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学大气环境模式PUMA的改进及其在沈阳地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碧辉 刘树华 +1 位作者 马雁军 刘和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3,共7页
为拓展北京大学大气环境模式(PUMA)的应用,对其进行两方面的改进。首先,用新一代中尺度气象模式WRF提供气象场驱动PUMA;其次,新增非局地湍流扩散系数Grisogono方案。为验证改进后的模拟能力,将PUMA运用于沈阳地区冬季大气SO2污染研究。... 为拓展北京大学大气环境模式(PUMA)的应用,对其进行两方面的改进。首先,用新一代中尺度气象模式WRF提供气象场驱动PUMA;其次,新增非局地湍流扩散系数Grisogono方案。为验证改进后的模拟能力,将PUMA运用于沈阳地区冬季大气SO2污染研究。模拟结果和观测比对表明:WRF可以提供合理的气象场;PUMA可以模拟出SO2浓度月尺度变化和日变化;Grisogono方案在中午对流边界层条件下对模拟结果有所改善。SO2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白天浓度低,夜间浓度高,模拟结果表明SO2浓度和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成负相关。改进后的PUMA可以在大气环境预报预警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大气环境模式(PUMA) Grisogono方案 日变化 边界层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O_(3)生成主控因素及其与PM_(2.5)二次组分相互作用的多时间尺度研究
2
作者 洪也 陆美静 +8 位作者 马雁军 王式功 苏枞枞 王扬锋 任万辉 李晓岚 张云海 王绪鑫 韩国敬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17-1529,共13页
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O_(3)生成的主控因素及其与PM_(2.5)二次组分相互作用,本文基于2019年1月1日-2022年4月1日沈阳市地面观测数据,运用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和气象校正技术,将浓度变化分解为长期分量、季... 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O_(3)生成的主控因素及其与PM_(2.5)二次组分相互作用,本文基于2019年1月1日-2022年4月1日沈阳市地面观测数据,运用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和气象校正技术,将浓度变化分解为长期分量、季节分量和短期分量3个时间尺度,识别不同时间尺度下O_(3)生成的主控因素;同时量化排放源与气象条件对污染物长期趋势的贡献差异,深入探究O_(3)和PM_(2.5)二次组分[硫酸盐(SO_(4)^(2−))、硝酸盐(NO_(3)^(-))等]的多尺度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2019年1月1日-2021年4月1日沈阳市O_(3)和PM_(2.5)浓度分别累计下降9.6和7.8μg/m^(3),其中由于排放源的控制作用分别累计下降16.5和8.2μg/m^(3),下降速率分别为5.5和2.7μg/(m^(3)·a);而气象条件恶化导致其分别累计上升6.9和0.4μg/m^(3),上升速率分别为2.3和0.1μg/(m^(3)·a)。根据排放源控制和气象条件恶化导致的污染物浓度变化速率,得出O_(3)和PM_(2.5)排放贡献占比分别为70.5%和96.4%,清晰量化了“人努力”与“天不帮忙”的博弈效应。②跨时间尺度分析揭示,气温、总辐射和风速是O_(3)生成的关键促进因子,而相对湿度、大气稳定度和气压主导其衰减过程。③沈阳市PM_(2.5)中二次组分与O_(3)的交互作用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夏季高温与强辐射条件下,SO_(4)^(2−)与SOC通过光化学氧化及VOCs氧化与O_(3)形成正反馈,而NO_(3)^(-)因热分解削弱其促进作用;冬季高浓度的二次组分削弱太阳辐射,并通过·OH抑制VOCs氧化,降低O_(3)生成速率。一次成分(Cl^(-)、Na^(+))等通过吸湿增长增强了辐射散射,间接抑制光化学反应。研究显示,不同时间尺度下O_(3)主控因素具有相似性,但二次组分的调控作用随气象条件发生变化,研究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O_(3)与PM_(2.5)“双达峰”路径设计提供跨尺度协同调控的理论依据与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 O_(3) PM_(2.5) 二次组分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地区霾的环境特征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云海 马雁军 +3 位作者 刘宁微 周德平 王扬锋 洪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36-2641,共6页
