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阳大学教师绘画作品选登
1
作者 杨晓霞 马可欣 +1 位作者 张光远 高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依托的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实践 被引量:15
2
作者 贾征 喻兵 +2 位作者 王心彤 赵伟博 邵一川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8-171,共4页
以物理场对合金熔体影响教学实验为例,采用“课程教学—创新实验—探索分析—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材料成形专业实验进行深度融合。教学结果表明,深度融合不仅将优秀教学资源高效整合,使教学更生动... 以物理场对合金熔体影响教学实验为例,采用“课程教学—创新实验—探索分析—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材料成形专业实验进行深度融合。教学结果表明,深度融合不仅将优秀教学资源高效整合,使教学更生动,而且可让学生深入理解材料成形相关对应知识点,了解液态成形的金属材料性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成形 实验教学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深度融合 应用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教育环境下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时璐 吴精诚 +1 位作者 张震 孙翠萍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3-85,90,共4页
针对传统机械设计与制造系列专业课程进行课程体系优化,以面向产出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以多主体为评价标准构建教学模式,以持续改进为目的建立考核机制。实践表明,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引领下的机械类系列专业课程体系优化,遵循目标性、... 针对传统机械设计与制造系列专业课程进行课程体系优化,以面向产出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以多主体为评价标准构建教学模式,以持续改进为目的建立考核机制。实践表明,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引领下的机械类系列专业课程体系优化,遵循目标性、效率性及渐进性原则,具有开放式、多元化、多维度、任务驱动、自主实践等特点,显著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实现了与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相适应的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面向产出 机械类 课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工程优化问题的混合白鲸优化算法 被引量:2
4
作者 亓祥波 赵品威 +1 位作者 宋岩 王润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9-159,共11页
针对传统方法在解决带有复杂约束的工程优化问题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变异的混合白鲸优化算法(hybrid crossover variation beluga whale optimization,HCVBWO)。首先采用佳点集映射初始化种群从而增加种群的多样性;其次采用交... 针对传统方法在解决带有复杂约束的工程优化问题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变异的混合白鲸优化算法(hybrid crossover variation beluga whale optimization,HCVBWO)。首先采用佳点集映射初始化种群从而增加种群的多样性;其次采用交叉变异策略增强了算法中期的开发能力;最后采用自适应混合扰动策略平衡了算法后期的局部和全局搜索能力。将HCVBWO算法与其他6种算法在IEEE CEC2014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证明了HCVBWO具有良好的寻优能力和鲁棒性,此外,将HCVBWO算法运用到2种机械工程设计问题以及1个生产调度问题中,验证了所提算法在工程优化问题中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鲸优化算法 佳点集 交叉变异 高斯分布 萤火虫算法 工程应用 置换流水车间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目标约束下绿色柔性车间机器与AGV集成调度优化
5
作者 张天瑞 朱广豪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2-240,共9页
为降低柔性制造车间加工过程和运输过程的综合能耗,建立了绿色柔性作业车间集成调度问题的双目标优化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多目标樽海鞘群算法求解,该算法基于工序、机器和AGV三层编码并采用反向学习的初始化策略提高初始种群的质量,... 为降低柔性制造车间加工过程和运输过程的综合能耗,建立了绿色柔性作业车间集成调度问题的双目标优化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多目标樽海鞘群算法求解,该算法基于工序、机器和AGV三层编码并采用反向学习的初始化策略提高初始种群的质量,采用基于快速非支配排序和外部存储库的选择操作结合改进的交叉变异算子进行非支配解集更新,保证非劣解均匀分布;设置了3种领域结构,基于变领域搜索算法作对存储库中非支配解执行变邻域搜索,提高了局部搜索能力。通过测试算例仿真实验和案例应用,证明了所提算法在解决柔性制造车间机器与AGV集成调度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柔性车间 集成调度 多目标优化 樽海鞘群算法 变领域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熵融合和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风电机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6
