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葛坚 孙兴怀 +2 位作者 林丁 赵平 吴作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2,共4页
背景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已被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并已成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治疗的一线选择,中国目前已有关于其疗效的评价,但国内的研究结果均为单中心临床研究,所用的治疗参数不统一,治疗效果也存在争议,尚... 背景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已被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并已成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治疗的一线选择,中国目前已有关于其疗效的评价,但国内的研究结果均为单中心临床研究,所用的治疗参数不统一,治疗效果也存在争议,尚缺乏SLT对中国POAG患者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评估结果。目的观察SLT治疗中国POAG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自身对照临床研究设计。对纳入的年龄≥18岁的POAG患者62例62眼采用LumenisSelecta Duet或Lumenis Selecta II激光治疗仪进行360°房角标准化SLT治疗,共100个激光脉冲,即每个象限激发25个点,预置脉冲时间为3ns,光斑大小为400μm,治疗能量以下方小梁为标准,从0.6mJ开始,调整激光能量至见气泡出现,在该能量基础上降低0.1mJ。激光治疗后1h、1d、2周、4周、3个月、6个月时进行随访,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眼压、眼压降低值、眼压降低20%和30%的患眼眼数及百分比;安全性观察指标包括出现结膜充血、前房闪辉等局部不良反应的眼数。结果患者SLT术前基线眼压为(25.7±2.6)mmHg(1mmHg=0.133kPa),术后1d、2周、4周、3个月、6个月眼压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d眼压最低,为(16.5±4.5)mmHg;术后4周~6个月眼压趋于稳定。SLT术后1d~6个月眼压下降值平均为5.3~9.2mmHg。眼压下降20%的眼数术后ld最多,占83.9%,眼压降低30%者占58.1%;术后2周~6个月,眼压下降20%和30%的眼数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眼压降低20%的眼数占56.5%,降低30%的术眼占27.4%。结论SLT对于中国POAG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 手术 眼压 生理功能 激光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 方法 安全性 有效性 多中心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儿童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杨积文 卜立敏 +2 位作者 纪惠芳 苑苗苗 张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5-176,180,共3页
目的探讨6岁以下高度近视儿童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2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角膜地形图指导下对16例(32眼)3~6岁高度近视儿童进行RGPCL配戴,观察患儿的RGPCL配戴和适应情况,比较最佳框... 目的探讨6岁以下高度近视儿童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2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角膜地形图指导下对16例(32眼)3~6岁高度近视儿童进行RGPCL配戴,观察患儿的RGPCL配戴和适应情况,比较最佳框架眼镜和RGPCL矫正视力。随访2a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屈光度发展及视力提高情况。结果配戴框架眼镜矫正视力与RGPC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8,P<0.05);配戴RGPCL2a前后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7,P<0.05),2a后屈光度增长(-0.17±0.42)D、眼轴长度增长(0.07±0.02)mm。所有患儿均1次配戴成功,配戴试戴镜5min后患儿能正常视物、玩耍,1周内均能适应全天日戴。随访期间,1例患儿因家长没有时间为孩子配戴而弃戴,其余均能日戴,镜片需患儿家长清洗、为患儿配戴,5例患儿能独立摘镜片;所有病例均未发现角膜缘新生血管,无角膜擦伤或角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及高度近视儿童配戴RGPCL矫正屈光不正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性透气性接触镜 儿童 高度近视 矫正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转运蛋白-1在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的表达
3
作者 卜立敏 陈晓隆 +1 位作者 杨积文 杨宏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表达的变化,揭示GLUT1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的影响。方法选取鼠龄为12周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选取4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建立1...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表达的变化,揭示GLUT1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的影响。方法选取鼠龄为12周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选取4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实验中4只因严重感染而死),另取40只作为对照组注射同等量柠檬酸缓冲液。模型组大鼠建模成功后分别在4周、8周、12周、16周(每周9只大鼠)测定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取同时期对照组(每周10只)大鼠做相同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GLUT1蛋白表达,利用ADP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视网膜铺片,了解视网膜血管改变情况。结果糖尿病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形态学观察显示糖尿病组16周视网膜节细胞层细胞排列极其紊乱,但未见出血,视网膜内核层水肿,内外核层细胞排列紊乱。糖尿病组GLUT1表达较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中阳性染色颗粒均明显增加。