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网络传媒中的武侠小说 被引量:7
1
作者 秦宇慧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38,共4页
武侠小说已经与互联网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既有武侠小说书籍陆续被电子化为可在网络上阅读的文本;另一方面,网络原创武侠小说于1996年诞生并迅速发展。网络改变了武侠小说“生产”、“流通”乃至“消费”的方式,这种改变或直接或... 武侠小说已经与互联网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既有武侠小说书籍陆续被电子化为可在网络上阅读的文本;另一方面,网络原创武侠小说于1996年诞生并迅速发展。网络改变了武侠小说“生产”、“流通”乃至“消费”的方式,这种改变或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武侠小说情节、主题、表现方式等各方面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武侠小说 电子化 原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古代文学的历史进路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旭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6-200,共5页
沈阳古代文学是沈阳古代城市文化风貌的重要一环,但目前尚未引起学界重视。基于对沈阳古代文学存在形态、时空维度和内容指向的探究,可以看出相对于本土的汉族文人创作,古代沈阳的民间文学、满族文学和客居文人文学创作活动更加活跃,其... 沈阳古代文学是沈阳古代城市文化风貌的重要一环,但目前尚未引起学界重视。基于对沈阳古代文学存在形态、时空维度和内容指向的探究,可以看出相对于本土的汉族文人创作,古代沈阳的民间文学、满族文学和客居文人文学创作活动更加活跃,其审美取向表现出军事重地的警醒意识、家乡故地的维护意识、荒凉苦地的感伤意识、发祥之地的自豪意识,沈阳古代文学是地域文学和区域文学两者相结合的产物。应该从时间、空间和作品三个方面,对沈阳古代文学的范畴加以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古代文学 存在形态 时空维度 内容指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转型中满族文学的情感轨迹
3
作者 阎丽杰 左宏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87-89,共3页
渔猎文化和农业文化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质,在文化转型及其磨合中,满族的语言、心理、思维、风俗习惯等都发生了改变,满族文学创作也随之表现出了巨大的情感落差。文化转型中满族生活状貌的改变及情感变迁真实反映在满族文学作品中,造就了... 渔猎文化和农业文化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质,在文化转型及其磨合中,满族的语言、心理、思维、风俗习惯等都发生了改变,满族文学创作也随之表现出了巨大的情感落差。文化转型中满族生活状貌的改变及情感变迁真实反映在满族文学作品中,造就了满族文学发展史上独特的景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文学 满族文化转型 满族文学情感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传统与后现代文化间升腾与坠落的“新历史小说”
4
作者 王启凡 宿丰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7-129,共3页
新历史小说在理论立场上是比较模糊的,是多种理论观念的汇合;在实践上,是以个人化的视角对过去的生活进行的反思和重新建构,以一幅幅真实的历史存照展示陌生化、个人化、民间化的历史;以个性化的人物表现恒常的民间文化意识。
关键词 新历史小说 陌生化 个人化 民间化的历史 个性化人物的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戏剧神幻叙事功能及文化基因分析
5
作者 齐海英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2-74,共3页
中国古典戏剧文本中存在的大量神幻性故事情节具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叙事功能。主观性功能表现在作者借此缓解情节之"奇"与"真"之间的矛盾,同时表达作者的主观理想愿望;客观性功能则在于为文本营造出一种虚实互见... 中国古典戏剧文本中存在的大量神幻性故事情节具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叙事功能。主观性功能表现在作者借此缓解情节之"奇"与"真"之间的矛盾,同时表达作者的主观理想愿望;客观性功能则在于为文本营造出一种虚实互见的意境化审美氛围。中国古典戏剧神幻叙事源于传统文化中的灵魂崇拜等观念。对此叙事现象的文本和文化解读,开启了管窥中国古典戏曲民族文化特质与品格的一个特定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感知和体认中国古典戏剧独特的美学风貌和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戏剧 神幻情节 主观叙事功能 客观叙事功能 文化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文学叙事:地域文化的审美化在场——以辽宁省蒙古贞地区民间文学叙事为例
6
作者 齐海英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5-138,共4页
民间文学叙事与地域文化有着密切关联。民间文学叙事因其与民众生存的无间距性而更为充分地表现和传播了地域文化,是人们体验地域文化的独特视角。辽宁蒙古贞地区民间文学叙事典型地表现着民族文化相融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对个案的... 民间文学叙事与地域文化有着密切关联。民间文学叙事因其与民众生存的无间距性而更为充分地表现和传播了地域文化,是人们体验地域文化的独特视角。辽宁蒙古贞地区民间文学叙事典型地表现着民族文化相融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对个案的阐释与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民间文学叙事在文化建设方面所具有的普适性作用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叙事 地域文化 审美化在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武侠小说领域中的女性创作 被引量:7
7
作者 秦宇慧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75,223,共5页
由于网络写作平台的开放性与匿名性,武侠小说创作领域出现了大量女性作者。在她们笔下,女性角色摆脱了传统武侠小说中男性附庸的地位。同时,女性作者对原有男权主体的武侠世界进行了解构,通过女性的独特视角观看世界,展现对人生的别样... 由于网络写作平台的开放性与匿名性,武侠小说创作领域出现了大量女性作者。在她们笔下,女性角色摆脱了传统武侠小说中男性附庸的地位。同时,女性作者对原有男权主体的武侠世界进行了解构,通过女性的独特视角观看世界,展现对人生的别样感悟。这些都给武侠小说带来了新的元素,并吸引了一批原本回避武侠题材的新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武侠小说 大陆新武侠 传统武侠 女性武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新媒体环境对影视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新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8-19,共2页
