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策略融合蜣螂优化算法的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辨识方法
1
作者 许佳璐 刘笑楠 +1 位作者 李朋超 刘振宇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304,共11页
针对蜣螂优化(DBO)算法在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标定过程中存在的全局探索和局部开发能力不平衡、求解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指数积(LPOE)运动学模型的多策略融合蜣螂优化算法(MSFDBO)。首先建立基于LPOE模型的运动学参数辨识... 针对蜣螂优化(DBO)算法在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标定过程中存在的全局探索和局部开发能力不平衡、求解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指数积(LPOE)运动学模型的多策略融合蜣螂优化算法(MSFDBO)。首先建立基于LPOE模型的运动学参数辨识模型;然后采用Piecewise混沌映射和精英反向学习策略进行种群初始化,得到分布更加均匀的种群;融入鱼鹰探索行为,提高DBO算法的全局探索能力,通过随机扰动机制扩大搜索范围,减少DBO算法陷入局部最优的可能性。为测试算法性能,使用12个基准测试函数对MSFDBO算法的搜索性能进行实验评估,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寻优性能。对4台T6A-19型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进行辨识并补偿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绝对位置平均误差、均方根平均误差分别降低了85.47%、83.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参数标定 蜣螂优化算法 精英反向学习 鱼鹰探索行为 随机扰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嵌套注意力下的SlowFast信息融合动作识别网络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起尧 桑海峰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166,共8页
视频动作识别在视频监控、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SlowFast网络是视频动作识别领域经常使用的网络。目前SlowFast相关网络中使用注意力进行相关信息增强,注意力机制与网络的结合方式是将注意力机制嵌套到网络的各个卷积... 视频动作识别在视频监控、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SlowFast网络是视频动作识别领域经常使用的网络。目前SlowFast相关网络中使用注意力进行相关信息增强,注意力机制与网络的结合方式是将注意力机制嵌套到网络的各个卷积块之间,如果将注意力机制深层嵌套到卷积块的具体卷积层中,SlowFast网络的信息提取能力将更进一步。首先提出了一种深度嵌套注意力机制,该深度嵌套机制内部包含一种可以提取时空与通道信息的注意力SCTM,使SlowFast网络的3种信息提取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此外,目前多流网络融合的信息并没有充分的交互与处理。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注意力与ConvLSTM的多流时空信息融合网络,使多流网络中每个流的信息充分交互。改进后的SlowFast网络在UCF101数据集上的Top-1准确率已达到98.5%,在HMDB51数据集中的准确率达到了80.1%。均优于目前已有的模型,比原始SlowFast网络提高了2.64%,且鉴于上述数据,深度嵌套注意力的SlowFast时空信息融合网络在信息提取与融合方面具有优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动作识别 SlowFast 注意力深层嵌套 信息融合网络 时空通道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涡轮的PCA-POA-LSTM数据驱动建模及故障预警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斌 白红艳 +3 位作者 何璐瑶 张晓北 田野 杨理践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针对传统LSTM数据驱动模型存在输入参数规模过大导致运算负担过大、超参数选择不当和涡轮系统故障发生频率、运维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CA-POA-LSTM的涡轮数据驱动建模方法,并结合滑动窗口法实现了涡轮故障预警。首先,应用PCA降维... 针对传统LSTM数据驱动模型存在输入参数规模过大导致运算负担过大、超参数选择不当和涡轮系统故障发生频率、运维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CA-POA-LSTM的涡轮数据驱动建模方法,并结合滑动窗口法实现了涡轮故障预警。首先,应用PCA降维技术,减少输入数据维度;其次,采用POA参数寻优方法选出最优超参数组合;然后,利用LSTM算法预测涡轮的输出参数;最后,在PCA-POA-LSTM涡轮数据驱动模型预测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滑动窗口法对涡轮故障进行预警,通过窗口内标准差定义报警阈值,攻克了涡轮故障预警的难题。结果表明,以PCA-POA-LSTM为基础的涡轮数据驱动建模实现了较高的精确度,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在0.396以下,平均绝对误差均在0.809以下,平均方根误差均在1.387以下。并且故障预警方法,至少可提前173个监测点发出故障预警信号,实现了对涡轮故障预警的目的,为未来开展涡轮健康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 鹈鹕优化算法 长短期记忆网络 主成分分析 数据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液环境下密封副非线性磨损行为研究
