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中的技术价值论研究过程与方法——兼谈对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艺 李美凤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9,共5页
技术价值论是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的核心话题。本文借鉴技术哲学、价值哲学研究的新进展,比较系统地将其落实到教育技术哲学研究中来,取得以下几点重要认识:在看待教育中技术的价值问题上,要在汲取上游思想渊源的基础上超越技术中性论;在... 技术价值论是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的核心话题。本文借鉴技术哲学、价值哲学研究的新进展,比较系统地将其落实到教育技术哲学研究中来,取得以下几点重要认识:在看待教育中技术的价值问题上,要在汲取上游思想渊源的基础上超越技术中性论;在分析教育中的技术价值过程上,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为指导,在主客体实践关系中认识教育与技术的相互作用;在理解教育与技术的关系上,要动态地看待教育、技术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坚持这样几点,才能使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真正走向光明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价值论 实践哲学 教育技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视角下教育技术起源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高铁刚 陈晓慧 于婧阳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8,共4页
教育技术作为一个领域为什么没有在古代产生,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为了解决教育技术研究中的"李约瑟问题",必须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来审视教育技术起源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教育研究取向,以科学的方法探讨影... 教育技术作为一个领域为什么没有在古代产生,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为了解决教育技术研究中的"李约瑟问题",必须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来审视教育技术起源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教育研究取向,以科学的方法探讨影响教育技术起源、发展的社会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起源 文化区域 技术理性 教育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时代问题引领式“教育技术哲学”教材编制——兼论“以真正哲学的方式”开展哲学教学的现实途径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友梅 颜士刚 李艺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4-70,共7页
互联网营造的数字化教学环境为哲学教材改革带来了契机。文章结合数字化教学环境的时空特性及可能的教学活动,设计了问题引领式"教育技术哲学"教材体系,并进行了教材开发。以"基于设计的研究"作为方法指导,在实践... 互联网营造的数字化教学环境为哲学教材改革带来了契机。文章结合数字化教学环境的时空特性及可能的教学活动,设计了问题引领式"教育技术哲学"教材体系,并进行了教材开发。以"基于设计的研究"作为方法指导,在实践中对教材体系进行了反复修订。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其一,以问题引领的方式架构教材体系是应用哲学教材建设的可行思路;其二,功能和定位已经转向的纸质教材,短期内仍然不可或缺;其三,动态教材建设是网络时代教材建设的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教学 教材建设 问题引领 教育技术哲学 纸质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7
4
作者 高铁刚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共6页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已成为政策文本中的重要内容,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该命题背后蕴藏了深刻的历史背景,推动了多个重要工程和项目的实施和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通过对支撑该命题的工程和项目的分析...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已成为政策文本中的重要内容,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该命题背后蕴藏了深刻的历史背景,推动了多个重要工程和项目的实施和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通过对支撑该命题的工程和项目的分析可以发现:现有的工程和项目尚未充分发挥命题的内涵及方法。基于对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形态分析可以发现:信息技术构建"学习空间人人通""机构空间校校通""服务、管理时时通"的教育形态,可以更加有效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政策 基础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吴祥恩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6-100,共5页
本文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为例,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环境的分析,总结了虚拟现实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及在应用过程中的主要原则,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课程教学... 本文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为例,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环境的分析,总结了虚拟现实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及在应用过程中的主要原则,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课程教学的虚拟学习环境体系,提出了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体验相结合为特征的教学模式,重点解决了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设备损耗严重、学生动手能力差等难点问题,旨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3
6
作者 冯友梅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73,共5页
