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彩色多普勒成像设备测量球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1
作者 丁雨溪 唐凯莉 +3 位作者 武彬 许造良 白宇石 马立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评估2种不同型号彩色多普勒成像(CDI)设备测量球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12月沈阳爱尔卓越眼科医院招募的健康志愿者50例(99眼),使用Apogee 3500型(Apogee组)和Esaote MyLab 7 eHD型(Esaote组)这2种... 目的评估2种不同型号彩色多普勒成像(CDI)设备测量球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12月沈阳爱尔卓越眼科医院招募的健康志愿者50例(99眼),使用Apogee 3500型(Apogee组)和Esaote MyLab 7 eHD型(Esaote组)这2种CDI设备进行眼部测量。收集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和睫状后短动脉(S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和阻力指数(RI)参数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组的差异性,用Bland-Altman方法比较2组的一致性,并计算一致性相关系数(CCC)。结果Apogee组OA、CRA、SPCA的PSV、EDV值高于Esao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gee组CRA和SPCA的RI值低于Esao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C的整体一致性(0.136~0.517)程度较差。结论Apogee和Esaote这2种CDI设备对球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测量存在差异性,且一致性欠佳,即使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超声医生连续重复测量,CDI设备间的重复性仍不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成像 球后血管 血流动力学参数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水凝胶治疗眼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钰池 纪力旸 +1 位作者 王静 张劲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96-900,共5页
眼部结构的特殊性使眼科疾病的治疗面临很多阻碍。水凝胶作为一种具备多维应用潜能的高分子材料,有着可控的力学性能及生物性能,是组织工程、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水凝胶良好的透明性、安全性、兼容性也提示了水凝胶在眼科领域广... 眼部结构的特殊性使眼科疾病的治疗面临很多阻碍。水凝胶作为一种具备多维应用潜能的高分子材料,有着可控的力学性能及生物性能,是组织工程、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水凝胶良好的透明性、安全性、兼容性也提示了水凝胶在眼科领域广阔的研究前景。目前已应用于眼科的水凝胶有人工泪液、药物载体、黏附剂等。本综述介绍了可注射水凝胶在制作、性能及应用方面的特点,概述了可注射水凝胶作为药物载体、组织黏附剂、空间填充剂以及细胞载体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及挑战,特别介绍了可注射水凝胶近年来在角膜外伤、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离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眼科疾病 黏附剂 眼部给药 细胞载体 玻璃体替代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P21在过氧化氢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损伤中的表达
3
作者 董晓鸣 刘雨轩 +2 位作者 纪力旸 王静 张劲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239,共8页
目的检测过氧化氢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生物活性及长链非编码RNA-p21(lncRNA-p21)的表达变化。方法将HLE-B3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过氧化氢组,分别用正常培养液和含200μmol/L过氧化氢的培养液培养24 h。采用MTS比色法检测细胞活... 目的检测过氧化氢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生物活性及长链非编码RNA-p21(lncRNA-p21)的表达变化。方法将HLE-B3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过氧化氢组,分别用正常培养液和含200μmol/L过氧化氢的培养液培养24 h。采用MTS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活性氧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氧簇(ROS)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Caspase-3活性试剂盒法检测细胞Caspase-3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Bax,Bcl-2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采用EDU增殖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lncRNA-p21的表达;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法检测细胞中lncRNA-p21的定位。结果过氧化氢组细胞ROS水平为4.65±0.3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66,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Caspase-3活性增强,凋亡蛋白Bax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9、39.80、12.73,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组G2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0,P<0.05)。过氧化氢组EDU阳性细胞比例为(25.41±6.99)%,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50.58±9.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59,P<0.05)。过氧化氢组lncRNA-p21相对表达量为2.36±0.2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2±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93,P<0.05)。荧光原位杂交实验结果显示,lncRNA-p21定位于细胞质中。结论过氧化氢诱导的氧化应激模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凋亡水平显著上升,ROS和lncRNA-p21表达水平升高。lncRNA-p21可能参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长链非编码RNA-p21 增殖 凋亡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眼低度近视儿童双眼黄斑区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密度分析
4
作者 宁吉良 刘丹霞 +2 位作者 薛绍飞 刘小钰 许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29,共6页
