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定量XRD的碱激发胶凝材料分子动力学模拟
1
作者 王晴 李赫维 +2 位作者 丁兆洋 张强 赵明宇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3-490,共8页
提出了一种碱激发胶凝材料分子模型搭建方法,采用Rietveld精修和内标法定量X射线衍射技术(QXRD)分析了碱激发胶凝材料的晶相成分,并与X射线荧光分析(XRF)结果对照分析了非晶相化学成分,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峰法得到碱激发胶凝材料非晶... 提出了一种碱激发胶凝材料分子模型搭建方法,采用Rietveld精修和内标法定量X射线衍射技术(QXRD)分析了碱激发胶凝材料的晶相成分,并与X射线荧光分析(XRF)结果对照分析了非晶相化学成分,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峰法得到碱激发胶凝材料非晶相的近程有序结构,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搭建了水化硅铝酸钠(N‑A‑S‑H)和水化硅铝酸钙(C‑A‑S‑H)的结构,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径向分布函数和体积模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N‑A‑S‑H凝胶的近程有序结构与方钠石接近;C‑A‑S‑H凝胶的近程有序结构与水化钙铝黄长石接近.通过径向分布函数与体积模量验证了搭建模型的准确性.本文的模型搭建方法基于真实样品的XRD测试结果,与单一采用软件模拟的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真实性和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胶凝材料 反应产物 X射线衍射 RIETVELD精修 XRD分峰法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FPR模型的新型乡村经济建筑材料评价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军 蔚筱偲 刘宁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5-1119,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乡村建筑材料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将该体系中的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对新型乡村建筑材料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方法利用AHP-FPR模型分析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验证了AHP-FP... 目的分析新型乡村建筑材料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将该体系中的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对新型乡村建筑材料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方法利用AHP-FPR模型分析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验证了AHP-FPR模型在新型乡村建筑材料评价与优选中的适用性,经实性量化分析,得到秸秆砖在新型乡村经济建材选择中的影响级别特征量为3.36,介于影响程度一般和适用之间,说明秸秆转这一建筑材料在新型乡村经济建材选择中利大于弊.结论初步建立了AHP-FPR评价模型,证明该模型在新型乡村建筑材料模糊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FPR模型 新型乡村经济建筑材料 综合评价 隶属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湿硅藻土基建筑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晴 刘颖琦 +2 位作者 丁兆洋 吴陶俊 张存宝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0-82,共3页
摘要:主要研究不同种类填料及孔径范围对硅藻泥吸放湿性能的影响。研究通过正交优化试验上得到吸放湿最优配合比,即当硅藻土掺量55%,硅灰石粉25%,凹凸棒粉10%的配合比下,吸放湿率达到最优,吸湿率达到14.80%,放湿率达到9.0... 摘要:主要研究不同种类填料及孔径范围对硅藻泥吸放湿性能的影响。研究通过正交优化试验上得到吸放湿最优配合比,即当硅藻土掺量55%,硅灰石粉25%,凹凸棒粉10%的配合比下,吸放湿率达到最优,吸湿率达到14.80%,放湿率达到9.03%。硅藻土对调湿性能影响极为显著,凹凸棒粉次之。通过压汞测试得到,调湿性能最优配合比硅藻泥,孔径基本分布在300~1500nm区间内,该范围对硅藻泥调湿性能有利,吸湿性能好的试样其500~1200am孔径明显较多,300~500am孔隙则为填料自身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湿材料 硅藻土 吸湿率 放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剩余物在无机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徐长伟 王建恒 +2 位作者 田英良 戚红 孙诗兵 《农业工程》 2015年第6期40-43,54,共5页