经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旧固守原有的教学模式,这已经成为当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现实困境。本文以衣俊卿的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相关理论为依据,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没有日常化... 经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旧固守原有的教学模式,这已经成为当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现实困境。本文以衣俊卿的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相关理论为依据,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没有日常化,并以此为出发点,剖析了教师教育技术知识日常化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且论证了问题解决的思路。本文认为,内在机制运转动力及后续支持措施的不足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面临的两大困境,而通过对教师情感因素和实践过程的关注,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后续支持,则能在很大程度上消解发展之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 发展 日常教学思维 非日常教学思维 教师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兆君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8-91,共4页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出台引发了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改革。基于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现状的考察,本文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改革的内容及趋势,提出以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出台引发了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改革。基于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现状的考察,本文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改革的内容及趋势,提出以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为特征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和注重过程性评价的改革思路,解决了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难点,以期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公共课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影响教育发展的历史、原因及趋向 被引量:12
8
作者 颜士刚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15,共6页
教育的实践特性决定了信息技术必然成为影响教育发展的关键技术,回顾人类教育发展史,不仅证实了这个论断,也把教育受技术影响的发展轨迹展现出来。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技术发展显然能够增强人的本质力量,因而教育中的信息... 教育的实践特性决定了信息技术必然成为影响教育发展的关键技术,回顾人类教育发展史,不仅证实了这个论断,也把教育受技术影响的发展轨迹展现出来。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技术发展显然能够增强人的本质力量,因而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了教育主体本质力量的增强,进而影响了教育实践并使其得以发展。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必然彰显于教育领域。当前,技术异化在教育领域中已经相当严重,作为解决技术异化问题的后现代技术必将成为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向,但后现代技术之于教育的价值绝不仅仅限于技术异化问题,其对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向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信息技术 现代技术 异化 后现代技术 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领域技术异化的特异性及其弱化的现实困境 被引量:9
9
作者 颜士刚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10,共4页
教育领域的技术异化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弱化甚或消解技术的异化迫在眉睫,但由于教育不同于一般社会生产活动的特异性,直接导致了技术异化特异性的存在,这使产生于一般社会生产活动中的弱化技术异化的理念和举措在教育领域中不再完全适用... 教育领域的技术异化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弱化甚或消解技术的异化迫在眉睫,但由于教育不同于一般社会生产活动的特异性,直接导致了技术异化特异性的存在,这使产生于一般社会生产活动中的弱化技术异化的理念和举措在教育领域中不再完全适用。分析教育实践的特异性,探讨技术异化特异性产生的根源,进而给出相应理念和举措,成为弱化教育领域技术异化的唯一选择。经过分析,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主体分化及其隔阂的产生,以及当今教育背离其本质属性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意蕴的丧失,是技术异化及其特异性产生、恶化并彰显出来的直接原因。而我国教育的实用主义传统又是这二者产生的"温床",因此,只有从根本上克服教育的这种实用主义倾向,才有可能扼制教育领域技术异化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技术异化 特异性 弱化 可能性 实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提升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高铁刚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8,共7页
"加快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类政策文件中的常用命题,该命题是否具有正确性?哪些操作性的方法和手段支撑这样命题?这是需要认真审视的问题。该文通过对教育均衡发展的系统审视,旨在分析信息提升教育均衡发展的机... "加快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各类政策文件中的常用命题,该命题是否具有正确性?哪些操作性的方法和手段支撑这样命题?这是需要认真审视的问题。该文通过对教育均衡发展的系统审视,旨在分析信息提升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和方法。通过研究发现,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信息技术可以在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发挥提升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作用,但是作用的机制和方法不同。其中宏观方面主要是发挥信息技术在宣传、报道、舆论监督作用;中观层面主要是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替代性补偿作用;微观层面则更为复杂,需要教育系统的持续性创新。通过研究认为,信息技术要想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仍需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促进教育、教学的持续变革,同时需要更多社会要素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教育均衡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技术的存在刍议——“何以是”与“何以成其所是”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美凤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24,共5页
