%.利于泰乐菌素降解的优势菌群主要有热芽孢杆菌(Thermobacillus),芽孢杆菌(Bacillus).RAs分别为7.19%~39.09%,41.70%~44.29%.芽孢杆菌对土霉素和泰乐菌素的降解均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堆肥 抗生素 生物强化 优势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锅炉中温受热面碱蒸气冷凝与飞灰黏附多重结渣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邱桐禹 宿海宁 +3 位作者 孙裕庭 朱轶铭 王学斌 杨天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69-4176,共8页
生物质作为CO_(2)零排放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在部分替代化石燃料用于燃烧发电的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但生物质燃料普遍含有大量碱金属成分,在燃烧过程中易于以气相形式析出凝结在受热面形成有黏性的初始沉积层,强化壁面对烟气中飞灰... 生物质作为CO_(2)零排放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在部分替代化石燃料用于燃烧发电的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但生物质燃料普遍含有大量碱金属成分,在燃烧过程中易于以气相形式析出凝结在受热面形成有黏性的初始沉积层,强化壁面对烟气中飞灰颗粒的捕获,导致锅炉受热面结渣情况进一步恶化。针对以上问题,利用Factsage软件计算生物质锅炉中温过热器初始沉积层黏附特性,结合临界速度模型,建立综合考虑KCl冷凝-飞灰捕捉的受热面结渣综合模型;利用ANSYS FLUENT软件编写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对生物质锅炉中温过热器受热面沾污行为进行模拟研究,并与现场采样结果对比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中温过热器区域的沉积速率与取样结果相吻合;壁面温度升高对飞灰碰撞效率影响较小,但抑制KCl冷凝导致总沉积量降低;烟气入口速度变化影响KCl冷凝和飞灰碰撞效率,大颗粒(50、80μm)碰撞效率随烟气速度增大而增大,而10μm小颗粒更易被粘性壁面捕获,导致沉积效率更高;相同烟气入口速度下,粒径50μm和80μm飞灰为主要沉积;总体上,碱蒸气冷凝在中温过热器区域结渣过程贡献显著,KCl直接冷凝在壁面的沉积质量占总沉积质量的5.41%,黏性沉积表面捕获飞灰颗粒沉积质量占19.24%。模型适用于生物质锅炉以中温过热器为代表的中温受热面(约700℃)积灰沾污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积灰沾污 气相冷凝 初始沉积层 结渣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愿景下有机固废热转化清洁利用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天华 佟瑶 +2 位作者 翟英媚 崔爽 马英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51,共2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以及能源与环境问题的突出,碳中和成为各国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有机固废的资源化清洁利用技术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通过清洁利用技术可以实现其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为...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以及能源与环境问题的突出,碳中和成为各国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有机固废的资源化清洁利用技术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通过清洁利用技术可以实现其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为碳中和社会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在此背景下,综述了有机固废热转化清洁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农林生物质能源利用、市政污泥处理处置及生活垃圾清洁利用技术等方面,总结燃烧、热解、气化、水热4种热化学转化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重点阐述了生物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热解气化多联产技术以及污泥协同焚烧、热解碳化等工艺。通过深入分析有机固废处理处置的研究应用现状,探讨可行的高值化资源化转化利用技术,提出有机固废热转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梳理了我国有机固废处理处置相关政策文件,总结了有机固废热转化利用过程中环境减排效益,提出了我国有机固废热转化商业模式建议,旨在为推动我国城乡有机固废无害化、高值化、资源化清洁利用和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有机固废 热转化 清洁利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基沸石分子筛的制备及其CO_(2)捕集性能 被引量:8
20
作者 全翠 王福栋 +4 位作者 郭爱军 杨天华 李润东 唐子谋 高宁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75-381,共7页
煤矸石作为煤的伴生物,存量日益增多,严重威胁生态环境。由于SiO2和Al2O3质量分数高,因此利用煤矸石制备分子筛捕集CO_(2)以实现煤矸石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是一个有前景的技术。以煤矸石为原料,采用水热晶化法制备沸石分子筛,研究KOH添加... 煤矸石作为煤的伴生物,存量日益增多,严重威胁生态环境。由于SiO2和Al2O3质量分数高,因此利用煤矸石制备分子筛捕集CO_(2)以实现煤矸石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是一个有前景的技术。以煤矸石为原料,采用水热晶化法制备沸石分子筛,研究KOH添加量、煤半焦掺杂量对分子筛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开展CO_(2)气体的静态吸附测试,研究煤矸石基沸石分子筛和胺改性分子筛的CO_(2)捕集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当KOH与煤矸石质量比为2∶1时,所得分子筛的比表面积为100.17 m^(2)/g;当煤半焦掺杂量为40%时,制备的分子筛比表面积达249.86 m^(2)/g,总孔容积为0.249 cm^(3)/g;在最优制备条件下,分子筛的CO_(2)吸附量为1.16 mmol/g;胺负载改性能有效提升分子筛的CO_(2)捕集能力,但过量的聚乙烯亚胺会在分子筛孔隙内聚集堵塞孔道,导致分子筛的物理吸附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水热晶化 沸石分子筛 CO_(2)捕集 胺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