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沈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调研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贺 《中国种业》 2025年第3期1-4,7,共5页
沈阳市自2022年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试验示范以来,通过项目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解沈阳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状,以多个项目示范区为调研对象,对调研区的基本种植情况、存在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技术应用的优化建议,旨在... 沈阳市自2022年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试验示范以来,通过项目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解沈阳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状,以多个项目示范区为调研对象,对调研区的基本种植情况、存在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技术应用的优化建议,旨在加快推动该项技术在沈阳地区的本土化,实现“一地双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典型案例 调研报告 辽宁 沈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腺龙葵在辽宁省适生区预测及风险评估
2
作者 冀杨 刘宇航 +5 位作者 王月 张炜 瞿琳升 杨屹岳 郝瑞新 曲波 《辽宁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26-31,共6页
腺龙葵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入侵辽宁铁岭和朝阳,现已在辽宁多地区呈现不同程度入侵。基于MaxEnt模型模拟当前气候和未来气候(2021—2040年)变量下预测腺龙葵潜在适生区域,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估与调查问卷辅助统计,对腺... 腺龙葵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入侵辽宁铁岭和朝阳,现已在辽宁多地区呈现不同程度入侵。基于MaxEnt模型模拟当前气候和未来气候(2021—2040年)变量下预测腺龙葵潜在适生区域,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估与调查问卷辅助统计,对腺龙葵入侵辽宁地区的风险性进行综合评估,并划分入侵等级。结果表明:在未来气候条件下,腺龙葵在辽宁的适生区呈扩增状态,其入侵系数2.1,为高风险。依据预测结果,腺龙葵在辽宁地区远未达到其潜在分布范围,仍处于扩散阶段,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其扩散的监测力度,以控制进一步扩散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 腺龙葵 辽宁 风险评估 适生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推广对农户增收的影响
3
作者 杜宇航 《农家科技》 2025年第20期83-85,共3页
在我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宏观背景下,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作为一种典型的稻渔复合种养模式,展现出显著的增产增收潜力。本文立足于现实,深入剖析该技术模式的演变过程、推广机制及其对农户收入结构的重塑路径。分析发现,小... 在我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宏观背景下,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作为一种典型的稻渔复合种养模式,展现出显著的增产增收潜力。本文立足于现实,深入剖析该技术模式的演变过程、推广机制及其对农户收入结构的重塑路径。分析发现,小龙虾稻田养殖技术经历了从“稻虾轮作”向“稻虾共作”再到“稻虾立体复合”的阶段性跃迁,逐步形成了生态协同与空间共享并重的种养模式。在推广层面,政策驱动、市场导向与社会组织三种路径各具功能优势,在不同区域构建了技术落地的多样化组织基础。更为关键的是,该技术推广显著拓宽了农户的收入来源,不仅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还实现了土地与劳动力资源的经济转化,并建立起内嵌型的风险防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渔综合种养 虾稻共作 农业增收 技术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南果梨种植技术
4
作者 柳苗 《中国果业信息》 2025年第7期84-85,共2页
南果梨以其特殊的果香、细腻的口感赢得广大消费者喜欢,成为近年来增长迅速的优质品种,目前辽宁省鞍山市、锦州市、辽阳市、阜新市等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种植面积超过6.67万hm^(2)。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对鲜食南果梨品... 南果梨以其特殊的果香、细腻的口感赢得广大消费者喜欢,成为近年来增长迅速的优质品种,目前辽宁省鞍山市、锦州市、辽阳市、阜新市等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种植面积超过6.67万hm^(2)。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对鲜食南果梨品质要求不断提高。本文介绍了辽宁地区南果梨种植过程中的建园、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问题,供种植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果梨 生长管理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设施农业种植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