教育技术的存在是教育技术哲学的认识起点。文章以哲学上一般的存在概念为理论前提,探讨教育技术的存在问题(也就是"是"的问题),主要包括教育技术的存在的特质(何以是)与教育技术如何存在(何以成其所是),提出:教育技术的存在... 教育技术的存在是教育技术哲学的认识起点。文章以哲学上一般的存在概念为理论前提,探讨教育技术的存在问题(也就是"是"的问题),主要包括教育技术的存在的特质(何以是)与教育技术如何存在(何以成其所是),提出:教育技术的存在的特质是教育身份与技术身份的共存,二者共存的前提是教育与技术的内在一致性,共存的结果是"教育技术身份"的生成。而教育技术成为现实的存在,必然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与技术相互作用、双向建构,化合为一体。从存在的角度理解教育技术,有助于走出教育技术本质与定义争论的陷阱,并在复杂纷呈的"教育技术"现象中甄别教育技术之真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存在 教育技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技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兼论教育领域的技术观 被引量:6
12
作者 颜士刚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20-26,32,共8页
长久以来,学界一直以"技术应用于教育"的逻辑来阐释技术对于教育的意义,但这种技术观显然不能诠释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对教育存在方式的深刻变革。究其原因,将技术置于"人之外"的技术界定方式是此逻辑产生的根源... 长久以来,学界一直以"技术应用于教育"的逻辑来阐释技术对于教育的意义,但这种技术观显然不能诠释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对教育存在方式的深刻变革。究其原因,将技术置于"人之外"的技术界定方式是此逻辑产生的根源。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方法,可以重新正确认识技术与教育及人的发展的关系。从人类学视野关注人类体内进化、社会人进化以及后人类进化的过程和结果来看,技术发展是推动人类进化的主因,这种认识从本体论上超越了技术"人之外"的界定方式;而教育哲学关于教育的本质与人的发展的论述,为阐释教育如何"使人成为人"的深刻内涵提供了认识论上的营养。以此本体论和认识论为基础,我们可以正确解读"人的技术化"与"社会的技术化"的内涵,以及合理澄清两者遭遇诟病的症结。由此我们认为,人与社会的"技术化"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技术是教育的存在方式,从来就没有外在于教育。以此技术观为出发点,反思我国教育技术的实践,可以梳理出"修旧如旧"和"以旧换新"两种实践形式。"修旧如旧"是落后技术观在实践中的反映,只有"以旧换新"才能逐步有效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教育 人的发展 技术化 技术观 人类学 教育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技术学学科化探索与去学科化取向之争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龙革 李美凤 张晓娟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7,共7页
本文从对"教育技术"概念的不同理解、教育技术学理论建构与实践基础、技术观的广狭之争、现代教育观的批判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以人为对象"的教育技术,以范畴性"技术教育化"为逻辑起点的教育技术学和以&qu... 本文从对"教育技术"概念的不同理解、教育技术学理论建构与实践基础、技术观的广狭之争、现代教育观的批判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以人为对象"的教育技术,以范畴性"技术教育化"为逻辑起点的教育技术学和以"教育技术本体论"为根基的教育技术哲学所构成的完整教育技术学体系。创新之处是分别在技术范式中拓展出新的"广义技术"概念,在教育范式中批判了"现代教育观",并找到了教育和技术共同指向人的汇合点,建立起教育技术学自身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 学科化 教育学 技术哲学 教育技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技术价值负荷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铁刚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22,共7页
随着教育技术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教育技术的价值,其中教育技术价值负荷问题是教育技术价值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针对教育技术是否存在价值负荷、负荷了什么这一问题,本文借鉴技术哲学研究的基本观点"技术并不是... 随着教育技术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教育技术的价值,其中教育技术价值负荷问题是教育技术价值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针对教育技术是否存在价值负荷、负荷了什么这一问题,本文借鉴技术哲学研究的基本观点"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主观世界的客观存在,而是人类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共同作用的产物",指出了作为现代技术分支的教育技术先天地继承了技术的属性,负荷着主体的价值追求,教育技术内在地负荷了人们应用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效率与效益的追求。同时针对教育系统主体、社会文化主体和经济系统主体三类主体,分析了教育技术呈现出的价值负荷。最后,通过分析教育技术价值负荷产生的社会根源,得出了技术化社会中物质内在蕴含的工具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价值 价值负荷 内在价值 外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提升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政策创新机制研究——信息技术提升教育均衡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铁刚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3-29,共7页
基于对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文本研究可以发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文本中信息技术的地位、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强化。因此,推进教育领域重大问题的政策文本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重大问题中的应用,对公共政策创新、教育信息化... 基于对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文本研究可以发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文本中信息技术的地位、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强化。因此,推进教育领域重大问题的政策文本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重大问题中的应用,对公共政策创新、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政策创新,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应用,该研究对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环境、政策主体、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价值选择、利益博弈、过程博弈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中的问题与方法,阐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均衡发展公共政策创新的突破点,以期为教育均衡发展及教育信息化推进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教育均衡 信息技术 公共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技术定义所彰显的技术观及其范式传统
