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子颗粒治疗大鼠慢性湿疹模型皮损的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陈兴 丛培玮 +5 位作者 孙巍 关洪全 李忻红 王希子 侯殿东 田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2,I0005-I0007,共10页
目的应用三子颗粒治疗大鼠慢性湿疹模型,探讨其外治慢性湿疹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子颗粒组、青鹏软膏组,每组10只。以二硝基氯苯丙酮溶液制备大鼠慢性湿疹模型,模型组湿敷生理盐水,三子颗粒组湿... 目的应用三子颗粒治疗大鼠慢性湿疹模型,探讨其外治慢性湿疹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子颗粒组、青鹏软膏组,每组10只。以二硝基氯苯丙酮溶液制备大鼠慢性湿疹模型,模型组湿敷生理盐水,三子颗粒组湿敷三子颗粒洗剂,青鹏软膏组外用青鹏软膏。通过皮损评分评价疗效,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形态学变化,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皮肤组织肥大细胞数量,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皮损组织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皮损组织中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叉头样转录因子3(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3,Foxp3)、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MAP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 p65(phosphorylated-nuclear factor-κB p65,p-NF-κB p65)、核转录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的蛋白表达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病理表现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颗粒层和棘层显著增厚,胶原纤维变粗;模型组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升高,IFN-γ、Foxp3蛋白表达降低、IL-4、IL-17、p-p38MAPK/p38MAPK、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三子颗粒组的皮损评分在第6、8、10天均显著减少,病理改变减轻,IFN-γ、Foxp3表达明显增高(P<0.01)、IL-4、p-p38MAPK/p38MAPK、p-NF-κB p65/NF-κB p65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和P<0.01),IL-17表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子颗粒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过度增生,上调IFN-γ、Foxp3的蛋白水平,降低IL-4、IL-17、p-p38MAPK/p38MAPK、p-NF-κB p65/NF-κB p65的蛋白水平,发挥其对慢性湿疹的治疗作用,初步揭示了三子颗粒外治慢性湿疹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疹 三子颗粒 IFN-γ IL-4 IL-17 FOXP3 p38MAPK/NF-κB 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DNF-TrkB-p38-JNK通路研究电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机制
2
作者 王列 马帅 +9 位作者 董宝强 林星星 于嘉祥 马俊杰 卞镝 王鹰 胡哲 李记泉 王树东 马铁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4,共12页
目的:基于“BDNF-TrkB-p38-JNK”通路,研究针刺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的机制。方法:建立MPS大鼠模型,制备相应血清。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胶质细胞(BV-2)细胞在MPS的炎症状态,采... 目的:基于“BDNF-TrkB-p38-JNK”通路,研究针刺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的机制。方法:建立MPS大鼠模型,制备相应血清。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胶质细胞(BV-2)细胞在MPS的炎症状态,采用相应血清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抑制剂(K-252a)干预。大鼠饲养和在体实验干预方式同上,同时增加BNDF抑制剂+电针组作为对照。检测细胞活性,IL-1β、IL-6、TNF-α、IL-10水平,以及OX-42的阳性表达值,检测BDNF-TrkB-p38-JNK通路相关指标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实验各干预方式能降低各组BV-2细胞IL-1β、IL-6、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细胞的活化程度降低;各组BV-2细胞和肌肉组织BDNF-TrkB-p38-JNK通路相关指标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体外、体内实验结果均证实针刺激痛点可通过降低中枢敏化治疗MPS,具体机制与抑制BDNF-TrkB-p38-JNK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TrkB-p38-JNK信号通路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电针 BV-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DNF/Trkb/p38/JNK信号通路研究电针抑制筋膜疼痛综合征模型大鼠肌肉细胞凋亡的机制
3
作者 王列 马铁明 +10 位作者 于嘉祥 林星星 王树东 马俊杰 李记泉 李格格 卞镝 王鹰 胡哲 马帅 董宝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50,I0006-I0008,共10页
