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0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吊顶补风的严寒地区住宅厨房热环境优化研究
1
作者 黄凯良 敬丹阳 +2 位作者 冯国会 李晓旭 滕旭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1-407,共7页
提出一种在厨房吊顶设置补风口的方案,解决室内热舒适与空气污染之间的矛盾。对开窗通风与吊顶补风工况进行现场试验,监测室内温度与CO_(2)体积浓度变化;应用Fluent软件建模分析开窗通风与吊顶补风两种方案的温度与CO_(2)体积浓度分布特... 提出一种在厨房吊顶设置补风口的方案,解决室内热舒适与空气污染之间的矛盾。对开窗通风与吊顶补风工况进行现场试验,监测室内温度与CO_(2)体积浓度变化;应用Fluent软件建模分析开窗通风与吊顶补风两种方案的温度与CO_(2)体积浓度分布特征,进而对开口位置模拟优化。结果表明,开启补风口后室内热环境有所改善,呼吸区温度相比开窗时高15.8℃,室内CO_(2)平均体积浓度仅比开窗时高0.0027%;补风口设置在厨房中后部时,效果更佳。吊顶补风方案能够兼顾室内温度与空气品质,具有一定的新风预热效果,易操作、成本低,更易于居民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厨房 吊顶补风 污染物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下人体生理指标敏感性试验研究
2
作者 孙佳琳 冯国会 +1 位作者 臧艳 李兆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确定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下作业人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工况下的敏感程度,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试验得出各项生理参数的极限值,分析环境参数与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人体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工况下的敏感程度,对各生理参... 确定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下作业人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工况下的敏感程度,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试验得出各项生理参数的极限值,分析环境参数与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人体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工况下的敏感程度,对各生理参数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工况下,各项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各敏感性生理指标对温度的敏感程度排序为:疲劳症状、心率、皮肤温度、热感觉、耳道温度,对相对湿度的敏感程度排序为:热感觉、疲劳症状、心率、耳道温度、皮肤温度;提出了人体生理综合评价指标。基于小样本试验得出了耳道温度、心率、皮肤温度、热感觉以及疲劳症状为敏感性生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低氧环境 热应激 敏感性生理参数 生理综合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城市滨水区建筑高度和密度对水体降温效应的影响
3
作者 林晔 纪旭 +1 位作者 袁敬诚 安天一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0,共8页
探究水体周边区域的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对水体降温效应的影响,为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提供技术支持。基于Landsat8及Sentinel-2遥感影像数据,选取2020年夏季沈阳市三环内的浑河及其周边特定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借助一河两岸类型划分法划分三... 探究水体周边区域的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对水体降温效应的影响,为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提供技术支持。基于Landsat8及Sentinel-2遥感影像数据,选取2020年夏季沈阳市三环内的浑河及其周边特定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借助一河两岸类型划分法划分三环内的浑河滨水区,并利用ArcGIS软件计算研究区的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依据建筑参数和区域划分结果,构建多环缓冲区,计算浑河的降温效应;借助相关性分析,探讨浑河降温强度、各分区的平均地表温度与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之间的关联。建筑密度与滨水区地表温度呈线性正相关,与降温强度呈线性负相关;建筑高度与滨水区地表温度的相关性较弱,与降温强度呈非线性相关;密集高层建筑群离水体越远,水体降温效果越好。浑河的水体降温效应距离最远可达1.2 km;建筑密度小于0.2,建筑高度低于12.7 m时,水体降温效果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 滨水区 降温强度 建筑密度 建筑高度 多环缓冲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铋基MOF材料光催化在环境治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海明 鹿晓菲 +3 位作者 欧阳凯歌 田炜杰 马晓晨 魏婕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116,共10页