5
作者 孔群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9期37-38,共2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农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催生了农业物联网,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该文分析了设施农业背景下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情况和未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农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催生了农业物联网,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该文分析了设施农业背景下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借助信息化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 农业现代化 设施农业 物联网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的发展建议 被引量:2
6
作者 孔群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6期30-31,共2页
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设施农业的各种设施建设也越来越受关注,尤其是在绿色生产技术的指导下,设施农业发展要坚持绿色无公害,而推广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前提就是要加强设施的完善。该文分析了设施农业中温室大棚的发展方向和对策,... 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设施农业的各种设施建设也越来越受关注,尤其是在绿色生产技术的指导下,设施农业发展要坚持绿色无公害,而推广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前提就是要加强设施的完善。该文分析了设施农业中温室大棚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旨在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更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温室建设 温室大棚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诱芯的蓝板放置位置和方式对番茄潜叶蛾的诱捕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灏 盛承发 +6 位作者 李艳辉 武建华 黄志强 赵利 王慧敏 盛世蒙 王少丽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1,共4页
番茄潜叶蛾是一种重大外来入侵性有害生物,给番茄产业带来严重威胁。为明确蓝板放置方式对其诱蛾量的影响,开展了带有性诱芯的蓝板不同放置角度和不同高度对番茄潜叶蛾的诱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蓝板不同放置角度和放置高度对诱蛾量影... 番茄潜叶蛾是一种重大外来入侵性有害生物,给番茄产业带来严重威胁。为明确蓝板放置方式对其诱蛾量的影响,开展了带有性诱芯的蓝板不同放置角度和不同高度对番茄潜叶蛾的诱杀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蓝板不同放置角度和放置高度对诱蛾量影响较大。蓝板平放处理的平均诱蛾量分别是与地面角度为45°斜放和90°竖放(蓝板垂直于地面)处理的1.438倍和8.590倍,其中平放和斜放均与竖放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蓝板放置高度为0 cm处理的平均诱蛾量分别是高度30~35 cm和高度60~65cm处理的1.491倍和2.485倍,且与后者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田间采用蓝板对番茄潜叶蛾进行诱杀时,将蓝板平放在地面上的诱蛾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蓝板 放置方法 诱捕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番茄潜叶蛾性信息素诱捕效果的因子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丹 李艳辉 +5 位作者 黄欣阳 冮爽 张万民 孟威 王浩杰 杜永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0-769,共10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可对番茄生长造成毁灭性的危害,性诱监测或群集诱杀是测报和防控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提取、鉴定和分析云南西双版纳、四川西昌、内蒙赤峰和辽宁沈阳番茄潜叶蛾的性信息素组分及其配比,结合田间诱捕比...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可对番茄生长造成毁灭性的危害,性诱监测或群集诱杀是测报和防控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提取、鉴定和分析云南西双版纳、四川西昌、内蒙赤峰和辽宁沈阳番茄潜叶蛾的性信息素组分及其配比,结合田间诱捕比较试验,分析了与性诱相关的主要因子对诱蛾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四个地点的番茄潜叶蛾性信息素组成没有显著差异,均由反3顺8顺11-十四碳三烯乙酸酯(E3,Z8,Z11-14:Ac)和反3顺8-十四碳二烯乙酸酯(E3,Z8-14:Ac)组成,其比例在100:2~100:12。田间诱捕比较试验表明,E3,Z8-14:Ac没有显著提高E3,Z8,Z11-14:Ac的引诱活性。性信息素化合物E3,Z8,Z11-14:Ac的纯度和剂量与诱蛾量密切相关,93%纯度的诱蛾量是82%纯度的2.48倍,以聚乙烯毛细管的灌液结构为基质的最佳性信息素剂量是900~1200μg。