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既有建筑最不利方向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尚振伟 王丰 李宏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3期274-280,共7页
主要研究在役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在役结构的力学模型;其次,通过对2次小震的动力时程分析,得出结构的最不利方向,并在此方向上利用三维分析程序CANNY 99,对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将得出的结构能力... 主要研究在役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在役结构的力学模型;其次,通过对2次小震的动力时程分析,得出结构的最不利方向,并在此方向上利用三维分析程序CANNY 99,对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将得出的结构能力曲线与由实际地震波得到的需求谱叠合,求出结构性能点,进而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一算例具体说明该方法的应用步骤,并由程序输出结构在到达性能点时的梁柱破坏情况。本文从钢筋锈蚀和混凝土老化这两个方面考虑使用年限对结构的影响;同时,从结构的最不利方向对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考虑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柱子双向受弯的特点,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动力特性 使用年限 CANNY99程序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材料有限元分析中的等效模量方法 被引量:35
2
作者 孔丹丹 赵颖华 +1 位作者 王萍 张淑清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5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为了解决目前在研究复杂的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质时,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间的矛盾,简化结构的计算机模拟方法.方法应用复合材料力学理论和细观力学的等效模量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材料进行模量等效.结果在Y.H.Zhao和G.J.Weng建... 目的为了解决目前在研究复杂的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质时,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间的矛盾,简化结构的计算机模拟方法.方法应用复合材料力学理论和细观力学的等效模量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材料进行模量等效.结果在Y.H.Zhao和G.J.Weng建立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等效模量理论基础上,针对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特征,提出了钢筋单方向分布、三方向分布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平均等效模量的简化公式.结论并通过有限元模型计算和模型试验的对比,验证了笔者提出的等效模量公式的适用性.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质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有限元模型创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材料 等效模量 有限元分析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限元模型 整体性质 计算效率 计算精度 理论基础 细观力学 力学理论 方法应用 模拟方法 力学特征 方向分布 模型试验 模型计算 简化公式 分布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区域的划分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明 谢礼立 +1 位作者 翟长海 杨永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25,共6页
与远场地震动相比,近断层(也称为近场或近源)地震动呈现了更复杂的破坏特性,但迄今,对该区域却没有明确划分,只是依主观选择。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详细比较了近断层与远场地震动特征参数的差别,结果表明,近断层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峰... 与远场地震动相比,近断层(也称为近场或近源)地震动呈现了更复杂的破坏特性,但迄今,对该区域却没有明确划分,只是依主观选择。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详细比较了近断层与远场地震动特征参数的差别,结果表明,近断层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峰值位移、能量密度以及竖向与水平向峰值加速度的比值同远场差别较明显,而水平向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比和竖向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比的差别不大。依据近断层与远场存在差别的这些地震动特征参数,划分了近断层地震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近场 近源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梁斜拉桥成桥索力优化理论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于玲 陈德昊 +1 位作者 包龙生 薛兴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6-181,共6页
为研究斜拉桥其最优成桥索力对主梁内力、线形的影响,以本溪某混合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在既有索力优化理论的基础上,采用了基于复合约束的最小能量法,以塔梁的拉压应变能和弯曲应变能建立目标函数,运用显示梯度的数学表达式进行求解.研... 为研究斜拉桥其最优成桥索力对主梁内力、线形的影响,以本溪某混合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在既有索力优化理论的基础上,采用了基于复合约束的最小能量法,以塔梁的拉压应变能和弯曲应变能建立目标函数,运用显示梯度的数学表达式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钢梁侧最大负弯矩为83 292.49 k N·m,混凝土侧最大负弯矩为18 934.7 k N·m,主梁最大下挠为40.1 mm,出现在钢梁侧且距离主墩0.75 L处,优化后索力更加均匀合理,计算结果可以满足工程要求,在同类桥型中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梁 斜拉桥 成桥合理状态 索力优化 有约束最小能量法 显示梯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拉伸断裂的细观数值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德海 朱浮声 邢纪波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70,共6页