铋(Bi)基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因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响应特性以及光催化活性,作为一种高效的光催化材料在环境治理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总结了Bi基MOF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通过水热/溶剂热合成法、微波辅助合成法及超声辅助合成法... 铋(Bi)基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因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响应特性以及光催化活性,作为一种高效的光催化材料在环境治理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总结了Bi基MOF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通过水热/溶剂热合成法、微波辅助合成法及超声辅助合成法等方法制备纯相Bi-MOF,以及通过两步水热/溶剂热和机械化学等方法制备Bi基MOF二元/多元复合材料;阐明了Bi基MOF材料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的作用机理;综述了Bi基MOF材料在光催化降解水体中的染料、药品、个人护理产品和去除水体重金属,光催化转换CO_(2)和NO气体以及光催化降解土壤中农药残留等环境治理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对Bi基MOF光催化材料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拓展Bi基MOF材料及其光催化技术的应用领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基金属有机框架 合成 光催化 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和再生白卡纸环境影响对比分析
5
作者 刘想 王涛 +2 位作者 岳波 孟棒棒 林晔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7-184,共8页
废纸回收的环保问题是废纸再生行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促进再生纸行业的稳定发展,研究选取进口原料制备的再生白卡纸以及国内原生白卡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ReCiPe 2016的中间点和终点方法对其生命周期进行评价,着重分析了生产过程... 废纸回收的环保问题是废纸再生行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促进再生纸行业的稳定发展,研究选取进口原料制备的再生白卡纸以及国内原生白卡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ReCiPe 2016的中间点和终点方法对其生命周期进行评价,着重分析了生产过程中造成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国内原生白卡纸,每生产1000 kg的再生白卡纸会排放28600.00 kg的当量CO_(2),陆地酸化效应潜值会减少101.00 kg(以SO_(2)计),6个中间点环境影响类别中,人类致癌毒性是原生和再生白卡纸生产过程中最明显的环境影响。进口再生纸原料的资源化生产过程中,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的主要贡献者分别是外购木浆、蒸汽以及电力,分别占比45.75%、22.36%、13.93%;原木是国内原生白卡纸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系统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占99.33%。研究结果可以为造纸业提供减轻再生纸生产过程中环境影响的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白卡纸 再生白卡纸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建筑外形对周围风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6
作者 冯国会 梁传志 +1 位作者 徐硕 李威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6年第6期945-950,共6页
目的分析非对称外形建筑周围风环境的风场分布及非对称建筑外形对周围风场分布的影响.方法以计算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有限容积法对非对称几何体建筑风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宽度和高度相同的对称外形建筑周围风环境进行了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非对称外形建筑周围风环境的风场分布及非对称建筑外形对周围风场分布的影响.方法以计算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有限容积法对非对称几何体建筑风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宽度和高度相同的对称外形建筑周围风环境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得到了非对称几何体建筑周围速度场、压力场、迹线图的分布,说明建筑的几何外形对其周围风场影响非常大,非对称几何体建筑与相对应的对称几何体建筑周围风场有很大不同.结论该建筑迎风面静压与建筑物后侧的负压相互间存在较大压差,有利于自然通风;hz=1.5(人行高度)风速低于5 m/s,满足舒适性标准.建筑背面存在的负压和大的涡旋不利于污染物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风环境 非对称几何体建筑 标准 κ—ε湍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空间辐射采暖的数值模拟——以沈阳体育学院排球馆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思平 陈健 +1 位作者 钱建华 韩永亮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8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分析燃气辐射采暖系统在高大空间建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Airpak2.1软件,选用DO辐射模型,k-ε模型,对某高大空间的辐射采暖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模拟研究.