农业剩余物是一种可再生性资源,其资源化利用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通过各种方法探索其综合利用途径。介绍了农业剩余物在无机建筑保温材料领域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详细对比了胶凝复合法、造孔法和煅烧法3种应用技术的优缺点,并对... 农业剩余物是一种可再生性资源,其资源化利用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通过各种方法探索其综合利用途径。介绍了农业剩余物在无机建筑保温材料领域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详细对比了胶凝复合法、造孔法和煅烧法3种应用技术的优缺点,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剩余物 建筑材料 胶凝复合法 造孔法 煅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泡沫铝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运学 贾旭 +2 位作者 范兆荣 谷亚新 王晓丹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9-535,共7页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可恢复阻尼机制的聚氨酯-泡沫铝(PU-AF)减震复合材料,研究PU-AF减震复合材料的阻尼机制,泡沫铝体积质量对PU-AF静态压缩力学性能、吸能性能的影响。方法将制备的PU-AF复合材料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单调循环压缩试验,...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可恢复阻尼机制的聚氨酯-泡沫铝(PU-AF)减震复合材料,研究PU-AF减震复合材料的阻尼机制,泡沫铝体积质量对PU-AF静态压缩力学性能、吸能性能的影响。方法将制备的PU-AF复合材料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单调循环压缩试验,由应力-应变曲线研究复合材料的阻尼机制和吸能性能。结果当泡沫铝体积质量为0.70~0.85 g/cm 3时,在相同应变值下,随着泡沫铝体积质量的增加,PU-AF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弹性模量均增大。吸能效率在应变为30%以后有所降低,最佳吸能效率对应的应变为25%~35%。结论聚氨酯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应变恢复率;PU-AF是一种很好的减震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开孔泡沫铝 体积质量 应变恢复率 吸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粉煤灰基地聚合物注浆材料力学性能与模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晴 王道熔 +3 位作者 丁纪楠 张强 赵明宇 王一冰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8-252,共5页
针对粉煤灰基地聚合物注浆材料韧性差的问题,研究了两种不同纤维对注浆材料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对纤维增强地聚合物注浆材料微观形貌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揭示注浆材料内部纤维的受力状态,使用ABAQUS软件建立纤维增... 针对粉煤灰基地聚合物注浆材料韧性差的问题,研究了两种不同纤维对注浆材料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对纤维增强地聚合物注浆材料微观形貌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揭示注浆材料内部纤维的受力状态,使用ABAQUS软件建立纤维增强地聚合物注浆材料的有限元模型,对模型开展三点抗折试验模拟,探究基体的损伤破坏形态与基体内部纤维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与聚丙烯纤维相比,玄武岩纤维对注浆材料抗折与抗压强度提升效果更好,当玄武岩纤维的掺量为0.60%时,相较于未添加纤维的空白组,注浆材料的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分别提升了33.54%与19.40%;纤维可以有效减小基体的损伤面积,玄武岩纤维与聚丙烯纤维掺量分别为0.60%与0.90%时,基体内部的纤维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抗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合物 注浆材料 纤维 力学性能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乡村经济建筑材料产品认证评价指标的选择
7
作者 刘军 洪丹丹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46-1150,共5页