利用沈阳市1961—2009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霾天气出现的年季特征及其天气形势特征。利用边界层气象资料与污染物质量浓度资料对特定的霾过程从边界层到污染物质量浓度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地区霾的出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近... 利用沈阳市1961—2009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霾天气出现的年季特征及其天气形势特征。利用边界层气象资料与污染物质量浓度资料对特定的霾过程从边界层到污染物质量浓度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地区霾的出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近5 a平均每年为120 d左右,目前霾天数已经占到了全年的30%~40%。冬秋季节出现霾天气较多,秋冬两季霾日数占全年霾日总数的75%。凌晨到上午是霾出现的高发期,02—08时霾出现频率占总霾数的44.5%。霾的出现主要发生在冬秋季节冷空气势力不强,大气扩散能力较弱,边界层出现逆温时刻。接地逆温层厚度常常稳定在200~300 m高度左右,PM10质量浓度与能见度(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402 7。风速与能见度(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86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天气 污染物 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春夏季大气冰核浓度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德平 洪也 +3 位作者 王扬锋 刘宁微 张云海 李丽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9-726,共8页
为了解沈阳地区大气冰核浓度的时空分布状况,2010年起开始对沈阳地区的大气冰核浓度分布进行观测和研究。地面采用Bigg型混合云室法和滤膜法进行冰核气溶胶的采样测量,高空利用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租用的人工增雨飞机进行滤膜法采... 为了解沈阳地区大气冰核浓度的时空分布状况,2010年起开始对沈阳地区的大气冰核浓度分布进行观测和研究。地面采用Bigg型混合云室法和滤膜法进行冰核气溶胶的采样测量,高空利用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租用的人工增雨飞机进行滤膜法采样。采样滤膜的处理都是统一在活化温度-15℃及冰面过饱和度20%、水面过饱和度3%的湿度条件下进行的。根据取得的部分观测资料,给出了沈阳春夏季大气冰核的浓度及冰核温度谱分布参数,分析了冰核浓度在3~6月各月以及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的分布特征,初步给出了大气冰核浓度的尺度谱分布及其随高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 大气冰核 Bigg 型混合云室 滤膜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聚类评价在经济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云海 马雁军 +1 位作者 孙财涛 刘庆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26-428,共3页
利用灰色系统的灰色聚类评价方法,以沈阳经济区的沈阳、鞍山、辽阳、本溪、抚顺为聚类对象,以PM10、SO2、NO2三个评价因子为聚类指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二级、三级标准三个灰类为聚类灰数,对2008年沈阳经济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 利用灰色系统的灰色聚类评价方法,以沈阳经济区的沈阳、鞍山、辽阳、本溪、抚顺为聚类对象,以PM10、SO2、NO2三个评价因子为聚类指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二级、三级标准三个灰类为聚类灰数,对2008年沈阳经济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沈阳经济区五个城市中污染程度辽阳最重,然后为沈阳,抚顺,鞍山,本溪最轻。利用灰色系统的灰色聚类评判方法,对沈阳经济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聚类 大气环境 评价 沈阳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地区大气气溶胶消光特性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宁微 马雁军 +1 位作者 杨素英 王扬锋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8-464,共7页
利用沈阳地区2010年全年大气总消光系数、气体分子吸收系数、气溶胶吸收和散射系数以及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数浓度的小时数据,对沈阳地区的大气消光特别是气溶胶消光性质进行了高时间分辨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总消光系数和气溶胶散射系数在... 利用沈阳地区2010年全年大气总消光系数、气体分子吸收系数、气溶胶吸收和散射系数以及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数浓度的小时数据,对沈阳地区的大气消光特别是气溶胶消光性质进行了高时间分辨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总消光系数和气溶胶散射系数在一天内呈单周期峰谷型分布,05—06时(北京时间,下同)达到峰值,15时达到谷值。大气总消光系数在雪天最大、霾天次之、晴天最小。气溶胶消光系数与粒子数浓度的相关性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消光系数 散射系数 粒子数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00MW机组烟塔合一方案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马忠强 汪林 +2 位作者 朱京海 刘翠玲 杨洪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16-1421,共6页
