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型氧化锆全陶瓷轴承薄壁内圈内圆磨削的控形加工工艺
1
作者 高龙飞 吴玉厚 +2 位作者 孙健 李颂华 左闯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4-41,共8页
针对某非标微型氧化锆全陶瓷轴承薄壁套圈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损坏及形位精度不达标等问题,分析了氧化锆薄壁套圈内圆加工过程中难以保障成品质量的原因及特征。通过试验研究了采用切入磨削和纵向磨削加工该类套圈的可行性,并研究了工艺... 针对某非标微型氧化锆全陶瓷轴承薄壁套圈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损坏及形位精度不达标等问题,分析了氧化锆薄壁套圈内圆加工过程中难以保障成品质量的原因及特征。通过试验研究了采用切入磨削和纵向磨削加工该类套圈的可行性,并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套圈成品率、加工精度和效率的综合影响。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该类型薄壁氧化锆套圈内圆加工的单次混合磨削工艺:前段粗磨使用切入磨削,进给速度为0.030 mm/min,主轴转速为20000 r/min,加工量为350μm;后段精磨使用纵向磨削,进给速度为0.010 mm/min,主轴转速为20000 r/min,加工量为150μm,使壁厚0.5 mm薄壁陶瓷轴承套圈内圆圆度误差降至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陶瓷轴承 微型轴承 磨削 套圈 薄壁 尺寸精度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油石超精加工氧化锆陶瓷轴承沟道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颂华 王维东 +2 位作者 吴玉厚 孙健 韩涛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71,共8页
用ABAQUS软件建立金刚石油石超精加工氧化锆陶瓷轴承沟道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加工机理,并利用金刚石油石对氧化锆轴承沟道进行超精加工,获取超精加工后沟道表面粗糙度及表面形貌,研究超精加工应力对氧化锆轴承沟道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 用ABAQUS软件建立金刚石油石超精加工氧化锆陶瓷轴承沟道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加工机理,并利用金刚石油石对氧化锆轴承沟道进行超精加工,获取超精加工后沟道表面粗糙度及表面形貌,研究超精加工应力对氧化锆轴承沟道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件切线速度由150m/min增加到450m/min,表面应力减小,表面粗糙度值由0.091 2μm下降到0.059 3μm,随后增大;油石压力由0.2MPa增加到0.8MPa,表面应力增大,表面粗糙度值由0.194 2μm下降到0.032 2μm;当金刚石油石的长、短行程摆动速度增加,轴承沟道表面应力增大,其表面粗糙度值分别由0.071 6μm增加到0.085 8μm和0.062 7μm增加到0.1008μm。适当提高工件切线速度、油石压力、长行程摆荡速度,降低短行程振荡速度有助于改善加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精加工 氧化锆陶瓷轴承沟道 表面应力 表面粗糙度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Ra技术在机械加工关键动态数据采集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玉厚 代业旭 赵德宏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4-137,共4页
在大数据环境下,为了解决机械加工中存在的数据流失的问题,使机械加工模式有更强的决策力和洞察力,在分析了LoRa技术、动态数据采集参数内容及采集方式、系统软件设计后,提出了一种基于LoRa技术的机械加工关键动态数据采集系统。系统主... 在大数据环境下,为了解决机械加工中存在的数据流失的问题,使机械加工模式有更强的决策力和洞察力,在分析了LoRa技术、动态数据采集参数内容及采集方式、系统软件设计后,提出了一种基于LoRa技术的机械加工关键动态数据采集系统。系统主要利用传感器技术实现对机械加工过程中切削力、主轴振动、刀具磨损程度等机械加工动态数据信息的采集,通过LoRa模块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进而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并提纯信息,从而提高机械加工效率,实现智慧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数据采集 机械加工 LoRa技术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3N4工程陶瓷基底金刚石涂层生长规律及性能
4
作者 吴玉厚 杨淯淼 +4 位作者 闫广宇 王贺 刘鲁生 白旭 张慧森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91,共13页