结果得到了地面、空间温度场分布,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靠近南窗的一个温... 目的分析燃气辐射采暖系统在高大空间建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Airpak2.1软件,选用DO辐射模型,k-ε模型,对某高大空间的辐射采暖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模拟研究.结果得到了地面、空间温度场分布,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靠近南窗的一个温度分布断面,窗户的传热系数要大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室外冷空气会渗透窗户的缝隙进入室内.结论采暖空间的温度在18℃左右,地面温度比室内空气温度略高,空间内温度梯度较小,模拟证明燃气辐射采暖满足室内温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辐射采暖 CFD模拟 DO辐射模型 k-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某小区室外气流场模拟及室内环境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宏伟 陈巧玲 赵思聪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3-960,共8页
目的研究建筑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的相关性,以期通过室外环境的优劣来分析建筑室内环境,使人们有一个较良好的室内生活环境.方法运用数值模拟Fluent软件模拟建筑室外气流场,得出在不同高度处小区风速及风压分布,通过分析不同高度处小区... 目的研究建筑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的相关性,以期通过室外环境的优劣来分析建筑室内环境,使人们有一个较良好的室内生活环境.方法运用数值模拟Fluent软件模拟建筑室外气流场,得出在不同高度处小区风速及风压分布,通过分析不同高度处小区风速和风压的变化来研究建筑小区室外环境.结果建筑室外环境与室内环境有较大关联,建筑室外气流场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建筑室内环境.结论模拟建筑室外气流场不仅可以评价建筑室外环境,而且对行人的日常出行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外环境 室内环境 数值模拟 气流场 行人日常出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ssel框架沈阳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军 杨庆元 +3 位作者 廖黎燕 郭亚琼 陈东宁 李万彬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建立沈阳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对沈阳市水环境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基于复合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以《沈阳市统计年鉴》(2002~2008)和《沈阳市水资源公报》(2002~2008)上的数据为核心数据,结合沈阳市自然、社会... 目的建立沈阳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对沈阳市水环境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基于复合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以《沈阳市统计年鉴》(2002~2008)和《沈阳市水资源公报》(2002~2008)上的数据为核心数据,结合沈阳市自然、社会经济、水环境资料,应用Bossel基本类定向指标评分标准,建立沈阳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对沈阳市水环境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包括发展态势、协调性、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程度综合评价.结果沈阳市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可持续性程度具有一定的波动,且处于弱可持续的边缘.结论该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和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可持续发展 Bossel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建筑立面铺设的多面体结构光伏系统产能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国会 赵天宇 +1 位作者 黄凯良 程昱茜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3-920,共8页
目的 高效利用建筑立面空间资源,提高建筑立面太阳能发电潜力,降低自身能源消耗以提升建筑整体节能效果。方法 设计一种应用于建筑立面的多面体结构光伏系统,并以某近零能耗建筑为例,利用PVsyst软件建立模型,分别模拟其在严寒地区气候... 目的 高效利用建筑立面空间资源,提高建筑立面太阳能发电潜力,降低自身能源消耗以提升建筑整体节能效果。方法 设计一种应用于建筑立面的多面体结构光伏系统,并以某近零能耗建筑为例,利用PVsyst软件建立模型,分别模拟其在严寒地区气候条件下东、南、西、北四种朝向的产能情况,与相同条件下平铺结构光伏系统产能进行对比,计算两种不同结构光伏系统在该建筑中的能源贡献率。结果 多面体结构光伏系统在四种朝向下的年发电量较之平铺结构光伏系统均有所提升,北向提升幅度最大,东、西向相近,较北向次之,南向最小;多面体结构光伏系统年总产能占建筑能耗总量56.76%,相较于平铺结构光伏系统提高了3.76%。结论 通过对建筑立面进行合理光伏系统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立面太阳能发电潜力,实现能量的自发自用,满足建筑部分用能需求,进而降低建筑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立面 多面体结构 光伏系统 发电量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超低能耗教学建筑新风系统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康智强 王彤 +2 位作者 王云毅 郝宝瑞 刘馨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5-351,共7页