受机场附近160 m限高制约,辽宁某电厂需采用烟塔合一技术.运用德国AUSTAL2000模型分析了环境风速、大气稳定度、烟气出口速度、烟气出口温度等参数与烟气抬升高度间的关系,预测了烟塔排放的大气环境影响,并且与烟囱方案的大气环境影响... 受机场附近160 m限高制约,辽宁某电厂需采用烟塔合一技术.运用德国AUSTAL2000模型分析了环境风速、大气稳定度、烟气出口速度、烟气出口温度等参数与烟气抬升高度间的关系,预测了烟塔排放的大气环境影响,并且与烟囱方案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参数变化均会导致烟气抬升高度发生改变.环境风速不变,稳定度从A变到F时,抬升高度明显变小,最多可降低84.2%;相同稳定度条件下,环境风速从0.1 m/s增至4.4 m/s时,抬升高度明显变小,最多可降低84.3%;烟气出口速度从2.5 m/s增至8.0 m/s,抬升高度显著增加,最多为2.4倍;烟气出口温度从20℃增至50℃时,烟气抬升高度显著增加,最多为3.3倍.综合经济及环保因素,该项目烟塔高度取130 m较适宜.相比210 m烟囱方案,烟塔方案不仅满足机场限空要求,并且污染物年均及日均最大地面浓度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塔合一 烟气抬升高度 大气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大气环境信息管理系统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云海 马雁军 杨洪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25-26,32,共3页
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平台上,采用Visual basic 6.0语言编写开发辽宁省大气环境信息管理系统。以Microsoft Access 为系统底层数据源,以其图形工具Ms Chart来实现图形功能。在系统的开发中,注意了气象资料信息与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的... 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平台上,采用Visual basic 6.0语言编写开发辽宁省大气环境信息管理系统。以Microsoft Access 为系统底层数据源,以其图形工具Ms Chart来实现图形功能。在系统的开发中,注意了气象资料信息与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的数据相结合,实现了不同数据的模块化管理,单项和多项资料的相互查询。系统功能实用、操作简单、查询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信息系统 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城市化进程对大气边界层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玉彻 戴萍 +3 位作者 刘晓梅 杨洪斌 汪宏宇 邹旭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23-126,131,共5页
利用沈阳气象站2000-2010年高空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各年探空温度和风速曲线,还依据统计得到的中性层结风速廓线资料,利用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计算了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参数,综合研究了沈阳城市化进程对大气边界层的影响。结果表明:(1... 利用沈阳气象站2000-2010年高空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各年探空温度和风速曲线,还依据统计得到的中性层结风速廓线资料,利用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计算了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参数,综合研究了沈阳城市化进程对大气边界层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地面平均温度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但升温幅度很小;高层温度也有增加的趋势,增温幅度很小。(2)垂直温度递减率有增加的趋势,这表示城市化程度的发展对边界层的影响也是显著的。(3)由于下垫面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在不同高度上风速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的趋势。(4)摩擦速度逐年增加,对风速的消减作用逐渐增强;粗糙度逐年增高和零平面位移逐年增大,可见沈阳下垫面城市化的程度逐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 温度 温度垂直递减率 空气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葵花8号AHI晴空水汽辐射率资料同化对北上台风“巴威”的降水预报影响研究