根据混凝土试件拉伸和三点弯曲的物理模型,用梁-颗粒模型BPM 2D(B eam-Particle M ode l)模拟了混凝土拉伸和三点弯曲试件微裂纹的萌生、扩展直至试件宏观破坏的全过程。在梁-颗粒模型中用三种类型梁单元形成混凝土细观数值模型,每种类... 根据混凝土试件拉伸和三点弯曲的物理模型,用梁-颗粒模型BPM 2D(B eam-Particle M ode l)模拟了混凝土拉伸和三点弯曲试件微裂纹的萌生、扩展直至试件宏观破坏的全过程。在梁-颗粒模型中用三种类型梁单元形成混凝土细观数值模型,每种类型梁单元的力学性质均按韦伯(W e ibu ll)分布随机赋值以模拟混凝土细观结构的非均匀性。数值模拟结果给出了混凝土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和三点弯曲载荷-位移曲线,以及混凝土试件破坏过程最大应力分布图和裂纹扩展图。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混凝土破坏过程实际上就是微裂纹萌生、扩展、贯通,直到宏观裂纹产生导致混凝土失稳断裂的过程。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揭示出混凝土在拉伸条件下裂纹尖端的拉应力集中是裂纹扩展的动力,混凝土组成材料力学性质的非均匀性是造成裂纹扩展路径曲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细观力学 数值模拟 拉伸 三点弯曲 断裂 梁-颗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应谱的近断层地震动潜在破坏作用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明 谢礼立 +1 位作者 杨永强 胡进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1-335,共5页
为了提供修订抗震规范的依据,基于弹性和非弹性加速度、速度、位移反应谱以及相应的动力系数谱、非弹性与弹性加速度比值谱,分析了近断层与远场地震动潜在破坏作用的差别,并与我国规范的设计谱比较.结果表明:近断层双脉冲型地震动的反... 为了提供修订抗震规范的依据,基于弹性和非弹性加速度、速度、位移反应谱以及相应的动力系数谱、非弹性与弹性加速度比值谱,分析了近断层与远场地震动潜在破坏作用的差别,并与我国规范的设计谱比较.结果表明:近断层双脉冲型地震动的反应谱谱值最高,与其它类型地震动相比,约高7倍,潜在破坏作用最大;引起A+B类场地反应谱谱值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地震动的高峰值,引起C+D类场地反应谱谱值较高的原因是地震动的高峰值及中长周期动力系数谱谱值的增大;当考虑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影响时,我国抗震规范规定的特征周期值偏于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近场 近源 反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阻尼器空间位置的结构振动控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宏男 董松员 李宏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共4页
通过对多层结构在二维地震动作用下的控制算法和控制机构布置准则的分析,建立了控制机构的布置优化模型,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中二进制单点交叉,避免了用惩罚函数。以一栋带有阻尼器控制的结构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结果与穷举法比... 通过对多层结构在二维地震动作用下的控制算法和控制机构布置准则的分析,建立了控制机构的布置优化模型,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中二进制单点交叉,避免了用惩罚函数。以一栋带有阻尼器控制的结构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结果与穷举法比较表明,本文优化算法是快速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控制 遗传算法 优化布置 阻尼器 多维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融合和“能量-损伤”的结构多损伤模式识别 被引量:6
8
作者 焦莉 李宏男 +1 位作者 张海 伊廷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0-123,共4页
基于一致性数据融合算法和"能量-损伤"结构特征提取原理,提出一种结构多损伤模式识别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结构不同位置的不同状态信息,更好地对结构损伤做出判断。对一致性数据融合算法进行改进,使得改进后的算法能够克服一致... 基于一致性数据融合算法和"能量-损伤"结构特征提取原理,提出一种结构多损伤模式识别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结构不同位置的不同状态信息,更好地对结构损伤做出判断。对一致性数据融合算法进行改进,使得改进后的算法能够克服一致性算法中两传感器在测量精度不同时置信距离不同的缺点,并对支持矩阵进行模糊化处理,避免人为定义阈值而产生的主观误差。利用"能量-损伤"特征提取技术,构造融合后多传感器测量数据的特征向量,以ART2神经网络作为模式识别工具进行结构多损伤识别。五层框架结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用于结构多损伤识别,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稳定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一致性算法 特征提取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融合和“能量-损伤”的结构状态特征提取 被引量:8
9
作者 焦莉 李宏男 孙威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86,共4页
基于一致性数据融合算法和小波包分析,提出了结构状态特征提取方法。采用改进的一致性算法融合多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克服了一致性算法中两传感器在测量精度不同时置信距离不同的缺点,对支持矩阵进行模糊化处理,并采用"能量-损伤&qu... 基于一致性数据融合算法和小波包分析,提出了结构状态特征提取方法。采用改进的一致性算法融合多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克服了一致性算法中两传感器在测量精度不同时置信距离不同的缺点,对支持矩阵进行模糊化处理,并采用"能量-损伤"特征提取技术对融合后的多传感器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利用5层框架结构的数值算例对比了结构各层加速度信号与融合后加速度信号构造的特征向量。结果表明,融合后加速度信号构造的特征向量包含了结构不同位置的不同状态信息,能够全面描述结构的工作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一致性算法 小波包分析 频带能量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重要参数的识别方法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明 谢礼立 翟长海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在拟合或合成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研究中,速度等效脉冲中的参数需要依据实际地震动确定,因此,如何从地震动中识别这些参数就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已有脉冲周期和脉冲速度峰值的识别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均具有局限... 在拟合或合成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研究中,速度等效脉冲中的参数需要依据实际地震动确定,因此,如何从地震动中识别这些参数就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已有脉冲周期和脉冲速度峰值的识别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均具有局限性,尤其是对于不规则地震动。提出了基于平滑后的地震动识别脉冲周期和脉冲速度峰值的方法,并验证了这种识别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提出的脉冲周期和脉冲速度峰值识别方法可以克服以往方法的局限性,可以实现脉冲周期和脉冲速度峰值识别的程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脉冲周期 脉冲速度峰值 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混凝土三向受压状态循环加载压敏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丽娜 吴献 +1 位作者 回国臣 李龙清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6,共3页