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始在影视传播领域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随着3G甚至4G时代的来临,新媒体环境对影视传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呈现出融合和超越传统媒体之势,日益成为影视传播的重要载体,这不仅极大地丰富... 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始在影视传播领域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随着3G甚至4G时代的来临,新媒体环境对影视传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呈现出融合和超越传统媒体之势,日益成为影视传播的重要载体,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影视的传播形态,而且给影视传播方式带来了革命性变革,甚至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因此,随着新媒体技术在影视传播领域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环境对影视的影响将会成为未来影视传播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传播 新媒体 双向互动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俄罗斯电影中的成长主题 被引量:3
9
作者 穆重怀 姚韫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2-33,共2页
本文主要结合相关影片分析当代俄罗斯电影中成长主题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力求提供有关当代俄罗斯成长主题电影的一个基本概观,同时使大家了解俄罗斯成长主题电影的内在本质特征和基本精神诉求的表达。旨在揭示当代俄罗斯成长主题电影... 本文主要结合相关影片分析当代俄罗斯电影中成长主题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力求提供有关当代俄罗斯成长主题电影的一个基本概观,同时使大家了解俄罗斯成长主题电影的内在本质特征和基本精神诉求的表达。旨在揭示当代俄罗斯成长主题电影的独特个性,反映当代俄罗斯影人对成人仪式、性别特征和成长符号的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电影 成长主题 反思与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人张季鸾对欧战与中国的观察——以《雅言》杂志为线索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宪阁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32,共8页
既有研究对报人张季鸾1926年以前15年或者更早些的前传,基本不涉及;即便偶有谈到,也大多语焉不详。以《雅言》杂志时期他有关欧战与东亚特别是中日关系问题的言论纪事为例,对其略作勾勒和介绍可以发现,这段生涯对这位后来的名报人之成... 既有研究对报人张季鸾1926年以前15年或者更早些的前传,基本不涉及;即便偶有谈到,也大多语焉不详。以《雅言》杂志时期他有关欧战与东亚特别是中日关系问题的言论纪事为例,对其略作勾勒和介绍可以发现,这段生涯对这位后来的名报人之成长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尤其是锻炼了他研判国际政治、外交事务和时局演变的能力。张季鸾后来力持稳健的言论主张,在此时期也有所呈现,并影响了他日后的社会交往和政治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季鸾 《雅言》 欧战 中国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特点——以“央视新闻”马航失联报道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冬秀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78,共3页
微信公众平台是即时通信工具微信推出的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央视新闻"在新闻媒体类微信公众平台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结合"央视新闻"关于马航MH370失联事件的报道,可以看到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的特点,包括信息传... 微信公众平台是即时通信工具微信推出的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央视新闻"在新闻媒体类微信公众平台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结合"央视新闻"关于马航MH370失联事件的报道,可以看到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传播的特点,包括信息传播方式的双重性、信息传播过程的定向性、信息传播媒介的闭合性、受众信息获取上的被动性、信息来源渠道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 传播 央视新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族尚白艺术形式美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阎丽杰 左宏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79-82,共4页
满族自古有尚白习俗,从而使满族的艺术形式美具有鲜明的色彩特征。满族艺术尚白和满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实践、民族习俗有密切的关系。满族艺术尚白的特点是满族深层社会心理的艺术表现。
关键词 满族 尚白艺术 民族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文《胜慧彼岸到要门教授现前解庄严论诠颂》译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麻晓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3-151,共9页