10
作者 董琪如 刘丽丽 +3 位作者 潘晓 邱晓滨 李得勤 杨旭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91,共16页
为提升北上台风强降水的精细化预报水平,针对2020年8月的北上台风“巴威”,利用3 km分辨率的天气预报模式(WRF)及其三维变分同化(3D-Var)系统,研究静止气象卫星葵花8号成像仪(AHI)的3条水汽通道晴空辐射率资料不同同化频次对此次北上台... 为提升北上台风强降水的精细化预报水平,针对2020年8月的北上台风“巴威”,利用3 km分辨率的天气预报模式(WRF)及其三维变分同化(3D-Var)系统,研究静止气象卫星葵花8号成像仪(AHI)的3条水汽通道晴空辐射率资料不同同化频次对此次北上台风降水预报的影响,并分析了1 h循环同化试验改善强降水的动力和热力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循环同化AHI晴空水汽辐射率资料对台风中心最低气压及中心最大风速的前12 h预报均有改进作用;同化频次增加至1 h,台风中心最大风速预报改进明显。经技巧评分、公平技巧评分、真实技巧评分及命中率多种客观统计检验指标证实,同化AHI晴空水汽辐射率资料的试验对预报时效和降水阈值均有较好的预报技巧,且1 h循环同化试验对前24 h强降水预报优势最显著。循环同化AHI晴空水汽辐射率资料能改善对流层中上层的暖湿条件,1 h循环同化较3 h循环同化增强了低空急流及上升运动,进而提升了模式强降水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I晴空水汽辐射率 北上台风 葵花8号静止气象卫星 降水预报 台风“巴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控阵雷达的东北冷涡背景下γ中尺度涡旋对合并型弓状回波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杨雪 杨磊 +3 位作者 袁潮 平凡 曹世腾 王改利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6,共16页
针对2023年7月6日辽宁雷暴大风过程,利用X波段相控阵雷达等资料,分析了东北冷涡背景下γ中尺度涡旋(MV)对合并型弓形回波形成雷暴大风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辽宁境内的雷暴大风区位于东北冷涡的东南象限,该区域受低空切变线和低空急流... 针对2023年7月6日辽宁雷暴大风过程,利用X波段相控阵雷达等资料,分析了东北冷涡背景下γ中尺度涡旋(MV)对合并型弓形回波形成雷暴大风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辽宁境内的雷暴大风区位于东北冷涡的东南象限,该区域受低空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的共同影响,具有极端的850 hPa与500 hPa温度差等有利于雷暴大风发生的环境条件;夜间近地面相对湿度接近70%,不利于形成强冷池,飑线没有弓状特征,造成的大风较为分散。随后飑线和孤立风暴合并,在合并高度处生成浅薄的MV,后侧入流急流(RIJ)的强度有所减弱;MV附近产生的微下击暴流导致了较强的冷池效应,在冷池边缘上升气流与风暴原始上升气流的共同拉伸作用下,MV的旋转加强且垂直向上伸展。MV上空形成Z_(DR)柱,表征此处存在强上升气流,尽管MV处风暴出现弓状特征,但是MV下方仍没有出现雷暴大风;随着MV旋转强度减弱后,风暴内的降水粒子在尺度和浓度上均出现快速减小的现象,降水蒸发作用导致地面出现更强的冷池,与此同时,MV下方的RIJ快速发展,导致MV下方强冷池和RIJ处集中出现雷暴大风。地面强风并非由MV发展增强造成的,而是RIJ向下发展与水凝物蒸发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中尺度涡旋(MV) 合并型弓状回波 雷暴大风 东北冷涡 相控阵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6·26”四川冕宁暴雨降水物理过程模拟诊断研究
12
作者 齐铎 崔晓鹏 +2 位作者 邹强利 姜柔伊 高华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228,共18页
利用WRF模式,借助三维降水诊断方程和降水效率定义,针对2020年6月26日四川冕宁一次突发性暴雨过程开展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诊断研究,从不同强度降水的垂直动力结构、水凝物分布及各种宏微观过程对降水的贡献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 利用WRF模式,借助三维降水诊断方程和降水效率定义,针对2020年6月26日四川冕宁一次突发性暴雨过程开展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诊断研究,从不同强度降水的垂直动力结构、水凝物分布及各种宏微观过程对降水的贡献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复杂地形区强降水过程中与水物质(水汽和各种水凝物)相关的宏微观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冕宁暴雨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6月26日18:00~22:00;北京时,下同),强降水区上升运动强度最大,在水汽辐合达最强的同时,促使较弱降水区的液相水凝物向强降水区辐合,强降水区收集的丰富液相水凝物一部分转化为冰相水凝物供应云系增长(此时>35 dBZ的对流性回波伸展高度最高),另一部分转化为强降水降至地面,造成第一阶段的强降水发生;第二阶段(26日23:00至27日01:00),强降水区的局地上升运动有所减弱,导致强降水区液相水凝物辐合减弱,但仍保持强烈的水汽辐合,上升运动极值中心有所降低,有助于云、雨滴碰并和水汽凝结等过程发生,上升运动呈现双极值分布,回波强度在垂直方向表现为强—弱—强的结构,高层云中的冰相粒子对低层云系具有一定播撒效应,有助于液相水凝物高效转化为强降水。