作者 张天瑞 周连弘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9-438,共10页
针对风电机组轴承在运行过程中收集到的故障信号较弱、状态特征难以有效表征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熵融合与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风电机组轴承故障诊断新方法。首先对原始信号进行处理,分解出多个模态分量。随后,通过计算这些模态分量... 针对风电机组轴承在运行过程中收集到的故障信号较弱、状态特征难以有效表征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熵融合与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风电机组轴承故障诊断新方法。首先对原始信号进行处理,分解出多个模态分量。随后,通过计算这些模态分量的多种熵值,构造出多熵融合矩阵,以充分表征信号的复杂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在卷积神经网络中集成不同尺寸的并行卷积核,设计一种结合多熵融合与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模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方法具有较好的诊断与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故障诊断 轴承 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 熵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系锌离子电池锌负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旭 侯朝霞 +3 位作者 王旭丹 王颢然 姜占洋 杨儒松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6,共5页
在化石燃料日益枯竭,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环境和能源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聚焦点,储能问题成为了战略性问题。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具有比容量高、成本低、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等优点,但存在枝晶生长、腐蚀钝化、析氢... 在化石燃料日益枯竭,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环境和能源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聚焦点,储能问题成为了战略性问题。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具有比容量高、成本低、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等优点,但存在枝晶生长、腐蚀钝化、析氢反应等问题,因而限制了ZIBs的实际应用与大规模商业化发展。简要介绍了ZIBs的发展历程和储能机理,总结归纳了锌负极存在的问题与形成原因,综述了锌负极的改性方法并展望了其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锌负极 析氢反应 改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铜扁线全流程拉拔制备过程组织演变及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路林 何伟东 +3 位作者 杨宝成 王松伟 赵薪茗 宋鸿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0-1235,共16页
为了探究低氧铜扁线拉拔制备过程中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规律,采用OM和EBSD等方法对不同拉拔变形量的低氧铜圆线及扁线微观组织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并对不同道次线材显微硬度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经过拉拔变形后,晶粒伸长呈... 为了探究低氧铜扁线拉拔制备过程中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规律,采用OM和EBSD等方法对不同拉拔变形量的低氧铜圆线及扁线微观组织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并对不同道次线材显微硬度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经过拉拔变形后,晶粒伸长呈现纤维状;随着拉拔道次的增多,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逐渐提高;经热处理后,发生完全再结晶,形成等轴晶,消除纤维状组织,降低位错和孪晶密度。低氧铜圆线经过三道次拉拔后整体加工率达到64%,线材芯部和边部晶粒长度沿长度方向分别从21.2μm和24.8μm逐渐增加到32.25μm和40.04μm;且经过拉拔变形后,铜圆线芯部织构发生转变,由原始态{001}〈100〉织构和{110}〈111〉织构逐渐发生转动至{112}〈111〉和{110}〈111〉织构;随后经过中间退火后,线材芯部和边部的晶粒恢复等轴状,其尺寸分别为18.39μm和22.29μm,并形成了{110}〈001〉织构,线材芯部和边部的织构强度分别为5.52和4.89。在铜圆线继续拉拔至3 mm×2 mm扁线的过程中,晶粒再次逐渐沿拉拔方向被拉长,此时扁线芯部由初始{001}〈100〉织构依次转变为{112}〈111〉+{110}〈111〉织构、{112}〈111〉织构,最终稳定在{110}〈001〉织构,且极密度为10.3;而扁线边部由初始{001}〈100〉织构转变为{112}〈111〉织构,且极密度为8.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扁线 拉拔 织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I/MnO_(2)/rGO-P三元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9
作者 杨儒松 侯朝霞 +3 位作者 李伟 王颢然 高旭 龙海波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91-2800,共10页