为了避免氮化硅材料因产生裂纹或延伸破裂等造成的失效,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ot filamen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HFCVD)在氮化硅基底上沉积具有高硬度的金刚石涂层,采用单因素影响试验,分别探究碳源浓度、腔室压力、基底温度... 为了避免氮化硅材料因产生裂纹或延伸破裂等造成的失效,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ot filamen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HFCVD)在氮化硅基底上沉积具有高硬度的金刚石涂层,采用单因素影响试验,分别探究碳源浓度、腔室压力、基底温度对金刚石成膜过程的影响机制,探究微米和纳米金刚石涂层的最优生长工艺参数。利用拉曼光谱仪(Raman)、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不同参数制备出的金刚石的形核、表面形貌、薄膜质量、表面粗糙度等进行表征,利用洛氏硬度计分析膜基结合力。结果表明,腔室压力越大,活性物质到达基底的动能越小,不利于金刚石的成核和生长。生长速率和表面粗糙度主要受甲烷浓度的影响:甲烷浓度从1%到7%,生长速率从0.84μm/h上升到1.32μm/h;表面粗糙度Ra从53.4 nm降低到23.5 nm;甲烷浓度过高导致涂层脱落严重,膜基结合力变差;晶面形貌和金刚石含量受到基底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温度升高,金刚石质量提高。综合基底温度、腔室压力对金刚石涂层的影响,确定最佳生长温度为900℃,气压为1 kPa。调节甲烷浓度1%为微米金刚石;甲烷浓度5%为纳米金刚石。研究方法可以优化在陶瓷基底上制备具有优异性能的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涂层 氮化硅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FC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陶瓷表面磨削温度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吴玉厚 王浩 +2 位作者 李颂华 孙健 王贺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4-142,共9页
随着工程陶瓷在机械、航天和军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加工特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磨削加工是制造精密工程陶瓷零件的主要方法,陶瓷材料加工过程中磨削区温度高是影响加工特性和零件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详述了陶瓷磨削温度... 随着工程陶瓷在机械、航天和军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加工特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磨削加工是制造精密工程陶瓷零件的主要方法,陶瓷材料加工过程中磨削区温度高是影响加工特性和零件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详述了陶瓷磨削温度理论,介绍了磨削过程的2种热量分配比与3种热源分布模型及其应用场合;对物理气相沉积薄膜(PVD)测温、红外测温和热电偶测温等磨削温度的测量方法进行概述及其优缺点分析;对于不同陶瓷材料总结和分析磨削参数与冷却换热对磨削温度的影响;提出理论模型的研究方法、新的测温手段,使用复合磨削工艺和热管砂轮技术等降低陶瓷磨削区温度的措施,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磨削 表面温度 理论模型 测量方法 磨削参数 冷却换热 复合磨削 热管砂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PSN陶瓷磨削力与温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吴玉厚 王浩 +3 位作者 李颂华 王贺 孙健 王定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27-1533,共7页
为了研究磨削参数对热等静压氮化硅陶瓷磨削温度与磨削力的影响以及磨削温度和磨削力与表面形成之间的关系。通过正交实验得出磨削参数与磨削温度、磨削力以及比磨削能的关系,而后得出比磨削能与表面成形的关系。当砂轮速度由30m/s增大... 为了研究磨削参数对热等静压氮化硅陶瓷磨削温度与磨削力的影响以及磨削温度和磨削力与表面形成之间的关系。通过正交实验得出磨削参数与磨削温度、磨削力以及比磨削能的关系,而后得出比磨削能与表面成形的关系。当砂轮速度由30m/s增大到45m/s,法向磨削力由241.4N减小到185.3N,切向磨削力由83.5N减小到58N,磨削温度由268℃增加到370.5℃,比磨削能由179.14J/mm^-3增加到238.88J/mm^-3,表面质量变好。磨削深度由5μm增加到35μm,法向磨削力由178.15N增加到274.6N,切向磨削力由40.88N增加到115N,磨削温度由77.75℃增加到593℃;比磨削能由335.74J/mm^-3减小到100.72J/mm^-3,表面质量变差。工件进给速度由1000mm/min增大到7000mm/min,法向磨削力由185.13N增加到256.05N,切向磨削力由47.48N增加到91.08N,磨削温度先由352.25℃减小到308℃,后增加到325.75℃,比磨削能由376.2J/mm^-3减小到94.98J/mm^-3,表面质量变差。当比磨削能较大时,表面以塑性变形的方式去除,比磨削能较小时,表面以脆性断裂的方式去除。在陶瓷磨削加工中尽可能选择小切深和较缓的工件进给速度,并适当提高砂轮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参数 磨削力 磨削温度 比磨削能 去除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陶瓷内圆磨削表面粗糙度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闫海鹏 吴玉厚 王贺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32,共4页
