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烧方式对生物质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洪涛 徐有宁 +1 位作者 张亚宁 李炳熙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1-776,共6页
采用与生物质燃料特性相近的褐煤为过量空气系数的定性指标,确定了生物质采用固定床、流化床、悬浮燃烧和气化燃烧4种燃烧方式的过量空气系数,依据锅炉机组热力计算标准方法,研究了热值、过量空气系数和燃烧方式对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 采用与生物质燃料特性相近的褐煤为过量空气系数的定性指标,确定了生物质采用固定床、流化床、悬浮燃烧和气化燃烧4种燃烧方式的过量空气系数,依据锅炉机组热力计算标准方法,研究了热值、过量空气系数和燃烧方式对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理论燃烧温度与燃料的低位发热量正相关;理论燃烧温度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而降低;采用流化床、悬浮燃烧和气化燃烧3种燃烧方式,生物质燃料均能够获得较高的理论燃烧温度,其中,采用气化燃烧方式的理论燃烧温度最高。文章的分析结果为生物质燃烧方式的选取及生物质锅炉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方式 生物质 过量空气系数 发热量 理论燃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重力倾角下的浮力-热毛细对流转捩特性研究
2
作者 杨硕 王宇航 +4 位作者 高宇 葛璞石 罗金涛 李万琪 郑云一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4,共10页
残余加速度引起的流体晃动/倾斜是空间材料制备中常见的影响因素。该研究利用配备近焦镜头的高速摄像机和自行开发的液桥界面识别软件包,研究重力倾斜角对浮力-热毛细对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受重力倾角影响的浮力-热毛细对流仍然经历了... 残余加速度引起的流体晃动/倾斜是空间材料制备中常见的影响因素。该研究利用配备近焦镜头的高速摄像机和自行开发的液桥界面识别软件包,研究重力倾斜角对浮力-热毛细对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受重力倾角影响的浮力-热毛细对流仍然经历了由稳态流至振荡流的时空演化。在稳定浮力-热毛细对流阶段,由于左、右界面曲率的不平衡,导致胞元流涡核畸变使胞元流靠近自由表面,并收缩至中间高位置处。随着重力倾角的增大,横/纵向速度峰值明显降低,与无重力倾斜角相比,速度峰值衰减了约26%~27%。自由界面处纵向速度梯度显著增大。因此,重力倾角对提高表面流的流动速度起着重要作用。在振荡浮力-热毛细对流阶段,左、右胞元发生周期性侵占。涡核位置靠近热/冷角自由界面处,振荡浮力-热毛细流受到明显抑制,临界温差提高约25%,热角区温度振荡发启时间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轴对称液桥 浮力-热毛细对流 重力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燃气轮机燃烧室NOx排放估算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巧男 王国峰 +1 位作者 张皓男 徐有宁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3,共5页
为了解决NOx排放预估问题,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轻型燃气轮机燃烧室NOx排放规律。将数值分析结果与文献中经验公式计算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验证数值方法的准确性;基于进口压力、空气质量流量、主燃区温度3个参数拟合NOx排放预估公式。... 为了解决NOx排放预估问题,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轻型燃气轮机燃烧室NOx排放规律。将数值分析结果与文献中经验公式计算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验证数值方法的准确性;基于进口压力、空气质量流量、主燃区温度3个参数拟合NOx排放预估公式。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NOx排放值与文献中经验公式计算出的符合度较高;结合数值计算结果得到的NOx排放预估公式;该公式能有效反映上述3个参数对NOx排放的影响;采用验证后的高精度数值模拟方法建立的NOx预估模型所得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可靠性,并可降低试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燃气轮机燃烧室 NOx估算 进口压力 空气质量流量 主燃区温度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灼烧方式对稻壳灰形貌特征和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洪涛 李炳熙 +1 位作者 徐有宁 高晓燕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1-136,共6页
通过改变灼烧温度和停留时间,研究了不同灼烧方式下稻壳灰形貌特征和成分的变化规律。采用先低温后高温灼烧方式可得到含碳量较低的稻壳灰,不同的灼烧方式形成的稻壳灰颗粒的微观形貌特征不同,直接高温燃烧成灰粒径明显大于其他方式成... 通过改变灼烧温度和停留时间,研究了不同灼烧方式下稻壳灰形貌特征和成分的变化规律。采用先低温后高温灼烧方式可得到含碳量较低的稻壳灰,不同的灼烧方式形成的稻壳灰颗粒的微观形貌特征不同,直接高温燃烧成灰粒径明显大于其他方式成灰粒径。灼烧温度低于575℃制取的稻壳灰中主要成分是非晶型的SiO2,而灼烧温度达到815℃制取的稻壳灰均有明显的SiO2晶体存在,采用先低温后高温的灼烧方式,稻壳灰中钾的含量低于其他灼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灰 灼烧方式 形貌特征 成分 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吸式固定床生物质气化的综合计算法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洪涛 李炳熙 +1 位作者 徐有宁 高晓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10-2215,共6页