目的基于“BDNF/Trkb/p38/JNK”信号通路,研究电针针刺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采用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方式建立MPS大鼠模型后予以电针针... 目的基于“BDNF/Trkb/p38/JNK”信号通路,研究电针针刺激痛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采用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方式建立MPS大鼠模型后予以电针针刺激痛点、塞来昔布灌胃给药干预。实验结束后,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HE)和马松染色(masson's trichrome,Masson)观察各组大鼠肌肉组织的形态,普鲁士蓝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肌肉组织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TUNEL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肌肉组织的细胞凋亡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肌肉组织的BCL2-Associated X的蛋白质(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e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Caspase-3)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B,Trk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 MAPK,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的mRNA表达水平,Wes检测各组大鼠肌肉组织的Bax、Bcl-2、Caspase-3和BDNF、磷酸化酪氨酸激酶受体B(Phospho-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B,p-TrkB)、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phospho-p-P38MAPK,p-p38)、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hospho-c-Jun N-terminal kinases,p-JN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和Masson染色提示电针和塞来昔布干预均可以改善因MPS造成的肌肉病理损伤,并能够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和细胞凋亡水平,电针和塞来昔布干预能升高Bcl-2和降低Bax、Caspase-3、BDNF、p-TrkB、p-p38、p-JNK的m RNA表达水平,升高Bcl-2和降低Bax、Caspase-3、BDNF、p-TrkB、p-p38、p-JNK的蛋白表达水平,电针的疗效优于塞来昔布。结论电针可通过抑制BDNF/Trkb/p38/JNK信号通路进而降低MPS病变肌肉组织的细胞凋亡水平以治疗MPS,在中医理论上可用电针恢复体内气血阴阳失衡解释,相应机制尚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Trkb/p38/JNK”信号通路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电针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DNF-TrkB-p38/JNK信号通路研究电针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4
作者 王列 王树东 +10 位作者 董宝强 林星星 于嘉祥 马俊杰 卞镝 王鹰 胡哲 李记泉 陈怡然 马帅 马铁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5-171,I0024-I0026,共10页
目的基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B,Trk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 MAPK,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探讨电... 目的基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B,Trk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 MAPK,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的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每组6只。采用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方式建立MP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予以电针干预,连续治疗7 d。西药组给予塞来昔布(21 mg·kg-1)干预,连续给药5 d,停药2 d。治疗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左下肢热缩足潜伏期、自发电活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HE)观察局部肌肉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脊髓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X-42)[microglia specific marker(OX-42)]的阳性表达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脊髓组织BDNF、TrkB、p38、JNK mRNA表达水平;Wes法检测脊髓组织BDNF、TrkB、磷酸化酪氨酸激酶受体B(phospho-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B,p-TrkB)、P38、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p-P38MAPK,p-P38)、JNK、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hospho-c-Jun N-terminal kinases,p-JN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电针及西药干预能提高大鼠热缩足潜伏期,改善局部肌肉组织形态及炎症状态,抑制血清促炎因子释放,促进抗炎因子分泌,减少脊髓组织GFAP、OX-42阳性表达,降低BDNF、TrkB、P38、JNK的mRNA表达水平和BDNF、TrkB、p-TrkB、P38、p-P38、JNK、p-JNK的蛋白表达水平,且电针组疗效优于西药组。结论电针及塞来昔布均可以显著改善MPS大鼠痛阈,但电针在局部组织病理形态及自发电位恢复中更具优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BDNF-TrkB-p38/JNK通路、减少炎症因子释放,降低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TrkB-p38/JNK”信号通路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电针 激痛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毛囊黏蛋白病的嗜毛囊性蕈样肉芽肿
5
作者 李婧 郭春芳 +3 位作者 李上云 王昊 祝琳琳 赵纳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6-349,共4页
