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镁基储氢合金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欣 阚洪敏 +3 位作者 魏晓冬 张宁 王晓阳 龙海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2-235,240,共5页
镁基储氢合金以其储氢容量高、质量轻、资源丰富等一系列优点,成为目前很有发展前景的储氢合金材料之一。综述了镁基储氢合金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对高温熔炼法、机械合金化法、扩散法和电沉积法这4种镁基储氢合金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概述,... 镁基储氢合金以其储氢容量高、质量轻、资源丰富等一系列优点,成为目前很有发展前景的储氢合金材料之一。综述了镁基储氢合金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对高温熔炼法、机械合金化法、扩散法和电沉积法这4种镁基储氢合金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对镁基储氢合金性能的改善方法进行了简略总结。通过对比各制备方法之间的区别及特点,对镁基储氢合金制备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 镁基合金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B和B30铜合金的空泡腐蚀行为
2
作者 贺春林 凌云鹤 王超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7,F0002,共8页
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空蚀试验机、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ZCuAl_(8)Mn_(14)Fe_(3)Ni_(2)(MAB)和B30铜合金在3.5%NaCl溶液和蒸馏水中的空泡腐蚀行为。结果表明,B30的空蚀腐蚀速率大于MAB;MAB发生了选择性相腐蚀,空泡腐蚀机... 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空蚀试验机、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研究了ZCuAl_(8)Mn_(14)Fe_(3)Ni_(2)(MAB)和B30铜合金在3.5%NaCl溶液和蒸馏水中的空泡腐蚀行为。结果表明,B30的空蚀腐蚀速率大于MAB;MAB发生了选择性相腐蚀,空泡腐蚀机理较复杂;在3.5%NaCl溶液中,MAB在中心腐蚀区、低腐蚀内环区和腐蚀外环区的孔隙率均高于B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合金 电化学腐蚀 空泡腐蚀 选相腐蚀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及铝镁合金的室温电沉积制备 被引量:7
3
作者 阚洪敏 王双 +3 位作者 张宁 王晓阳 龙海波 孙苗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441-444,484,共5页
采用氯化铝-氢化铝锂-四氢呋喃-苯的有机体系电沉积铝,并在此基础上,研究n(氯化铝)∶n(氯化镁)=10∶1时电沉积铝镁合金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该法在室温下能够成功制备铝及铝镁合金,电沉积铝比沉积铝镁合金条件容易控制,沉积效果也... 采用氯化铝-氢化铝锂-四氢呋喃-苯的有机体系电沉积铝,并在此基础上,研究n(氯化铝)∶n(氯化镁)=10∶1时电沉积铝镁合金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该法在室温下能够成功制备铝及铝镁合金,电沉积铝比沉积铝镁合金条件容易控制,沉积效果也优于铝镁合金.当电流密度为0.010A/cm2,苯与四氢呋喃的体积比为8∶7,氢化铝锂的质量为1.27g时,成功获得了灰黑色粉末状的铝镁镀层,但晶粒较大,镀层与铜基体的结合力差.通过SEM和XRD对镀层进行形貌观察和成分检测可知,该铝镁合金成分为Al3Mg2,且随着电沉积时间的加长,镀层厚度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铝镁合金 有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电沉积制备铝镁合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阚洪敏 祝跚珊 +3 位作者 冯筱珺 张宁 王晓阳 龙海波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8-62,共5页
铝镁合金因其优异的耐蚀性、装饰性、抗氧化性和可加工性成为理想的构件防护材料;除此之外,由于其质量轻,理论储氢量高,铝镁合金作为储氢材料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为使铝镁合金得到良好的应用,需要制备超细结构纯净合金,电沉积是制备高纯... 铝镁合金因其优异的耐蚀性、装饰性、抗氧化性和可加工性成为理想的构件防护材料;除此之外,由于其质量轻,理论储氢量高,铝镁合金作为储氢材料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为使铝镁合金得到良好的应用,需要制备超细结构纯净合金,电沉积是制备高纯合金的有效方法之一。室温电沉积是在室温条件下,通过控制沉积参数实现对合金微观组织结构和成分的控制,制备高纯超细合金。综述了室温电沉积制备铝镁合金的体系和电流密度、沉积方式、镁离子引入方式及实验环境和条件等对铝镁合金组成、形貌和晶体结构等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室温电沉积铝镁合金的影响因素及铝镁合金在装饰、防腐蚀和储氢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室温电沉积制备高纯铝镁合金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电沉积 铝镁合金 沉积体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拉法制备二氧化硅陶瓷膜的形貌及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周琦 万文露 +1 位作者 张春丽 贺春林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0-74,共5页