研究工程陶瓷内圆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利用氮化硅陶瓷内圆磨削正交试验,分析了砂轮线速度、工件线速度与磨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砂轮粒度单一因素影响试验,采用泰勒粗糙度测量仪测得了加工表面粗糙度从0.... 研究工程陶瓷内圆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利用氮化硅陶瓷内圆磨削正交试验,分析了砂轮线速度、工件线速度与磨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砂轮粒度单一因素影响试验,采用泰勒粗糙度测量仪测得了加工表面粗糙度从0.2646μm^0.5424μm的一系列磨削表面,分析试验结果建立了氮化硅陶瓷内圆磨削表面粗糙度经验公式预测模型。由试验结果得到表面粗糙度随砂轮粒度号的增大、砂轮线速度的提高及工件线速度的降低而减小,随磨削深度的增加整体上呈变大趋势,且砂轮线速度的影响较大,工件线速度次之,磨削深度的改变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作用不是很明显。经F检验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最大相对误差为10.23%,为实际加工合理选择磨削参数提供了试验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陶瓷 表面粗糙度 磨削参数 预测模型 内圆磨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磨条件下氧化锆陶瓷表面粗糙度实验 被引量:20
8
作者 吴玉厚 王维东 +3 位作者 李颂华 孙健 刘春光 韩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0-1087,共8页
目的研究干磨和湿磨两种工作条件下,金刚石砂轮磨削氧化锆陶瓷时,各磨削参数对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在干/湿磨条件下对氧化锆陶瓷以不同的砂轮线速度、磨削深度、工件进给速度进行平面磨削,并观察磨削后工件表面粗糙度数值的变化... 目的研究干磨和湿磨两种工作条件下,金刚石砂轮磨削氧化锆陶瓷时,各磨削参数对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在干/湿磨条件下对氧化锆陶瓷以不同的砂轮线速度、磨削深度、工件进给速度进行平面磨削,并观察磨削后工件表面粗糙度数值的变化,再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磨削后的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在湿磨过程中,当砂轮线速度为50 m/s、磨削深度为0.010 mm、工件进给速度为500 mm/min时,氧化锆陶瓷件表面粗糙度为0.191 8μm,表面质量最好;在干磨过程中,当砂轮的线速度为50 m/s、磨削深度为0.010 mm、工件进给速度为500 mm/min时,氧化锆陶瓷件表面粗糙度为0.189 5μm,表面质量最好.结论干湿磨条件下各磨削参数对氧化锆陶瓷表面粗糙度影响主次顺序分别为砂轮线速度、磨削深度、工件进给速度.同时在小磨削量的精密磨削中,干磨的表面粗糙度要优于湿磨的表面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磨削 氧化锆 干/湿磨 表面粗糙度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极端工况的Si_(3)N_(4)全陶瓷轴承关键技术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颂华 魏超 +1 位作者 吴玉厚 张丽秀 《轴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0,共10页
随着高端装备服役工况向极端复杂化发展,基于极端工况下轴承的设计、制造和服役等关键技术已成为进一步拓展高性能轴承应用领域的“卡脖子”难题。首先对轴承技术领域范围的极端工况及在极端工况下轴承各类失效形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 随着高端装备服役工况向极端复杂化发展,基于极端工况下轴承的设计、制造和服役等关键技术已成为进一步拓展高性能轴承应用领域的“卡脖子”难题。首先对轴承技术领域范围的极端工况及在极端工况下轴承各类失效形式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轴承在具体的极端温度环境中的服役行为及技术研究现状,针对轴承技术发展和现实需求提出氮化硅全陶瓷球轴承在极端工况下应用的技术优势,综述了氮化硅全陶瓷球轴承材料制备、轴承设计理论及精密加工涉及到的核心关键技术发展现状,最后对陶瓷轴承未来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球轴承 陶瓷轴承 极端工况 氮化硅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磨条件下HIPSN陶瓷磨削力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涛 李颂华 +2 位作者 孙健 吴玉厚 王维东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5-118,共4页
