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的思考——以沈阳工业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为例 被引量:34
1
作者 丁春福 杨乃坤 韩影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5期61-65,共5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独特的教育引领作用。要想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需要把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独特的教育引领作用。要想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需要把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整合起来,作为一门全新的、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来建设,即建立起一门"合并使用、统一安排、分步操作、分项考核、专门管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模式,并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在人、财、物三方面的保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实践教学 网络平台 校园文化 社会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助推沈阳乡村绿色振兴
2
作者 王自若 刘冬雪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11期143-145,共3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描绘了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从而指明了新时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方向。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为了响应乡村绿色振兴战略的号召,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沈阳,其乡村发展应该走什么样...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描绘了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从而指明了新时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方向。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为了响应乡村绿色振兴战略的号召,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沈阳,其乡村发展应该走什么样的生态发展道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角度探析沈阳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充分结合当前沈阳乡村生态发展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有利于沈阳乡村绿色振兴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乡村绿色振兴 生态文明 乡村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高健 秦龙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31,共5页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是以国家、市民社会和人民为治理主体,在遵循人民主权、社会公仆、议行合一、廉价政府等原则基础上,通过社会政策的制定、社会治理的监督、利益关系的协调、公共服务的提供,来满足人民的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 马克思社会治理思想是以国家、市民社会和人民为治理主体,在遵循人民主权、社会公仆、议行合一、廉价政府等原则基础上,通过社会政策的制定、社会治理的监督、利益关系的协调、公共服务的提供,来满足人民的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需要,从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自我管理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思想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关于社会治理的科学思想。它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实践性、科学性、人本性、批判性等主要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的源头和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治理 主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视域下的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 被引量:4
4
作者 卢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3,共7页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为社会基础并以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线索,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划分为三种社会形态,阐明了在人的不同发展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具体特征,揭示了人的发展在总体...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为社会基础并以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线索,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划分为三种社会形态,阐明了在人的不同发展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具体特征,揭示了人的发展在总体上呈现出自在、自在自为和自为的辩证发展过程。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人的发展状态,在新时代加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的逻辑对“资本”逻辑的不断超越,让所有人共享改革开放成果、过上美好幸福生活提供了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发展理论 新时代美好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理想信念培育途径分析——评《对话马克思:与青少年同行》
5
作者 陈东健 曹旭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I0007-I0007,共1页
许多教师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方式死板,只是采取单纯的语言教学方式,这并不能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赵兴良、凌学武主编的《对话马克思:与青少年同行》一书,以一个少年为主角,讲述他在梦中与马克思对话,以讲故事的形式与马克思探... 许多教师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方式死板,只是采取单纯的语言教学方式,这并不能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赵兴良、凌学武主编的《对话马克思:与青少年同行》一书,以一个少年为主角,讲述他在梦中与马克思对话,以讲故事的形式与马克思探讨自身学习与成长中的难题和困惑。这本书有助于青少年在实际生活中学习马克思经典理论,对于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信念教育 培育途径 讲故事 经典理论 教学方式 青少年 学习与成长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挑战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7
6
作者 逄红梅 侯广文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2,共3页
乡村产业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拓展实践的重要一环,而伴随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极大地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对促进智慧农业发展、绿色乡村转型、带动农民富裕方面具有鲜... 乡村产业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拓展实践的重要一环,而伴随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形成的新质生产力极大地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对促进智慧农业发展、绿色乡村转型、带动农民富裕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然而面对发展最不平衡、最不充分的农村地区,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仍存在数智化基础设施滞后、数智型人才短缺、技术要素聚集转化困难等挑战。鉴于此,需要从政策扶持与基础设施更迭、数智型人才培养与引进、农业技术创新与转化应用等方面探索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乡村产业振兴 数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建构的逻辑 被引量:4
7
作者 英明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0,共7页