采用浸渍提拉工艺在复合镀镍的A3钢表面制备氧化硅陶瓷膜。借助扫描电镜观察陶瓷膜的微观形貌,应用电化学阻抗谱测试陶瓷膜的耐蚀性能并揭示耐蚀机理。用平面磨耗试验机测试了陶瓷膜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在500℃下烧结的氧化硅陶瓷膜... 采用浸渍提拉工艺在复合镀镍的A3钢表面制备氧化硅陶瓷膜。借助扫描电镜观察陶瓷膜的微观形貌,应用电化学阻抗谱测试陶瓷膜的耐蚀性能并揭示耐蚀机理。用平面磨耗试验机测试了陶瓷膜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在500℃下烧结的氧化硅陶瓷膜为类似微裂纹镀铬的表面形貌;在400℃下烧结的氧化硅陶瓷膜与微孔镀铬的表面形貌相似;400℃及500℃烧结后形成无定形的SiO2陶瓷膜。阻抗较高的氧化硅陶瓷膜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的腐蚀过程为扩散控制,能明显抑制镀镍A3钢的腐蚀。氧化硅陶瓷膜降低了复合镀镍层的孔隙率。浸渍提拉成膜后膜层耐磨性能显著优于只复合镀镍的A3钢,浸渍提拉法能提高铁基体复合镀镍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镀 氧化硅 陶瓷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铝合金表面陶瓷基氧化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7
6
作者 马国峰 刘志杨 +2 位作者 张丽桌 董世柱 贺春林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交流电源微弧氧化进行2024铝合金表面陶瓷基氧化膜的制备,研究了2024铝合金表面陶瓷基氧化膜的生长规律,各因素对膜层厚度和耐腐蚀性、表面及截面形貌特征、膜层微观结构及相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硅酸盐电解液体系,恒压模式下,... 采用交流电源微弧氧化进行2024铝合金表面陶瓷基氧化膜的制备,研究了2024铝合金表面陶瓷基氧化膜的生长规律,各因素对膜层厚度和耐腐蚀性、表面及截面形貌特征、膜层微观结构及相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硅酸盐电解液体系,恒压模式下,电压为200V时,氧化膜厚度最大,表面微孔分布均匀、孔径较小,膜层耐蚀性最好;恒流模式下,电流密度在15A·dm-2时,膜层表面性能最好,具有较高耐蚀性,超过这一电流密度后膜层致密度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陶瓷基氧化膜 微弧氧化 交流电源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压烧结制备氮化硼复合陶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天文 张宁 +3 位作者 刘欢 阚洪敏 王晓阳 龙海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41-144,共4页
六方氮化硼(Hexagonal boron nitride,h-BN)是一种优良的高性能结构陶瓷,在现代材料科学中显示出潜在的使用价值。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陶瓷的低成本、高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氮化硼复合陶瓷的研究现状为线索,综述了无压烧结法制备... 六方氮化硼(Hexagonal boron nitride,h-BN)是一种优良的高性能结构陶瓷,在现代材料科学中显示出潜在的使用价值。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陶瓷的低成本、高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氮化硼复合陶瓷的研究现状为线索,综述了无压烧结法制备氮化硼复合陶瓷的工艺过程以及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可能解决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方氮化硼 无压烧结 复合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刻蚀硅制备太阳能电池减反射结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贺春林 杨雪飞 +2 位作者 马国峰 王建明 才庆魁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19-25,共7页