报告1例伴毛囊黏蛋白病的嗜毛囊性蕈样肉芽肿。患者女,61岁。全身丘疹2年余。皮肤科检查:腹部、腰背部、臀部、双上肢及双大腿肤色针尖大毛囊性丘疹,双上肢及双大腿皮损以伸侧为主,无明显浸润。皮损组织病理:毛囊周围及表皮可见炎症细... 报告1例伴毛囊黏蛋白病的嗜毛囊性蕈样肉芽肿。患者女,61岁。全身丘疹2年余。皮肤科检查:腹部、腰背部、臀部、双上肢及双大腿肤色针尖大毛囊性丘疹,双上肢及双大腿皮损以伸侧为主,无明显浸润。皮损组织病理:毛囊周围及表皮可见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为主,毛囊内有黏蛋白沉积,阿新蓝染色阳性。免疫组化:毛囊内淋巴细胞CD3、CD4表达阳性。T淋巴细胞基因重排阳性。诊断:伴毛囊黏蛋白病的嗜毛囊性蕈样肉芽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嗜毛囊性 黏蛋白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性疼痛神经调控治疗进展
6
作者 甘宇 万峻阁 +2 位作者 李忠华 李帅 韩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1,共7页
中枢性疼痛由中枢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程度剧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传统药物治疗作用有限,近年神经调控技术广泛应用于中枢性疼痛的治疗,主要包括脊髓电刺激术和运动皮质电刺激术。本文从二者的原理、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方面展开... 中枢性疼痛由中枢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程度剧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传统药物治疗作用有限,近年神经调控技术广泛应用于中枢性疼痛的治疗,主要包括脊髓电刺激术和运动皮质电刺激术。本文从二者的原理、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方面展开综述,并分析未来研究方向,旨在指导神经调控技术在中枢性疼痛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电刺激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汉族人群HLA-DR、DQ、DP的DNA分型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于桂兰 孙逸平 +5 位作者 徐林敏 高风云 李桂芹 郭玉红 邵惠心 沈晶晶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42-145,共4页
使用PCR/SSO方法对94名沈阳汉族健康人群进行了HLA第Ⅱ类抗原等位基因的完全分型。共发现66种等位基因,基中DRB128种,DRB33种,DRB54种,DQA18种,DQB1I3种,DPB110种。分析了DR-... 使用PCR/SSO方法对94名沈阳汉族健康人群进行了HLA第Ⅱ类抗原等位基因的完全分型。共发现66种等位基因,基中DRB128种,DRB33种,DRB54种,DQA18种,DQB1I3种,DPB110种。分析了DR-DQ连锁的五位点单倍型,共发现38种,其中21种是在白人为主的人群中已发现过的。本研究提出了中国东北人群HLA第Ⅱ类抗原等位基因的遗传基本情况,可用于疾病研究的对照和其他中国人群资料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 抗原 脱氧核糖核酸 等位基因 沈阳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技术引导下八髎穴定位及针刺参数研究
8
作者 马帅 陈怡然 +1 位作者 王列 海英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151,I0001,共6页
目的基于CT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制作可视化等比例人体骨盆部位模型,利用针灸取穴比量法对八髎穴取穴定位方法进行研究探索,对八髎穴最大进针深度等参数进行统计总结,为临床准确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招募29例志愿者行盆腔CT扫描建立三维图... 目的基于CT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制作可视化等比例人体骨盆部位模型,利用针灸取穴比量法对八髎穴取穴定位方法进行研究探索,对八髎穴最大进针深度等参数进行统计总结,为临床准确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招募29例志愿者行盆腔CT扫描建立三维图像,获取人体骨盆软组织及骨骼数据,从数值折量为中指同身寸,对八髎穴进行定位取穴。对3D打印技术制作的等比例透明个性化盆腔模型进行针刺,对最大针刺深度进行测量,获取相应数据,计算回归公式。结果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透明等比例人体骨盆部位模型,经过折量(中指同身寸)获得八髎穴定位及针刺参数。得出上髎位于L5棘突下1.5寸,男性约正中线旁开1.1寸,女性约正中线旁开1.3寸。次髎定位L5棘突下2.3寸,男性约正中线旁开0.9寸,女性约正中线旁开1.1寸。中髎定位L5棘突下3.3寸,男性约正中线旁开0.8寸,女性约正中线旁开0.9寸。下髎定位L5棘突下4.2寸,男性约正中线旁开0.7寸,女性约正中线旁开0.8寸。针刺最大深度分别为上髎(62.65±8.30)mm、次髎(50.96±7.99)mm、中髎(39.68±6.79)mm、下髎(35.85±5.19)mm。结论“折量取穴法”定位八髎穴后针尖可准确进入3D打印人体模型骶后孔,且按回归方程可计算最大进针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髎穴 取穴定位 3D打印技术 针灸取穴比量法 进针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太藤丘疹红皮病1例
9
作者 杨冬莲 李宝月 +4 位作者 王珺 程琳 王凯波 吴雨泓 孙晓冬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96-498,共3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69岁,全身红斑、丘疹反复发作伴瘙痒2年,复发加重2个月。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颈部、躯干及四肢出现红斑、丘疹,于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诊断为湿疹,予口服抗组胺药、中药、雷公藤、曲安西龙及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症... 1病历摘要患者男,69岁,全身红斑、丘疹反复发作伴瘙痒2年,复发加重2个月。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颈部、躯干及四肢出现红斑、丘疹,于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诊断为湿疹,予口服抗组胺药、中药、雷公藤、曲安西龙及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藤丘疹红皮病 度普利尤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田痣合并贫血痣1例
10
作者 杨冬莲 武海恩 +3 位作者 刘岩 刘永斌 孙晓冬 齐瑞群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0,共3页