糖尿病组视网膜GLUT1表达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在4周(63.903 3±42.245 3)、8周(96.369 1±18.697 2)、12周(102.002 8±23.998 9)、16周(130.408 7±72.745 1)依次有所增强,其中8周和1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时间点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各个时间点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DP酶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视网膜血管自视盘发出的大血管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毛细血管分布均匀;糖尿病组大鼠16周视网膜出现视盘周围血管灌注降低,周边部部分毛细血管迂曲及血管闭塞。结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GLUT1表达增强,并随病程进展逐渐增高。出现明显视网膜微血管改变时,显著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葡萄糖转运蛋白-1 免疫组织化学 ADP酶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伴共同性外斜视戴矫正镜后斜视角大于矫正前的相关因素研究
4
作者 郭雷 王昕华 +2 位作者 才娜 陶军 柳力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6-358,共3页
目的研究双眼近视伴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戴矫正镜后的斜视角大于戴矫正镜前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可能存在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双眼近视伴共同性外斜视戴矫正镜后斜视角大于矫正前的患者资料,总结其视力状态、屈光状态、调节与集合功能... 目的研究双眼近视伴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戴矫正镜后的斜视角大于戴矫正镜前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可能存在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双眼近视伴共同性外斜视戴矫正镜后斜视角大于矫正前的患者资料,总结其视力状态、屈光状态、调节与集合功能以及比较矫正前与戴矫正镜状态下使用三棱镜加遮盖法检查视远及视近的斜视角。结果15例患者矫正视力正常,屈光状态呈现高度近视及近视性屈光参差,调节超前,斜视角检查:视近时屈光矫正后与矫正前斜视角平均相差为(2.7±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视远时屈光矫正后的斜视角大于矫正前的斜视角,平均相差为(11.8±4.3)△,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眼近视伴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视力矫正后的斜视角可大于未矫正情况下的斜视角,此种现象可能与模糊像性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眼 共同性外斜视 调节 斜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骨折修复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姚登明 陈明 +4 位作者 柴广睿 刘璐 王梦 李鹤明 张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眼眶骨折作为眼外伤的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眼球内陷、复视及眶下神经损伤,影响眼的正常功能。若眼球内陷过重,有严重复视或眶下神经损伤,常需行眼眶骨折修复术来恢复正常解剖结构。而眼眶解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手术入路和植入材料... 眼眶骨折作为眼外伤的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眼球内陷、复视及眶下神经损伤,影响眼的正常功能。若眼球内陷过重,有严重复视或眶下神经损伤,常需行眼眶骨折修复术来恢复正常解剖结构。而眼眶解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手术入路和植入材料的选择举足轻重,根据骨折的具体位置可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以期以最小的手术损伤达到最理想的预后,结膜入路能获得较大的手术视野,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可以作为眶壁骨折修复术的标准入路之一。钛网和各类可吸收材料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塑性,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植入材料。同时,新兴的3D预成型技术在骨折修复术中的应用也日趋成熟,为骨折修复术的个体化、精准化指引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爆裂性骨折 结膜入路 钛网 3D预成型 trapdoor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住院患者焦虑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晓文 赵平 +1 位作者 王灿 刘嵘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6-417,共2页
目的了解白内障患者焦虑状态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对白内障患者提供及时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提高其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沈阳某眼视光医院2014年6月1日至2014年12月1日的303例白内障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描述其一般人... 目的了解白内障患者焦虑状态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对白内障患者提供及时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提高其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沈阳某眼视光医院2014年6月1日至2014年12月1日的303例白内障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描述其一般人口学特征和焦虑状态,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研究白内障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分析的300例白内障患者中,52例(17.33%)存在焦虑状态。不同性别、家庭关系、职业状态、社会压力以及家庭人均月收入分组的白内障患者间,SAS标准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家庭关系和社会压力是白内障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结论女性、家庭关系差和有社会压力是白内障患者出现焦虑的危险因素,对特定白内障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具有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焦虑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