目的通过认证体系的研究与实施,有效的规范我国乡村建筑材料市场,促进乡村建筑材料工业科技进步,将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理念深入到乡村,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乡村小康住宅的健康发展.方法对目前国内外产品常用评价方法进行分析,... 目的通过认证体系的研究与实施,有效的规范我国乡村建筑材料市场,促进乡村建筑材料工业科技进步,将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理念深入到乡村,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乡村小康住宅的健康发展.方法对目前国内外产品常用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尤其是对目前国际上发展比较成熟的且与建筑材料相关的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分析新型乡村经济建筑材料产品评价影响因素,评价指标的选取,确定了基础项指标及规定项"5E"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结论在突出经济指标和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的前提下,立足于经济、节能、环保、健康、舒适等"5E"指标的选择,是新型乡村建筑材料产品认证体系中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证体系 经济建筑材料 评价方法 “5E”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PVA、PP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玲玲 姜宁宁 +2 位作者 李畅 孙小巍 周红红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5-120,共6页
通过单掺、复掺聚丙烯腈(PAN)纤维、聚乙烯醇(PVA)纤维和聚丙烯(PP)纤维3种纤维,对比分析纤维种类和纤维掺量对3 d、28 d水泥基复合材料抗折强度、抗压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分布状态探讨作用机... 通过单掺、复掺聚丙烯腈(PAN)纤维、聚乙烯醇(PVA)纤维和聚丙烯(PP)纤维3种纤维,对比分析纤维种类和纤维掺量对3 d、28 d水泥基复合材料抗折强度、抗压强度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分布状态探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单掺PAN纤维对水泥基复合材料28 d抗折强度效果最好;单掺PVA纤维对水泥基复合材料28 d抗压强度提升效果最大;单掺PP纤维对水泥基复合材料3 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均作用明显。复掺时,当PAN纤维掺量为0.8%,PVA纤维掺量为0.2%时,水泥基复合材料28 d抗折强度最高,可达9.728 MPa;当PVA纤维掺量为0.8%,PAN纤维掺量为0.2%时,水泥基复合材料28 d抗压强度最高,可达41.92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复合材料 PAN纤维 PVA纤维 抗折强度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化钢渣及其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27
9
作者 房延凤 王丹 +2 位作者 王晴 孔靖勋 常钧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6-132,共7页
随着全球变暖越来越受到关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的排放、捕集与储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矿物碳酸化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加速自然界中碱性矿物与CO2的反应,进而形成稳定的碳酸盐。该技术所得反应产物稳定,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 随着全球变暖越来越受到关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的排放、捕集与储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矿物碳酸化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加速自然界中碱性矿物与CO2的反应,进而形成稳定的碳酸盐。该技术所得反应产物稳定,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有潜力的CO2储存技术。然而,自然界中天然矿物的固碳效率低、储存CO2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成本高等缺点阻碍了矿物碳酸化技术的发展。利用钢渣等碱性工业废渣代替天然的碱性矿物来储存CO2为减少CO2的排放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同时也为工业废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钢渣的固碳量及碳酸化速度受诸多因素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钢渣的碳酸化机理、钢渣固碳量的影响因素、提高钢渣碳酸化效率及优化碳酸化工艺参数、降低能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我国钢渣产量大,如果仅仅用钢渣碳酸化技术来固碳会增加钢渣的容重并进一步增加钢渣处理的难度,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众多研究者通过碳酸化养护钢渣技术制备建筑材料制品,实现钢渣的建材资源化利用,以期解决钢渣在建筑材料中应用时体积安定性不良的问题。本文从钢渣的碳酸化机理,钢渣中不同碱性矿物的固碳能力及特点,提高钢渣固碳量的措施等方面对碳酸化钢渣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着重介绍了碳酸化钢渣在建筑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及碳酸化养护对钢渣制品及钢渣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分析了碳酸化钢渣在建筑材料中应用的前景、技术难点、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CO2) 碳酸化 钢渣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建筑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化建筑渣土力学和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少华 詹世佐 +2 位作者 康天蓓 丁向群 王凤池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61-4269,共9页
