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切近的文学研究和文学史意识——文学史视野下的新世纪文学研究 |
孟繁华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2
|
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蒋寅先生的对话 |
蒋寅
孟繁华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19 |
7
|
|
|
3
|
那些“失意”的文学——1990年代以来“失踪”的小说 |
孟繁华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城市的乡愁——谈双雪涛的沈阳故事兼及一种城市文学 |
李雪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2
|
|
|
5
|
失去青春的中国文学——当下中国文学状况的一个方面 |
孟繁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
6
|
总体性的幽灵与被“复兴”的传统——当下小说创作中的文化记忆与中国经验 |
孟繁华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6
|
|
|
7
|
程光炜与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范式 |
孟繁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
8
|
“守正纳新”的方法论价值和文化意义——评《刘中树文学论集》 |
孟繁华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
9
|
在批评前沿的发现、批判与守护——关于孟繁华的“新世纪文学”研究 |
张维阳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
10
|
治史传统与当代经验——谢冕、洪子诚的文学史研究 |
孟繁华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
11
|
前现代的趣味、想象和遗风流韵——关于“慢的美学”一个文学史视角的札记 |
孟繁华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12
|
一腔热血 一座丰碑——评李发锁长篇纪实文学《热血:东北抗联》 |
孟繁华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3
|
文学人物走过的历史——2013年中篇小说现场片段 |
吴丽艳
孟繁华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
14
|
“现代性”的路还有多长——近期中篇小说创作的一个方面 |
孟繁华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5
|
从苦难主题看底层文学的深化 |
贺绍俊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15
|
|
|
16
|
中产阶级的文化符号:《时尚》杂志解读 |
孟繁华
|
《河北学刊》
CSSCI
|
2004 |
16
|
|
|
17
|
王学忠:当代中国的工人诗人 |
贺绍俊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
18
|
文学的速度与作家的情感要求——2008年的中篇小说 |
孟繁华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
19
|
三部小说,三重境界——阿来的文学世界观一瞥 |
贺绍俊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
20
|
永不陨落的文学星辰——萧红文学创作综论 |
季红真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