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在硅表面制备高效减反射结构,化学刻蚀法是制备减反射结构的最常用方法,其研究热点为贵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技术,综述了化学刻蚀硅制备太阳能电池减反射结构的主要方法、刻蚀机理、工艺特征及应用等的研究进... 硅基太阳能电池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在硅表面制备高效减反射结构,化学刻蚀法是制备减反射结构的最常用方法,其研究热点为贵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技术,综述了化学刻蚀硅制备太阳能电池减反射结构的主要方法、刻蚀机理、工艺特征及应用等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贵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减反射结构 化学刻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铝合金氧化陶瓷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国峰 刘志扬 贺春林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91-98,共8页
使用脉冲电源在较低的电压下制备2024铝合金表面陶瓷基氧化膜,采用正交实验法设计实验,通过改变电解质质量浓度、电流密度、氧化时间等参数,研究了氧化陶瓷膜的生长规律,对氧化陶瓷膜进行了表征与性能测试.使用扫描电镜对氧化后生成的... 使用脉冲电源在较低的电压下制备2024铝合金表面陶瓷基氧化膜,采用正交实验法设计实验,通过改变电解质质量浓度、电流密度、氧化时间等参数,研究了氧化陶瓷膜的生长规律,对氧化陶瓷膜进行了表征与性能测试.使用扫描电镜对氧化后生成的陶瓷膜层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使用涂层测厚仪对厚度进行测量,使用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对氧化陶瓷膜的成分与结构进行分析,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对氧化陶瓷膜的耐腐蚀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4铝合金在硫酸草酸体系中,电流密度在4 A·dm^-2,氧化时间在60 min,反应温度在10℃条件下制备出的氧化陶瓷膜耐腐蚀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氧化陶瓷膜 脉冲电源 极化曲线 电化学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g-C_(3)N_(4)的制备与光催化降解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国峰 祁岚钰 关振声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91-98,共8页
通过在前驱体CH4NO2中加入不同摩尔比的NH4HCO3,经过高温煅烧制备多孔g-C_(3)N_(4),X射线衍射光谱(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显示,多孔g-C_(3)N_(4)微观形貌呈不规则锯齿多孔状。以罗丹明B(RhB)作为目标污染物,重点考察了溶液pH值... 通过在前驱体CH4NO2中加入不同摩尔比的NH4HCO3,经过高温煅烧制备多孔g-C_(3)N_(4),X射线衍射光谱(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显示,多孔g-C_(3)N_(4)微观形貌呈不规则锯齿多孔状。以罗丹明B(RhB)作为目标污染物,重点考察了溶液pH值和RhB质量浓度对多孔g-C_(3)N_(4)光催化RhB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1,RhB溶液质量浓度为10 mg·L^(-1),多孔g-C_(3)N_(4)(n(CH4NO2)∶n(NH4HCO3)=1.0∶0.4)对RhB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率最高,1.0 h可达到9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 罗丹明B 光催化 降解率 多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合金表面激光熔覆技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杰 贺春林 +4 位作者 孙宇海漩 池坪礁 杨锡芃 于济豪 宋贵宏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133-141,177,共10页
激光熔覆具有能量密度高、热影响区小、熔覆层与基体冶金结合、熔覆层组织致密、晶粒细小及性能优异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铜合金的表面强化。简要介绍了铜合金的性能以及激光熔覆技术对铜合金进行表面改性的优势,重点综述了制备工艺和熔... 激光熔覆具有能量密度高、热影响区小、熔覆层与基体冶金结合、熔覆层组织致密、晶粒细小及性能优异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铜合金的表面强化。简要介绍了铜合金的性能以及激光熔覆技术对铜合金进行表面改性的优势,重点综述了制备工艺和熔覆层粉末体系对铜合金表面熔覆层的形貌、组织以及性能的影响,总结了铜合金激光熔覆的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合金 激光熔覆 制备工艺 微观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谭海丰 侯梦晴 +2 位作者 吴晨 贺春林 张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39-144,共6页
