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5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吊顶补风的严寒地区住宅厨房热环境优化研究
1
作者 黄凯良 敬丹阳 +2 位作者 冯国会 李晓旭 滕旭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1-407,共7页
提出一种在厨房吊顶设置补风口的方案,解决室内热舒适与空气污染之间的矛盾。对开窗通风与吊顶补风工况进行现场试验,监测室内温度与CO_(2)体积浓度变化;应用Fluent软件建模分析开窗通风与吊顶补风两种方案的温度与CO_(2)体积浓度分布特... 提出一种在厨房吊顶设置补风口的方案,解决室内热舒适与空气污染之间的矛盾。对开窗通风与吊顶补风工况进行现场试验,监测室内温度与CO_(2)体积浓度变化;应用Fluent软件建模分析开窗通风与吊顶补风两种方案的温度与CO_(2)体积浓度分布特征,进而对开口位置模拟优化。结果表明,开启补风口后室内热环境有所改善,呼吸区温度相比开窗时高15.8℃,室内CO_(2)平均体积浓度仅比开窗时高0.0027%;补风口设置在厨房中后部时,效果更佳。吊顶补风方案能够兼顾室内温度与空气品质,具有一定的新风预热效果,易操作、成本低,更易于居民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厨房 吊顶补风 污染物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下人体生理指标敏感性试验研究
2
作者 孙佳琳 冯国会 +1 位作者 臧艳 李兆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确定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下作业人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工况下的敏感程度,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试验得出各项生理参数的极限值,分析环境参数与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人体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工况下的敏感程度,对各生理参... 确定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下作业人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工况下的敏感程度,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试验得出各项生理参数的极限值,分析环境参数与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人体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工况下的敏感程度,对各生理参数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工况下,各项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各敏感性生理指标对温度的敏感程度排序为:疲劳症状、心率、皮肤温度、热感觉、耳道温度,对相对湿度的敏感程度排序为:热感觉、疲劳症状、心率、耳道温度、皮肤温度;提出了人体生理综合评价指标。基于小样本试验得出了耳道温度、心率、皮肤温度、热感觉以及疲劳症状为敏感性生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低氧环境 热应激 敏感性生理参数 生理综合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城市滨水区建筑高度和密度对水体降温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晔 纪旭 +1 位作者 袁敬诚 安天一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0,共8页
探究水体周边区域的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对水体降温效应的影响,为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提供技术支持。基于Landsat8及Sentinel-2遥感影像数据,选取2020年夏季沈阳市三环内的浑河及其周边特定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借助一河两岸类型划分法划分三... 探究水体周边区域的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对水体降温效应的影响,为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提供技术支持。基于Landsat8及Sentinel-2遥感影像数据,选取2020年夏季沈阳市三环内的浑河及其周边特定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借助一河两岸类型划分法划分三环内的浑河滨水区,并利用ArcGIS软件计算研究区的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依据建筑参数和区域划分结果,构建多环缓冲区,计算浑河的降温效应;借助相关性分析,探讨浑河降温强度、各分区的平均地表温度与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之间的关联。建筑密度与滨水区地表温度呈线性正相关,与降温强度呈线性负相关;建筑高度与滨水区地表温度的相关性较弱,与降温强度呈非线性相关;密集高层建筑群离水体越远,水体降温效果越好。浑河的水体降温效应距离最远可达1.2 km;建筑密度小于0.2,建筑高度低于12.7 m时,水体降温效果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 滨水区 降温强度 建筑密度 建筑高度 多环缓冲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铋基MOF材料光催化在环境治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海明 鹿晓菲 +3 位作者 欧阳凯歌 田炜杰 马晓晨 魏婕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116,共10页
铋(Bi)基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因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响应特性以及光催化活性,作为一种高效的光催化材料在环境治理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总结了Bi基MOF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通过水热/溶剂热合成法、微波辅助合成法及超声辅助合成法... 铋(Bi)基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因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响应特性以及光催化活性,作为一种高效的光催化材料在环境治理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总结了Bi基MOF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通过水热/溶剂热合成法、微波辅助合成法及超声辅助合成法等方法制备纯相Bi-MOF,以及通过两步水热/溶剂热和机械化学等方法制备Bi基MOF二元/多元复合材料;阐明了Bi基MOF材料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的作用机理;综述了Bi基MOF材料在光催化降解水体中的染料、药品、个人护理产品和去除水体重金属,光催化转换CO_(2)和NO气体以及光催化降解土壤中农药残留等环境治理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对Bi基MOF光催化材料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拓展Bi基MOF材料及其光催化技术的应用领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基金属有机框架 合成 光催化 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和再生白卡纸环境影响对比分析