研究金刚石砂轮对HIPSN陶瓷平面磨削过程中,不同工艺参数对磨削力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在干/湿磨两种条件下研究砂轮线速度、磨削深度、工件进给速度等工艺参数对磨削力的影响。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湿磨时的法向磨削力大于干磨时... 研究金刚石砂轮对HIPSN陶瓷平面磨削过程中,不同工艺参数对磨削力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在干/湿磨两种条件下研究砂轮线速度、磨削深度、工件进给速度等工艺参数对磨削力的影响。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湿磨时的法向磨削力大于干磨时的法向磨削力,湿磨时的切向磨削力小于干磨时的切向磨削力。湿磨时的磨削力比大于干磨时的磨削力比,湿磨时的比磨削能小于干磨时的比磨削能。在一定条件下,干磨时的磨削力更有助于高精度表面质量的形成,为绿色加工和生产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SN陶瓷 磨削力 干磨 湿磨 磨削力比 比磨削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硅陶瓷轴承套圈沟道超精加工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玉厚 陈文征 +3 位作者 孙健 李颂华 高龙飞 刘春光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8-82,共5页
为获得较小的沟道表面粗糙度值,通过正交实验,研究超精加工过程的工艺参数对超精加工后的氮化硅陶瓷轴承套圈沟道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以Ra为评价指标,根据正交实验得到超精加工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对Ra的影响程度并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超... 为获得较小的沟道表面粗糙度值,通过正交实验,研究超精加工过程的工艺参数对超精加工后的氮化硅陶瓷轴承套圈沟道表面粗糙度Ra的影响。以Ra为评价指标,根据正交实验得到超精加工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对Ra的影响程度并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超精加工时间、油石压力、工件切线速度、长行程摆荡频率以及短行程振荡频率;建议最优超精加工工艺参数组合为超精加工时间10 s、工件切线速度625 m/min、油石压力0.6 MPa、长行程摆荡频率700次/分钟和短行程振荡频率2450次/分钟。在最优超精加工工艺参数组合下超精加工后的轴承套圈沟道表面粗糙度为Ra 0.0355μm,改善率为9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轴承套圈 超精加工 表面粗糙度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逆磨方式下氧化锆陶瓷磨削工艺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颂华 王科冲 +2 位作者 孙健 陈文征 刘春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9,共7页
针对氧化锆陶瓷磨削加工,研究顺逆磨方式下,各磨削参数对其表面质量的影响,并对氧化锆陶瓷磨削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在顺逆磨方式下砂轮线速度、磨削深度、工件进给速度等工艺参数对氧化锆陶瓷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顺逆... 针对氧化锆陶瓷磨削加工,研究顺逆磨方式下,各磨削参数对其表面质量的影响,并对氧化锆陶瓷磨削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在顺逆磨方式下砂轮线速度、磨削深度、工件进给速度等工艺参数对氧化锆陶瓷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顺逆磨方式下,各磨削参数对氧化锆陶瓷磨削表面粗糙度影响主次顺序为:磨削深度、砂轮线速度、工件进给速度。顺磨推荐磨削深度0.010~0.020 mm、砂轮线速度37~43 m/s,工件进给速度3500~4500 mm/min。逆磨推荐磨削深度0.007~0.013 mm、砂轮线速度37~43 m/s,工件进给速度3500~4500 mm/min。在相同磨削参数下,顺磨氧化锆工件表面质量优于逆磨氧化锆工件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氧化锆 表面质量 顺/逆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D金刚石涂层刀具在石材铣削中的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玉厚 闫广宇 +1 位作者 赵德宏 王贺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9-142,共4页
为了揭示CVD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在硬脆材料切削中的刀具切削性能与磨损机理,利用不同沉积参数下的金刚石涂层刀具对天然石材进行了高效铣削实验。针对金刚石涂层刀具和未涂层硬质合金刀具的磨损周期和切削性能,分析刀具切削力和工件表... 为了揭示CVD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在硬脆材料切削中的刀具切削性能与磨损机理,利用不同沉积参数下的金刚石涂层刀具对天然石材进行了高效铣削实验。针对金刚石涂层刀具和未涂层硬质合金刀具的磨损周期和切削性能,分析刀具切削力和工件表面粗糙度随后刀面磨损面积的变化规律,总结刀具磨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金刚石涂层刀具切削寿命高于未涂层硬质合金刀具;金刚石刀具的磨损周期可以分为初始磨损区、稳定磨损区和加剧磨损区3个阶段,其中甲烷浓度为1%的金刚石涂层刀具寿命较长,切削性能稳定;金刚石涂层刀具的磨损机理主要包括裂纹作用下的涂层剥落、涂层内部晶间断裂和粘结磨损,其中裂纹作用下的膜-基涂层剥落磨损为刀具失效的主要磨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D金刚石涂层刀具 硬脆石材 切削力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磨损与刚度需求的全陶瓷球轴承结构尺寸设计