目的 解决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中人员密集场所供暖期新风系统的适用性问题。方法 以沈阳市某小学教学楼中三种典型教室为例,应用Designbuilder软件建立能耗模型,分析自然通风、有无热回收的定(变)风量机械通风五种工况下超低能耗建筑... 目的 解决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中人员密集场所供暖期新风系统的适用性问题。方法 以沈阳市某小学教学楼中三种典型教室为例,应用Designbuilder软件建立能耗模型,分析自然通风、有无热回收的定(变)风量机械通风五种工况下超低能耗建筑的各项能耗、相对节能率和本体节能率,以及室内CO_(2)体积分数变化。结果 无热回收的变风量、有热回收的定(变)风量与无热回收的定风量机械通风相比,节能率分别为12%~30%、32%~46%、38%~57%;有热回收的变风量机械通风总能耗最低,且接近自然通风工况;五种工况室内CO_(2)体积分数均小于0.09%。结论 人员密集场所中有热回收的定(变)风量机械通风节能效果显著;建筑气密性的提高导致机械通风系统新风能耗增加,经济性和节能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能耗建筑 Designbuilder 相对节能率 建筑气密性 新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建筑设计优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水 李思尧 +1 位作者 刘雪研 姚钰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54-3062,共9页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对建筑物进行优化设计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个新途径;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更使得建筑优化设计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了更加全面地掌握基于数值模拟的优化技术在实际建筑中的应用现状,对优化研究的主要阶段进行了...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对建筑物进行优化设计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个新途径;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更使得建筑优化设计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了更加全面地掌握基于数值模拟的优化技术在实际建筑中的应用现状,对优化研究的主要阶段进行了概括,归类分析了各类优化平台的优缺点,总结对比了各类优化算法的性能。分析发现,优化阶段主要分为预处理、优化、后处理3个阶段;优化工具根据开发目的分为三大类;常用的优化算法有:进化算法、无导数搜索算法、混合算法;并且当下的优化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值得探索与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建筑优化 优化算法 优化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办公建筑负荷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庆辉 马语辰 +2 位作者 黄凯良 冯国会 徐宁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7,共7页
目的 研究严寒地区某近零能耗办公建筑负荷特性,以便逐步完善近零能耗办公建筑的性能化设计方案,达到近零能耗建筑预定的性能目标。方法 以处于设计阶段的某近零能耗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使用DesignBuilder软件对参照建筑与目标建筑分别... 目的 研究严寒地区某近零能耗办公建筑负荷特性,以便逐步完善近零能耗办公建筑的性能化设计方案,达到近零能耗建筑预定的性能目标。方法 以处于设计阶段的某近零能耗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使用DesignBuilder软件对参照建筑与目标建筑分别进行能耗模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目标建筑全年累计热负荷指标为15.96 (kW·h)/m^(2),全年累计冷负荷指标为19.94 (kW·h)/m^(2);目标建筑与65%的节能建筑相比,累计总负荷指标降低45.86%,热负荷指标降低64.34%,冷负荷指标降低5.89%。结论 近零能耗办公建筑夏季冷负荷指标略高于冬季热负荷指标,各项节能技术对降低热负荷指标及累计总负荷指标均有促进作用,内部热扰和外窗太阳得热对冷热负荷指标影响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寒地区 近零能耗建筑 办公建筑 DesignBuilder 负荷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光顶形式的建筑光环境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姗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9期107-109,共3页
为探究不同形式的采光顶对室内光环境的影响,本文以沈阳某具有采光顶的建筑为建筑原型,分别列举了市面上普遍的3种采光顶形式,分别为平顶型、圆弧形、坡型3种形式,从采光系数、光照时间、采光均匀度3个方面来分析对比采光顶形式的不同,... 为探究不同形式的采光顶对室内光环境的影响,本文以沈阳某具有采光顶的建筑为建筑原型,分别列举了市面上普遍的3种采光顶形式,分别为平顶型、圆弧形、坡型3种形式,从采光系数、光照时间、采光均匀度3个方面来分析对比采光顶形式的不同,室内光环境的变化,为今后具有采光顶的建筑设计之初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光顶 光环境 采光系数 采光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碎粒径和药剂均混时间对场地土壤镉的稳定化影响