5
作者 刘想 王涛 +2 位作者 岳波 孟棒棒 林晔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7-184,共8页
废纸回收的环保问题是废纸再生行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促进再生纸行业的稳定发展,研究选取进口原料制备的再生白卡纸以及国内原生白卡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ReCiPe 2016的中间点和终点方法对其生命周期进行评价,着重分析了生产过程... 废纸回收的环保问题是废纸再生行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促进再生纸行业的稳定发展,研究选取进口原料制备的再生白卡纸以及国内原生白卡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ReCiPe 2016的中间点和终点方法对其生命周期进行评价,着重分析了生产过程中造成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国内原生白卡纸,每生产1000 kg的再生白卡纸会排放28600.00 kg的当量CO_(2),陆地酸化效应潜值会减少101.00 kg(以SO_(2)计),6个中间点环境影响类别中,人类致癌毒性是原生和再生白卡纸生产过程中最明显的环境影响。进口再生纸原料的资源化生产过程中,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的主要贡献者分别是外购木浆、蒸汽以及电力,分别占比45.75%、22.36%、13.93%;原木是国内原生白卡纸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系统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占99.33%。研究结果可以为造纸业提供减轻再生纸生产过程中环境影响的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白卡纸 再生白卡纸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建筑外形对周围风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6
作者 冯国会 梁传志 +1 位作者 徐硕 李威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6年第6期945-950,共6页
目的分析非对称外形建筑周围风环境的风场分布及非对称建筑外形对周围风场分布的影响.方法以计算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有限容积法对非对称几何体建筑风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宽度和高度相同的对称外形建筑周围风环境进行了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非对称外形建筑周围风环境的风场分布及非对称建筑外形对周围风场分布的影响.方法以计算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有限容积法对非对称几何体建筑风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宽度和高度相同的对称外形建筑周围风环境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得到了非对称几何体建筑周围速度场、压力场、迹线图的分布,说明建筑的几何外形对其周围风场影响非常大,非对称几何体建筑与相对应的对称几何体建筑周围风场有很大不同.结论该建筑迎风面静压与建筑物后侧的负压相互间存在较大压差,有利于自然通风;hz=1.5(人行高度)风速低于5 m/s,满足舒适性标准.建筑背面存在的负压和大的涡旋不利于污染物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风环境 非对称几何体建筑 标准 κ—ε湍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空间辐射采暖的数值模拟——以沈阳体育学院排球馆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思平 陈健 +1 位作者 钱建华 韩永亮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8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分析燃气辐射采暖系统在高大空间建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Airpak2.1软件,选用DO辐射模型,k-ε模型,对某高大空间的辐射采暖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模拟研究.结果得到了地面、空间温度场分布,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靠近南窗的一个温... 目的分析燃气辐射采暖系统在高大空间建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Airpak2.1软件,选用DO辐射模型,k-ε模型,对某高大空间的辐射采暖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模拟研究.结果得到了地面、空间温度场分布,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靠近南窗的一个温度分布断面,窗户的传热系数要大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室外冷空气会渗透窗户的缝隙进入室内.结论采暖空间的温度在18℃左右,地面温度比室内空气温度略高,空间内温度梯度较小,模拟证明燃气辐射采暖满足室内温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辐射采暖 CFD模拟 DO辐射模型 k-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某小区室外气流场模拟及室内环境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宏伟 陈巧玲 赵思聪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3-960,共8页