通过控制合成条件制备出片层状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rGO-P),在此基础上将聚苯胺(PANI)/MnO_(2)管状赝电容材料附着层间,采用两步复合法获得PANI/MnO_(2)/rGO-P三元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和能量色散X... 通过控制合成条件制备出片层状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rGO-P),在此基础上将聚苯胺(PANI)/MnO_(2)管状赝电容材料附着层间,采用两步复合法获得PANI/MnO_(2)/rGO-P三元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谱(EDS)等对其进行微观形貌和结构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CV)、恒流充放电(GCD)以及交流阻抗(EIS)等测试手段对三元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0.5 A/g的电流密度下,PANI/MnO_(2)/rGO-P_(75)的比电容高达635 F/g,当功率密度为0.45 kW/kg时,能量密度达到17.5 Wh/kg,综合性能要优于相同电流密度下的rGO-P和PANI/MnO_(2)。此外,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PANI/MnO_(2)/rGO-P_(75)恒流充放电5000次循环后,仍有82.0%的电容保持率。本文制备的三元复合电极材料与二元复合的电极材料相比在提升超级电容器的性能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二氧化锰 聚苯胺 复合材料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氧化铁皮对SPA-H耐候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10
作者 唐东山 孙彬 +1 位作者 钱兴强 程磊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7-43,共7页
通过不同时间(4,48,72,96,144,192 h)的盐雾腐蚀试验(35℃,50 g/L NaCl)模拟海洋气候环境,研究了带氧化铁皮SPA-H耐候钢的锈层形成规律以及氧化铁皮对锈层形成过程的影响。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分别测定有、无氧化铁皮试样经不同时间盐雾腐... 通过不同时间(4,48,72,96,144,192 h)的盐雾腐蚀试验(35℃,50 g/L NaCl)模拟海洋气候环境,研究了带氧化铁皮SPA-H耐候钢的锈层形成规律以及氧化铁皮对锈层形成过程的影响。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分别测定有、无氧化铁皮试样经不同时间盐雾腐蚀后的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氧化铁皮对腐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盐雾腐蚀时间不超过48 h时,致密氧化铁皮起到了物理屏障作用,阻挡了钢基体的腐蚀;继续增加盐雾腐蚀时间,一方面由于氧化铁皮被腐蚀破坏,对基体的保护作用减弱,另一方面,腐蚀液渗透至基体,形成了原电池腐蚀,促进了锈层的形成与稳定,最终导致带氧化铁皮试样的单位面积质量增量比无氧化铁皮试样多了约7 mg。SPA-H钢表面的氧化铁皮在腐蚀前期阻滞腐蚀,而在腐蚀后期加速锈层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H耐候钢 氧化铁皮 盐雾腐蚀 电化学 锈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初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波 陈英莫 +1 位作者 陈敏 肖志华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3-5,共3页
关键词 机械制造 21世纪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980双相钢CMT增材单道直壁体成形特性
12
作者 刘佳旺 刘岩 +1 位作者 姚宇 李博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6,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工艺参数下DP980双相钢单道直壁体成形特性。方法采用直径1.0 mm的ER120S-G焊丝,选用Q235钢板为基板,基于冷金属过渡(CMT)增材技术,利用Fronius CMT焊机对DP980双相钢进行增材实验,并对增材试样截面的余高、熔宽、成形高度... 目的研究不同工艺参数下DP980双相钢单道直壁体成形特性。方法采用直径1.0 mm的ER120S-G焊丝,选用Q235钢板为基板,基于冷金属过渡(CMT)增材技术,利用Fronius CMT焊机对DP980双相钢进行增材实验,并对增材试样截面的余高、熔宽、成形高度及成形宽度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对于单道单层增材试样,随着送丝速度从2.5 m/min逐渐增加到8.0 m/min,熔宽与余高皆呈上升趋势,且熔宽的变化幅度较大;当焊接速度从300 mm/min逐步增至700 mm/min时,焊道的熔宽和余高皆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对于单道多层增材试样,固定其他参数不变,在往复式增材路径下,墙体成形均匀平直,两端尺寸相近,分别为4.7 cm和4.6 cm;固定其他参数不变,当送丝速度和层间温度升高时,增材直壁体试样成形宽度与高度增大。当焊接速度增大时,增材直壁体试样成形宽度与高度减小。结论在单层单道增材制造过程中,通过调整送丝速度和焊接速度的大小,可以有效地控制熔宽和余高,从而确保增材试样的成形质量;往复式增材路径使单道多层增材直壁体的成形更为稳定。单道多层增材试样的成形宽度与高度主要受送丝速度、焊接速度、层间温度的影响。采用CMT增材制造工艺可以实现DP980双相钢的制造,得到良好的成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980双相钢 增材制造 增材直壁体 成形特性 冷金属过渡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S1800热成形钢电阻点焊接头的力学性能及断裂机制分析
13
作者 陈嘉隆 刘岩 +1 位作者 李博 叶海青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7-205,共9页
