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部小汗腺汗囊瘤(Robinson型)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董灵玉 权锦花 +1 位作者 郭春芳 赵桂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25-626,共2页
1病历摘要患者女,64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两侧鼻唇沟、鼻尖及鼻背部出现粟粒大半透明丘疹,略高于皮面,散在分布,随后丘疹缓慢增大,表面光滑,无自觉症状。出汗时皮损加重,无汗时减轻甚至无临床症状;夏季加重,冬季减轻。在发病初期,患者曾... 1病历摘要患者女,64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两侧鼻唇沟、鼻尖及鼻背部出现粟粒大半透明丘疹,略高于皮面,散在分布,随后丘疹缓慢增大,表面光滑,无自觉症状。出汗时皮损加重,无汗时减轻甚至无临床症状;夏季加重,冬季减轻。在发病初期,患者曾自行将少许皮损弄破,未见明显黏液流出,皮损结痂脱落后自愈,之后未曾诊治。近2年来皮损增多明显,双下眼睑亦出现类似皮损,遂于2017年8月16日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汗腺汗囊瘤 面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胶样粟丘疹(成人型)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董灵玉 权锦花 +1 位作者 郭春芳 赵桂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26-628,共3页
1病历摘要患者女,50岁,农民。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侧下眼睑、双侧颧部及鼻背部出现粟粒大半透明丘疹,略高于皮面,融合成片,随后丘疹缓慢增大,表面光滑,无自觉症状。皮损在热环境下呈现黄红色,冷环境时为肤色;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但... 1病历摘要患者女,50岁,农民。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侧下眼睑、双侧颧部及鼻背部出现粟粒大半透明丘疹,略高于皮面,融合成片,随后丘疹缓慢增大,表面光滑,无自觉症状。皮损在热环境下呈现黄红色,冷环境时为肤色;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但未曾消退。期间皮损未破溃,曾外用糖皮质激素(具体药品及用法不详)治疗无效。于2015年6月就诊于外院,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后诊断为胶样粟丘疹,未治疗。为明确诊断,于2015年7月2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样粟丘疹 面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脂腺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毛母细胞瘤及血管瘤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宝月 张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13-715,共3页
报告1例皮脂腺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毛母细胞瘤及血管瘤。患者男,33岁。因右侧头皮及面部暗红色无毛斑丘疹33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右颞部、右上睑、右侧面颊部及腮部一暗红色斑丘疹,18 cm×10 cm,质软,边界清楚。皮损组织病理检... 报告1例皮脂腺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毛母细胞瘤及血管瘤。患者男,33岁。因右侧头皮及面部暗红色无毛斑丘疹33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右颞部、右上睑、右侧面颊部及腮部一暗红色斑丘疹,18 cm×10 cm,质软,边界清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增生呈疣状,皮脂腺和大汗腺增生,局部形成乳头状结构,被覆双层上皮细胞,间质内较多的浆细胞浸润;真皮内可见多个肿瘤细胞团块,外周细胞排列呈栅栏状,无人工收缩间隙,真皮浅层有大量血管腔。诊断:皮脂腺痣并发乳头状汗管囊腺瘤、毛母细胞瘤及血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脂腺痣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毛母细胞瘤 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