14
作者 张宇 杜明凯 +2 位作者 赵博 李颂华 张珂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0,共10页
以提升高转速、乏油润滑极端工况下全陶瓷球轴承运行精度保持性为目的,开展全陶瓷球轴承结构尺寸参数设计。选取轴承内沟曲率半径系数、外沟曲率半径系数、球直径、球组节圆直径及球数量为设计变量,轴承内外沟道磨损深度和径向刚度为目... 以提升高转速、乏油润滑极端工况下全陶瓷球轴承运行精度保持性为目的,开展全陶瓷球轴承结构尺寸参数设计。选取轴承内沟曲率半径系数、外沟曲率半径系数、球直径、球组节圆直径及球数量为设计变量,轴承内外沟道磨损深度和径向刚度为目标函数,基于拟静力学模型建立设计变量与目标函数的联系;考虑轴承几何结构、强度、摩擦生热和疲劳寿命等约束限制,采用微遗传算法和响应面法对氮化硅全陶瓷球轴承进行结构尺寸参数设计,并开展轴承动力学分析以验证设计结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比原轴承,设计轴承的沟道磨损深度降低,径向刚度提高,保持架打滑率变化不大,内外圈温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球轴承 氮化硅陶瓷 力学模型 磨损 刚度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硅全陶瓷圆柱滚子轴承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15
作者 李颂华 郝帅 +1 位作者 王鹏飞 王永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8-362,共5页
为降低轴承在运转时由摩擦力矩和接触应力所引起的摩擦磨损以及接触疲劳剥落的失效概率,对N1012CE型氮化硅全陶瓷圆柱滚子轴承进行结构参数优化。基于Palmgren摩擦力矩经验公式并进行修正,以轴承运转时的摩擦力矩和最大接触应力为目标函... 为降低轴承在运转时由摩擦力矩和接触应力所引起的摩擦磨损以及接触疲劳剥落的失效概率,对N1012CE型氮化硅全陶瓷圆柱滚子轴承进行结构参数优化。基于Palmgren摩擦力矩经验公式并进行修正,以轴承运转时的摩擦力矩和最大接触应力为目标函数,进行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设计。建立全陶瓷圆柱滚子轴承有限元模型,对其套圈与滚子的摩擦力矩和接触应力进行分析验证,并与原结构参数轴承进行对比。优化后的轴承在同工况下摩擦力矩和接触应力分别降低13.8%和8.6%。氮化硅全陶瓷圆柱滚子轴承结构优化后性能更加优越,为后续全陶瓷圆柱滚子轴承的设计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陶瓷 圆柱滚子轴承 结构优化 摩擦力矩 接触应力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D金刚石涂层刀具高效铣削天然理石的切削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闫广宇 吴玉厚 +2 位作者 赵德宏 王贺 陆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2-57,62,共7页
为研究天然理石切削过程中刀具切削力与切削质量变化特性,利用CVD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和未涂层硬质合金刀具进行高效铣削实验。基于刀具-工件几何接触关系,推导铣削力数学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刀具切削力、工件表面粗糙度随切削参数和切削... 为研究天然理石切削过程中刀具切削力与切削质量变化特性,利用CVD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和未涂层硬质合金刀具进行高效铣削实验。基于刀具-工件几何接触关系,推导铣削力数学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刀具切削力、工件表面粗糙度随切削参数和切削时间变化特性。研究表明:金刚石涂层刀具切削力明显小于未涂层硬质合金刀具,2种类型刀具的切削力随切削参数的变化特征基本相同;随着切削时间的增加,刀具切削力变化分为4个阶段:初始磨合阶段、稳定阶段、过渡阶段和刀具磨损加剧阶段。金刚石涂层刀具切削磨合期和稳定期持续时间为未涂层刀具的3.5倍,切削力和工件表面粗糙度变化比较平稳;未涂层刀具切削平稳期持续时间很短,切削力增长趋势明显,且在切削力增长后期工件表面粗糙度达到2.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D金刚石涂层刀具 天然理石 切削力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削加工中顺逆磨研究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颂华 王科冲 孙健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119,共9页