目的研究电阻点焊工艺参数对PHS1800热成形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其断裂机制。方法采用扫描电镜、拉伸试验机和显微硬度计等手段,对PHS1800热成形钢电阻点焊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通过观察接头显微组织、测量拉伸强度... 目的研究电阻点焊工艺参数对PHS1800热成形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分析其断裂机制。方法采用扫描电镜、拉伸试验机和显微硬度计等手段,对PHS1800热成形钢电阻点焊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通过观察接头显微组织、测量拉伸强度及显微硬度分布,系统分析了接头的断裂机制。明确了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在焊接电流为11.5 kA、焊接时间为0.6 s、电极压力为2.0 kN的条件下,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最优。结论焊接时间和焊接电流对焊接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较大,电极压力的影响较小。焊接接头的断裂机制分为拔出断裂和界面断裂,2种断裂机制均为脆性断裂,这主要是因为母材与焊接接头部分均有马氏体存在,在拉伸性能上,拔出断裂时接头的抗拉剪能力更好;焊接接头各区域按平均硬度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母材区(727.47HV0.2)、熔核区(687.69HV0.2)、热影响区(632.23HV0.2),这是由于焊接后各个区域的马氏体组织含量不同,以及焊接完成后形成了回火马氏体和铁素体等组织,导致热影响区与熔核区的显微硬度均低于母材区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S1800热成形钢 电阻点焊 拉伸性能 显微硬度 断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BWO的车间布局与作业调度集成优化研究
14
作者 李静轩 张天瑞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9-160,共12页
为了提高柔性车间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重点研究了车间布局与作业调度集成优化问题。首先,提出以车间碳排放量、总完工时间和搬运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的车间布局和作业调度集成优化模型;其次,提出一种改进的多目标白鲸算法(improved bel... 为了提高柔性车间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重点研究了车间布局与作业调度集成优化问题。首先,提出以车间碳排放量、总完工时间和搬运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的车间布局和作业调度集成优化模型;其次,提出一种改进的多目标白鲸算法(improved beluga whale optimization,IBWO)求解该模型,算法引入交叉变异策略,改进Circle混沌映射,融合动态调节Levy飞行与螺旋搜索的方法,并采用黄金正弦策略对种群进行更新;最后,通过试验仿真分析以及不同算法之间的对比,求得Pareto解集。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集成优化模型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并验证了改进多目标白鲸优化算法求解车间布局与调度集成优化问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多目标优化 集成优化 白鲸算法 车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复合镀层电沉积工艺及应用进展
15
作者 王文鑫 阚洪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3,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电沉积制备镍基复合镀层的方法、工艺参数及具有优秀性能的镍基复合镀层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辅助手段及工艺参数影响镍基复合镀层性能的一些新发现。归纳了文献中先进的镍基复合镀层制备及其特点,最后对镍基复合镀层未... 综述了近年来电沉积制备镍基复合镀层的方法、工艺参数及具有优秀性能的镍基复合镀层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辅助手段及工艺参数影响镍基复合镀层性能的一些新发现。归纳了文献中先进的镍基复合镀层制备及其特点,最后对镍基复合镀层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复合镀层 电沉积法 工艺参数 第二相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在铝合金研究中的应用
16
作者 张发 张雪飞 张越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15,24,共7页
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第一性原理计算在铝合金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在铝合金相的结构参数、稳定性及力学性能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第一性原理计算在铝合金研究的应用情况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 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第一性原理计算在铝合金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在铝合金相的结构参数、稳定性及力学性能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第一性原理计算在铝合金研究的应用情况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合金相 第一性原理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类“专业思政”混合体系构建与途径探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时璐 吴精诚 +1 位作者 张震 彭林志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1-104,共4页