目的研究建筑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的相关性,以期通过室外环境的优劣来分析建筑室内环境,使人们有一个较良好的室内生活环境.方法运用数值模拟Fluent软件模拟建筑室外气流场,得出在不同高度处小区风速及风压分布,通过分析不同高度处小区... 目的研究建筑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的相关性,以期通过室外环境的优劣来分析建筑室内环境,使人们有一个较良好的室内生活环境.方法运用数值模拟Fluent软件模拟建筑室外气流场,得出在不同高度处小区风速及风压分布,通过分析不同高度处小区风速和风压的变化来研究建筑小区室外环境.结果建筑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有较大关联,建筑室外气流场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建筑室内环境.结论模拟建筑室外气流场不仅可以评价建筑室外环境,而且对行人的日常出行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外环境 室内环境 数值模拟 气流场 行人日常出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ssel框架沈阳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军 杨庆元 +3 位作者 廖黎燕 郭亚琼 陈东宁 李万彬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建立沈阳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对沈阳市水环境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基于复合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以《沈阳市统计年鉴》(2002~2008)和《沈阳市水资源公报》(2002~2008)上的数据为核心数据,结合沈阳市自然、社会... 目的建立沈阳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对沈阳市水环境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基于复合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以《沈阳市统计年鉴》(2002~2008)和《沈阳市水资源公报》(2002~2008)上的数据为核心数据,结合沈阳市自然、社会经济、水环境资料,应用Bossel基本类定向指标评分标准,建立沈阳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对沈阳市水环境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包括发展态势、协调性、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程度综合评价.结果沈阳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可持续性程度具有一定的波动,且处于弱可持续的边缘.结论该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和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可持续发展 Bossel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建筑立面铺设的多面体结构光伏系统产能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国会 赵天宇 +1 位作者 黄凯良 程昱茜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3-920,共8页
目的 高效利用建筑立面空间资源,提高建筑立面太阳能发电潜力,降低自身能源消耗以提升建筑整体节能效果。方法 设计一种应用于建筑立面的多面体结构光伏系统,并以某近零能耗建筑为例,利用PVsyst软件建立模型,分别模拟其在严寒地区气候... 目的 高效利用建筑立面空间资源,提高建筑立面太阳能发电潜力,降低自身能源消耗以提升建筑整体节能效果。方法 设计一种应用于建筑立面的多面体结构光伏系统,并以某近零能耗建筑为例,利用PVsyst软件建立模型,分别模拟其在严寒地区气候条件下东、南、西、北四种朝向的产能情况,与相同条件下平铺结构光伏系统产能进行对比,计算两种不同结构光伏系统在该建筑中的能源贡献率。结果 多面体结构光伏系统在四种朝向下的年发电量较之平铺结构光伏系统均有所提升,北向提升幅度最大,东、西向相近,较北向次之,南向最小;多面体结构光伏系统年总产能占建筑能耗总量56.76%,相较于平铺结构光伏系统提高了3.76%。结论 通过对建筑立面进行合理光伏系统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立面太阳能发电潜力,实现能量的自发自用,满足建筑部分用能需求,进而降低建筑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立面 多面体结构 光伏系统 发电量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超低能耗教学建筑新风系统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康智强 王彤 +2 位作者 王云毅 郝宝瑞 刘馨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5-351,共7页
目的 解决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中人员密集场所供暖期新风系统的适用性问题。方法 以沈阳市某小学教学楼中三种典型教室为例,应用Designbuilder软件建立能耗模型,分析自然通风、有无热回收的定(变)风量机械通风五种工况下超低能耗建筑... 目的 解决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中人员密集场所供暖期新风系统的适用性问题。方法 以沈阳市某小学教学楼中三种典型教室为例,应用Designbuilder软件建立能耗模型,分析自然通风、有无热回收的定(变)风量机械通风五种工况下超低能耗建筑的各项能耗、相对节能率和本体节能率,以及室内CO_(2)体积分数变化。结果 无热回收的变风量、有热回收的定(变)风量与无热回收的定风量机械通风相比,节能率分别为12%~30%、32%~46%、38%~57%;有热回收的变风量机械通风总能耗最低,且接近自然通风工况;五种工况室内CO_(2)体积分数均小于0.09%。结论 人员密集场所中有热回收的定(变)风量机械通风节能效果显著;建筑气密性的提高导致机械通风系统新风能耗增加,经济性和节能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能耗建筑 Designbuilder 相对节能率 建筑气密性 新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建筑设计优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水 李思尧 +1 位作者 刘雪研 姚钰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54-3062,共9页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对建筑物进行优化设计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个新途径;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更使得建筑优化设计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了更加全面地掌握基于数值模拟的优化技术在实际建筑中的应用现状,对优化研究的主要阶段进行了...