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下城市空间碳固存与增汇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石铁矛 高杨 王迪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2,共10页
目的 以城市空间碳增汇为目标,探索城市复合碳汇空间综合固碳机制,提出相应的空间优化方法,构建低碳城市空间规划方法体系。方法 依托多源数据,构建城市碳源碳汇时空数据库,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当前城市空间固碳效能进行评价,揭示城... 目的 以城市空间碳增汇为目标,探索城市复合碳汇空间综合固碳机制,提出相应的空间优化方法,构建低碳城市空间规划方法体系。方法 依托多源数据,构建城市碳源碳汇时空数据库,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当前城市空间固碳效能进行评价,揭示城市复合碳汇空间固碳效能格局;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结合回归分析,识别人工-自然碳汇空间固碳效能耦合协调关键空间驱动因子,探明城市复合碳汇空间固碳效能空间影响机制;利用OLS-GWR模型,明确各环境因素影响程度的空间差异,探明城市复合碳汇空间固碳效能环境影响机制。结果 最终根据机制研究结果,探讨增汇目标下的多尺度空间优化方法,从而引导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结论 研究能够形成空间评价-机制研究-空间优化的系统规划方法,为城市低碳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 固碳机制 低碳规划 城市空间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沈阳城市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汤煜 石铁矛 +1 位作者 卜英杰 石羽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8-73,共6页
城市绿地土壤是城市绿色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质量关键因素。在沈阳三环区域内对城市绿地土壤(0~20cm)取样269份,分析了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城市绿地SOC浓度与碳密度为24.82g/kg和3.98kg/... 城市绿地土壤是城市绿色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质量关键因素。在沈阳三环区域内对城市绿地土壤(0~20cm)取样269份,分析了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城市绿地SOC浓度与碳密度为24.82g/kg和3.98kg/m2,高于研究区周边的郊区和农村表层土壤;SOC浓度和碳密度具有较大的变异范围,CV值达到40%以上;SOC密度与离城市核心距离呈弱的负相关性;SOC密度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表现差异显著,工业用地SOC密度最高,达到4.99kg/m2,居住用地最低,为2.91kg/m2;城市绿地SOC储量随土壤形成时间推移而不断累积,年代越早,SOC密度越高,20世纪80年代最高,达到5.47kg/m2,21世纪10年代最低,为3.18kg/m2。沈阳城市绿地SOC储存的空间分布有以下特点:城市绿地SOC相较于郊区和农村具有一定富集性;其分布不均匀,具有镶嵌性;在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分布差异性大;碳储量由城市核心向城市边缘递减。沈阳三环内绿地SOC储量为6.438×105t,获得沈阳三环内城市SOC储量空间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城市土壤 土壤有机碳储量 土地利用 空间分布 沈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表基底环境对内涝风险的影响机制分析——以沈阳市建成区为例
3
作者 曹晓妍 王曦 +1 位作者 初亚奇 石铁矛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187,共6页
城市的扩张建设会影响自然水文循环,极端化气候造成建成环境的内涝现象逐年增多。剖析城市建设与内涝风险之间的内在耦合联系,揭示城市建成环境的内涝根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填补多学科支撑下城市防涝规划中理论空缺的重要环节。本... 城市的扩张建设会影响自然水文循环,极端化气候造成建成环境的内涝现象逐年增多。剖析城市建设与内涝风险之间的内在耦合联系,揭示城市建成环境的内涝根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填补多学科支撑下城市防涝规划中理论空缺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沈阳市建成区为例,系统研究了城市地表基底环境对内涝风险的影响机制。通过对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水体比例、不透水面比例、林型分布、高差分布、客土分布、地下建设分布及排涝设施标准等地表基底环境因素进行详细统计,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量化各因素的权重系数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排涝设施标准是内涝风险强度的最显著影响因子,硬化比例和地下建设分布对内涝风险强度具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余因子则由于干扰因素过多并不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成环境 地表基底环境 内涝风险强度 影响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系统健康的城市空间影响因素及规划对策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振兴 石羽 +1 位作者 黄娜 石铁矛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1年第5期40-49,共10页
"健康中国"背景下,人民对健康的需求为城市规划的方式与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受到所属地域空间环境的多方层面影响,传统规划一方面在城市发展建设的实际过程中缺乏对呼吸健康的防控,另... "健康中国"背景下,人民对健康的需求为城市规划的方式与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受到所属地域空间环境的多方层面影响,传统规划一方面在城市发展建设的实际过程中缺乏对呼吸健康的防控,另一方面面临着缺少相关指导理论的困境;对呼吸系统的健康防护,形成空间环境致病防控的系统方法,对建设健康城市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呼吸系统疾病的致病特征为出发点,分析总结呼吸系统疾病致病的主要环境诱因,梳理呼吸系统疾病与气候环境、生态环境和空间环境之间的潜在关系,总结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空间环境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风险评估、动态监测和规划控制构成的城市规划应对呼吸系统疾病管控策略,并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最终形成了"防控致病源—阻断致病途径—保护易病人群"的综合防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环境 呼吸系统疾病 致病诱因 规划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绿地景观格局对滞蓄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石铁矛 卜英杰 《风景园林》 2021年第3期88-94,共7页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构建城市海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通过优化绿地景观格局以提升城市整体滞蓄能力的方式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沈阳市三环内建成区为研究范围,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城区、场地2个研究尺度的绿地景观格局进行评...