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民族行稳致远的根本支撑,其建构生成蕴含深厚的历史逻辑、鲜明的理论逻辑和坚实的实践逻辑。中国人民在创造伟大民族精神中锻造文化主体性,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从近代蒙尘走向重建光大,在发展社... 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是中华民族行稳致远的根本支撑,其建构生成蕴含深厚的历史逻辑、鲜明的理论逻辑和坚实的实践逻辑。中国人民在创造伟大民族精神中锻造文化主体性,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从近代蒙尘走向重建光大,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建构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的主体性自觉,筑牢中国道路的主体性根基,打开中国理论和制度的主体性创新空间,蕴含着建构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理论密码”。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在坚定文化自信、秉承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中建构,体现对中华文化底蕴的时代承续,集成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文化智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 生成逻辑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读研择校外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来自部分高校的学生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逄红梅 黄宏军 张美超 《当代教育论坛》 2016年第6期69-74,共6页
在调查问卷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分析外在因素对大学生读研择校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学校内涵建设、区位和政策优势、未来机会是大学生读研择校的三个聚类因素,其中学校内涵建设得分最高,区位和政策优势得分最低。由此可见,树立学校... 在调查问卷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分析外在因素对大学生读研择校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学校内涵建设、区位和政策优势、未来机会是大学生读研择校的三个聚类因素,其中学校内涵建设得分最高,区位和政策优势得分最低。由此可见,树立学校综合声誉、强化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拓宽发展空间是高校未来长期发展规划目标,也是招收优质生源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SS 读研择校 理性选择 内涵建设 增值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晶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62-63,共2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来为党和国家所关注和重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各种制约因素,导致实效性不够,文章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意义,分析了当前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若干因素,并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充分发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来为党和国家所关注和重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各种制约因素,导致实效性不够,文章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意义,分析了当前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若干因素,并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进、创新教学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促进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对策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丁春福 姜雨晴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7-119,共3页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要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大学生具备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潜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把大学生培育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实现农业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乡村振兴...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要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大学生具备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潜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把大学生培育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实现农业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乡村振兴活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面临一定的政策困境、能力困境、舆论及观念困境等因素。应当在完善大学生涉农方面就业政策、培育大学生农业就业能力、改善大学生就业舆论环境及观念等方面给大学生予以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大学生 新型职业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逻辑进路 被引量:4
11
作者 丁春福 卢日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5-140,共6页
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科学把握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内在关联:爱国是基本纽带、爱党是政治保证、爱社会主义是现实载体。厘清历史虚无主义、世界主义、极权主义、个人主义观点在爱国爱党爱... 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科学把握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内在关联:爱国是基本纽带、爱党是政治保证、爱社会主义是现实载体。厘清历史虚无主义、世界主义、极权主义、个人主义观点在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问题的认识误区。实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是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敢于同一切错误思想作斗争、以共同富裕为指引建设伟大国家、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从严治党和以丰富的仪式感营造浓厚氛围四个方面全面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 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历史虚无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建构的三重意蕴 被引量:14
12
作者 英明 田鹏颖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29,共7页
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标示着中华民族文化意义上的坚定自我,是表现中华民族文化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的哲学范畴,其建构具有深邃的意蕴。中华民族孕育文化主体性,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彰显文化主体性,凸显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建构... 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标示着中华民族文化意义上的坚定自我,是表现中华民族文化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的哲学范畴,其建构具有深邃的意蕴。中华民族孕育文化主体性,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彰显文化主体性,凸显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建构的本体意涵。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掌握历史主动中形成,在不忘本来和吸收外来的守正创新中建立,在深刻理解和践行“两个结合”中巩固,这印证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延展过程。建构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是我们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实现精神上独立自主的根本所在,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文化根基、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文化基础、为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文化支撑,具有重大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 本体意涵 延展过程 时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6
13
作者 逄红梅 姜雨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37-240,共4页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深刻把握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内在统一性。因此,遵循...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深刻把握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内在统一性。因此,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深刻把握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思想,理顺我国农民在不同发展时期的重要作用,立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阶段,阐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英雄观融入思政课的交互价值和方法理路 被引量:2
14
作者 英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60-63,共4页