15
作者 牛明芬 车亚馨 +4 位作者 赵泽 李刚 朱彤 程丽 童志威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83-2790,共8页
针对污染场地土壤重金属镉稳定化效率提升问题,探讨土壤破碎粒径及土壤和稳定化药剂的混合时间两个影响因素对土壤镉稳定化的影响。选择镉污染土壤为对象,以生石灰、七水硫酸亚铁和沸石为稳定化药剂,将土壤按照D_(1)(<0.2 mm)、D_(2)... 针对污染场地土壤重金属镉稳定化效率提升问题,探讨土壤破碎粒径及土壤和稳定化药剂的混合时间两个影响因素对土壤镉稳定化的影响。选择镉污染土壤为对象,以生石灰、七水硫酸亚铁和沸石为稳定化药剂,将土壤按照D_(1)(<0.2 mm)、D_(2)(0.2~<0.6 mm)、D_(3)(0.6~<2 mm)3个粒径范围筛分,设置60 s、80 s、100 s、120 s和150 s 5个均混时间,采用变异系数表示混合均匀程度,研究不同均混时间对不同粒径土壤的稳定化效果影响。结果显示:D_(1)粒径的土壤在150 s时混合效果最好,变异系数为7.58%、稳定化效率为59.22%;D_(2)粒径的土壤在100 s时混合效果最好,变异系数为21.48%、稳定化效率为68.47%;D_(3)粒径的土壤在80 s时混合效果最好,变异系数为18.67%、稳定化效率为97.92%。结果表明,同一粒径土壤在不同均混时间的混合效果与稳定化效果不同,变异系数越低,稳定化效率越高,稳定化效果越好。提高混合均匀程度可以提高重金属稳定化效率,为重金属场地土壤稳定化修复的混合均匀度与提升稳定化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土壤粒径 混合时间 稳定化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菌/生物炭/人工水草三元固定化体去除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性能研究
16
作者 唐玉兰 徐慧雯 +1 位作者 何亚婷 潘国宇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77,共6页
针对人工水草、生物炭和功能菌用于水体氮磷污染物去除时,存在人工水草表面生物膜易脱落、生物炭和菌体易流失等问题,研究了功能菌/生物炭/人工水草三元固定化体(BM-BC-CFK)去除水体氮磷污染物的性能。用包埋法在氨氧化产碱菌和粪产碱菌... 针对人工水草、生物炭和功能菌用于水体氮磷污染物去除时,存在人工水草表面生物膜易脱落、生物炭和菌体易流失等问题,研究了功能菌/生物炭/人工水草三元固定化体(BM-BC-CFK)去除水体氮磷污染物的性能。用包埋法在氨氧化产碱菌和粪产碱菌1∶1混合菌悬液体积分数22%、海藻酸钠质量分数1.5%、生物炭质量分数1.2%的条件下制备的BM-BC-CFK性能最优,其表面粗糙,存在大量孔隙,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大,利于污染物的吸附和氧气的传输。BM-BC-CFK在温度为30℃、pH为7、投加量为0.04 g/mL的条件下,对氨氮、总氮(TN)和总磷(TP)的最高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0.07%、70.79%、59.63%。重复使用4次后,BM-BC-CFK对氨氮、TN和TP的去除率仍分别可达到56.80%、44.28%、36.02%,具有一定的可重复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水草 生物炭 固定化体 氨氮 总磷 总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有色金属加工厂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和源解析
17
作者 唐玉兰 张萧汉 +1 位作者 黄殿男 李婷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2-742,共11页
为探究某有色金属加工厂遗留地块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损害程度与污染来源,共采集研究区域202个采样点的土壤样本进行研究,采样深度为6 m。分析Cu、Pb、Ni、Hg、As、Cd、Zn 7种元素含量特征;采用三维克里格插值法分析重金属空间分布特... 为探究某有色金属加工厂遗留地块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损害程度与污染来源,共采集研究区域202个采样点的土壤样本进行研究,采样深度为6 m。分析Cu、Pb、Ni、Hg、As、Cd、Zn 7种元素含量特征;采用三维克里格插值法分析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土壤环境损害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利用改进累积频率曲线法计算损害基线并进行污染评价;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源解析模型探究土壤重金属来源。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的Cu、Pb、Ni、As、Zn元素均超出筛选值,Hg、Cd元素虽然并未超过筛选值,但相比于背景值仍有一定程度的累积;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块使用情况较一致,在垂向上,重金属的污染范围及程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改进累积频率曲线法能够有效地识别环境损害事件发生时的土壤状况,使用背景值、筛选值以及该方法得到的基线值进行土壤污染评价可知,地块受Cu、Pb、As元素的损害较为严重,Ni、Cd、Zn元素的损害程度为中等,Hg元素的损害程度较轻;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较为复杂。由主成分分析解析出前3种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1.63%,其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复合工业污染源(41.47%)、自然源(16.28%)、化石燃料燃烧源(13.88%)。PMF模型的解析结果更加精细,其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金属冶炼与原料堆放源(74.93%)、自然与交通排放源(12.97%)、矿石精炼与电镀源(7.34%)、大气沉降源(4.76%)。研究结果可为土壤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及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土壤污染 重金属 三维克里格 环境损害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基氧化石墨烯对水泥砂浆力学性能影响的机理研究