4
作者 李姗姗 孙兴伟 +1 位作者 杨恒 乔赫廷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68-1979,共12页
为研究磁流变液摩擦动力学行为对密封副磨损机理的影响,建立表面粗糙度与铁粉耦合效应下的动态密封磨损模型,利用ANSYS对其进行微观接触力学仿真分析,并通过自制往复式动态密封磨损试验装置测试不同表面粗糙度活塞杆样本在两种介质下的... 为研究磁流变液摩擦动力学行为对密封副磨损机理的影响,建立表面粗糙度与铁粉耦合效应下的动态密封磨损模型,利用ANSYS对其进行微观接触力学仿真分析,并通过自制往复式动态密封磨损试验装置测试不同表面粗糙度活塞杆样本在两种介质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粗糙纹理与铁粉瞬时接触不仅能够缓解O形圈在微凸体交变剪切作用下表面出现的疲劳裂纹,还有助于削弱铁粉对活塞杆产生的微切割效应,使密封副在磁流变液工况下展现出良好的摩擦学性能;铁粉介于抛光样本与O形圈之间长期承受微观纹理施加的横向剪切力及纵向挤压力,迫使大量铁粉嵌入O形圈内部,并在往复运动的活塞杆表面产生明显的犁沟式磨痕,导致系统因两体磨粒磨损而过早引发密封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表面粗糙度 磨损特性 摩擦动力学行为 磨粒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表征与学习反馈的动态带钢缺陷样本筛选方法
5
作者 苑玮琦 刘文滔 李绍丽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0-250,共11页
带钢表面缺陷检测是保证钢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实现高效准确的缺陷检测对保障产品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深度学习方法在缺陷检测领域进展显著,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两个问题:一方面,由于工业生产追求高良品率,导致缺陷样本获取受... 带钢表面缺陷检测是保证钢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实现高效准确的缺陷检测对保障产品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深度学习方法在缺陷检测领域进展显著,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两个问题:一方面,由于工业生产追求高良品率,导致缺陷样本获取受限,且样本标注耗时费力;另一方面,采集的样本中可能存在冗余特征,影响模型训练效率和泛化性能。针对特征冗余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表征与学习反馈机制的动态样本筛选方法。首先构建包含几何形态、灰度分布及方向特征等多维特征量化模型,系统表征缺陷特征。随后,设计基于特征表征的样本筛选策略,结合特征聚类快速筛选少量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的训练样本。最后,设计基于置信度评估的动态优化策略,通过模型的学习反馈获取关键补充样本,提升特征覆盖范围,实现训练样本的自适应优化。NEU-DET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将训练样本数量减少52%的情况下,平均检测精度达到76.99%,与完整数据集基本持平。同时,每轮训练迭代时间减少62%,降低了计算开销,验证了方法在样本筛选与检测性能之间的有效平衡。此外,在多种主流目标检测模型上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同检测架构下均能有效提升效率并保持性能,展现出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钢表面缺陷检测 样本筛选 特征表征 形态学特征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ST模型的风电叶片断裂预警研究
6
作者 常丽 王岁岁 +1 位作者 周勃 李晖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0-606,共7页