目的使用眼底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测量单眼低度近视儿童双眼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密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8~14岁单眼低度近视儿童45例(90眼)... 目的使用眼底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测量单眼低度近视儿童双眼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密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8~14岁单眼低度近视儿童45例(90眼)临床资料。经1%环喷托酯睫状肌麻痹后验光,将等效球镜度(SE)-3.00 D~-0.50 D纳入近视眼组,SE+0.25 D~<+2.00 D纳入非近视眼组。使用IOL Master 500测量眼轴(AL)、平均角膜曲率半径(CR),计算轴率比(AL/CR)。使用海德堡SD-OCT进行黄斑区水平线性扫描并获取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值。使用OCTA模块获取3 mm×3 mm的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图像,通过Image J图形处理软件获取浅层视网膜血管丛(SCP)血流密度、深层视网膜血管丛(DCP)血流密度、脉络膜毛细血管层(CC)血流密度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血流指标与年龄、AL、CR、AL/CR、SFCT的相关性。结果近视眼组SE和SFCT均小于未近视眼组,而AL和AL/CR均大于未近视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视眼组DCP血流密度小于非近视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血流指标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近视眼组SCP、DCP血流密度与SE呈正相关(r分别为0.611、0.731,均P<0.05);与AL呈负相关(r分别为-0.568、-0.712,均P<0.05);与AL/CR呈负相关(r分别为-0.557、-0.564,均P<0.05)。非近视眼组SCP、DCP血流密度与AL/CR呈负相关(r分别为-0.615、-0.656,均P<0.05)。2组CC血流密度、FAZ面积与年龄、SE、AL、CR、AL/CR、SFCT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单眼低度近视儿童近视眼与非近视眼比较,DCP血流密度降低;近视眼视网膜血流密度与SE、AL、AL/CR相关,非近视眼视网膜血流密度仅与AL/CR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眼低度近视 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 视网膜 脉络膜 血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fn2在TGF-β2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于童 张劲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融合蛋白基因2(mitofusin 2,Mfn2)在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HLECs)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 目的研究线粒体融合蛋白基因2(mitofusin 2,Mfn2)在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HLECs)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10 ng·mL-1、50 ng·mL-1、100 ng·mL-1)TGF-β2处理HLECs 24 h后,各TGF-β2处理组与对照组(0 ng·mL-1 TGF-β2)Mfn2 mRNA表达量差异。选取最佳作用浓度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TGF-β2处理组与对照组的Mfn2蛋白表达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分别验证TGF-β2处理组与对照组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变化。Mfn2基因荧光表达载体(pEGFP-Mfn2)转染后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分别验证转染组和对照组Mfn2、E-Cadherin和Vimentin mRNA表达量差异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TGF-β2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E-Cadherin mRNA表达量减少;Vimentin、Mfn2的mRNA表达量均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Vimentin、Mfn2的蛋白表达增加。成功转染Mfn2后转染组与对照组相比,E-Cadherin mRNA表达量下调,Vimentin mRNA表达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Vimentin蛋白表达增加。结论HLECs在发生EMT时Mfn2表达量上调,过表达Mfn2可使HLECs发生EMT。Mfn2参与了TGF-β2诱导的HLECs的EMT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2 晶状体上皮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表面处理和设计的人工晶状体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丝雨 石栋 +2 位作者 陆博 韩琳 马立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4-219,共6页
目的比较2种不同表面处理和设计的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兔眼后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取10只新西兰白兔(20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每只新西兰白兔随机选择左右眼分别植入不同的IOL,植入经紫外线/臭氧后表面处理、袢表面磨砂... 目的比较2种不同表面处理和设计的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兔眼后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取10只新西兰白兔(20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每只新西兰白兔随机选择左右眼分别植入不同的IOL,植入经紫外线/臭氧后表面处理、袢表面磨砂化处理的HOYA Vivinex XY1 IOL为A组,植入经聚乙二醇全表面处理、袢表面光滑的AMO Tecnis PCB00 IOL为B组。比较术后1、7、14、28 d前房闪辉评分、晶状体后囊膜混浊评分及IOL旋转角度,术后28 d HE染色观察后囊膜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移行情况。结果术后1 d、7 d,A组平均前房闪辉评分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4 d、28 d,A组平均后囊膜混浊评分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7 d、14 d、28 d,A组IOL平均旋转角度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 HE染色显示,A组后囊膜表面仅见散在分布的单个或簇状晶状体上皮细胞,B组可见排列密集的单层或双层晶状体上皮细胞。结论经聚乙二醇全表面处理的IOL能够排斥炎症细胞的吸附,减轻术后炎症反应,葡萄膜生物相容性较好。经紫外线/臭氧后表面处理的IOL能够增加表面的黏附力,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延缓并减轻后囊膜混浊的发生,囊膜生物相容性较好。IOL袢经磨砂化处理,可以增加袢与囊袋间的摩擦力,IOL囊袋内旋转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生物相容性 葡萄膜生物相容性 囊膜生物相容性 旋转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宏娜 鲁元媛 +2 位作者 丁香英 赵芳坤 许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18-1121,共4页