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对建筑物进行优化设计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个新途径;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更使得建筑优化设计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了更加全面地掌握基于数值模拟的优化技术在实际建筑中的应用现状,对优化研究的主要阶段进行了概括,归类分析了各类优化平台的优缺点,总结对比了各类优化算法的性能。分析发现,优化阶段主要分为预处理、优化、后处理3个阶段;优化工具根据开发目的分为三大类;常用的优化算法有:进化算法、无导数搜索算法、混合算法;并且当下的优化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值得探索与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建筑优化 优化算法 优化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办公建筑负荷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庆辉 马语辰 +2 位作者 黄凯良 冯国会 徐宁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7,共7页
目的 研究严寒地区某近零能耗办公建筑负荷特性,以便逐步完善近零能耗办公建筑的性能化设计方案,达到近零能耗建筑预定的性能目标。方法 以处于设计阶段的某近零能耗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使用DesignBuilder软件对参照建筑与目标建筑分别... 目的 研究严寒地区某近零能耗办公建筑负荷特性,以便逐步完善近零能耗办公建筑的性能化设计方案,达到近零能耗建筑预定的性能目标。方法 以处于设计阶段的某近零能耗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使用DesignBuilder软件对参照建筑与目标建筑分别进行能耗模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目标建筑全年累计热负荷指标为15.96 (kW·h)/m^(2),全年累计冷负荷指标为19.94 (kW·h)/m^(2);目标建筑与65%的节能建筑相比,累计总负荷指标降低45.86%,热负荷指标降低64.34%,冷负荷指标降低5.89%。结论 近零能耗办公建筑夏季冷负荷指标略高于冬季热负荷指标,各项节能技术对降低热负荷指标及累计总负荷指标均有促进作用,内部热扰和外窗太阳得热对冷热负荷指标影响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近零能耗建筑 办公建筑 DesignBuilder 负荷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光顶形式的建筑光环境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姗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9期107-109,共3页
为探究不同形式的采光顶对室内光环境的影响,本文以沈阳某具有采光顶的建筑为建筑原型,分别列举了市面上普遍的3种采光顶形式,分别为平顶型、圆弧形、坡型3种形式,从采光系数、光照时间、采光均匀度3个方面来分析对比采光顶形式的不同,... 为探究不同形式的采光顶对室内光环境的影响,本文以沈阳某具有采光顶的建筑为建筑原型,分别列举了市面上普遍的3种采光顶形式,分别为平顶型、圆弧形、坡型3种形式,从采光系数、光照时间、采光均匀度3个方面来分析对比采光顶形式的不同,室内光环境的变化,为今后具有采光顶的建筑设计之初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光顶 光环境 采光系数 采光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fion-SDS改性Ti/Sb-SnO_(2)/PbO_(2)电极电催化氧化金橙Ⅱ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亚峰 刘奕含 郭鹏成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3,99,共7页
采用投加聚电解质Nafion和表面活性剂SDS的方式对Ti/Sb-SnO_(2)/PbO_(2)阳极进行改性,并分析电解质浓度、pH、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afion和SDS的加入使得电极表面更加致密,析氧电位较未改性前提升0.1 V,... 采用投加聚电解质Nafion和表面活性剂SDS的方式对Ti/Sb-SnO_(2)/PbO_(2)阳极进行改性,并分析电解质浓度、pH、电流密度、极板间距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afion和SDS的加入使得电极表面更加致密,析氧电位较未改性前提升0.1 V,改性后电极废水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提升14.93%和19.35%。工艺处理条件为电解质质量浓度为1.5 g/L、pH=4、电流密度为40 mA/cm^(2)、极板间距为2.5 cm,此时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1.95%和78.4%。在该体系中·OH自由基为起主要作用的活性基团,反应体系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方程。改性后的电极对酸性橙7水样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为电催化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氧化 NAFION SDS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氧化法-超滤联用工艺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班福忱 张辰瑞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6,共7页
近年来基于高级氧化法联合超滤工艺得到广泛研究应用,文章首先概括了超滤膜污染原因与高级氧化法-超滤联用工艺原理,分别分析了国内外近年来超滤工艺与电化学、UV、臭氧、Fenton等高级氧化工艺联合工艺的研究发展现状,介绍不同高级氧化... 近年来基于高级氧化法联合超滤工艺得到广泛研究应用,文章首先概括了超滤膜污染原因与高级氧化法-超滤联用工艺原理,分别分析了国内外近年来超滤工艺与电化学、UV、臭氧、Fenton等高级氧化工艺联合工艺的研究发展现状,介绍不同高级氧化技术与其联合超滤膜工艺对水中有机污染物处理的研究进展,对其优缺点与处理效果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高级氧化法-超滤联用工艺发展趋势与展望,为其在水处理工程中的进一步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氧化法 超滤 组合工艺 膜通量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基复合土壤改良剂配方优化及改良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殿男 李锐 +3 位作者 吴雨涵 张黎 孙海波 王宏森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6,共11页