针对当前亟待解决的风电叶片断裂无损监测与预警问题,提出在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SCADA)系统的基础上结合非线性状态估计技术(NSET)实现风电叶片断裂监测及预警的方法。首先,提出通过卡方检验及误差贡献率分析对参数进行筛选,即对SCADA... 针对当前亟待解决的风电叶片断裂无损监测与预警问题,提出在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SCADA)系统的基础上结合非线性状态估计技术(NSET)实现风电叶片断裂监测及预警的方法。首先,提出通过卡方检验及误差贡献率分析对参数进行筛选,即对SCADA数据进行降维消冗,得到与叶片运行状态有关的SCADA参数。然后,利用NSET将筛选出的参数进行数据融合,通过建模输出的相似度曲线对叶片断裂进行判断。最后,利用某风场1.5 MW风电机组叶片断裂数据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并确定断裂预警阈值,当相似度到达0.26时进行叶片断裂预警可提前3.93 h预警。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对叶片断裂进行有效无损监测,并可为风电叶片断裂预警阈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方检验 非线性状态估计 风电叶片 断裂监测 SCADA 无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聚类学习的无监督行人重识别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子文 段勇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6,共9页
无监督行人重识别是一种在没有任何标签的情况下,通过特征提取和聚类算法对行人进行识别和匹配的计算机视觉方法。针对当前无监督行人重识别方法普遍存在的特征提取不足、聚类不准确、计算复杂度高以及模型缺乏鲁棒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 无监督行人重识别是一种在没有任何标签的情况下,通过特征提取和聚类算法对行人进行识别和匹配的计算机视觉方法。针对当前无监督行人重识别方法普遍存在的特征提取不足、聚类不准确、计算复杂度高以及模型缺乏鲁棒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聚类学习的无监督行人重识别方法。首先,研究了结合GeM池化方法的实例批量归一化网络(IBN-Net)作为特征提取网络,使得提取出的行人特征更具判别性;其次,针对聚类算法对于超参数较为敏感的问题,提出通过有序点识别聚类结构(OPTICS)辅助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DBSCAN)选取超参数,进一步降低了DBSCAN对超参数的敏感度;此外,为了更加充分利用训练集的所有数据,将离群值也视为单独的聚类参与到记忆字典的初始化与更新过程中;最后,针对记忆字典更新过程中各个聚类更新速率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聚类级别的记忆字典,消除了聚类更新速率不一致的问题。实验结果验证了研究工作的有效性,提出的方法在无监督行人重识别任务中的精度与准确度均有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重识别 无监督学习 对比学习 深度学习 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涡流效应的低磁化强度缺陷检测技术研究
8
作者 高波 杨理践 黄平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5-214,共10页
漏磁检测是管道在线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无损检测方式,该检测技术获得理想结果的前提是励磁系统将管道磁化至饱和状态。这一要求在大壁厚管道检测中面临显著挑战:一方面需要庞大的励磁系统以实现足够的磁化强度,另一方面过大的励磁... 漏磁检测是管道在线检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无损检测方式,该检测技术获得理想结果的前提是励磁系统将管道磁化至饱和状态。这一要求在大壁厚管道检测中面临显著挑战:一方面需要庞大的励磁系统以实现足够的磁化强度,另一方面过大的励磁系统体积及其产生的强磁吸附力,反而成为制约该技术在大壁厚管道检测中实际应用的主要瓶颈。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涡流效应的低磁化强度下缺陷检测技术。该技术以缺陷处磁导率异常检测为核心,研究了铁磁性材料在低直流磁场作用下缺陷处磁导率的不同变化规律,对磁涡流效应内外壁缺陷检测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以及有限元仿真;设计了磁涡流传感器,对刻有深度分别50%、40%、30%、20%及10%wt、不同类型缺陷的15 mm厚钢板同时进行了磁涡流及漏磁内外壁缺陷检测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磁化电流为0.7~1.1 A时磁涡流检测技术不但可以有效识别不同深度及类型缺陷、区分缺陷内外壁分布情况,且检测效果明显优于相同条件下的漏磁检测;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在磁涡流效应在低磁化强度下可实现对铁磁性材料的内外壁缺陷检测,验证了所提检测技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大壁厚管道全壁厚缺陷检测提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磁涡流 低磁化强度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拥堵下基于实时交通信息的路径选择模型 被引量:9
9
作者 刘艳秋 刘博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6-430,共5页