研究碳纤维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时的压敏性,并通过试验完成三向受压状态及单向受压状态下循环加载,对以往学者单向受压状态下压敏性研究进行补充,并将三向受压状态下的压敏性与单向受压进行对比,发现碳纤维混凝土试块在三向受压状态... 研究碳纤维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时的压敏性,并通过试验完成三向受压状态及单向受压状态下循环加载,对以往学者单向受压状态下压敏性研究进行补充,并将三向受压状态下的压敏性与单向受压进行对比,发现碳纤维混凝土试块在三向受压状态下比单向受压状态下具有更为明显的电阻变化规律,且变化幅度更大,更有利地反映了荷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混凝土 三向受压 单向受压 压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健康监测中的数据融合技术 被引量:19
12
作者 姜绍飞 王留生 +1 位作者 殷晓志 刘明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5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为了充分利用大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来自不同时间与空间的多传感器信息资源,获得被测对象的一致性决策和估计任务,进而提高确诊率.方法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概念、基本原理出发,探讨了数据融合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与诊断中应用的可... 目的为了充分利用大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来自不同时间与空间的多传感器信息资源,获得被测对象的一致性决策和估计任务,进而提高确诊率.方法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概念、基本原理出发,探讨了数据融合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与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重点研究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融合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结果提出了小波概率神经网络数据融合损伤检测技术及其在结构损伤检测中的应用.结论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健康监测与诊断是可行的、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健康监测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算法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神经网络分类器的数据融合损伤检测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姜绍飞 张帅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0-705,共6页
为了有效地利用来自大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大量冗余、互补的信息进行结构健康状况评估,本文从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入手,将小波分析、概率神经网络和数据融合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5阶段的决策级数据融合损伤检测新方法,最后用2... 为了有效地利用来自大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大量冗余、互补的信息进行结构健康状况评估,本文从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入手,将小波分析、概率神经网络和数据融合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5阶段的决策级数据融合损伤检测新方法,最后用2个数值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探讨了测量噪声对损伤识别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检测 数据融合 小波能量特征 特征提取 概率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件重要性系数的结构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宁 杨博 姜绍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3-86,共4页
为了有效地管理大型复杂结构并减少各种灾害的损失,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结构易损性和连续倒塌展开研究已成为目前国际社会研究的热点。从结构易损性的基本原理入手,提出了一种基于构件重要性系数的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它基于构件刚度... 为了有效地管理大型复杂结构并减少各种灾害的损失,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结构易损性和连续倒塌展开研究已成为目前国际社会研究的热点。从结构易损性的基本原理入手,提出了一种基于构件重要性系数的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它基于构件刚度的重要性系数,并通过其与冗余度的关系来求出各构件的冗余度,用结构的整体冗余度和构件的局部冗余度来搜索结构的失效模式,以此来寻找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通过结构的应变能来寻找结构的最易损失效路径。最后通过一个五层钢框架算例来验证。研究发现,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性分析 重要性系数 冗余度 最易损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单轴拉伸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德海 朱浮声 邢纪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08-1011,共4页
用三维梁–颗粒模型BPM3D(Beam-Particle Model in Three Dimensions)对岩石材料在单轴拉伸条件下的力学性质和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梁–颗粒模型是在离散单元法基础上,结合有限单元法中的网格模型提出的用于模拟岩石类材料损伤破... 用三维梁–颗粒模型BPM3D(Beam-Particle Model in Three Dimensions)对岩石材料在单轴拉伸条件下的力学性质和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梁–颗粒模型是在离散单元法基础上,结合有限单元法中的网格模型提出的用于模拟岩石类材料损伤破坏过程的数值模型。模型中材料在细观层次上被离散为颗粒单元集合体,相邻颗粒单元由有限单元法中的弹脆性梁单元联结。梁单元的力学性质按韦伯(Weibull)分布随机赋值,以模拟岩石材料力学参数的空间变异性。材料内部裂纹通过断开梁单元来模拟。通过自动生成的非均质材料模型对岩石材料的破坏机理进行研究。岩石在单轴拉伸状态下破坏过程细观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岩石材料宏观破坏是由于其内部细观裂纹产生、扩展、连接的结果。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了模型的适用性。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岩石材料的破坏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单轴拉伸 数值模拟 梁-颗粒模型 破坏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UPVC供水管线柔性接口抗拉强度实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静海 赵爽 +1 位作者 刘爱霞 张莉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7年第3期407-410,共4页