针对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核心价值引导性特点,将“专业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构建出具有“学理性与思政性”相结合的机械类“专业思政”混合体系。该体系以机械类专业培养目标、机械类专业系列课程大纲、专业课程思政和思政实... 针对机械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核心价值引导性特点,将“专业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构建出具有“学理性与思政性”相结合的机械类“专业思政”混合体系。该体系以机械类专业培养目标、机械类专业系列课程大纲、专业课程思政和思政实践等方式作为达成载体,以构建“专业思政”教学资源库、“专业思政”教学内容,“专业思政”教学方法及“专业思政”考核标准等途径进行探析,从而对学生们进行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教育,以形成专业建设与思政建设的有效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类 专业思政 混合体系 途径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PFSP的布谷鸟搜索算法研究进展
18
作者 亓祥波 王浩毅 +1 位作者 王宏伟 张浩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8-182,共5页
置换流水车间调度问题是很多实际制造型企业排产过程的代表性模型,当工件数量超过3时该问题属于NP难问题。布谷鸟搜索算法是一种基于布谷鸟繁殖的自然启发式优化算法。首先对布谷鸟算法原理以及置换流水车间调度问题进行介绍;其次,综述... 置换流水车间调度问题是很多实际制造型企业排产过程的代表性模型,当工件数量超过3时该问题属于NP难问题。布谷鸟搜索算法是一种基于布谷鸟繁殖的自然启发式优化算法。首先对布谷鸟算法原理以及置换流水车间调度问题进行介绍;其次,综述了近年来运用布谷鸟搜索算法求解置换流水车间调度问题的最新成果,总结了连续解向量向离散的工件排序常用的映射规则以及局部搜索常用的算子。最后,探讨了布谷鸟搜索算法求解置换流水车间调度问题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流水车间调度问题 布谷鸟搜索算法 元启发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等厚异质DP780/DP590双相钢双光斑激光焊接接头成形研究
19
作者 王家浩 刘岩 +1 位作者 刘晓昂 张文广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88,共10页
目的利用双光斑激光焊接工艺减少焊接缺陷,并研究不同焊接参数对不等厚异质双相钢DP780/DP590焊接接头宏观形貌的影响。方法使用德国通快公司的Tru Disk5000双光斑激光器对DP780和DP5902种双相钢进行激光焊接。采用金相显微镜对不同参... 目的利用双光斑激光焊接工艺减少焊接缺陷,并研究不同焊接参数对不等厚异质双相钢DP780/DP590焊接接头宏观形貌的影响。方法使用德国通快公司的Tru Disk5000双光斑激光器对DP780和DP5902种双相钢进行激光焊接。采用金相显微镜对不同参数下焊接接头正面和背面的宏观形貌以及焊缝横截面的熔深和熔宽进行研究。结果随着激光功率从3000 W增加到5000 W,焊接热输入逐渐增大,焊缝熔宽增大,当激光功率为5000 W时,焊缝正、背面熔宽最大,焊缝成形良好;随着焊接速度从100 mm/min增加到300 mm/min,焊接热输入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熔宽总体呈减小趋势,熔深先增大后减小;随着芯环比从55%增加到75%,熔深、熔宽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离焦量从-2 mm增大到2 mm,光斑聚焦平面从工件内部逐渐上升,焊缝熔宽先减小后增大,当离焦量为2mm时,焊缝宽度最大,成形最优。结论激光速度和芯环比对焊接接头成形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激光功率为5000 W、焊接速度为200 mm/min、芯环比为65%、离焦量为2 mm的焊接参数下,1.2 mm厚DP780与1.4 mm厚DP5902种双相钢双光斑激光焊接接头的成形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双相钢 激光焊接 双光斑激光器 成形效果 宏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Cr-1Mo耐热钢厚板焊接接头蠕变孔洞累积损伤研究
20
作者 陈家伟 李永奎 +2 位作者 程明聪 鲁志伟 武朋达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5-71,共7页
针对超临界火电厂主蒸汽管道焊接接头蠕变失效问题,采用试验结合模拟的方法研究9Cr-1Mo耐热钢焊接接头蠕变孔洞形成长大规律及蠕变力学行为。对母材、焊接接头及细晶热模拟试样在550、600和650℃条件下进行了40~220 MPa蠕变试验。对厚... 针对超临界火电厂主蒸汽管道焊接接头蠕变失效问题,采用试验结合模拟的方法研究9Cr-1Mo耐热钢焊接接头蠕变孔洞形成长大规律及蠕变力学行为。对母材、焊接接头及细晶热模拟试样在550、600和650℃条件下进行了40~220 MPa蠕变试验。对厚板焊接接头蠕变中断试样(1010、2000、4425、6000、7020及7970 h)进行了蠕变孔洞产生位置以及累积量的观察与分析,对比有限元模拟力学参数分布及演化。结果表明,9Cr-1Mo耐热钢焊接接头蠕变强度低于母材,在高载荷条件下高于细晶区。随着外加载荷的降低,焊接接头的蠕变强度有低于模拟细晶区的趋势。孔洞在蠕变早期阶段开始形成于焊接接头细晶区及混晶区,随着蠕变时间增加,孔洞继续形成,并逐渐长大聚集,在蠕变后期孔洞聚集串联形成Ⅳ型裂纹。在9Cr-1Mo耐热钢焊接接头热影响区,蠕变孔洞与硬度之间存在一定负相关性。高温蠕变环境导致细晶区和混晶区硬度大幅度降低,而且蠕变温度对硬度的影响比蠕变时间更显著。9Cr-1Mo耐热钢焊接接头的多轴应力状态和最大主应力是蠕变孔洞形成和长大的主导力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Cr-1Mo耐热钢 Ⅳ型裂纹 蠕变孔洞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