针对路段行程时间的估算在交通路径诱导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在交通拥堵下基于实时交通信息的路径选择模型.根据目前城市交通的状况,以城市交通系统的基本设施为基础,分析了影响路段行程时间的各种因素和路段行程时间的组成.利用设... 针对路段行程时间的估算在交通路径诱导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在交通拥堵下基于实时交通信息的路径选择模型.根据目前城市交通的状况,以城市交通系统的基本设施为基础,分析了影响路段行程时间的各种因素和路段行程时间的组成.利用设置在路段上的车辆自动检测装置来搜集实时交通信息,通过行程时间的计算、动态算法的构造和路网模型的建立来对交通路径进行动态规划.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解决了实际交通系统中的时间最短路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程时间 诱导系统 实时 城市交通系统 自动检测 路网 模型 动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元模式信息统计的虹膜卷缩轮提取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静 苑玮琦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26-1332,共7页
人眼虹膜表面纹理特征变化能够体现身体健康状况,为了利用虹膜卷缩轮的变化间接反映人体肠部功能,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纹理统计的虹膜卷缩轮提取算法.首先利用纹理基元统计出纹理变化规律;然后定义边界模式与非边界模式,在窗口内统计这2种... 人眼虹膜表面纹理特征变化能够体现身体健康状况,为了利用虹膜卷缩轮的变化间接反映人体肠部功能,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纹理统计的虹膜卷缩轮提取算法.首先利用纹理基元统计出纹理变化规律;然后定义边界模式与非边界模式,在窗口内统计这2种模式出现的频数;最后通过频数的变化规律找出包含卷缩轮的窗口,以此提取卷缩轮.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具有模糊纹理的虹膜卷缩轮,为基于虹膜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提供有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膜卷缩轮 模糊纹理 纹理基元 计算机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信息融合的双进双出磨煤机料位检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宝侠 曲星宇 +2 位作者 段勇 颜世康 曹侠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10年第2期182-186,共5页
针对双进双出磨煤机料位检测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信息数据融合的双进双出磨煤机料位检测方法.该方法将粗糙集(RST)和径向基(RBF)神经网络相结合,利用粗糙集数据简约和规则抽取特性,有效地去除大量冗余数据.利用RBF神经网络函数逼近能... 针对双进双出磨煤机料位检测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信息数据融合的双进双出磨煤机料位检测方法.该方法将粗糙集(RST)和径向基(RBF)神经网络相结合,利用粗糙集数据简约和规则抽取特性,有效地去除大量冗余数据.利用RBF神经网络函数逼近能力更强和收敛速度更快等优点,引入带遗忘因子的梯度下降算法来整定RBF神经网络参数,简化了神经网络结构,提高了神经网络的学习效率,同时拥有自学习和容错能力,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数据融合的快速收敛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料位检测过程中,将两种智能算法相结合所构成的融合系统,能使双进双出磨煤机准确地完成复杂环境的料位检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进双出磨煤机 料位检测 运行参数分析 粗糙集 径向基神经网络 多信息数据融合 遗忘因子 梯度下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墨铸铁在模拟核电站消防水中的电化学与磨损行为研究
12
作者 范翔峰 杨理践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8-57,共10页
目的 阐明球墨铸铁在核电站消防水环境中的电化学和磨损行为,为其安全服役和寿命评估提供支撑。方法 通过电化学测试和浸泡实验研究了模拟消防水环境下球墨铸铁管道的电化学性质和腐蚀速率,利用摩擦磨损仪获取了腐蚀后样品的摩擦系数,结... 目的 阐明球墨铸铁在核电站消防水环境中的电化学和磨损行为,为其安全服役和寿命评估提供支撑。方法 通过电化学测试和浸泡实验研究了模拟消防水环境下球墨铸铁管道的电化学性质和腐蚀速率,利用摩擦磨损仪获取了腐蚀后样品的摩擦系数,结合SEM、EDS和白光干涉仪等手段分析了腐蚀后样品的表面形貌、腐蚀产物、三维轮廓特征和磨损深度等信息。结果 随着时间的延长,球墨铸铁在模拟消防水环境下的开路电位(OCP)值和电化学阻抗值逐渐减小,腐蚀电流密度则增大近1倍,说明球墨铸铁的电化学活性有所增加,耐蚀性明显减弱。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至30 d,球墨铸铁在模拟消防水环境中的腐蚀速率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过程,厚度损失由约30.2 mm/a下降至5.56 mm/a。铸铁表面腐蚀产物逐渐聚集,产物主要由Fe的氧化物组成。去除腐蚀产物后,铸铁表面呈现出全面的非均匀腐蚀特征,且腐蚀坑的深度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大。浸泡后球墨铸铁的摩擦系数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摩擦后的表面沟槽深度由2.25 mm逐渐增加至约21.32 mm。结论 球墨铸铁在模拟核电站消防水环境中的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且腐蚀速率呈现幂函数降低的趋势,而摩擦深度呈现幂函数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墨铸铁 电化学 消防水 腐蚀形貌 核电站 摩擦磨损 表面轮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地表水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宝侠 刘继成 +1 位作者 孙茂相 吴晓姝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0-21,30,共3页