针对已有生物质气化模型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局限性,以Н.Н.Доброхотов提出的煤气化经验模型为基础,依据改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的3M13型上吸式气化炉所测数据,得到上吸式固定床生物质气化的综合计算法模型。该模型主要修正原模... 针对已有生物质气化模型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局限性,以Н.Н.Доброхотов提出的煤气化经验模型为基础,依据改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的3M13型上吸式气化炉所测数据,得到上吸式固定床生物质气化的综合计算法模型。该模型主要修正原模型干馏阶段的热解水、CO_2和焦油的产率;并在固定碳气化阶段,引入空气当量比作为参数,改进原模型中C/N特征值取值的随机性。通过与其他学者的上吸式气化炉生物质气化实验对比,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良好,证明本模型在工程应用中模拟生物质上吸式固定床气化过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上吸式固定床 气化 空气当量比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Ⅳ)和Se(Ⅵ)在斑马鱼组织中的累积及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马珊珊 赵光辉 +4 位作者 常文越 刘智 张依然 陈红星 谢凌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9,共9页
以斑马鱼为受试材料,研究了Se(Ⅳ)和Se(Ⅵ)在斑马鱼组织中的累积及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试验分3组,分别为对照组、Se(Ⅳ)处理组(500μg·L-1)和Se(Ⅵ)处理组(5000μg·L-1),处理28 d后,测定斑马鱼脑、鳃、肝、肠和肌肉组织中硒... 以斑马鱼为受试材料,研究了Se(Ⅳ)和Se(Ⅵ)在斑马鱼组织中的累积及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试验分3组,分别为对照组、Se(Ⅳ)处理组(500μg·L-1)和Se(Ⅵ)处理组(5000μg·L-1),处理28 d后,测定斑马鱼脑、鳃、肝、肠和肌肉组织中硒的累积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Na+/K+-ATPase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硒处理组斑马鱼各组织中呈现不同程度的硒累积,肝组织中硒累积量最高,肠组织中CAT活性、鳃和肠组织中T-AOC活性以及鳃和肝组织中Na+/K+-ATPase活性均显著降低。Se(Ⅳ)与Se(Ⅵ)处理组相比,斑马鱼肝和鳃组织中硒累积量显著升高,肝组织中CAT活性显著下降13%,T-AOC活性显著升高1.8倍。研究结果表明Se(Ⅳ)比Se(Ⅵ)生物可利用性更高,硒累积导致斑马鱼组织发生氧化胁迫,试验为进一步从抗氧化系统的角度研究硒暴露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抗氧化系统 过氧化氢酶 总抗氧化能力 Na+/K+-AT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空冷塔烟气排放数值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国峰 赵巧男 +1 位作者 张皓男 杨硕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8-173,共6页
为解决空冷塔扩散烟气对环境及塔身的影响,采用基于浮力驱动的数学模型对空冷塔进行CFD数值模拟研究。首先根据几何参数建立烟塔合一物理模型,然后利用含有浮力项的N-S方程求解流场及污染物浓度场,研究环境侧风对烟羽抬升以及对污染物... 为解决空冷塔扩散烟气对环境及塔身的影响,采用基于浮力驱动的数学模型对空冷塔进行CFD数值模拟研究。首先根据几何参数建立烟塔合一物理模型,然后利用含有浮力项的N-S方程求解流场及污染物浓度场,研究环境侧风对烟羽抬升以及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环境侧风为5 m/s时,烟羽抬升高度可以达到450 m以上;随着侧向速度的增加,烟羽横向漂移距离增加,高度降低;当侧向风速增加到20 m/s时,烟羽几乎无抬升;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夏季烟羽抬升低,冬季烟羽抬升高。数值结果分析及比对为空冷塔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塔 烟羽抬升高度 污染物扩散 环境侧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不同竖直颤动下表面内能变化导致的热毛细对流界面响应行为研究
8
作者 杨硕 周晓峰 +1 位作者 邓乔声 王国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0-239,共10页
采用质量完全守恒水平集方法追踪两相界面运动,并基于连续表面张力模型,对微重力条件下(g=0 m/s^(2))附加竖直颤动的高Prandtl数液桥热毛细对流胞元流及表面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初始阶段t=0~30 s",还是"稳定... 采用质量完全守恒水平集方法追踪两相界面运动,并基于连续表面张力模型,对微重力条件下(g=0 m/s^(2))附加竖直颤动的高Prandtl数液桥热毛细对流胞元流及表面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初始阶段t=0~30 s",还是"稳定阶段t=1250~1275 s",随着竖直颤动频率的增加(f=0 Hz→f=5 Hz→f=20 Hz),涡心自发性摆动受到抑制,其轴向摆动幅度逐渐减小,最大摆动幅度由ΔA_(max)=0.25减小至ΔA_(max)=0.10。胞元流涡心径向位置由原来无规则摆动呈现为稳定性的周期性摆动,且摆动周期逐渐减小;液桥自由界面横向位置的周期性脉动特性明显。在竖直颤动频率f=20 Hz情况下,自由界面3/4H处表面的横向位置振幅最大;在竖直颤动力的作用下,液桥自由界面表面流轴向速度向冷盘(下盘)的发展受到抑制。稳定阶段(t=100~200)径向速度明显减小,最大衰减幅度Δu=1.0×10^(-3);液桥近热端(y=0.45~1.0)和近冷端(y=0~0.45)的表面位形呈现交替性的扩张和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集方法 竖直颤动 表面变形 热毛细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