目的观察青少年低中度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视光门诊,初次验配梦戴维等离子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50例(96眼),应用荧光素钠染色法... 目的观察青少年低中度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视光门诊,初次验配梦戴维等离子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50例(96眼),应用荧光素钠染色法及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 5M,德国Oculus公司),观察患者配戴前及配戴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IBUT)、泪河高度(TMH)、非侵入性第一次泪膜破裂时间[NIBUT(f)]、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BUT(av)]。结果戴镜后1周,IBUT、NITBUT(f)、[NITBUT(av)]较戴镜前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1个月,IBUT、NITBUT(f)、NITBUT(av)较戴镜前仍有下降(P=0.045,P=0.010,P=0.002),但较戴镜后1周有所提升(P=0.043,P<0.001,P=0.002),之后各测量时段IBUT、NIBUT(f)及NIBUT(av)与戴镜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TMH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BUT与NIBUT(f),IBUT与NIBUT(av),NIBUT(f)与NIBUT(av)均呈正相关(r=0.128,P=0.005;r=0.155,P=0.001;r=0.690,P<0.001)。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初次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早期可出现泪膜稳定性降低,但3个月后逐渐恢复至戴镜前水平,并趋于稳定。戴镜前后TMH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泪膜 泪膜破裂时间 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低中度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20
8
作者 丁香英 鲁元媛 +2 位作者 赵芳坤 王宏娜 许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22-827,共6页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增强深部成像技术(EDI-SD OCT)对配戴角膜塑形镜的低度和中度近视青少年患者的黄斑部脉络膜进行扫描,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增强深部成像技术(EDI-SD OCT)对配戴角膜塑形镜的低度和中度近视青少年患者的黄斑部脉络膜进行扫描,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的近视青少年患者64例(123只眼),根据初诊时近视程度分为2组,A组为低度近视,共37例(70只眼),等效球镜度≤-3.00 D;B组为中度近视,共27例(53只眼),等效球镜度>-3.00D^-6.00D。于戴镜前及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时,采用海德堡EDI-SD OCT分别对对黄斑中心凹下及距中心凹1、2、3 mm处的鼻侧、颞侧、上方、下方4个方向共13个位点的脉络膜厚度进行测量,对比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各位点脉络膜厚度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各个位点的脉络膜厚度均较戴镜前增加(P<0.05)。2组戴镜前后中心凹下方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变化更大,颞侧脉络膜厚度变化最大,鼻侧变化最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等效球镜度的绝对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低度近视和中度近视青少年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黄斑部脉络膜厚度均有增加,鼻侧增加最少,且黄斑部脉络膜厚度呈区域性差异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厚度 角膜塑形镜 低中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泪液对配戴角膜塑形镜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角膜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9
作者 许明林 马立威 石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172,173,174,共3页
选取2019年5月至7月于沈阳市兴齐眼科医院初次配戴角膜塑形镜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36例,观察人工泪液对其角膜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配戴膜塑形镜前后1周使用人工泪液能有效减少配戴初期角膜上皮损害的发生,提高角膜塑形镜配戴的依从性及... 选取2019年5月至7月于沈阳市兴齐眼科医院初次配戴角膜塑形镜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36例,观察人工泪液对其角膜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配戴膜塑形镜前后1周使用人工泪液能有效减少配戴初期角膜上皮损害的发生,提高角膜塑形镜配戴的依从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塑形镜 人工泪液 角膜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ATG4A对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闫楚凡 王静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4A(ATG4A)过表达对晶状体上皮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水平的影响。方法用细胞转染的方法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过表达ATG4A并设为过表达ATG4A组(OE-ATG4A组),转染进空载体的细胞设为阴性对照组(NC组),通过实时q PCR和West...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4A(ATG4A)过表达对晶状体上皮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水平的影响。方法用细胞转染的方法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过表达ATG4A并设为过表达ATG4A组(OE-ATG4A组),转染进空载体的细胞设为阴性对照组(NC组),通过实时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2组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水平,并测定2组活性氧(ROS)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OE-ATG4A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ROS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ATG4A能够促进上皮-间质转化水平,但不影响ROS水平。结论ATG4A能够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相关基因4A 晶状体 上皮-间质转化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早期变化 被引量:18
11
作者 许明林 丁雨溪 +1 位作者 马立威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33-1135,共3页