按辽宁省水污染治理项目进行地表水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使系统具有面向多用户 ,业务功能完善和多种类型数据管理的目标。设计以ARC/INFOR为平台 ,DELPHI为开发工具 ,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采用CLIENT/SEVER为体系结构对... 按辽宁省水污染治理项目进行地表水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使系统具有面向多用户 ,业务功能完善和多种类型数据管理的目标。设计以ARC/INFOR为平台 ,DELPHI为开发工具 ,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采用CLIENT/SEVER为体系结构对系统进行开发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监测 地理信息系统 水污染 客户/服务器 ARC/INF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CTLS-ADMM的UWB巷道内掘进机定位方法
14
作者 李之奇 刘振宇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9-107,共9页
煤矿巷道内智能化综掘是全球煤炭开采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对于实现深层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悬臂式掘进机作为井下综掘的核心装备,其关键节点精准定位是实现智能化综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针对现阶段掘进机定位精度较低和鲁... 煤矿巷道内智能化综掘是全球煤炭开采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对于实现深层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悬臂式掘进机作为井下综掘的核心装备,其关键节点精准定位是实现智能化综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针对现阶段掘进机定位精度较低和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了正则化约束总体最小二乘法(RCTLS)和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融合的到达时间差(TDOA)定位算法,构建了基于超宽带(UWB)技术的巷道内掘进机定位系统。考虑解析类TDOA算法容易受到测距误差的影响陷入局部最优解,提出将解析算法闭式解作为ADMM初值,利用双辅助变量对目标函数进行迭代实现掘进机核心节点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UWB基站和标签测距误差较大时,RCTLS-ADMM在狭长空间将X轴、Y轴和Z轴定位平均误差分别从0.159 m、0.154 m和0.167 m降低到0.139 m、0.133 m和0.141 m,定位精度分别提高了12.57%、13.64%和15.57%。提出的巷道内掘进机定位策略为实现掘进机自主导控提供了重要参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WB TDOA 交替方向乘子法 RCTLS 智能化掘进 定位算法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递归图与LeNet网络的足底压力身份识别方法
15
作者 袁田 辛义忠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8-347,共10页
针对身份识别领域足底压力采集设备在传感器数量和位置配置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以及足底压力特征通常依赖于对步态周期数据进行完整分割所带来的时间成本增加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足底压力信号的无阈值递归图和LeNet网络的身份识别方法。首... 针对身份识别领域足底压力采集设备在传感器数量和位置配置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以及足底压力特征通常依赖于对步态周期数据进行完整分割所带来的时间成本增加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足底压力信号的无阈值递归图和LeNet网络的身份识别方法。首先使用自制足底压力采集设备,在常规混凝土地面采集28名无足部及下肢疾病的健康成年参与者无负重等干扰状态自然行走过程中的足底压力数据;再经数据重构算法对足底压力数据进行预处理,将其转化为无阈值递归图;最后将生成的图像作为LeNet网络的输入,完成特征提取与身份识别,并对单一区域及多区域组合方案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足跟内侧区域、足跟外侧区域、第二跖骨区域和大脚趾区域的组合身份识别性能以最少的传感器数量和高识别精度优于其他方案,其中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 1分数分别达到99.25%、99.22%、99.39%、99.26%。