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天然气脱硫化氢工艺研究进展
- 1
-
-
作者
李欣
聂小龙
段棋
吴维成
张静
-
机构
沈阳工程学院碳达峰碳中和研究院
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学院
-
出处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1,共9页
-
基金
辽宁省科技计划联合计划项目(2023JH2101700251)
辽宁省“揭榜挂帅”科技计划项目(2023020439-JH1104)。
-
文摘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政府对含硫工业废气的治理要求日益严格。天然气作为清洁低碳的化石能源,是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H_(2)S是一种无色的剧毒气体,广泛存在于天然气等原料气中,在其开采过程中会对设备及开采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故对天然气中的H_(2)S进行脱除至关重要。综述了脱除天然气中H 2S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种方法的技术特点,并对新型脱硫技术进行展望,为脱硫技术的发展提供思路。
-
关键词
天然气
硫化氢
湿法
干法
新型脱硫技术
-
Keywords
natural gas
hydrogen sulfide
wet method
dry method
new desulfurization technology
-
分类号
TE64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加工工程]
-
-
题名工业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吴维成
谷志卿
鞠朋
彭贝贝
张静
-
机构
沈阳工程学院碳达峰碳中和研究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学院
-
出处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6-1103,共8页
-
基金
辽宁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计划(2022JH2/101300122)
辽宁省教育厅重点攻关项目(LJKZZ20220142)。
-
文摘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低温余热通过烟气、冷却介质等形式散发到环境中,将这些热能回收利用对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详细回顾现有工厂利用低温余热的案例,对比不同热源条件下的换热方案及节能效果,得出低温余热具有余热制热、原材料预热及防冻、余热制冷、余热发电等广泛用途;指出在利用低温余热资源时,应重点关注热源的特点及工厂需求等方面,选择与企业适配的余热利用方式;并对低温余热在节能减排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展望。
-
关键词
节能减排
工业低温余热
余热供暖
余热制冷
低温余热发电
-
Keywords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low-temperature industrial waste heat
waste heat-based heat supply
waste heat refrigeration
low-temperature waste heat power generation
-
分类号
TK11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
-
题名使用黏结剂和造孔剂对粒状干法脱硫剂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吴维成
鞠朋
谷志卿
彭贝贝
张静
-
机构
沈阳工程学院碳达峰碳中和研究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工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学院
-
出处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
基金
辽宁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2JH2/101300122)
辽宁省教育厅重点攻关项目(LJKZZ20220142)。
-
文摘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促使企业更加关注SO_(2)的脱除问题。由于干法粒状脱硫剂材料廉价易得、制备方法简单、脱硫性能高、制备过程易于操作等特点,干法粒状脱硫工艺将成为未来烟气脱硫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干法粒状脱硫剂中需要使用的黏结剂和造孔剂,在脱硫剂中添加黏结剂可以增加脱硫剂的机械强度和脱硫效率,使脱硫剂不易粉化;在脱硫剂中添加造孔剂可以提高其比表面积和孔隙率,从而增加脱硫剂与SO_(2)的接触机会,进而提高脱硫效率。在干法粒状脱硫剂中添加廉价易得的黏结剂和造孔剂,提高脱硫剂的脱硫效率、降低成本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
关键词
干法粒状脱硫剂
黏结剂
造孔剂
-
Keywords
granular dry desulfurizer
binder
pore-forming agent
-
分类号
X70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有机朗肯循环在低温余热发电的应用进展
- 4
-
-
作者
谷志卿
宋海琛
尹金城
鞠朋
吴维成
张静
-
机构
沈阳工程学院碳达峰碳中和研究院
-
出处
《烧结球团》
2025年第4期32-39,72,共9页
-
基金
辽宁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22JH2/101300122)
辽宁省科技计划联合计划项目(2023JH2/101700251)
辽宁省“揭榜挂帅”科技计划项目(2023020439-JH1/104)。
-
文摘
低温余热发电是解决目前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耗高、余热利用率低的关键路径之一。有机朗肯循环(ORC)凭借在低温条件下显著提升膨胀机效率、改善汽轮机发电性能而备受关注。本文从系统构成和工质选择出发,阐述ORC工作原理、技术特征以及工质物化性质对性能的影响,进而梳理钢铁、化工、石化等行业已投运示范工程的系统构型、关键设备、工质方案与运行参数,并以净发电量、热效率和投资回收期为指标评价其节能环保与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ORC可依据余热规模和工质特性实现kW至MW级发电,引入回热、双工质或串级后效率可以再提升,投资回收期可控制在2 a以内;R245fa、R134a等干流体为优选工质,非共沸工质需解决成分漂移问题;钢铁、化工、石化行业的低温余热发电示范项目证实ORC已具备规模化推广条件。通过案例剖析,为ORC技术在低温余热发电的规模化推广提供借鉴,并为更多工业场景的余热利用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
关键词
余热利用
低温余热
余热发电
有机朗肯循环
有机工质
-
Keywords
waste heat utilization
low-temperature waste heat
waste heat power generation
organic Rankine cycle
organic working medium
-
分类号
TK115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