应用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六角形细胞百分比(HC%)、中央角膜厚度(CCT)。所有患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ECD、HC%均较术前减少,CCT较术前增加。糖尿... 应用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六角形细胞百分比(HC%)、中央角膜厚度(CCT)。所有患者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ECD、HC%均较术前减少,CCT较术前增加。糖尿病患者术后ECD、HC%减少较未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更明显,CCT更高。糖尿病病程≥10年患者的HC%较病程<10年者更低,而CCT的改变差异不明显。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损伤更敏感,修复能力更差,且与糖尿病病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白内障 角膜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设计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襻黏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艺平 王静 +3 位作者 李史序 刘彧琦 李博文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7-540,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设计的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襻与光学区的黏性。方法选取4种人工晶状体(HOYA iSert■251,Lucia 601P,Tecnis ZCB00,IQ SN60WF),在添加及不添加粘弹剂状态下将襻折叠于光学区中央,并施加0.02~0.7 N的作用力,观察并记录... 目的比较不同设计的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襻与光学区的黏性。方法选取4种人工晶状体(HOYA iSert■251,Lucia 601P,Tecnis ZCB00,IQ SN60WF),在添加及不添加粘弹剂状态下将襻折叠于光学区中央,并施加0.02~0.7 N的作用力,观察并记录襻与光学区的分离时间,即黏附分离时间。对各组的黏附分离时间和力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对黏性进行比较。结果无粘弹剂时,Lucia 601P、Tecnis ZCB00、IQ SN60WF的黏附分离时间均>200 s,而相同外力条件下,HOYA iSert■251的黏附分离时间明显低于其他3组;添加粘弹剂时,4种IOL均可产生襻黏附现象,且黏附分离时间随力的增大而延长。线性回归结果显示,黏附分离时间均与力存在线性关系(P<0.01),黏性大小关系(斜率)为HOYA iSert■251﹤Tecnis ZCB00﹤IQ SN60WF﹤Lucia601P。结论疏水性丙烯酸酯IOL会出现襻与光学区的黏附分离现象,添加粘弹剂时黏附时间缩短,HOYA iSert■251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支撑部前端设计减少了粘襻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疏水性丙烯酸酯 粘襻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ulus C-Quant散射光计量仪在视功能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宏娜 许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5-169,189,共6页
以前的眩光测试仪大部分都是测量有眩光条件下的视力或对比敏感度,而且缺乏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标准。而C-Quant散射光计量仪是以“补偿比较”的方法为基础,精确客观地直接定量患者眼内散射光,操作简单迅速,可广泛用于视功能检查,尤其是早... 以前的眩光测试仪大部分都是测量有眩光条件下的视力或对比敏感度,而且缺乏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标准。而C-Quant散射光计量仪是以“补偿比较”的方法为基础,精确客观地直接定量患者眼内散射光,操作简单迅速,可广泛用于视功能检查,尤其是早期白内障的检测、各种人工晶状体性能的评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预后的评价及屈光矫正手术的疗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光计量仪 散射光 失能眩光 白内障 补偿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瞳孔条件下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视觉质量评价
14
作者 武彬 丁雨溪 +3 位作者 邵雨双 王静 张劲松 马立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3-337,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不同时间、不同瞳孔条件下视觉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Tecnis全光学面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Tecnis ZMB...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不同时间、不同瞳孔条件下视觉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Tecnis全光学面衍射型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Tecnis ZMB00 MIOL)植入术的24例患者(30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后1周和3个月时,检测裸眼和矫正后的远、中、近视力,3 mm、5 mm孔径下的散射光值、波前像差和调制传递函数(MTF)值。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对数据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周和3个月裸眼和矫正的远、中、近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5 mm孔径下,术后3个月散射光值、球差均低于术后1周,术后1周和3个月散射光值均大于3 mm孔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 mm孔径下,术后3个月各空间频率的MTF值显著优于术后1周,20 cpd空间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3个月5 mm孔径下散射光值明显减小,球面像差明显降低,MTF值升高,说明Tecnis ZMB00 MIOL植入术后3个月夜间视觉质量较术后1周有提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 散射光 瞳孔 波前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失功综合征眼的视觉质量评估
15
作者 许明林 HASHI Mohamoud Alrisak +3 位作者 王丝雨 丁雨溪 马立威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73-975,984,共4页
目的应用不同仪器测量晶状体失功综合征眼的高阶像差,并用视功能评估(VF-14)量表进行主观视功能评估,了解晶状体失功综合征眼的视觉质量。方法选择晶状体失功综合征病例15例(25眼)作为实验组,最佳矫正视力≥0.5,暗室条件下自然瞳孔直径... 目的应用不同仪器测量晶状体失功综合征眼的高阶像差,并用视功能评估(VF-14)量表进行主观视功能评估,了解晶状体失功综合征眼的视觉质量。方法选择晶状体失功综合征病例15例(25眼)作为实验组,最佳矫正视力≥0.5,暗室条件下自然瞳孔直径≥4 mm。选择正常健康眼10例(20眼)作为对照组。通过OPD-ScanⅢ、iTrace、OQAS HD-analyzer检查,分别测量高阶像差及眼内散射光指数。通过VF-14量表综合评估其视觉质量。结果OPD-scanⅢ和iTrace的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眼内高阶像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的眼内散射光指数和角膜高阶像差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VF-14量表得分(60.72±21.90)显著低于对照组(77.39±1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晶状体失功综合征患者尽管视力尚好,但生活视功能已受到影响,可能是由于眼内高阶像差、眼内散射光指数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失功综合征 高阶像差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