不同区域的身份识别性能受行走过程中不同阶段和受力大小的影响,但随着区域数量的增加,该影响逐渐减弱。此外,实验结果还显示,使用足底压力信号的无阈值递归图进行身份识别的方法无需依赖严格的步态分割,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识别精度。为身份识别技术在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技术支持,在公共安全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压力特征 无阈值递归图 LeNet网络 身份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光的低反射工件三维重建方法研究
16
作者 贾军营 杨爽 +1 位作者 杨海波 李子琦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96,共9页
结构光技术在工业三维视觉测量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表面反射率和环境光影响,低反射工件三维重建常常面临点云稀疏和平整度低等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光的低反射工件三维重建改进方法。首先,采用双目结构光三维成像技术构建... 结构光技术在工业三维视觉测量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表面反射率和环境光影响,低反射工件三维重建常常面临点云稀疏和平整度低等问题。因此,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光的低反射工件三维重建改进方法。首先,采用双目结构光三维成像技术构建了一个双导向相移融合模型。该模型对低反射目标区域进行曝光导向的图像融合,并生成掩膜对其他目标区域进行模板导向的相位融合。此外,针对低反射目标区域的格雷码图像编码错误,提出了一种改进区域加权滤波算法,以消除编码错误并抑制级次跳变误差。经实验分析和验证,该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法在点云密度上平均提高了31.07%,点云平整度达到了0.9997,显著提升了低反射工件三维重建质量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结构光 低反射工件 格雷码 相位展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的煤矸元素成分分析算法研究
17
作者 吕瑞宏 李大玮 沈红博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0-179,共10页
针对常规煤矸石图像在纹理颜色上区别不大,易受灰尘等噪声干扰,难以通过常规图像得到煤矸石内部结构关键信息以及元素分布占比的问题,构建了可以深入分析煤矸石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成像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煤矸CT图像数据集。并基于深度学... 针对常规煤矸石图像在纹理颜色上区别不大,易受灰尘等噪声干扰,难以通过常规图像得到煤矸石内部结构关键信息以及元素分布占比的问题,构建了可以深入分析煤矸石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成像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煤矸CT图像数据集。并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对煤矸石常规图像分类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T图像的煤矸元素成分分析算法。本算法运用改进的Res-Unet语义分割模型,对CT图像元素区域进行分割,并对其元素区域的占比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煤矸石的有效分类识别。算法设计上在Res-Unet编码器中集成高效局部注意力(ELA)模块,使模型更加关注关键信息,同时改进Res-Unet模型的跳跃连接方式来融合不同尺度的信息,有效提升模型的分割性能,确保模型对煤矸石CT图像不同元素区域的精确划分。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Res-Unet模型对元素区域进行了有效的分割,改进模型元素区域分割mIOU达到了84.48%,通过计算元素区域的占比对煤矸CT图像进行最终的分类,改进模型的煤矸CT图像分类准确率达到94.4%,超过了其他模型的分类准确率,结果表明了基于CT图像的煤矸元素成分分析算法的有效性。基于CT图像的煤矸元素成分分析算法为煤矸石图像分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为工厂智能分类抓取煤炭提供了技术支持,推动煤炭行业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识别 Res-Unet ELA CT图像 元素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XGBoost的风电叶片缺陷分类算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浩 贾展飞 +1 位作者 周丽婷 王晫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33,共7页
