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熵合金AlCoCrFeNi2.1的共晶组织及析出相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熊婷 郑士建 马秀良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0-475,共6页
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共晶高熵合金AlCoCrFeNi2.1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多尺度表征。结果表明,合金中的共晶两相分别为面心立方相和体心立方有序相-B2相;共晶两相中均存在纳米级析出相,面心立方相中存在L12... 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共晶高熵合金AlCoCrFeNi2.1的显微结构进行了多尺度表征。结果表明,合金中的共晶两相分别为面心立方相和体心立方有序相-B2相;共晶两相中均存在纳米级析出相,面心立方相中存在L12析出相,B2相中存在无序体心立方析出相。铸态合金的相组成偏离合金平衡相组成,合金在凝固过程中首先形成面心立方相和B2相共存的共晶组织,在冷却过程中L12相及体心立方相分别在面心立方相及B2相中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高熵合金 微观结构 扫描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金属结构材料原子尺度界面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曾帅 郑士建 马秀良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9-578,共10页
通常纳米晶金属材料晶界上原子呈无序排列,晶界能高,因此纳米晶金属材料的热稳定性很差。研究发现通过界面调制作用制备纳米多层复合金属材料能够显著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以及力学和抗辐照损伤等综合性能。本文综述了通过叠加轧制法制备... 通常纳米晶金属材料晶界上原子呈无序排列,晶界能高,因此纳米晶金属材料的热稳定性很差。研究发现通过界面调制作用制备纳米多层复合金属材料能够显著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以及力学和抗辐照损伤等综合性能。本文综述了通过叠加轧制法制备得到的多层Cu-Nb复合板材的界面结构与性能。由于材料内部高密度半共格界面的调控作用,此层状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抗辐照损伤性能。例如,经500℃退火1 h此层状材料硬度基本不变。同时,本文对退火引起的层状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演化机理做了系统分析。此外,辐照研究发现当辐照剂量低时,界面的局部高能区域为空洞形核提供了有效位点;当辐照剂量高时,界面可以显著抑制空洞的生长并调控空洞分布特征。此结果为通过合理设计界面结构使材料同时实现高热稳定性,高耐辐照和优异的力学性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层状复合材料 界面 位错 热稳定性 核辐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耐张线夹模锻压接质量分析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光辉 杨晓辉 +4 位作者 叶中飞 伍川 陈响军 夏一凡 兰逢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6-111,119,共7页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构建了架空输电线路钢芯铝绞线和耐张线夹的模锻压接分析模型及压接后服役状态仿真分析模型,对其模锻压接全过程及压接后试样不同工况下服役拉伸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采用导线模锻压接实验和拉伸实验对仿真模型进行... 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构建了架空输电线路钢芯铝绞线和耐张线夹的模锻压接分析模型及压接后服役状态仿真分析模型,对其模锻压接全过程及压接后试样不同工况下服役拉伸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采用导线模锻压接实验和拉伸实验对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基于仿真模型分析了有效压接宽度、压接力等关键压接参数对模锻压接力学性能的影响,获得不同参数下钢芯铝绞线与耐张线夹的破坏模式、最大握紧力及对应的临界压接力。结果表明:模锻压接力较小时,耐张线夹的失效形式为铝绞线从耐张线夹中滑脱,极限握紧力随压接力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压接力增大耐张线夹的失效形式逐渐演变为耐张线夹铝管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张线夹 钢芯铝绞线 模锻压接 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在锂离子电池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石颖 胡广剑 +1 位作者 吴敏杰 李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15-1330,I0001,共17页