16
作者 冯友梅 颜士刚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23,共4页
从历史维度看,人们的"教育技术"观经历了从身体技术到自然技术,再到社会技术的转变,这三种不同教育技术观的实践取向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必然导致教育技术实践效果的不同。当前,虽然我们已经认可了作为社会技术的教育... 从历史维度看,人们的"教育技术"观经历了从身体技术到自然技术,再到社会技术的转变,这三种不同教育技术观的实践取向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必然导致教育技术实践效果的不同。当前,虽然我们已经认可了作为社会技术的教育技术的内在规定性,但不可否认,作为自然技术的教育技术实践依然盛行,这与盛行于教育技术领域的实用主义传统不无关系。在教育呼唤内涵建设与深入发展的当下,这种传统和认识亟待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技术观 实用主义 自然技术 社会技术 身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践行教师专业标准——从两种标准的比较谈起
17
作者 贾居坚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2-106,共5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颁布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本文作者把它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从背景、内容方面进行了比较,并总结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经验,提出了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从专业理念、专...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颁布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本文作者把它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从背景、内容方面进行了比较,并总结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经验,提出了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三方面践行教师专业标准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标准 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低碳化与信息技术关系刍议
18
作者 李赛男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8-269,共2页
教育低碳化是未来构建低碳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推进教育低碳化的发展是科学的必然选择;反之,教育低碳化在获得发展的同时也会在理念、行为、物质等方面带来信息技术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教育低碳化 信息技术 低碳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教师教育远程网络培训平台的技术接受扩展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耀莹 王凯丽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6-100,107,共6页
远程培训打破了传统培训形式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教师教育远程网络培训平台若不能被学习者接受并有效使用,不仅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也是教学过程中对环境和人的双重忽视。该文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本框架,引入感知行为控制因素,采用访谈... 远程培训打破了传统培训形式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教师教育远程网络培训平台若不能被学习者接受并有效使用,不仅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也是教学过程中对环境和人的双重忽视。该文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本框架,引入感知行为控制因素,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各因素与使用意向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证明各因素对使用意向、使用态度、用户满意和感知有用的影响,构建面向教师教育远程网络培训平台的技术接受扩展模型(ET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网络培训平台 感知行为控制因素 技术接受扩展模型(ET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十一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IFET2022)
20
作者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教育技术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的品牌性、国际性学术会议,是海内外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学者专业人士思想碰撞、学术研讨、实践切磋、信息共享的重... 教育技术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的品牌性、国际性学术会议,是海内外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学者专业人士思想碰撞、学术研讨、实践切磋、信息共享的重要平台。第二十一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IFET2022)将于2022年10月中旬(初定)在中国沈阳·沈阳师范大学召开。本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将聚焦面向未来教育变革与创新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与思考,并同期举办教育技术学青年学者与研究生论坛,欢迎全球教育技术领域专家、研究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参会。有关会议事项通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性学术会议 品牌性 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专业 信息共享 教学指导 IFE 信息化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