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体定向技术辅助脑深部小病灶显微外科手术33例报告
1
作者 赵启忠 吴鹏飞 +1 位作者 李明明 王运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85,共1页
立体定向辅助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脑深部小病灶,显示定位准确,侵袭性小。
关键词 立体定向技术 显微外科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人股骨干骨折双钢板锁定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臣 肖万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24-926,930,共4页
目的探讨成年人股骨干骨折双钢板锁定内固定治疗的疗效以及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股骨干骨折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双钢板锁定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动力加压接骨... 目的探讨成年人股骨干骨折双钢板锁定内固定治疗的疗效以及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股骨干骨折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双钢板锁定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动力加压接骨板疗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感染、再发骨折等指标;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Karlstrom-Olerud股骨骨折疗效判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出现感染、膝关节功能障碍以及再发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HSS膝关节功能以及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双钢板固定方式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可有效减少并发症,能早期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成人 内固定式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1及Jagged-2基因在肛门直肠畸形大鼠直肠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贾慧敏 王晓东 +2 位作者 陈青江 张涛 王维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94-797,802,共5页
目的检测Notch-1及Jagged-2基因在肛门直肠畸形(ARM)胎鼠直肠肠壁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肠壁神经肌肉发育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正常与乙烯硫脲致畸的ARM胎鼠直肠末端组织Notch-1及Jagged-2蛋... 目的检测Notch-1及Jagged-2基因在肛门直肠畸形(ARM)胎鼠直肠肠壁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肠壁神经肌肉发育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正常与乙烯硫脲致畸的ARM胎鼠直肠末端组织Notch-1及Jagged-2蛋白的定位及定量表达,应用RT-PCR方法检测Notch-1及Jagged-2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 Notch-1/Jagged-2在正常大鼠胚胎直肠发育过程中,在肠壁肌间神经丛(MP)、肠壁平滑肌及黏膜层均有表达,随着胚胎发育,表达强度逐渐增强,胚胎晚期主要集中在肠壁平滑肌及神经丛处;ARM组E17~E21表达均较正常组减弱,E19~E21表达与正常组差异更为显著。正常胎鼠直肠末端壁内中Notch-1及Jagged-2总蛋白量及mRNA明显高于畸形组(P<0.05)。结论 Notch-1/Jagged-2基因在肛门直肠畸形的神经肌肉发育过程中表达下调,可能与其发育不良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通路 肛门直肠畸形 肠神经系统 大鼠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胆道镜下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联合逆冲洗治疗难取性胆道残留结石 被引量:6
4
作者 朱兴 石刚 孙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0-172,共3页
本文报道2009年3月~2014年3月我科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下用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与逆冲洗联合治疗难取性胆管残留结石107例,98例完全取净,9例未取净。术中胆道出血5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后血止;心律失常4例,剑突下及上腹部胀痛、痉挛痛13例... 本文报道2009年3月~2014年3月我科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下用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与逆冲洗联合治疗难取性胆管残留结石107例,98例完全取净,9例未取净。术中胆道出血5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后血止;心律失常4例,剑突下及上腹部胀痛、痉挛痛13例,腹胀、腹泻1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术后胆道感染7例,经抗感染,通畅引流治愈。1例失访,106例术后随访6个月,复查超声、CT,101例无结石,5例肝内胆管残留结石未能完全取净。我们认为纤维胆道镜下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与逆冲洗结合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难取性胆道残留结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胆道镜 胆管结石 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军 郑刚 +2 位作者 周振东 张传辉 张钦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01-904,共4页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4月~2009年4月,对本院10例合并骶神经损伤的骶骨骨折患者采用显示骶神经根管全长的骶骨双斜位MPR技术,观察骶神经根管骨折情况以及骨折块与神经根的...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4月~2009年4月,对本院10例合并骶神经损伤的骶骨骨折患者采用显示骶神经根管全长的骶骨双斜位MPR技术,观察骶神经根管骨折情况以及骨折块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0~5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30d。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重物砸伤3例,挤压伤1例。所有患者进行双斜位(45°斜冠状位和30°斜矢状位)MPR检查后可清晰的显示骶神经根管的骨折情况,并进行临床验证。结果:根据临床表现、美国国立脊髓损伤学会和国际截瘫学会1990年推荐的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进行临床诊断:S1神经根损伤6例,S2神经根损伤2例,S1、S2神经根均损伤2例。经双斜位MPR检查后发现S1神经根管有骨折块进入3例,S2神经根管1例有骨折块进入,S1、S2神经根管均有骨折块进入2例,此6例患者经手术证实(术中见S1、S2神经被骨折块压迫),去除压迫后症状明显缓解,平均12周症状消失;其余4例患者(S1神经损伤3例,S2神经损伤1例)经双斜位MPR检查后未发现骨折块进入骶神经根管(考虑单纯神经挫伤),予保守治疗,平均13周症状消失。结论:骶骨双斜位MPR技术可作为骶骨骨折患者的常规检查,对于明确骶神经损伤的原因有重要意义,并可作为判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骶骨 创伤 神经系统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bcl-2阳性细胞系MGC-803凋亡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鹏 张静 +3 位作者 张春军 于萍 常兴华 路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1-522,共2页