翅膀型粘胶诱捕器的诱蛾量是三角形粘胶诱捕器的2倍,最佳的诱捕器是搭配绿色盖板的翅膀型粘胶诱捕器,而盖板与粘胶板间的距离以6~9 cm最为理想。最佳的诱捕器设置高度是在泥土上(0 cm),随着诱捕器设置高度的提升,诱蛾量下降,诱捕器高于120 cm时,未诱捕到雄蛾。诱捕器在番茄大棚中的出口处和远离出口处位置对诱蛾量没有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性信息素应用于番茄潜叶蛾的田间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性信息素 剂量 诱捕器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气溶胶喷射型释放器释放性信息素对番茄潜叶蛾求偶和交配的影响及其防控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丹 黄欣阳 +5 位作者 冮爽 宋露 李艳辉 张万民 孟威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61-1670,共10页
【目的】为了探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性信息素交配干扰效果的因子,并实现在番茄大棚中有较高的防控效果。【方法】采用实验室监测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的移动距离、观测交配行为、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microextraction,SPME)... 【目的】为了探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性信息素交配干扰效果的因子,并实现在番茄大棚中有较高的防控效果。【方法】采用实验室监测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的移动距离、观测交配行为、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microextraction,SPME)吸附法提取番茄潜叶蛾性信息素、测定雌成虫性信息素滴度,于2023-2024年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八音台村开展番茄潜叶蛾干扰交配试验,探索含E3,Z8,Z 11-14∶Ac和E3,Z 8-14∶Ac混合物(9∶1,m,m)的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对番茄潜叶蛾求偶和交配行为的影响以及与防控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性信息素交配干扰环境下,番茄潜叶蛾雄成虫的活动距离显著增加,但雌成虫的活动距离则没有显著变化;雌成虫的性信息素E3,Z8,Z 11-14∶Ac滴度也从(8.4±2.1)ng显著降低至(1.5±0.6)ng;雌雄成虫的交配率从65.8%±6.0%显著降至37.3%±4.3%。在辽宁沈阳田间,番茄潜叶蛾的求偶行为发生在清晨,雄成虫被性信息素诱捕进入诱捕器的时间长度总计5 h。在田间,采用主动气溶胶喷射型释放器需要提前3-5 h开始喷射,每隔6 min喷射1次。在田间喷射7 h交配干扰率达到92.2%±3.5%,喷施9 h交配干扰率为95.5%±3.0%。番茄大棚防控评价试验结果显示,释放性信息素的主动型交配干扰释放器处理区的交配干扰率为94.7%±0.63%,聚乙烯(polyethylene,PE)迷向管处理区交配干扰率为98.3%±0.26%。番茄潜叶蛾为害的孔道数量,被动型迷向管处理区为(4.4±0.5)个,主动交配干扰释放器处理区为(3.5±0.4)个,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9±1.7)个。幼虫数量调查显示,PE迷向管处理区幼虫数量为(2.8±0.6)头,主动交配干扰释放器处理区为(1.5±0.4)个,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2±1.4)头。【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主动气溶胶喷射型释放器释放的高剂量E3,Z8,Z 11-14∶Ac和E3,Z 8-14∶Ac混合物通过影响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的移动、性信息素滴度和交配率,高效干扰了番茄潜叶蛾的求偶和交配,与高密度设置的常用的迷向管释放的E3,Z8,Z 11-14∶Ac和E3,Z 8-14∶Ac混合物一样有效控制了幼虫种群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交配干扰 性信息素滴度 交配率 气溶胶喷射型释放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杨树品种苗期对镉胁迫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晓宇 杨成超 +1 位作者 李文颖 张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共11页
【目的】通过模拟Cd胁迫的方法,研究不同杨树品种在Cd胁迫方面的差异,筛选出对重金属Cd具有高耐受性的品种,为杨树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模拟Cd胁迫的方法对6个杨树品种进行盆栽试验,分别测定其生长量、不同器... 【目的】通过模拟Cd胁迫的方法,研究不同杨树品种在Cd胁迫方面的差异,筛选出对重金属Cd具有高耐受性的品种,为杨树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模拟Cd胁迫的方法对6个杨树品种进行盆栽试验,分别测定其生长量、不同器官生物量及Cd^(2+)含量等10个指标,利用各指标的隶属度值及权重计算综合指数以评价不同品种抗Cd胁迫的能力。【结果】苗高和地径随着Cd^(2+)处理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与地径相比,苗高性状对Cd胁迫更为敏感。通过对比不同品种根生物量均值发现,辽宁杨、中辽1号杨、渤丰1号杨排在前3位。不同品种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分析发现中辽1号杨、新林1号杨、渤丰1号杨的茎生物量排在前3位,中辽1号杨、辽宁杨、渤丰1号杨的叶生物量排在前3位,中辽1号杨、辽宁杨、新林1号的总生物量排在前3位。