不同降水强度间的降水效率差异显著,变化范围为5%~70%,越大的降水效率对应越强的地面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暴雨 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三维降水诊断方程 降水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岭平榛生理生化指标及影响品质关键因子研究
13
作者 刘敏 于文颖 +2 位作者 李晓婷 王禄禄 张淑杰 《农业工程》 2025年第6期84-90,共7页
基于气象条件,对铁岭平榛阴坡阳坡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并对影响铁岭平榛品质的关键气象因素进行分析。通过专家论证、对比分析,采用指数加权求和法,确定影响铁岭平榛气候品质的关键影响因子,建立铁岭平榛气候品质评价指数模型。结果表... 基于气象条件,对铁岭平榛阴坡阳坡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研究,并对影响铁岭平榛品质的关键气象因素进行分析。通过专家论证、对比分析,采用指数加权求和法,确定影响铁岭平榛气候品质的关键影响因子,建立铁岭平榛气候品质评价指数模型。结果表明,影响铁岭平榛气候品质的关键影响因子有5个,分别是开花授粉期冻害、果实生长发育期干旱、年日照时数、病害和虫害;采用专家决策打分法确定权重系数分别为0.10、0.30、0.30、0.15和0.15。为打造气候生态优品,以及气候品质评价和认证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榛 气候品质 生理生化指标 品质评价 种业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枣猕猴桃越冬期结果母枝低温冻害模拟研究
14
作者 曲静 王楠 +2 位作者 李四虎 李化龙 武晋雯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1-1223,共13页
【目的】探究软枣猕猴桃低温灾害,为冻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MSX-2F人工模拟霜箱系统对软枣猕猴桃历史上发生的典型低温冻害和冬季可能低温环境进行模拟试验,通过观测4个品种结果母枝细胞结冰点温度并采用电导率法、恢复生... 【目的】探究软枣猕猴桃低温灾害,为冻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MSX-2F人工模拟霜箱系统对软枣猕猴桃历史上发生的典型低温冻害和冬季可能低温环境进行模拟试验,通过观测4个品种结果母枝细胞结冰点温度并采用电导率法、恢复生长法、组织褐变法等试验方法,对软枣猕猴桃结果母枝的冻害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在4个主栽品种中,宾果抗冻性最弱,桓优1号、海佳1号居中,龙成2号最强;以结果母枝细胞伤害率为主要参数,综合参考细胞结冰点温度、芽存留率、芽冻害指数、枝条冻害指数、细胞半致死温度等参数,将软枣猕猴桃结果母枝低温冻害划分为0~3级4个等级。【结论】不同软枣猕猴桃的耐低温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低温持续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加重低温受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低温胁迫 结果母枝 半致死温度 冻害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蒸发悖论”现象时空分异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15
作者 岳元 秦孟晟 +2 位作者 颜雅琼 沈天舒 陈长胜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2,共7页
根据吉林省28个气象站1970-2019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潜在蒸散,探讨吉林省“蒸发悖论”时空特征,并利用去趋势法量化分析成因。结果显示:①年平均状态下,水汽压差和气温的正贡献大于风速和日照时数负贡献,抑制吉林... 根据吉林省28个气象站1970-2019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潜在蒸散,探讨吉林省“蒸发悖论”时空特征,并利用去趋势法量化分析成因。结果显示:①年平均状态下,水汽压差和气温的正贡献大于风速和日照时数负贡献,抑制吉林省“蒸发悖论”的发生。空间上,悖论现象呈西多东少特征,风速的负贡献驱动悖论发生,水汽压差正贡献抑制悖论出现。②四季间,夏季存在明显“蒸发悖论”,其他季节悖论并不明显。空间上,春季“蒸发悖论”呈东、西部多,中部少特征,其他季节“蒸发悖论”主要出现在西部地区。③风速负贡献是春、秋、冬3个季节“蒸发悖论”现象发生的主要驱动因素,夏季悖论现象主要由日照时数负贡献驱动。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区水循环过程的理解,并为合理开发水资源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悖论 定量分析 吉林省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20年东北三省大豆生产潜力及潜力实现率时空格局研究