应用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和DNA电泳等方法观察MGC 80 3胃癌细胞系凋亡的发生。结果显示 30 μmol/Lbcl 2反义寡核苷酸、2 μg/ml顺铂、2 0 μg/ml卡铂、4 μg/ml阿霉素、4 μg/ml丝裂霉素处理胃癌细胞 ,2 4h后观察到凋... 应用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和DNA电泳等方法观察MGC 80 3胃癌细胞系凋亡的发生。结果显示 30 μmol/Lbcl 2反义寡核苷酸、2 μg/ml顺铂、2 0 μg/ml卡铂、4 μg/ml阿霉素、4 μg/ml丝裂霉素处理胃癌细胞 ,2 4h后观察到凋亡小体出现、染色质浓缩、凋亡峰及DNA梯状条带等凋亡特征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BCL-2 反义寡核苷酸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1996~2010年胃癌手术预后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樊海军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9-289,共1页
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及病死率居全部恶性肿瘤之首。手术是治疗胃癌的首要方法。本文收集了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经外科手术治疗的43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各种危险因素。以期提高对进展期胃癌的认识... 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及病死率居全部恶性肿瘤之首。手术是治疗胃癌的首要方法。本文收集了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经外科手术治疗的43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各种危险因素。以期提高对进展期胃癌的认识和治疗水平,进而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手术 预后分析 手术治疗 胃癌患者 进展期胃癌 恶性肿瘤 临床资料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对神经胶质瘤环氧合酶2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翀 吴鹏飞 +1 位作者 王明昊 刘济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对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 60只大鼠被随机分成对照组、胶质瘤组和ERK抑制剂组,每组20只。采用注射C6胶质瘤细胞的方法制作小鼠胶质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对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 60只大鼠被随机分成对照组、胶质瘤组和ERK抑制剂组,每组20只。采用注射C6胶质瘤细胞的方法制作小鼠胶质瘤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采用RT-PCR检测胶质瘤组织中COX-2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胶质瘤组大鼠胶质瘤COX-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与胶质瘤组比较,ERK抑制剂组大鼠胶质瘤COX-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RT-PCR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胶质瘤组大鼠胶质瘤COX-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与胶质瘤组比较,ERK抑制剂组大鼠胶质瘤COX-2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ERK能够上调神经胶质瘤组织中COX-2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环氧合酶2 神经胶质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7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刚 陈懂明 张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0,73,共3页
目的: 检测p7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8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 32例正常肺组织中p73蛋白的表达。结果:肺癌中阳性表达 56例 (65. 9% ),正常肺组织中阳性表达 4例(12. 5% ),... 目的: 检测p7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8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 32例正常肺组织中p73蛋白的表达。结果:肺癌中阳性表达 56例 (65. 9% ),正常肺组织中阳性表达 4例(12. 5% ),两者差异显著 (P<0.01)。肺鳞癌中阳性表达 23例(54. 8% ),肺腺癌中阳性表达 33例(76. 7% ),二者差异显著 (P<0.05);p73在Ⅰ期阳性表达率为 53. 3% (16 /30);Ⅱ期为 58. 8% (10 /17),ⅢA期为 78. 9% (30 /38),p7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随着TNM分期的增加表达增强 (P<0.05)。p73在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N1-2 )中阳性表达率为 74. 1% ( 40 /54 ),在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N0 )中阳性表达率为51. 6% (16 /31)差异显著 (P<0.05)。结论:p73蛋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73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抑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女性原发性腹膜炎18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奚素琴 程佩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408-408,共1页
成年女性原发性腹膜炎18例临床分析奚素琴,程佩祥(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消化内科,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普外科)关键词原发性腹膜炎;女性成人原发性腹膜炎临床少见,易于误诊。现将我们收治的成年女性原发性腹膜炎18例报道如... 成年女性原发性腹膜炎18例临床分析奚素琴,程佩祥(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消化内科,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普外科)关键词原发性腹膜炎;女性成人原发性腹膜炎临床少见,易于误诊。现将我们收治的成年女性原发性腹膜炎18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8例均为成年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腹膜炎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维生素C对体外循环导致的红细胞变形性改变的作用
11
作者 吴峻峰 侯立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2年第6期584-586,共3页
本文报告51例经体外循环(CPB)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红细胞变形性(RCD)的改变,大剂量维生素C(260 mg/kg)的作用和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PH)对RCD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剂量维生素C能减少RCD下降,促使RCD的恢复,PH对RCD的恢复有延缓作用。
关键词 体外循环 红细胞 变形性 维生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