各品种根中、茎中、叶片中Cd^(2+)含量及总Cd^(2+)含量均是随着Cd^(2+)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在最高Cd^(2+)处理浓度下,中绥12杨、渤丰1号杨、新林1号杨中根中Cd^(2+)含量、茎中Cd^(2+)含量较对照增长率排在前3位;中绥12杨、新林1号杨、中辽1号杨叶片中Cd^(2+)含量较对照增长率排在前3位;中绥12杨、新林1号杨、渤丰1号杨中总Cd^(2+)含量较对照增长率排在前3位。【结论】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得出抗Cd能力强弱排序为中辽1号杨、辽宁杨、渤丰1号杨、新林1号杨、中绥12杨和银中杨,中辽1号杨、辽宁杨、渤丰1号杨、新林1号杨表现出较好的抗Cd胁迫能力,其中中辽1号杨更是达到0.9552,因此在其适生区域可用于修复重金属镉污染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胁迫 杨树 品种筛选 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氮磷流失量原位监测与治理建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欣欣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2期149-152,共4页
农田面源污染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为了探究农田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与方法,针对沈阳市农田面源污染的主要种类及污染现状,进行了农田氮磷流失量原位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农田总氮、总磷径流流失量值极低,平... 农田面源污染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为了探究农田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与方法,针对沈阳市农田面源污染的主要种类及污染现状,进行了农田氮磷流失量原位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农田总氮、总磷径流流失量值极低,平均分别为0.038 kg/(亩·年)和0.003 kg/(亩·年);全年农田氮磷流失量监测点中总磷流失量值较低,总氮流失量值在淋溶监测点中较高,最高值为8.74 kg/(亩·年),平均值为3.34 kg/(亩·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面源污染 种植业源 原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农田氮素高效利用与减排技术研究
12
作者 王月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9期104-105,共2页
从投入控制技术、农田管理技术、作物品种改良优化等方面,对农田氮素高效利用技术进行研究,并从氮素捕获和循环利用、污水灌溉和农田红色虾蟹养殖、氮素沉降和氮氧化物减排技术等方面,探索农田氮素减排技术,以氮素高效利用和减排为目标... 从投入控制技术、农田管理技术、作物品种改良优化等方面,对农田氮素高效利用技术进行研究,并从氮素捕获和循环利用、污水灌溉和农田红色虾蟹养殖、氮素沉降和氮氧化物减排技术等方面,探索农田氮素减排技术,以氮素高效利用和减排为目标,以期为农田氮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氮素 高效利用 农田管理 作物品种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木防冻防病膜剂室内抑菌效果研究
13
作者 李晓宇 张蕾 杨成超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2期37-44,共8页
【目的】探究树木防冻防病膜剂的抑菌效果,为生产提供一种良好的防冻保护剂。【方法】利用课题组研制的树木防冻防病膜剂对2种冰核细菌(丁香假单胞菌和菠萝泛生氏菌)和3种真菌(小穴壳菌属、金黄壳囊孢菌、污黑腐皮壳菌)进行抑菌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树木防冻防病膜剂的抑菌效果,为生产提供一种良好的防冻保护剂。【方法】利用课题组研制的树木防冻防病膜剂对2种冰核细菌(丁香假单胞菌和菠萝泛生氏菌)和3种真菌(小穴壳菌属、金黄壳囊孢菌、污黑腐皮壳菌)进行抑菌效果研究,并与市面常用药剂进行比较。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比3个浓度(0.3‰、0.6‰和1‰)下农用链霉素和防冻防病膜剂对两种冰核细菌抑制效果。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比4个浓度(100 mg·L^(-1)、300 mg·L^(-1)、600 mg·L^(-1)和1000 mg·L^(-1))下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百菌清和防冻防病膜剂4种药剂对3种引起杨树溃疡病和烂皮病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1)与农用链霉素相比,防冻防病膜剂对2种冰核细菌的抑制效果较好,且抑菌效果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设置的最高试验浓度下,防冻防病膜剂对丁香假单胞菌和菠萝泛生氏菌的抑菌直径分别为10.9 mm和19.1 mm。(2)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对3种真菌抑制效果较好,多菌灵在100 mg·L^(-1)浓度下对3种真菌抑制率能达到100%,甲基硫菌灵在100 mg·L^(-1)浓度下对2种真菌(金黄壳囊孢菌、污黑腐皮壳菌)抑制率能达到100%,在600 mg·L^(-1)浓度下对小穴壳菌属抑制率能达到100%。(3)防冻防病膜剂与百菌清对3种真菌的抑制效果相当,防冻防病膜剂的抑制效果随着药剂浓度增大而增强,当浓度达到1000 mg·L^(-1)时,抑菌率为100%。【结论】树木防冻防病膜剂对2种冰核细菌和3种真菌均有较好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冻防病膜 抑菌效果 冰核细菌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铁锰改性稻壳生物炭的表征及其Cd^(2+)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江南 孙晓雪 +4 位作者 杨玲辉 姜楠 张淼 刘遵奇 赫天一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64-1973,共10页
