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关联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永柏 王嘉凯 +2 位作者 刚清伟 刘婧一 王静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92-498,共7页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具体关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Google学术、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收...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具体关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Google学术、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相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参照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评分量表进行,评分≥7分为高质量文献.根据患者是否有攻击行为,将患者分为暴力组和非暴力组.数据分析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分析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5种不同遗传性模型下的关联性.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包括32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组为1523例,非暴力组为1753例,其中15项研究质量评分≥7,仅2项研究质量评分<7.Meta分析结果表明,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倾向有关联(Met vs.Val:OR=1.18,95%CI:1.05~1.32;Val/Met+Met/Met vs.Val/Val:OR=1.23,95% CI:1.06~1.43).结论: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 多态性 精神分裂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力 秦晓霞 +3 位作者 谢守付 刘晶洁 高琳 王艳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5期1243-1244,1247,共3页
目的探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代谢的影响。方法评估125例至少治疗3个月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代谢综合征(MS)发生情况。入组患者曾接受药物治疗,包括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氮平和奎硫平)或情感稳定剂(碳酸锂、丙... 目的探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代谢的影响。方法评估125例至少治疗3个月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代谢综合征(MS)发生情况。入组患者曾接受药物治疗,包括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氮平和奎硫平)或情感稳定剂(碳酸锂、丙戊酸盐和卡马西平)。根据患者使用药物不同,将其分成3组:单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A组)、合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和情感稳定剂(B组)及单用情感稳定剂(C组)。结果125例患者,40例(32.0%)检出MS;A组患者MS检出率与B、C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奥氮平组、奎硫平组和利培酮组3组间MS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易发生MS。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者,均应定期检测BMI、腰围、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代谢综合征 抗精神病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状态下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患者脑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崔文辉 周千 +1 位作者 王菲 汤艳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77-981,984,共6页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双相障碍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的异同,为这2种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双相障碍患者以及年龄、性别、教育年限相匹配的40例健康者(健康组)进行静息态脑...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双相障碍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的异同,为这2种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双相障碍患者以及年龄、性别、教育年限相匹配的40例健康者(健康组)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并对3组受试者的低频振幅值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与健康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双相障碍患者在前额叶、眶额叶、边缘系统、基底节的低频振幅值均显著升高,在岛叶、默认网络、部分枕叶及感觉运动区的低频振幅值均显著降低,且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双相障碍患者在以上脑区的低频振幅无显著差异。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颞叶的低频振幅显著高于双相障碍患者和健康组,且双相障碍患者和健康组在以上脑区的低频振幅无显著差异。结论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双相障碍患者在前额叶、眶额叶、边缘系统、基底节、默认网络、部分枕叶及感觉运动区共有的低频振幅值增高或减低,提示这2种疾病可能存在相似的发病机制,而仅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的颞叶低频振幅改变可能为鉴别这2种疾病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 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 低频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