磨削加工是难加工材料最主要的加工方法。为探究磨削方式对磨削加工的影响规律,国内外学者开展了许多理论研究与工艺探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顺逆磨磨削工艺的研究进展,以及磨削方式的改变对氧化锆陶瓷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总结... 磨削加工是难加工材料最主要的加工方法。为探究磨削方式对磨削加工的影响规律,国内外学者开展了许多理论研究与工艺探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顺逆磨磨削工艺的研究进展,以及磨削方式的改变对氧化锆陶瓷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总结了顺逆磨工艺的磨削力、磨削温度、磨削表面特性对生产制造的利弊,最后展望了磨削加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逆磨 磨削力 磨削温度 表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主轴在线动平衡调控实验研究与特性分析
18
作者 王展 朱峰龙 +1 位作者 涂伟 张驰宇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21,26,共5页
为了解决高速主轴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造成主轴加工精度低、零件表面质量差等问题,运用NI虚拟仪器对振动信号采集、处理,通过输出信号控制电磁式平衡装置内部的铁齿与配重盘上的永磁体相互作用,实现主轴在线动平衡。搭建实验平台,通过... 为了解决高速主轴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造成主轴加工精度低、零件表面质量差等问题,运用NI虚拟仪器对振动信号采集、处理,通过输出信号控制电磁式平衡装置内部的铁齿与配重盘上的永磁体相互作用,实现主轴在线动平衡。搭建实验平台,通过多次实验找到了主轴共振转速范围,并分析机械主轴转速与实验平台振动之间关系。改进了旋转机械初次试加质量块经验公式,分析初次试加质量大小与主轴振幅之间关系。结果表明:运用影响系数平衡方法,主轴振动降幅明显、平衡效率提高,残余不平衡量降低,电磁式平衡装置在线动平衡实验结果为高速主轴平衡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式平衡装置 影响系数法 在线动平衡 NI虚拟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VMD分解与支持向量机的刀具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德宏 李永利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1-371,共11页
目的 研究非平稳性振动信号的分解方法,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后的变分模态分解方法(GA-VMD),提高刀具故障识别准确率。方法 以样本熵为目标函数值,利用遗传算法对样本熵进行迭代计算,得到变分模态分解的最佳分解层数k和惩罚系数α;... 目的 研究非平稳性振动信号的分解方法,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后的变分模态分解方法(GA-VMD),提高刀具故障识别准确率。方法 以样本熵为目标函数值,利用遗传算法对样本熵进行迭代计算,得到变分模态分解的最佳分解层数k和惩罚系数α;在此基础上,对刀具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并提取刀具故障特征,再利用近邻成分分析(NCA)对故障特征进行筛选,得到与刀具故障状态相关性较强的特征;最后将筛选后的故障特征输入到PSO-SVM分类模型中进行刀具故障诊断。结果 相较于PSO-VMD分解方法,在相同迭代次数下,GA-VMD分解方法对于刀具故障分类的准确率由92%提升至97%。结论 优化后的VMD分解方法降噪效果明显,能提取较好的刀具故障特征,刀具故障识别准确率有了明显提高,为信号分解层数以及刀具故障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MD 特征提取 支持向量机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陶瓷球轴承最佳原始游隙的研究与分析
20
作者 吴玉厚 任科轩 +1 位作者 夏忠贤 孙健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4-320,共7页
游隙对于滚动轴承服役过程中的振动噪声、载荷分布及温升等均有重要影响。为获得适用于全陶瓷球轴承游隙的计算方法,将轴承装配、高速离心效应及热膨胀系数等因素统一为有效过盈量并对轴承游隙进行分析、总结计算公式,同时对氮化硅及轴... 游隙对于滚动轴承服役过程中的振动噪声、载荷分布及温升等均有重要影响。为获得适用于全陶瓷球轴承游隙的计算方法,将轴承装配、高速离心效应及热膨胀系数等因素统一为有效过盈量并对轴承游隙进行分析、总结计算公式,同时对氮化硅及轴承钢材料进行拉伸变形计算,研究发现氮化硅材料的延展性为轴承钢的67.7%,以此对过盈量引起游隙变化公式进行优化,并进行轴承装配实验验证优化结果。以7007C氮化硅全陶瓷球轴承为例,计算最佳原始游隙,结果表明在影响轴承径向游隙的因素中,离心效应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轴承装配,再次为热膨胀系数,影响程度最小的为温差;随着转速及载荷的增加,离心效应及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程度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所占比重也会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陶瓷球轴承 原始游隙 工作游隙 过盈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