为改善稻壳炭对Cd^(2+)的吸附能力,分别选用壳聚糖、硝酸铁与高锰酸钾对稻壳生物炭进行改性,成功制备了壳聚糖改性稻壳炭(C-BC)和铁锰改性稻壳炭(FM-BC),表征了各稻壳炭的基础理化性质,包括比表面积分析(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为改善稻壳炭对Cd^(2+)的吸附能力,分别选用壳聚糖、硝酸铁与高锰酸钾对稻壳生物炭进行改性,成功制备了壳聚糖改性稻壳炭(C-BC)和铁锰改性稻壳炭(FM-BC),表征了各稻壳炭的基础理化性质,包括比表面积分析(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表征(XRD),进行了动力学吸附实验和等温吸附实验,并在不同pH和投加量条件下,研究了改性生物炭对Cd^(2+)的吸附量和去除率。结果表明:两种改性方式均减小了稻壳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隙体积;FM-BC含有Mn-O、Fe-O的特征官能团,此外改性前后稻壳炭的官能团类型基本不变;两种改性方式均使稻壳炭产生了对应的晶体结构变化。两种改性炭对Cd^(2+)动力学吸附特征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均分为3个阶段,对Cd^(2+)等温吸附特征均符合Langmuir模型;C-BC和FM-BC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5.51 mg·g^(-1)和16.25 mg·g^(-1),是BC(14.97 mg·g^(-1))的1.7倍和1.08倍。随着溶液pH增加,C-BC和FMBC的吸附量和去除率逐渐增加,且始终高于BC;随着投加量的增加,C-BC和FM-BC的Cd^(2+)去除率逐渐增加,而吸附量逐渐降低。两种改性方式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稻壳炭对Cd^(2+)的吸附能力,均以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占主导,C-BC的最大吸附量明显高于FM-BC,适度调整溶液pH和投加量可改善改性稻壳炭的Cd^(2+)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改性 壳聚糖 铁锰 吸附 C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豆4∶4间作品种密度配置对农艺、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贺 孙嘉兴 +4 位作者 卜秀艳 付诗文 马天智 杨玲辉 姜楠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9期127-131,共5页
为了探讨玉米品种和大豆密度配置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为对象,研究不同品种密度配置下的玉米大豆农艺、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对玉米的农艺性状没有明显的影响,而间作大豆的百粒... 为了探讨玉米品种和大豆密度配置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为对象,研究不同品种密度配置下的玉米大豆农艺、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对玉米的农艺性状没有明显的影响,而间作大豆的百粒重有所增加;间作模式下,随大豆种植密度的增加,大豆株高逐渐增加,而茎基粗和有效分枝数逐渐降低;与单作相比,间作大豆产量显著降低,而单作玉米产量或间作的系统产量均高于大豆单作产量;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与单作大豆纯收益基本持平,但二者仍低于单作玉米7%。间作模式中,M2S2处理(玉米品种:先玉335,大豆密度:9000株/亩)的系统产量和纯收益最高,分别为496.9 kg/亩和1277.07元/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玉米品种 大豆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冬艳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第7期113-115,共3页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马铃薯块茎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盐,有着“地下苹果”的美誉。总结了辽宁地区的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包括优良种薯选择、切芽、覆膜、田间管理措施等马铃薯栽培技术环节,以期为当地...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马铃薯块茎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盐,有着“地下苹果”的美誉。总结了辽宁地区的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包括优良种薯选择、切芽、覆膜、田间管理措施等马铃薯栽培技术环节,以期为当地农民提供有价值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高效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镉条件下玉米重金属镉积累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欣欣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8期119-121,共3页