1病历摘要患儿女,8岁。因右侧面部及背部大片棕褐色斑片与苍白色斑疹、斑片8年,于2022年8月8日来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患儿出生后不久右侧颧部及右眼巩膜出现褐色斑片,面积随时间逐渐增大,颜色逐渐加深。右侧面颊、右侧下颌及背部... 1病历摘要患儿女,8岁。因右侧面部及背部大片棕褐色斑片与苍白色斑疹、斑片8年,于2022年8月8日来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患儿出生后不久右侧颧部及右眼巩膜出现褐色斑片,面积随时间逐渐增大,颜色逐渐加深。右侧面颊、右侧下颌及背部出现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白色斑疹、斑片,无其他自觉症状。患儿既往体健,无眼部不适,否认癫痫病史。其父母健康,否认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田痣 贫血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地区汉族人群TAP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11
作者 刘芙蓉 王维琴 +2 位作者 于桂兰 李桂芹 孙逸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64-364,共1页
关键词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基因 多态性 汉族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地区成人迟发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HLA第二类基因和TAP基因的关联研究
12
作者 冯世良 白淑英 +4 位作者 于桂兰 孙桂芝 李桂芹 韩家康 孙逸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IDDM HLA基因 TAP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地区健康人群不同年龄段血清总IgE含量参考值范围的研究
13
作者 金宁 刘文力 +3 位作者 程欣 朱晓燕 刘奕 吴善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健康人群不同年龄段血清总IgE含量的参考范围。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沈阳地区1529例健康人血清总IgE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岁组、1~6岁组、7~12岁组、13~18岁组、19~44岁组、45~60岁组及〉60岁组血...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健康人群不同年龄段血清总IgE含量的参考范围。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沈阳地区1529例健康人血清总IgE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岁组、1~6岁组、7~12岁组、13~18岁组、19~44岁组、45~60岁组及〉60岁组血清总IgE含量分别为(14.1±8.6)k U/L、(32.8±20.0)k U/L、(33.8±19.4)k U/L、(46.7±33.2)k U/L、(31.4±26.7)k U/L、(37.1±28.4)k U/L及(37.9±32.8)k U/L。结论:沈阳地区健康人群不同年龄段总IgE含量水平存在差异,总IgE水平在婴幼儿年龄段较低,到成年达到最高值,随后至中老年又呈下降趋势。该文初步建立了沈阳地区不同年龄段健康人血清总IgE值的参考区间,为该地区的过敏性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IgE水平 健康人群 年龄段 沈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医疗协作联合体是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好形式
14
作者 彭晔 《中国医院管理》 1985年第1期33-34,共2页
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而勇于改革,才能实现改革。我院在改革中突破老框框,大胆尝试,创建了沈阳市第一个城乡医疗协作联合体,为城市医院管理体制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子。现将我们的作法和体会作一简述。
关键词 医院管理体制 医疗协作联合体 城市医院 医疗仪器设备 综合性医院 医疗技术 医疗任务 医技科室 区级医院 基层医疗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医院的会计监督
15
作者 付均平 《卫生经济研究》 1998年第11期34-34,共1页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两者缺一不可,既要核算好,又要监督有力。如果会计监督不严或名存实亡,必然导致会计数字不真实,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不能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因此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对于搞好会计核算,强化经营管理,...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两者缺一不可,既要核算好,又要监督有力。如果会计监督不严或名存实亡,必然导致会计数字不真实,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不能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因此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对于搞好会计核算,强化经营管理,为领导当好参谋,提高经济效益都有重要的意义。一、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强化法制观念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不仅具有较强的政策性,且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会计人员必须提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增强法制意识,对会计事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杜绝违法乱纪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会计监督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的电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16
作者 王列 李记泉 +11 位作者 马帅 于嘉祥 马俊杰 胡哲 李格格 陈怡然 王鹰 卞镝 马铁明 董宝强 于本性 王树东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775-3784,共10页