新时代英雄观融入思政课具有充分的价值合理性和实践可行性。推动新时代英雄观融入思政课,要深刻认识其与思政课之间的交互价值,在英雄印记守护与思政课拓展中实现物态交互,在英雄人物叙事与思政课构建中实现内容交互,在英雄精神传扬与... 新时代英雄观融入思政课具有充分的价值合理性和实践可行性。推动新时代英雄观融入思政课,要深刻认识其与思政课之间的交互价值,在英雄印记守护与思政课拓展中实现物态交互,在英雄人物叙事与思政课构建中实现内容交互,在英雄精神传扬与思政课引领中实现价值交互。要从唯物辩证法维度讲深英雄观的理论逻辑,从大历史观角度讲透英雄叙事的历史逻辑,从伟大成就方面讲活新时代英雄观的实践逻辑。要提高新时代英雄观融入思政课的政治自觉,发挥思政课政治引导功能;挖掘新时代英雄观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元素,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推动新时代英雄观融入思政课的数字化转型,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英雄观 思政课 交互价值 方法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研究
15
作者 刘凌峰 魏春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263-265,271,共4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路径研究对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基础,明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层内涵,在此基础上,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破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困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路径研究对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基础,明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层内涵,在此基础上,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破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困境;推进环保法治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坚守自然生态边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3个方面论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旨在为实现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对策研究
16
作者 刘童 贾德辉 《农村实用技术》 2024年第1期37-39,共3页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时代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自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我国乡村振兴取得一定成就,制度框架与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从整体上看,乡村振兴面临着产业、政策、主体等方面的问题,乡...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时代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自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我国乡村振兴取得一定成就,制度框架与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从整体上看,乡村振兴面临着产业、政策、主体等方面的问题,乡村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发展速度较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了解当前乡村的真实情况来进行调整部署,找出阻碍乡村发展的原因,对症下药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探索了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产业发展、政策实施、内生动力、生态环境出发,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 产业 发展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行推免制度下“双非”院校招生困境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18
17
作者 逄红梅 刘宝哲 黄宏军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29-35,共7页
通过对我国硕士生推荐免试制度的演进及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现行推免制度是集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优秀拔尖人才选拔、学生学习主动性、多元化招生体系构筑、教育公平性为一身的制度,但留校限额取消后的推免制度也带给"双非"院... 通过对我国硕士生推荐免试制度的演进及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现行推免制度是集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优秀拔尖人才选拔、学生学习主动性、多元化招生体系构筑、教育公平性为一身的制度,但留校限额取消后的推免制度也带给"双非"院校一些问题和挑战。文章以A校为例剖析了现行推免制度对"双非"院校推免生和学校本身的影响,认为对推免生来说利大于弊,对"双非"院校来说弊大于利。为此,从政府和学校自身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升"双非"院校的研究生生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荐免试 制度 硕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在线高等教育成长轨迹及启示——基于产品生命周期视角 被引量:5
18
作者 逄红梅 黄宏军 高健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3-40,共8页
纵观斯隆联盟连续14年调查报告和文献梳理,发现美国在线高等教育似乎正在沿着"诞生、快速成长、发展变革、突破瓶颈"生命轨迹演化。基于这样一种发现,文章引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并以其阶段特征为蓝本,假设在线高等教育发展阶... 纵观斯隆联盟连续14年调查报告和文献梳理,发现美国在线高等教育似乎正在沿着"诞生、快速成长、发展变革、突破瓶颈"生命轨迹演化。基于这样一种发现,文章引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并以其阶段特征为蓝本,假设在线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特征。利用斯隆联盟报告,从学生规模与增长率、高校规模与结构、发展战略与教学效果、成本分担与生源竞争四个方面发展样态提炼特征匹配要素,根据匹配吻合度识别美国在线高等教育所处周期阶段,结果显示:美国在线高等教育经历了2003—2009年的快速成长期、2009—2012年的成熟初期和2012—2015年的成熟中期,并逐渐向成熟期的顶峰演化。通过对美国在线高等教育成长周期的综合分析,以期为我国在线教育提供启示和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生命周期 斯隆联盟报告 在线高等教育 成长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探讨 被引量:28
19
作者 翟波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100-102,共3页
就业是高校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制度改革之后,高校就业工作的内容也由原来的协助分配转变为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支持与服务。现行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在工作定位、指导内容、队伍建设等方面尚存不足。学生对就业指导期待高,但... 就业是高校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制度改革之后,高校就业工作的内容也由原来的协助分配转变为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支持与服务。现行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在工作定位、指导内容、队伍建设等方面尚存不足。学生对就业指导期待高,但满意度相对较低。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将职业生涯规划、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等内容整合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针对不同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在就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上各有侧重,并将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文章从必要性、内涵及内容体系、对策与建设等方面对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就业指导 全程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越 丁春福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158-160,共3页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旨在提高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的认识和把握更需要联系实际,才能使其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特殊使命。因此,要促进教书育人与实践育人的有机结合,并建立保障...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旨在提高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的认识和把握更需要联系实际,才能使其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特殊使命。因此,要促进教书育人与实践育人的有机结合,并建立保障机制、形成长效机制。针对缺少动力机制、制度安排不够完善和缺乏资源整合等问题,应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实践教学的地位,变"化整为零"的社会实践为"化零为整",整合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设立具有相对独立性、综合性的实践教学课程,并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