为探寻多元复合型土壤改良剂对沙化土壤的改良效果和机理,文章以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沙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正交试验考察脱水污泥、污泥堆肥产物和聚丙烯酰胺(PAM)在对沙化土壤理化性质、营养性质和团聚体结构的影响,同时筛选出最... 为探寻多元复合型土壤改良剂对沙化土壤的改良效果和机理,文章以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沙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正交试验考察脱水污泥、污泥堆肥产物和聚丙烯酰胺(PAM)在对沙化土壤理化性质、营养性质和团聚体结构的影响,同时筛选出最佳的投配比例。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分析污泥基复合土壤改良剂对沙化土壤的改良机理。结果表明,T12处理组(脱水污泥15%、污泥堆肥产物20%、PAM 0.50%)为最佳的投配比例,可以有效地改善沙化土壤的理化性质、营养性质和团聚体结构。土壤饱和含水率提高了107.87%,TN和有机质分别提高至7.02 g/kg和77.90 g/kg,土壤>0.25 mm机械性和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占比超过7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的营养指标与比重和容重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团聚体结构呈正相关关系(P<0.05)。改良后土壤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大、平均孔径减小、C元素占比显著增加、土壤结构排列更紧密,是土壤结构稳定性和保水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污泥 污泥堆肥产物 沙化土壤 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e_(2)O_(4)/MoS_(2)的制备及其活化PMS降解四环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驰 魏佳华 +2 位作者 侯雪 何旷怡 高瑞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4-201,共8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CoFe_(2)O_(4)/MoS_(2)复合材料催化剂。采用SEM、XRD、XPS、FTIR等手段对该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将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四环素(TC)。进一步探讨了CoFe_(2)O_(4)/MoS_(2)投加量、PMS投加量、pH、TC初始... 利用水热法合成CoFe_(2)O_(4)/MoS_(2)复合材料催化剂。采用SEM、XRD、XPS、FTIR等手段对该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将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四环素(TC)。进一步探讨了CoFe_(2)O_(4)/MoS_(2)投加量、PMS投加量、pH、TC初始质量浓度、共存阴离子等因素对TC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TC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CoFe_(2)O_(4)/MoS_(2)投加量为0.5 g/L,PMS投加量为0.4 g/L,pH=3时,60 min内TC降解率可达到92.23%,反应速率常数为0.0095 L/(mg·min)。在含有无机阴离子的反应体系中,HCO_(3)^(-)和CO_(3)^(2-)对CoFe_(2)O_(4)/MoS_(2)活化PMS去除TC有明显抑制作用,SO_(4)^(2-)、H_(2)PO_(4)^(-)、Cl^(-)抑制作用较弱。自由基猝灭实验证实,CoFe_(2)O_(4)/MoS_(2)活化PMS可以产生活性氧物种SO_(4)^(·-)、·OH、O_(2)^(·-)、1 O_(2),其均参与了降解TC的反应,其中SO_(4)^(·-)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e_(2)O_(4)/MoS_(2) 四环素 过一硫酸盐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M水箱联合SASHP供暖系统的运行特性分析
19
作者 赫娜 冯国会 +2 位作者 王刚 常莎莎 张磊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6-683,共8页
为解决严寒地区农村居住建筑供暖方式落后、供暖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一种PCM水箱联合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耦合供暖系统。以沈阳地区某农宅为研究对象,运用TRNSYS软件建立耦合供暖系统模型和单一空气源热泵... 为解决严寒地区农村居住建筑供暖方式落后、供暖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一种PCM水箱联合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耦合供暖系统。以沈阳地区某农宅为研究对象,运用TRNSYS软件建立耦合供暖系统模型和单一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模型,模拟研究两种系统运行特性,并对二者的能源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对比分析。耦合系统太阳能保证率和太阳能集热器效率分别为55%、46%,系统平均COP为3.48,PCM蓄热水箱对系统供热量的贡献率为14%,耦合系统投资回收期为4.14年。与空气源热泵系统相比,PCM水箱联合的耦合系统整个供暖期节约电能40%,CO_(2)减排量提高39.78%。耦合供暖系统能效高、运行稳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好,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为严寒地区农宅供暖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宅供暖 PCM水箱 能源耦合 太阳能 空气源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埋管跨季节储热技术研究与展望
20
作者 冯国会 田晓珂 +2 位作者 王茜如 黄凯良 刘馨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7-215,共9页
针对地埋管跨季节储热技术可解决余热资源用于供暖时存在的时间、空间不匹配问题,归纳总结了影响地埋管储热效果的因素;综述了地埋管储热技术的长周期模拟研究,分析其环境效益、系统效能和运行策略等;归纳了地埋管储热技术的两类应用形... 针对地埋管跨季节储热技术可解决余热资源用于供暖时存在的时间、空间不匹配问题,归纳总结了影响地埋管储热效果的因素;综述了地埋管储热技术的长周期模拟研究,分析其环境效益、系统效能和运行策略等;归纳了地埋管储热技术的两类应用形式,分别阐述了其系统构成、运行特点和各工程存在的问题,并就各问题总结经验;最后总结了目前地埋管储热技术易出现的问题,就设计计算、联合运行和自动控制对未来地埋管跨季节储热技术的发展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管跨季节储热 地埋管换热器 影响因素 长周期模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