目的:探索电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分别设置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钝性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方式复制MPS大鼠模型,对电针组进行电针干预。取材前进行各组大鼠自发电活动频率、热缩足潜伏期检测;取材后... 目的:探索电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分别设置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钝性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方式复制MPS大鼠模型,对电针组进行电针干预。取材前进行各组大鼠自发电活动频率、热缩足潜伏期检测;取材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肌肉组织病理形态;以各组大鼠的脊髓组织为研究对象进行转录组学测序;应用平行反应监视技术(PRM)对序列相似家族111成员A(FAM111A)、含锌指和BTB结构域的蛋白16(ZBTB16)、蛋白磷酸酶1调节因子亚基3G(PPP1R3G)、围脂滴蛋白4(PLIN4)、蛋白磷酸酶1调节亚基3C(PPP1R3C)共5个蛋白进行定量。结果:电针干预能减轻MPS造成的病理损伤,恢复骨骼肌组织形态,升高大鼠血清SOD、GSH-Px、CAT水平,降低MDA、IL-1β、IL-6、TNF-α水平。MPS模型大鼠87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发生变化,涉及到了钙离子等信号通路。电针干预能升高FAM111A的表达水平,降低ZBTB16、PPP1R3G、PLIN4、PPP1R3C的表达水平。结论:电针干预MPS有效,电针治疗MPS的具体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调控能量代谢有关,修复因MPS造成的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电针 治疗 脊髓组织 转录组学 平行反应监视技术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身诱发银屑病1例
17
作者 广维 李宝月 +3 位作者 李铁男 王强 孙晓冬 刘岩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81-682,共2页
1 病历摘要患者男,25岁。因左前臂蓝黑色文身上出现多发红斑、丘疹、鳞屑1个月为主诉来诊。患者在出现皮损20 d前文身,皮损局限在文身图案处,无瘙痒或疼痛。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银屑病病史,发病前无咽喉感染史。无银屑病家族史。体格检... 1 病历摘要患者男,25岁。因左前臂蓝黑色文身上出现多发红斑、丘疹、鳞屑1个月为主诉来诊。患者在出现皮损20 d前文身,皮损局限在文身图案处,无瘙痒或疼痛。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银屑病病史,发病前无咽喉感染史。无银屑病家族史。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发育良好,全身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前臂文身图案上见多个界限清楚的绿豆至黄豆大红斑,以及米粒大红色丘疹,表面有银白色鳞屑,蜡滴现象、薄膜现象、Auspitz征阳性(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在脑卒中足下垂患者功能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8
作者 郭英杰 程杨 +2 位作者 丁华 于黎丽 甄希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81-983,共3页
目的:观察体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身体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康复指标的影响。方法:20例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将其随机分为A组(运动康复训练组)和B组(生物反馈运动训练组),每组各10例。采... 目的:观察体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身体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康复指标的影响。方法:20例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将其随机分为A组(运动康复训练组)和B组(生物反馈运动训练组),每组各10例。采用Carr-Shepherd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量表来评定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Barthel积分法评定;用ME6000型表面肌电仪来监测生物反馈运动训练。结果:3个月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B组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增强(P<0.01);与A组相比,B组在治疗1个月后,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增强(P<0.05);治疗3个月后,上述指标均明显增强(P<0.01)。结论:3个月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身体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结合运动康复更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训练 脑卒中 足下垂 步态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A治疗银屑病89例临床副作用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晴燕 黄精华 +2 位作者 张欣 梁秀宇 杜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36-437,共2页
评价阿维A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副作用。共治疗89例,寻常型37例,脓疱型18例,红皮病型31例,关节型3例。治疗剂量0.5mg/kg.d~0.75mg/kg.d。其副作用发生率依次为唇干、唇炎、皮肤干燥、瘙痒、脱屑、甘油三脂(TG)升高、胆固醇(CHO)升高、眼干... 评价阿维A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副作用。共治疗89例,寻常型37例,脓疱型18例,红皮病型31例,关节型3例。治疗剂量0.5mg/kg.d~0.75mg/kg.d。其副作用发生率依次为唇干、唇炎、皮肤干燥、瘙痒、脱屑、甘油三脂(TG)升高、胆固醇(CHO)升高、眼干、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阿维A副作用虽常见,但大多轻微可耐受,或治疗后缓解,可作为治疗重症银屑病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A 银屑病 副作用 药物疗法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7
20
作者 何志新 王家璧 +3 位作者 冯永山 白义杰 马成林 宋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皮炎湿疹 氟芬那酸丁酯 丁苯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