为解决建筑渣土处置难、堆弃难、资源化程度低等问题,本文提出采用固化剂固化建筑渣土。本文对比分析了水泥掺量、固化剂掺量、养护龄期对固化建筑渣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水稳性、抗冻融性能、抗干缩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 为解决建筑渣土处置难、堆弃难、资源化程度低等问题,本文提出采用固化剂固化建筑渣土。本文对比分析了水泥掺量、固化剂掺量、养护龄期对固化建筑渣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水稳性、抗冻融性能、抗干缩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SEM和XRD试验结果分析了固化剂协同水泥固化的固化机理。结果表明,当水泥质量掺量为7%且固化剂质量掺量为3%时,固化建筑渣土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6.91 MPa、劈裂抗拉强度为0.98 MPa、水稳系数91.52%,较水泥质量掺量为10%的对比件分别增加15.7%、31.2%和12.2%;固化剂的掺入具有提高水泥固化土抗干缩性能的作用;冻融循环10次后,固化建筑渣土试件较水泥固化对比试件质量损失率降低44.6%,残余强度增加34.9%。固化剂协同水泥水化反应生成的C-S-H和C-A-H胶凝物质使土颗粒团聚成团粒结构,形成网络骨架提供强度;固化剂中的SiO_(2)、Al_(2)O_(3)减小了土颗粒间的自由水和吸附水含量,加入固化剂后固化土的强度和路用性能得到增强和改善。研究结果为固化建筑渣土在路基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渣土 固化剂 无侧限抗压强度 水稳性能 抗冻融性能 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纶纤维与树脂基体改性对复合材料剪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起睿 叶金蕊 +4 位作者 颜丙越 刘凯 何剑飞 姬晓龙 侯晓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100,共10页
芳纶纤维表面惰性会影响其与树脂间的浸润性能和界面结合强度,因此限制了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输电等领域的应用。为了对比纤维表面改性和树脂基体改性技术对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文中结合光学和力学测试方法... 芳纶纤维表面惰性会影响其与树脂间的浸润性能和界面结合强度,因此限制了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输电等领域的应用。为了对比纤维表面改性和树脂基体改性技术对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文中结合光学和力学测试方法对不同改性技术及处理过程对芳纶纤维表面刻蚀的影响机制开展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乙酸酐化学刻蚀会对芳纶纤维表面基团产生影响且增加表面粗糙度。热氧化刻蚀处理后表面粗糙度显著增加,具有明显“沟壑”状。然而,当乙酸酐化学刻蚀处理时间高于6 h、热氧化刻蚀处理时间高于4 min时,纤维内部结构就会受到损伤,导致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降低。超声浸渍改性处理后,纤维表面粗糙度有一定增加,纤维表面附着的气体将会排出,超过20 min后改性效果趋于稳定。使用偶联剂改性树脂基体可以增加纤维表面的键合作用,当添加量超过3%时,树脂分子间的过度交联导致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下降。研究结果为提高芳纶复合材料浸润性能和界面强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航空航天、电力系统中芳纶复合材料设计及制造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纤维表面改性 界面强度 树脂基体改性 微观形貌 浸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废漆渣在聚乙烯防水板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兆荣 谷亚新 +2 位作者 刘阳 王晓丹 刘运学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88,共5页
以高密度聚乙烯(PE-HD)为基体树脂,固废漆渣为填充改性剂,硅烷偶联剂(KH-560)作为界面改性剂制得漆渣改性PE-HD防水板材。研究了漆渣的用量和硅烷偶联剂对聚乙烯防水板材的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漆渣与PE-HD共混制得的防... 以高密度聚乙烯(PE-HD)为基体树脂,固废漆渣为填充改性剂,硅烷偶联剂(KH-560)作为界面改性剂制得漆渣改性PE-HD防水板材。研究了漆渣的用量和硅烷偶联剂对聚乙烯防水板材的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漆渣与PE-HD共混制得的防水板,其断裂伸长率随着漆渣掺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拉伸强度和接触角度数在漆渣掺量不超过4%时缓慢增大,漆渣掺量超过4%时迅速降低;改性后的PE-HD防水板热老化性能受漆渣影响不大;硅烷偶联剂的加入对改善改性后PE-HD防水板的断裂伸长率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漆渣 防水板材 高密度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果酚-苯酚改性酚醛胺固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3