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构建城市海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通过优化绿地景观格局以提升城市整体滞蓄能力的方式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沈阳市三环内建成区为研究范围,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城区、场地2个研究尺度的绿地景观格局进行评价,并利用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2个研究尺度的绿地景观格局与内涝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在城区尺度上,各类绿地景观格局指数对于绿地滞蓄能力影响大小依次为绿地规模特征指数>绿地形态特征指数>绿地分布特征指数;在场地尺度上,各类绿地景观格局指数对于绿地滞蓄能力影响程度依次为绿地分布特征指数>绿地规模特征指数>绿地形态特征指数。通过量化研究得到了不同尺度绿地景观格局对于滞蓄能力的影响规律,可在未来的海绵城市规划中,为不同层次绿地系统布局的规划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景观格局 滞蓄能力 城市内涝 沈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及社会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黄娜 石铁矛 +2 位作者 石羽 李春林 胡远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7946-7954,共9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硬化地表不断挤占透水表面,使得绿色基础设施规模不断下降、破碎化程度逐渐加大,严重影响了绿色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绿色基础设施的发展经历了早期萌芽、初步形成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主要在宏观尺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硬化地表不断挤占透水表面,使得绿色基础设施规模不断下降、破碎化程度逐渐加大,严重影响了绿色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绿色基础设施的发展经历了早期萌芽、初步形成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主要在宏观尺度研究区域生态安全,中观尺度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微观尺度解决社区生态环境问题。目前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内容集中在其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两个方面,主要关注调蓄降雨径流、消减非点源污染、调节区域微气候、居民健康与福祉和空间布局公平性。而供需结构的合理配置也是决定绿色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未来的研究应加强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完善绿色基础设施功能的测度与评估方法,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实际规划相结合,以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降雨径流 非点源污染 城市热岛 健康与福祉 供需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大气防疫的城市公共空间呼吸暴露风险评价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绥 陈雨萌 +2 位作者 石铁矛 周诗文 吴尚遇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32,共12页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公共安全与人类健康,如何对人群在公共空间的呼吸暴露风险进行科学评价,是加强城市风险预警与提高大气防疫能力的基础。本文以城市环境要素对呼吸暴露风险的影响为切入点,耦合呼吸传染概率模型与...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公共安全与人类健康,如何对人群在公共空间的呼吸暴露风险进行科学评价,是加强城市风险预警与提高大气防疫能力的基础。本文以城市环境要素对呼吸暴露风险的影响为切入点,耦合呼吸传染概率模型与城市通风环境评估模型,构建了面向空气传播途径的呼吸暴露风险评价方法。在研究区的实证研究中,计算了基于4个变量(暴露时间、人口数量、背景平均风速、人体间距)的多情形下的呼吸暴露风险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个体行为模式、空间形态与风环境参数与评价结果的相关性显著,根据关键参数的空间分异特征分析,提出了针对多种风险要素的规划防疫策略。研究结果能够为保障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的公共活动安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传染 公共空间 环境要素 通风能力 暴露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风险路径识别与风险过程干预的矿业城市生态格局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绥 吴尚遇 +2 位作者 石铁矛 周诗文 周雪轲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2-87,共6页
矿业开采造成的非点源污染、化学物质迁移等生态风险过程受到景观格局的显著影响,准确识别源汇景观之间生态流所形成的风险路径,是科学干预生态风险、精准实施生态治理的前提。以中国最重要的镁矿基地大石桥市为研究区,在实地样本检测... 矿业开采造成的非点源污染、化学物质迁移等生态风险过程受到景观格局的显著影响,准确识别源汇景观之间生态流所形成的风险路径,是科学干预生态风险、精准实施生态治理的前提。以中国最重要的镁矿基地大石桥市为研究区,在实地样本检测的基础上,考虑地形、土壤、水文等外部条件对镁离子非点源污染过程的影响,在改进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中,引入了包括地形湿度指数、CN值、特征污染物浓度等影响因子构建阻力面,识别镁离子输出风险区与空间迁移的风险路径。针对风险路径的空间分布,提出了加强景观连通度与降低风险暴露度的修复策略,调整风险路径密集区域用地的结构与组分,提升景观结构对风险扩散的阻断能力,构建了"三区两源、一轴五带、多廊多点多组团"的生态格局,从格局优化的途径实现对风险过程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风险 路径 景观格局 生态过程 矿业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