综合评述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及其在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中的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等离子体技术在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隔膜及固态电解质等重要组分中的材料制备与表面改性方面的主要研究结果和应用优势,并对其所面... 综合评述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及其在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中的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等离子体技术在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隔膜及固态电解质等重要组分中的材料制备与表面改性方面的主要研究结果和应用优势,并对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锂离子电池 材料制备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加工过程中M50轴承钢一次碳化物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1
5
作者 侯志远 刘威峰 +2 位作者 徐斌 孙明月 时婧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0,114,共7页
针对M50轴承套圈生产过程中的真空感应熔炼、真空自耗重熔、锻造、轧制、辗环五个环节,利用OM、SEM、EDS及X射线三维成像技术分析了一次碳化物在整个生产流程中的演化。结果表明:真空感应熔炼后粗大的一次碳化物M2C和MC沿晶间呈网状析出... 针对M50轴承套圈生产过程中的真空感应熔炼、真空自耗重熔、锻造、轧制、辗环五个环节,利用OM、SEM、EDS及X射线三维成像技术分析了一次碳化物在整个生产流程中的演化。结果表明:真空感应熔炼后粗大的一次碳化物M2C和MC沿晶间呈网状析出,真空自耗重熔可减少一次碳化物的析出,自耗锭边缘处析出的一次碳化物尺寸较小,体积分数最少,为2.614%。锻造过程中网状一次碳化物被部分破碎,轧制和辗环可进一步破碎一次碳化物并使其沿加工流线分布,但并不能完全改变一次碳化物分布不均匀的情况。热变形在破碎细化碳化物的同时也会在一次碳化物内部及周围形成孔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0轴承钢 一次碳化物 冶炼 热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i@SiO2磁性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磁热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莹 周妹婷 +4 位作者 高一鸣 熊晰 刘树理 马嵩 张志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2,共7页
大量制备磁热性能优异的磁性纳米粒子对磁热疗和组织复温的生物学应用具有理论价值。本研究通过高温电弧法制备FeNi磁性纳米颗粒,通过超声-沉降分级筛分得到平均粒径为80nm的FeNi纳米颗粒,通过溶胶-凝胶法得到平均粒径为100nm,SiO2壳层... 大量制备磁热性能优异的磁性纳米粒子对磁热疗和组织复温的生物学应用具有理论价值。本研究通过高温电弧法制备FeNi磁性纳米颗粒,通过超声-沉降分级筛分得到平均粒径为80nm的FeNi纳米颗粒,通过溶胶-凝胶法得到平均粒径为100nm,SiO2壳层厚度为15~20nm的FeNi@SiO2纳米复合粒子。超导量子干涉仪测定FeNi@SiO2纳米复合粒子饱和磁化强度Ms为80emu/g。模拟磁热疗条件下,FeNi@SiO2磁性纳米粒升温速率为3.6℃/min,满足磁热疗应用要求。模拟组织复温条件下,FeNi@SiO2磁性纳米粒升温速率为61.8℃/min。磁性复合纳米粒子在不同溶剂、不同温区条件都显示了良好的热性能,可作为温度激活剂应用于磁热疗及冷冻组织的复温。本研究对磁性纳米材料的生物学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颗粒 热性能 升温速率 磁热疗 组织复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冲层对铁电PbTiO3薄膜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嘉琦 冯燕朋 +5 位作者 朱银莲 曹毅 刘楠 石彤彤 唐云龙 马秀良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3-679,共7页
缓冲层作为一种调控铁电薄膜畴组态和引入新的微结构的有效手段被广泛采用。本文在大拉应变KTaO3衬底上生长了LaNiO3/PbTiO3多层膜,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学方法,对该薄膜体系中的缺陷结构及其与铁电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细致地研究。结果表明... 缓冲层作为一种调控铁电薄膜畴组态和引入新的微结构的有效手段被广泛采用。本文在大拉应变KTaO3衬底上生长了LaNiO3/PbTiO3多层膜,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学方法,对该薄膜体系中的缺陷结构及其与铁电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细致地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巨大的界面失配,LaNiO3层中形成密集的Ruddlesden-Popper型层错,该层错经由LaNiO3/PbTiO3异质界面诱导PbTiO3中形成贯穿型的层状缺陷,这种缺陷的形成对PbTiO3内部畴结构有着一定的影响。利用电子能量损失谱,发现层状缺陷处Ti元素的价态有所降低,可能源于LaNiO3与PbTiO3之间的电荷传递。这一结果揭示了中间缓冲层对PbTiO3薄膜内部微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为铁电畴的调控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铅薄膜 缓冲层 微结构 像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