作者 刘运学 何琳海 +2 位作者 范兆荣 谷亚新 王晓丹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4,共8页
以腰果壳的提取物腰果酚为原料,基于Friedel–Craft烷基化反应与苯酚生成混酚(MP),并将其应用于酚醛胺固化剂的改性,实现绿色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降低传统固化剂对环境健康的危害,进一步提升固化剂的综合性能。使用正交实验分析和单因素... 以腰果壳的提取物腰果酚为原料,基于Friedel–Craft烷基化反应与苯酚生成混酚(MP),并将其应用于酚醛胺固化剂的改性,实现绿色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降低传统固化剂对环境健康的危害,进一步提升固化剂的综合性能。使用正交实验分析和单因素法研究在MP制备的过程中腰果酚替代苯酚的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催化剂用量对MP及改性后的混酚-甲醛-酚醛胺固化剂(MPAT)的影响,确定MP的最佳制备工艺。并使用红外光谱分析和凝胶渗透色谱分析对产物进行表征。当n(腰果酚)∶n(苯酚)=1∶3,反应时间90 min,反应温度120℃,n(催化剂)∶n(苯酚)=1∶50时,制备的MP及MPAT固化剂的性能最佳。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腰果酚侧链上的碳碳双键与苯酚的邻位发生了反应。凝胶渗透色谱分析测得的Pd值为1.19,小于1.2,表明改性后的酚醛胺固化剂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基于腰果酚和苯酚成功合成了MP,并使用MP成功改性酚醛胺固化剂,制得的MPAT固化剂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果酚 苯酚 固化剂 酚醛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废基高强相变轻骨料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14
作者 王全 周树林 +6 位作者 李晓 陈勇 赵明明 王小萌 赵君友 张信龙 王学历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4-237,共4页
旨在开发一种高强固废基相变轻骨料,通过对比内掺法与微胶囊法两种制备工艺,优化参数并评估其性能,以期为建筑节能领域提供经济高效的新型材料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内掺法制备相变轻骨料时,石蜡乳液掺量增加导致轻骨料抗压强度下降、堆... 旨在开发一种高强固废基相变轻骨料,通过对比内掺法与微胶囊法两种制备工艺,优化参数并评估其性能,以期为建筑节能领域提供经济高效的新型材料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内掺法制备相变轻骨料时,石蜡乳液掺量增加导致轻骨料抗压强度下降、堆积密度增大,且相变循环后强度与质量损失显著。微胶囊法工艺中,在12 h内蒸压时间延长可提高孔壁强度、筒压强度,降低堆积密度与吸水性。钢渣粉、干冰与冰屑的掺加,可以协同造孔,维持水化环境,提升孔隙稳定性,消除体积安定性隐患。有机硅憎水剂在0.3%掺量时,可显著改善憎水性。微胶囊法制备的固废基相变轻骨料经50次相变循环后,强度与质量损失率显著低于内掺法。优化工艺参数后,微胶囊法制备的固废基相变轻骨料可达到强度高、稳定性好的要求,且制造成本低,是一种新型固废基节能建筑材料,为建筑节能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轻骨料 微胶囊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对丙烯酸镁/钠复配注浆料的改性研究
15
作者 谷亚新 兰惟庆 +1 位作者 刘运学 范兆荣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45-2152,共8页
针对丙烯酸盐注浆材料易干缩,与基层粘附性不足的问题,向丙烯酸镁/钠复配溶液中引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旨在增强复合凝胶体的保水性和与基层的粘附性。以30%丙烯酸镁/钠复配溶液为主液,过硫酸铵-三乙醇胺为氧化还原体系,研究加入不同量... 针对丙烯酸盐注浆材料易干缩,与基层粘附性不足的问题,向丙烯酸镁/钠复配溶液中引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旨在增强复合凝胶体的保水性和与基层的粘附性。以30%丙烯酸镁/钠复配溶液为主液,过硫酸铵-三乙醇胺为氧化还原体系,研究加入不同量的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凝胶体固化时间、保水性、力学性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HEMA后,凝胶体固化时间延长,粘接强度大幅度提高至70Mpa;拉伸强度和保水性均有提高,体积收缩率由55%降低至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镁/钠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氧化还原体系 保水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剂对热塑性聚烯烃防水卷材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谷亚新 宋友斌 +1 位作者 刘运学 范兆荣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138,共8页