16
作者 崔修来 米娜 +4 位作者 童尧 孙瑶 原久淞 高智 王东 《农学学报》 2025年第7期74-83,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东北三省大豆各级生产潜力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变异系数、距平百分率、实现率等分布情况,提出生产潜力开发利用对策。以东北三省1961—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和研究区大豆作物系数为基础,运用“逐步订正法”计算了东北三省各地... 本研究旨在探究东北三省大豆各级生产潜力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变异系数、距平百分率、实现率等分布情况,提出生产潜力开发利用对策。以东北三省1961—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和研究区大豆作物系数为基础,运用“逐步订正法”计算了东北三省各地大豆的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三省生产潜力空间分布情况为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分布趋势都是由北向南递增,气候生产潜力是辽宁东部最高,吉林中部和黑龙江中南部次之,黑龙江西北部最低。光合生产潜力距平变化率在-18%~11%,变化区间接近30个百分点;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距平变化率范围都较大,有70~80个百分点。光合生产潜力变异系数大多在5%以下,光温生产潜力变异系数大多在10%以下,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异系数最高达到20%左右,最低也在10%以上,气候生产潜力较光温和光合生产潜力的稳定性较差。东北三省大豆实际产量空间分布情况与生产潜力实现率分布情况比较匹配,均为吉林中部和黑龙江东部较高,可选择在各级生产潜力实现率都较高的区域进行大豆扩种,适当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兴建灌溉、排涝设施保证水资源的最优供应,将有效提升光温资源对于大豆产量提升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三省 大豆 气候 生产潜力 大豆扩种 生产潜力变化 生产潜力实现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冬季灰霾日大气颗粒物元素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44
17
作者 洪也 马雁军 +3 位作者 李潮流 刘宁微 高少鹏 张云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7-644,共8页
为分析沈阳市冬季灰霾日大气颗粒物元素粒径分布特征,2009年1月14日─2月2日,用安德森分级撞击式采样器进行大气颗粒物分级采样,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各级样品中Na和K等30余种元素进行分析,讨论了灰霾日、非霾日及除夕... 为分析沈阳市冬季灰霾日大气颗粒物元素粒径分布特征,2009年1月14日─2月2日,用安德森分级撞击式采样器进行大气颗粒物分级采样,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各级样品中Na和K等30余种元素进行分析,讨论了灰霾日、非霾日及除夕日大气颗粒物元素质量浓度和富集因子的粒径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灰霾日大气颗粒物及其元素的质量浓度均高于非霾日,粒径越细,质量浓度越高,越容易富集污染元素.Fe类元素以地壳元素为主,其质量浓度的粒径分布在非霾日呈双峰型,最高峰值出现在9.0~10μm粗粒径段;该类元素的粒径分布在灰霾日和除夕日呈三峰型,质量浓度的最高峰值也在9.0~10μm粗粒径段.Mn类元素在非霾日的质量浓度分布与Fe类元素相似,也呈双峰型,最高峰值出现在9.0~10μm粗粒径段;但其在灰霾日和除夕日呈双峰型,最高峰值却出现在粒径<1.1μm的细粒径段.K类和Zn类元素的质量浓度和富集因子的粒径分布均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粒径<1.1μm的细粒径段.K类元素主要来源于烟花爆竹释放;Zn类元素主要源于人为污染,Pb和As等污染元素因其来源不同,在灰霾日和非霾日的表现也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元素 富集因子 沈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夏秋季节大气细颗粒物元素浓度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21
18
作者 洪也 周德平 +1 位作者 马雁军 刘宁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72-979,共8页