目的通过对硬聚氯乙烯(Unplasticized Poly Vinyl Chloride,UPVC)管线柔性接口强度实验,确定UPVC供水管线柔性接口抗震性能.方法通过对地下UPVC供水管线接口力学性能分析,并对UPVC管线进行了注水和不注水、不同管径、不同水压变化的接... 目的通过对硬聚氯乙烯(Unplasticized Poly Vinyl Chloride,UPVC)管线柔性接口强度实验,确定UPVC供水管线柔性接口抗震性能.方法通过对地下UPVC供水管线接口力学性能分析,并对UPVC管线进行了注水和不注水、不同管径、不同水压变化的接口轴向拉拔实验.结果笔者通过控制位移的加载方式实验,确定管线接口轴向拉力和接口位移的关系曲线.结论在地震波作用下,地下UPVC供水管线管径越大,震害率越低.与不注水的UPVC供水管线相比,注水UPVC供水管线接口的抗拉强度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供水管线 接口强度 轴向力 UPVC管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亚丰 汤泓 +1 位作者 刘永前 王连广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247-251,共5页
为了确定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抗剪承载力,根据试验确定了影响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介绍了节点试验的加载和测量方法,明确了影响节点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为含钢率、轴压比和配箍率.分析得出节点的破坏可以... 为了确定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抗剪承载力,根据试验确定了影响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边节点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介绍了节点试验的加载和测量方法,明确了影响节点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为含钢率、轴压比和配箍率.分析得出节点的破坏可以分为弹性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和破坏阶段.试验表明轴压比和含钢率越大,节点的开裂荷载越大;轴压比、配箍率和含钢率越大节点的屈服荷载、极限荷载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骨 高强混凝土 框架边节点 试验研究 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载荷作用下岩石颗粒破裂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志平 朱万成 +1 位作者 唐春安 李立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6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为了研究岩石颗粒在动态载荷下的损伤破坏机理与动力破碎过程.方法用RFPA(岩石破裂过程分析)探讨不同动态应力波作用对于岩石颗粒试样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应力波峰值和不同的应力波作用时间作用下,试样表... 目的为了研究岩石颗粒在动态载荷下的损伤破坏机理与动力破碎过程.方法用RFPA(岩石破裂过程分析)探讨不同动态应力波作用对于岩石颗粒试样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应力波峰值和不同的应力波作用时间作用下,试样表现出不同的破裂模式.结论在应力波峰值较低时,裂纹的萌生从试样的中部或底部开始;当应力波赋值较大时,裂纹的萌生从加载点开始以裂纹带的形式向下延伸.在相同的应力波峰值作用时,波长较长时试样主要表现为径向破裂为主;而波长较短时试样则表现为两翼破坏.在动态应力波作用下,试样中萌生出更多的分叉裂纹,随着应力波波长的增加,分叉裂纹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这与静态载荷作用下形成只一条主裂纹的情形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载荷 动态破裂 非均匀性 数值模拟 岩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弦网壳结构的自振特性及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孔丹丹 张海霞 赵欣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6-141,共6页
对安徽大学体育馆屋盖张弦网壳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时程分析法对改变矢跨比的张弦网壳结构进行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张弦网壳结构的自振频率密集,结构的低阶整体振型以竖向振动为主,刚性网壳下布置索杆施加... 对安徽大学体育馆屋盖张弦网壳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时程分析法对改变矢跨比的张弦网壳结构进行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张弦网壳结构的自振频率密集,结构的低阶整体振型以竖向振动为主,刚性网壳下布置索杆施加初始预应力可以提高结构竖向刚度并由此提高结构基频;结构空间刚度的变化决定结构在不同方向地震作用响应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弦网壳结构 地震响应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和证据理论的结构损伤识别新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姜绍飞 张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9-145,共7页
为了有效利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的多源不确定数据,提高损伤识别的正确率,通过构造模糊神经网络(FNN)分类器,提出了一种新的概率赋值函数构造方法和数据融合损伤识别新方法.该损伤识别方法先对数据预处理,提取有效的特征参数,接着将它作... 为了有效利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的多源不确定数据,提高损伤识别的正确率,通过构造模糊神经网络(FNN)分类器,提出了一种新的概率赋值函数构造方法和数据融合损伤识别新方法.该损伤识别方法先对数据预处理,提取有效的特征参数,接着将它作为FNN的输入,构造FNN分类器,最后运用数据融合中的D-S证据理论计算出融合决策结果.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一个七层剪切型框架结构的数值模型,分别用单一FNN分类器和数据融合损伤识别方法进行了损伤识别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比单一决策结果更准确,具有更高的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神经网络 D-S证据理论 数据融合 损伤识别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