随着光伏屋面的应用与推广,为制备满足应用于光伏屋面的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提高其耐老化性能,使用具有不同抗氧机理的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1010)、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抗氧剂168)... 随着光伏屋面的应用与推广,为制备满足应用于光伏屋面的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提高其耐老化性能,使用具有不同抗氧机理的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1010)、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抗氧剂168)以及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的复合物(抗氧剂B225)分别按照不同添加量的配方加入到TPO防水卷材中,通过测定材料的拉伸性能、吸水率和热处理尺寸变化率探究抗氧剂种类及用量对TPO防水卷材耐老化性能的影响。同时,将3种抗氧剂分别与钛白粉进行复配,探究抗氧剂与钛白粉协效对TPO防水卷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氧剂对提高TPO防水卷材的综合耐老化性能有明显效果,其优异程度依次为抗氧剂B225>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其中0.8份的抗氧剂B225效果最好,拉伸强度保持率为97.2%,断裂伸长率保持率为95%,吸水率为0.8%,热处理尺寸变化率为-0.6%。抗氧剂与钛白粉复配后提高了TPO防水卷材的拉伸强度保持率和断裂伸长率保持率,且表面改性后的钛白粉进一步提高了两种性能,使拉伸强度保持率和断裂伸长率保持率最高分别达到99.1%和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烯烃防水卷材 耐老化 抗氧剂 钛白粉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剂对聚脲/石蜡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影响
17
作者 谷亚新 何兴 +1 位作者 刘运学 范兆荣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77-1784,共8页
为制备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具有调温作用的相变微胶囊材料,本文制备了以石蜡为芯材,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二乙烯三胺(DETA)合成聚脲为壁材的相变微胶囊材料,探究乳化剂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相变微胶囊的收率... 为制备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具有调温作用的相变微胶囊材料,本文制备了以石蜡为芯材,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二乙烯三胺(DETA)合成聚脲为壁材的相变微胶囊材料,探究乳化剂OP-10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不同条件下制备相变微胶囊的收率、热性能、表面形貌、粒径。OP-10作乳化剂时,当乳化剂占比油相3%,乳化转速为800 rpm,芯壁比为2∶1时获得的微胶囊性能更优,热焓值为115.3 J·g^(-1),包覆率为79.77%,平均粒径为22.31μm;SDBS作乳化剂时,当乳化剂占比油相3%,乳化转速为2000 rpm,芯壁比为1∶1.5时取得的微胶囊,热焓值为77.35 J·g^(-1),包覆率为53.11%,平均粒径为18.67μm。以OP-10为乳化剂得到的微胶囊热焓值较高,受制备条件影响较小,热学性能较稳定;以SDBS为乳化剂得到的微胶囊表面形貌较规整,收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聚脲 相变微胶囊 乳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增塑剂对聚氯乙烯卷材耐久性的影响
18
作者 谷亚新 张继丰 +1 位作者 刘运学 范兆荣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5-150,共6页
为了研究多种不同的单一增塑剂对聚氯乙烯防水卷材在固液气3种状态下的耐久性能的影响,以增塑剂、聚氯乙烯和钙锌热稳定剂为主要原料,通过混炼模压制备聚氯乙烯卷材,对比添加不同种类的增塑剂在固态泡沫板荷载、液态三种溶液(水、无水... 为了研究多种不同的单一增塑剂对聚氯乙烯防水卷材在固液气3种状态下的耐久性能的影响,以增塑剂、聚氯乙烯和钙锌热稳定剂为主要原料,通过混炼模压制备聚氯乙烯卷材,对比添加不同种类的增塑剂在固态泡沫板荷载、液态三种溶液(水、无水乙醇、石油醚)和气态3种介质状态下对PVC防水卷材的质量损失率,分析不同增塑剂对聚氯乙烯卷材耐久性的影响,并通过热失重分析其不同增塑剂制品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气相介质中耐挥发性能最佳的是癸二酸二辛酯、偏苯三酸三辛酯、柠檬酸三丁酯,而在水中的耐抽出性能整体皆比较好,在无水乙醇中,耐抽出性能最佳的是氯化石蜡、偏苯三酸三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而在石油醚介质中,耐抽出性能最佳的是柠檬酸三丁酯、氯化石蜡、偏苯三酸三辛酯。在固态介质中,耐迁移性能最佳的为氯化石蜡、偏苯三酸三辛酯、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壬基。热稳定性最佳的为邻苯二甲基二辛酯、环己烷1,2-二甲酸二异壬基、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在不同介质中的综合条件下,耐久性能最佳的单一增塑剂为柠檬酸三丁酯、偏苯三酸三辛酯及氯化石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塑剂 聚氯乙烯卷材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有色金属加工厂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和源解析