为获得沈阳市不同功能区细颗粒物元素的浓度和分布特征,于2007年8月21~9月6日,用安德森分级撞击式采样器在沈阳市4个采样点进行大气颗粒物分级采样,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PM1中50种元素进行分析.通过富集因子和经验正... 为获得沈阳市不同功能区细颗粒物元素的浓度和分布特征,于2007年8月21~9月6日,用安德森分级撞击式采样器在沈阳市4个采样点进行大气颗粒物分级采样,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PM1中50种元素进行分析.通过富集因子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讨论了沈阳市夏秋季节细颗粒物中元素的组成及来源.结果表明,沈阳市夏秋季节PM1浓度明显比冬季低,且低于广州、北京等国内城市的浓度,但比青藏高原冰川区的浓度高1个量级以上,也高于意大利热那亚和佛罗伦萨等城市.沈阳市不同功能区PM1的污染程度为铁西工业区>气象局商业居民区>科研所交通餐饮区>棋盘山风景区;富集因子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表明,除自然源外,各功能区污染来源有所不同,交通运输、道路扬尘、餐饮业和工业的排放均对PM1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 痕量元素 富集因子 来源 沈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大气污染物与气象因素对呼吸疾病门诊数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洪也 张莹 +5 位作者 马雁军 王式功 张军 侯率 陈凯奇 李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077-4090,共14页
利用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沈阳市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整个观测期间和污染期间大气污染物与气象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就诊人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全人群、不同性别、还是不同年龄人群中,HONO对门诊人... 利用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沈阳市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整个观测期间和污染期间大气污染物与气象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就诊人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全人群、不同性别、还是不同年龄人群中,HONO对门诊人数的影响均非常显著.最佳滞后时间下,PM10、PM2.5、SO2、NO2、HONO和NH3的浓度每增加10μg/m^3或1个IQR,对应的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人数增加百分比(ER)分别为1.29%(1.18%~1.4%),1.31%(1.2%~1.43%),3.28%(3.07%~3.50%),5.26%(4.91%~5.61%),12.89%(4.45%~22.01%)和11.09%(9.84%~12.36%).HONO、NH3和PM2.5对女性的影响远比对男性的影响大,污染日当日对门诊量的影响最大;PM2.5对≥65岁的老人影响大;NH3、HONO和SO2对15~65岁人群影响大.污染天气条件下HONO和NO2对门诊人数影响最高,均为污染日当日对门诊量的影响最大.沙尘天气Ca2+等土壤性离子影响最大.多污染物模型中,不同污染物对呼吸疾病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气温对各呼吸疾病的影响最强,低温和高污染物浓度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数的影响有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呼吸系统疾病 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中部城市群夏季大气能见度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刘宁微 马雁军 王扬锋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4-820,共7页
利用2009年6—8月辽宁中部4个城市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夏季的季、月、日能见度分布,并探讨了能见度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城市群内各城市夏季大气能见度月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天气系统和大气环境比... 利用2009年6—8月辽宁中部4个城市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夏季的季、月、日能见度分布,并探讨了能见度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城市群内各城市夏季大气能见度月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天气系统和大气环境比较均一,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各城市大气能见度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周期谷、峰形分布,06时前后能见度最差,15—16时最好;大气细粒子、水汽和风速都对城市群能见度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大气细粒子是主要影响因子;城市群夏季的低能见度时次,仅有一小部分是由轻雾引发的,而大部分则是由霾天气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中部城市群 能见度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