针对风电叶片缺陷回波信号分类效率低的问题,提出粒子群-极限梯度提升(PSO-XGBoost)算法。首先采用变分模态分解(VMD)结合模糊熵的方法对缺陷回波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建立XGBoost多分类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PSO算法对XGBoost超参数进行寻优... 针对风电叶片缺陷回波信号分类效率低的问题,提出粒子群-极限梯度提升(PSO-XGBoost)算法。首先采用变分模态分解(VMD)结合模糊熵的方法对缺陷回波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建立XGBoost多分类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PSO算法对XGBoost超参数进行寻优,建立PSO-XGBoost多分类模型。这种PSO、XGBoost相结合的算法可提高风电叶片缺陷的预测精度、减少缺陷分类的误差。通过仿真,对PSO-XGBoost、XGBoost及其他几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SO-XGBoost算法准确度最高,其缺陷分类准确率可达98%。由此可见,采用PSO-XGBoost算法可有效提高风电叶片缺陷分类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叶片 粒子群 特征提取 缺陷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辆轨迹预测对抗性攻击与鲁棒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桑海峰 赵梓杉 +1 位作者 王金玉 陈旺兴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7-417,437,共12页
针对常规车辆轨迹预测数据集中较少包含极端交通场景信息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对抗性攻击框架来模拟此类场景。首先,为了判定不同场景中对抗性攻击是否有效提出了一种阈值判定的方式;然后,针对攻击目的的不同分别设计了两种对抗性轨... 针对常规车辆轨迹预测数据集中较少包含极端交通场景信息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对抗性攻击框架来模拟此类场景。首先,为了判定不同场景中对抗性攻击是否有效提出了一种阈值判定的方式;然后,针对攻击目的的不同分别设计了两种对抗性轨迹生成算法,在遵守物理约束和隐蔽性前提下,生成更具对抗性的轨迹样本;此外,提出3个新的评价指标全面评估攻击效果;最后,探究了不同的防御策略来减轻对抗攻击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基于扰动阈值的快速攻击算法(attack algorithm based on perturbation threshold for fast attack,PTFA)和基于动态学习率调整的攻击算法(attack algorithm based on dynamic learning rate adjustment,DLRA)在NGSIM数据集上的攻击时间和扰动效果均优于现有算法,更高效发现模型弱点。本研究通过模拟极端情况丰富了轨迹样本,深入评估了模型鲁棒性,为后续优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迹预测 对抗性攻击 智能驾驶车辆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磁场的管道非体积损伤检测研究
20
作者 刘斌 罗宁 +2 位作者 武梓涵 何璐瑶 杨理践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91,共15页
管道应力集中区的应力量化对管道寿命评估及安全预防具有重要作用。弱磁检测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应力集中检测方法,但是管道的硬点也会产生类似的缺陷信号对应力量化分析产生干扰。本文建立了管道非体积损伤的磁信号检测解析模型,分析了硬... 管道应力集中区的应力量化对管道寿命评估及安全预防具有重要作用。弱磁检测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应力集中检测方法,但是管道的硬点也会产生类似的缺陷信号对应力量化分析产生干扰。本文建立了管道非体积损伤的磁信号检测解析模型,分析了硬点及应力对管材磁特性参数的影响,对硬点及应力集中区在不同励磁强度下的信号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利用强弱励磁的双磁场应力检测方法用以排除硬点对应力弱磁信号的干扰,对理论研究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弱励磁下,磁化强度随应力及硬度增大而减弱。磁化强度的衰减梯度随应力增大而增大,随硬度增大而减小;强磁激励下,磁化强度随硬度增大呈近线性减小趋势且不受应力变化影响。引入信号特征磁敏系数表征不同励磁强度下非体积缺陷的检测能力,10 kA/m励磁下,随着应力增大,磁信号的切向磁敏系数从1.54增强到25.87,随着硬度的增大,磁信号的切向磁敏系数从7.46增强到33.87,应力及硬点均有较好的识别能力;30 kA/m励磁下,随着应力增大,磁信号的切向磁敏系数从0.07增强到0.54,随着硬度的增大,磁信号的切向磁敏系数从0.49增大到4,硬点仍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应力识别能力低,因此利用强弱磁双场检测方法可以排除硬点对应力检测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点 应力 双场检测 力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