18
作者 潘俊 杜乔茹 +2 位作者 林诺 张婷婷 张萧汉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7-373,共7页
研究污泥基氧化石墨烯(GO)对水泥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方法,为实现城市污泥建材化资源化高效利用提供思路。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污泥基GO,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PVP、NS两种分散剂的投加量及超声时间对分... 研究污泥基氧化石墨烯(GO)对水泥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方法,为实现城市污泥建材化资源化高效利用提供思路。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污泥基GO,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PVP、NS两种分散剂的投加量及超声时间对分散效果的影响,进而考察GO对水泥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SEM、XRD及FTIR检测结果表明GO具有明显的片层结构,在掺量为0.8 g/mL、超声处理时间为4 h最佳处理条件下,GO&PVP分散液分散效果较好,GO&NS分散液的吸光度更高;当GO&NS掺量为0.07%时,复合水泥基体3 d的抗压抗折强度分别为30.32 MPa和6.14 MPa,较空白组分别提高了33.22%和20.16%。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的污泥基氧化石墨烯可应用于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对提升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污泥基氧化石墨烯 水泥基复合材料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建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2)H_(4)强化常温低NH_(4)^(+)-N亚硝化系统的稳定运行研究
19
作者 向韬 褚旭 李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9-286,共8页
为获得稳定的亚硝化过程,研究通过投加联氨(N_(2)H_(4))强化了低NH_(4)^(+)-N亚硝化系统在常温下的运行效能,并探究了该策略对硝化过程关联菌群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温度由35℃降低至20℃的过程中,NH_(4)^(+)-N转化率(Ammonia-Nitrog... 为获得稳定的亚硝化过程,研究通过投加联氨(N_(2)H_(4))强化了低NH_(4)^(+)-N亚硝化系统在常温下的运行效能,并探究了该策略对硝化过程关联菌群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温度由35℃降低至20℃的过程中,NH_(4)^(+)-N转化率(Ammonia-Nitrogen Conversion Rate,ANCR)和亚硝积累率(Nitrite Accumulation Rate,NAR)逐渐降低,分别由60%和31%下降至45%和9.39%。通过投加5 mg/L N_(2)H_(4),可使ANCR和NAR分别提升至61.36%和75%以上。亚硝化主要功能菌-氨氧化菌(Ammonia-Oxidizing Microorganisms,AOB)(Nitrosomonas属)相对丰度提升至15%,干扰-亚硝酸盐氧化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Nitrospira属)相对丰度被抑制在0.05%以下。AOB活性由(0.39±0.01)mg N/(g VSS·h)上升至(0.42±0.01)mg N/(g VSS·h)。功能基因预测分析发现,AOB的主要功能基因(氨氮加氧酶)相对丰度提升了20百分点,而NOB的功能基因(亚硝酸盐氧化酶)未被预测出,表明投加N_(2)H_(4)促进了亚硝化系统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生物脱氮 低氨氮 亚硝化 常温 N_(2)H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磁种强化絮凝过程处理含油废水研究
20
作者 王冰 李纪元 +3 位作者 范芷萱 赵洧萱 李昂 宋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4-179,共6页
为增强含油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和石油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利用表面改性磁种Fe_(3)O_(4)增强絮凝处理技术。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分析等技术,详细表征了改性磁种的形貌与结构。结果显示,改性磁种相比... 为增强含油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和石油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利用表面改性磁种Fe_(3)O_(4)增强絮凝处理技术。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分析等技术,详细表征了改性磁种的形貌与结构。结果显示,改性磁种相比普通磁种具有更小的孔径和更大的孔容,有利于污染物吸附。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工况条件为:改性磁种用量3 g/L、絮凝剂聚合氯化铝250 mg/L、助凝剂聚丙烯酰胺2 mg/L、沉降时间6 min、pH为7、温度25℃。在此条件下,COD和石油去除率分别达到75.6%和93.8%。此外,研究了磁种的再生性能,表明改性磁种经过多次再生后仍能满足回注水标准。本研究不仅提升了磁絮凝的吸附性能,而且为含油废水的磁絮凝处理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磁种 絮凝 含油废水 COD 石油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