19
作者 唐玉兰 张萧汉 +1 位作者 黄殿男 李婷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2-742,共11页
为探究某有色金属加工厂遗留地块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损害程度与污染来源,共采集研究区域202个采样点的土壤样本进行研究,采样深度为6 m。分析Cu、Pb、Ni、Hg、As、Cd、Zn 7种元素含量特征;采用三维克里格插值法分析重金属空间分布特... 为探究某有色金属加工厂遗留地块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损害程度与污染来源,共采集研究区域202个采样点的土壤样本进行研究,采样深度为6 m。分析Cu、Pb、Ni、Hg、As、Cd、Zn 7种元素含量特征;采用三维克里格插值法分析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土壤环境损害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利用改进累积频率曲线法计算损害基线并进行污染评价;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源解析模型探究土壤重金属来源。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的Cu、Pb、Ni、As、Zn元素均超出筛选值,Hg、Cd元素虽然并未超过筛选值,但相比于背景值仍有一定程度的累积;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块使用情况较一致,在垂向上,重金属的污染范围及程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改进累积频率曲线法能够有效地识别环境损害事件发生时的土壤状况,使用背景值、筛选值以及该方法得到的基线值进行土壤污染评价可知,地块受Cu、Pb、As元素的损害较为严重,Ni、Cd、Zn元素的损害程度为中等,Hg元素的损害程度较轻;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较为复杂。由主成分分析解析出前3种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1.63%,其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复合工业污染源(41.47%)、自然源(16.28%)、化石燃料燃烧源(13.88%)。PMF模型的解析结果更加精细,其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金属冶炼与原料堆放源(74.93%)、自然与交通排放源(12.97%)、矿石精炼与电镀源(7.34%)、大气沉降源(4.76%)。研究结果可为土壤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及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土壤污染 重金属 三维克里格 环境损害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料设计的矿物掺合料对磷酸镁水泥耐水性影响
20
作者 丁向群 李航宇 +2 位作者 郭金波 王梓屹 吴彦伯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7-675,共9页
研究矿物掺合料对磷酸镁水泥(MPC)耐水性的影响,以改善磷酸镁水泥耐水性差、在水环境中强度降低导致工程应用受限的问题。测试单掺粉煤灰、矿粉和偏高岭土对磷酸镁水泥抗压强度和耐水性的影响,运用单纯形重心混料设计研究矿物掺合料复... 研究矿物掺合料对磷酸镁水泥(MPC)耐水性的影响,以改善磷酸镁水泥耐水性差、在水环境中强度降低导致工程应用受限的问题。测试单掺粉煤灰、矿粉和偏高岭土对磷酸镁水泥抗压强度和耐水性的影响,运用单纯形重心混料设计研究矿物掺合料复掺对磷酸镁水泥抗压强度和耐水性的影响,通过回归模型分析其显著性。利用XRD和SEM分析硬化磷酸镁水泥的相组成和内部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粉煤灰在10%掺量下,可以提高磷酸镁水泥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和耐水性。矿粉在10%的掺量下可以提高磷酸镁水泥28 d抗压强度,不同掺量下对耐水性影响与空白组相近,略低于空白组。偏高岭土在30%掺量以内都可以改善磷酸镁水泥的抗压强度和耐水性,当偏高岭土掺量为10%时改善效果最为明显,28 d抗压强度达到61.1 MPa,强度保留率达到90%。在复掺情况下,当m(矿粉)∶m(偏高岭土)=0.27∶0.73时,磷酸镁水泥28 d抗压强度达到63.2 MPa,强度保留率达到了94%。粉煤灰与偏高岭土能有效提高磷酸镁水泥耐水性和强度保留率,对磷酸镁水泥耐水性改性机理相似。混料设计能有效地分析复掺情况下,各种成分对磷酸镁水泥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镁水泥 耐水性 抗压强度 混料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