为了研究不同土壤镉条件下玉米镉积累特性差异,以本地区常见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以玉米镉积累富集能力为研究对象开展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镉含量1.30 mg·kg^(-1)和0.45 mg·kg^(-1)两种条件下,玉米品种对镉的积累和富集... 为了研究不同土壤镉条件下玉米镉积累特性差异,以本地区常见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以玉米镉积累富集能力为研究对象开展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镉含量1.30 mg·kg^(-1)和0.45 mg·kg^(-1)两种条件下,玉米品种对镉的积累和富集能力表现不同。不同玉米种植在镉含量1.30 mg·kg^(-1)的土壤上,大多数品种表现较弱的富集能力,仅状元985、东单1331等6个品种的富集系数大于0.01;而这些玉米种植在镉含量0.45 mg·kg^(-1)的土壤上,大多数品种却表现较强的富集能力,状元985、铁研58等17个品种富集系数大于0.01。因此,大田试验示范是中、轻度镉污染地区推广种植玉米品种的必要且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大田试验 镉污染 镉积累 富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气泡增氧机对拉氏鱥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
18
作者 娄硕 赵满峰 +4 位作者 王旭 刘宝权 曲娜 吴天木 李应东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纳米气泡具有表面积大、传质效率高、生物活性强、氧化性强、尺寸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该试验在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养殖池塘中,分别应用相同功率的纳米气泡增氧机与普通增氧机,并在110d内定期监测水质指标。试验结... 纳米气泡具有表面积大、传质效率高、生物活性强、氧化性强、尺寸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该试验在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养殖池塘中,分别应用相同功率的纳米气泡增氧机与普通增氧机,并在110d内定期监测水质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纳米气泡机组显著提高了鱼池的溶氧含量,且能够起到很好降低水体中有害成分的作用,例如降低氨氮含量0.273mg/L、亚硝酸盐0.2mg/L~0.48mg/L,但对水体温度和盐度无显著影响。该试验对使用普通增氧机和纳米气泡机的池塘进行水质研究,为提高池塘产量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气泡 池塘水质 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时释放高剂量合成性信息素对棉铃虫求偶、交配和产卵的影响
19
作者 屈丽莉 李艳辉 +6 位作者 冮爽 黄欣阳 陈为 孟威 张万民 郭前爽 杜永均 《昆虫学报》 2025年第7期960-972,共13页
【目的】为了开发高效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交配干扰技术,探索在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下的棉铃虫求偶、交配行为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变化。【方法】在实验室风洞中,设置主动型气溶胶喷射释放器,定时释放高剂量性信息素,设置棉铃... 【目的】为了开发高效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交配干扰技术,探索在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下的棉铃虫求偶、交配行为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变化。【方法】在实验室风洞中,设置主动型气溶胶喷射释放器,定时释放高剂量性信息素,设置棉铃虫性信息素全组分(Z 11-16∶Ald∶Z 9-16∶Ald=10∶1)以及单组分Z 11-16∶Ald,Z 11-16∶OH和Z 9-16∶Ald共4种处理,其中棉铃虫全组分性信息素设置间隔20,10和5 min喷射1次处理,3个单组分性信息素喷射间隔时间为5 min,性信息素喷射处理总时长为12 h(从16:00时至次日4:00时),观察和比较棉铃虫雌蛾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及其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结果】与对照(无性信息素的环境下)相比,在高剂量性信息素全组分环境下,棉铃虫雌蛾的求偶起始时间在日龄和昼夜节律上都推迟,伸展产卵器的雌蛾比例下降,喷射间隔10和5 min时雌蛾产卵器伸出持续时间在5日龄时有显著差异,但20,10和5 min喷射间隔时雌蛾产卵器伸出开始时间则是在1日龄时有显著差异。无性信息素的对照组平均交配率高达84.0%±2.1%,而在全组分性信息素环境下,处理组交配率为5.0%~17.5%。全组分性信息素处理组的交配的起始日龄也较对照组延后1.5~2个日龄。单组分性信息素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交配率高达88.0%±3.7%,而单组分Z 11-16∶Ald和Z 11-16∶OH对交配率影响较大,分别只有14.0%±4.0%和14.0%±2.4%,Z 9-16∶Ald对交配率的抑制作用较小,交配率为73.3%±3.3%。Z 11-16∶Ald引起交配的起始日龄延后1.5个日龄,Z 11-16∶OH和Z 9-16∶Ald对交配起始日龄的作用不明显。全组分和单组分性信息素均显著抑制了雌蛾的交配次数(减少1.3~1.5次)。与对照相比,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下,雌蛾的产卵时间明显延后2 d,已交配的雌蛾平均产卵量也下降,但卵孵化率没有显著变化。【结论】高剂量性信息素环境明显抑制了棉铃虫雌蛾的求偶和交配行为,进一步证实了棉铃虫雌蛾对性信息素的自检能力。性信息素通过抑制雌蛾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延后了雌蛾交配和产卵日龄,导致产卵量和孵化率下降。主动型气溶胶喷射释放器释放的合成性信息素不仅阻止雄蛾搜索雌蛾的定向行为反应,同时也影响了雌蛾的求偶,以及抑制和延后了与雄蛾的交配,导致产卵量下降。因此,在田间使用时可能有更高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高剂量性信息素 求偶 交配 产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