俄藏黑水城Инв.No.5130文献卷末标注经题为《胜慧彼岸到要门教授现前解庄严论诠颂》,后附题记也提及此西夏本佛经据狮子贤释《般若波罗密多优波提舍论现观庄严注》为底本,应为注释论疏《般若波罗密多经》的著作。经由对该文献残卷的... 俄藏黑水城Инв.No.5130文献卷末标注经题为《胜慧彼岸到要门教授现前解庄严论诠颂》,后附题记也提及此西夏本佛经据狮子贤释《般若波罗密多优波提舍论现观庄严注》为底本,应为注释论疏《般若波罗密多经》的著作。经由对该文献残卷的重新缀合释读与详细考证,该编号佛经虽经题为"诠颂",实则并无与注疏相关的内容,而是著名的"慈氏五论"之一《般若波罗密多优波提舍论现观庄严颂》的本颂,No.5130佛经残卷涉及第一品序品及第八品法身品的部分经文。《现观庄严颂》西夏文译本卷末后附题记为迄今已刊布西夏文献中最详细的题记,记载了该佛经自梵文、藏文译成西夏文,并进行缀文、校对乃至印刷的全过程。文章对题记中记载的译经相关的六位僧人的名号、封号及生平重新做以考补,指出诸位经师的主要译著以及主要经文在藏地及西夏文献中的流传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慧彼岸到要门求教现前解庄严论诠 藏传佛教 西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视娱乐化的审美心理学解读 被引量:3
14
作者 方荟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5,共2页
影视媒体承载着传播信息和休闲娱乐的功能。在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影视娱乐作为人类的本能需求,缓解了人们的压力,利用心理防御方法,有效地解除焦虑,并有效地形成社会防御机制,使人类社会在和谐美好的气氛中有序发展... 影视媒体承载着传播信息和休闲娱乐的功能。在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影视娱乐作为人类的本能需求,缓解了人们的压力,利用心理防御方法,有效地解除焦虑,并有效地形成社会防御机制,使人类社会在和谐美好的气氛中有序发展。但是,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的娱乐过度会导致影像媒体质量下滑,文化构成要素减少,降低了影像艺术的文化品位,这已成为当前影视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将从审美心理学角度分析电视娱乐的必要性和限制泛娱乐倾向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娱乐化 精神分析 审美心理 防御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萧乾对“采访欧洲战场的惟一中国记者”问题之反思与澄清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宪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46,共6页
由于一再被宣传成"二战期间采访欧洲战场的惟一中国记者",萧乾往往被误认为在生前没有对此给出一个合理的说法。其实他亦有苦衷。因为涉及国共关系,起初限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恐惧心理,"胆小"的他没有及时出面... 由于一再被宣传成"二战期间采访欧洲战场的惟一中国记者",萧乾往往被误认为在生前没有对此给出一个合理的说法。其实他亦有苦衷。因为涉及国共关系,起初限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恐惧心理,"胆小"的他没有及时出面予以澄清。后来随着两岸关系的展开与改善,他在私人信件、公开文章以及日常交往中都有所反思,并以"我们是一家"做出过澄清和解释。他还呼吁各方承认和正视两岸的鸿沟,尽力为此做些填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乾 欧洲战场 中国记者 两岸关系 “我们是一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少奇关于发展私有制经济思想评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晶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经济思想 私有制 刘少奇 无产阶级革命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经济问题 经济成分 经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榛与李攀龙之争新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旭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1-205,共5页
谢榛与李攀龙之争改变了后七子团体内部结构,对谢榛在文坛的地位及其创作倾向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学界对两人争端有诸多解释,归纳起来主要有五说:性情所致;文字误会;名誉之争;地位差距;持论不合。均非令人信服之论。从明中叶党社斗争的... 谢榛与李攀龙之争改变了后七子团体内部结构,对谢榛在文坛的地位及其创作倾向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学界对两人争端有诸多解释,归纳起来主要有五说:性情所致;文字误会;名誉之争;地位差距;持论不合。均非令人信服之论。从明中叶党社斗争的角度探究可以认定:导致两人矛盾爆发的重要契机乃是当时日益严峻的政治斗争形势,尤其是文人集团与权臣严嵩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榛 李攀龙 严嵩 党社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杂文语言之“老辣” 被引量:1
18
作者 迟蕊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8-72,共5页
关键词 鲁迅杂文 语言 学术界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诵读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冬秀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74,共3页
自2010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经典诵读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愈加紧密。许多学校将经典诵读教育课程化,将之列入学生的必修课程与学校的特色课程之列。在学科教育中。
关键词 语文教育 经典诵读 差异分析 学校教育 2010年 特色课程 必修课程 学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的非思辨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齐海英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9-102,共4页
非思辨特征是中国古代文论范畴民族文化品格的突出体现。非思辨特征体现在:范畴创构的形象性、表述的感悟体验性和意旨的不确解性三个方面。其审美功能则体现于:开放性的接受功能、与文学实践共时在场的理论指导功能、切近文学本质的表... 非思辨特征是中国古代文论范畴民族文化品格的突出体现。非思辨特征体现在:范畴创构的形象性、表述的感悟体验性和意旨的不确解性三个方面。其审美功能则体现于:开放性的接受功能、与文学实践共时在场的理论指导功能、切近文学本质的表述功能等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文论范畴非思辨特征的分析与阐释对于更深入地把握中国古代文论的审美个性和价值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底蕴 特征描述 功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