镍基复合材料在传统颗粒增强体的作用下可以获得力学性能的显著提升,但往往伴随导热、导电等功能性的下降。石墨烯独特的二维结构使其展现出极高的强度与刚度、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优异的导电与导热等性能,自问世以来便成为理想的颗粒增... 镍基复合材料在传统颗粒增强体的作用下可以获得力学性能的显著提升,但往往伴随导热、导电等功能性的下降。石墨烯独特的二维结构使其展现出极高的强度与刚度、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优异的导电与导热等性能,自问世以来便成为理想的颗粒增强体,已在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领域大放异彩。因此,石墨烯的添加可以有效提升镍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石墨烯存在密度低、易团聚、与镍基体的浸润性较差等不足,因此石墨烯制备工艺与稳定性、石墨烯在镍基体中的分散性以及与镍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仍然限制着镍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高性能,如何改进已有制备工艺并不断研发新型工艺仍是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目前,已有的石墨烯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主要有电沉积法、粉末冶金法、分子级混合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制备工艺的改进升级提高了石墨烯的分散性以及其与镍基体之间的浸润性,进而综合提升了复合材料的结构性与功能性,这有利于其在电子器件、航天航空、机械化工等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系统地综述了镍基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对各种制备工艺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重点介绍了石墨烯对复合材料的硬度、弹性模量、拉伸性能、耐摩擦磨损性、耐腐蚀性、导热及导电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同时,结合镍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潜在应用和发展趋势,提出未来研究中学者们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镍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耐腐蚀性能 导热与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制备镍基复合镀层工艺与性能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陈硕 阚洪敏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32期22-25,共4页
纳米复合电沉积是在电解质溶液中添加一种或几种不溶性纳米固体颗粒,使其与金属离子共同沉积形成具有特殊功能的镀层。这种电沉积方法可以改善复合镀层组织结构,从而提高镀层的硬度、耐腐蚀性、耐磨性等。该文综述镍基复合镀层材料的制... 纳米复合电沉积是在电解质溶液中添加一种或几种不溶性纳米固体颗粒,使其与金属离子共同沉积形成具有特殊功能的镀层。这种电沉积方法可以改善复合镀层组织结构,从而提高镀层的硬度、耐腐蚀性、耐磨性等。该文综述镍基复合镀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特点,并重点介绍包括镀液pH、表面活性剂、温度和电流密度在内的工艺参数对镍基复合镀层的影响,以及镍基复合镀层在耐腐蚀、耐高温氧化、耐磨损和自润滑等方面的优异特性和由此带来的应用。最后,对镍基复合镀层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复合镀层 电沉积 表面活性剂 温度 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235钢表面激光熔覆TiZrNbV高熵合金涂层工艺及性能
14
作者 赵时璐 吴精诚 +1 位作者 马国峰 高乐钰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464-468,546,共6页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TiZrNbV高熵合金涂层,在控制激光其他工艺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不同激光功率对高熵合金涂层表面形貌、微观组织、物相组成、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SEM面扫描结果显示,涂层组织主要为树枝晶组...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TiZrNbV高熵合金涂层,在控制激光其他工艺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不同激光功率对高熵合金涂层表面形貌、微观组织、物相组成、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SEM面扫描结果显示,涂层组织主要为树枝晶组织和枝晶间组织,且在激光功率为1400 W下,晶粒明显细化;XRD结果显示,1800 W激光功率下导致基体元素过度稀释涂层,出现大量α-Fe脆性相,1000~1600 W功率下涂层物相组成不随激光功率增大而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Q235钢表面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制备TiZrNbV高熵合金涂层,硬度随激光功率增加而增大,耐磨性能得到较大提升,激光功率为1400 W时,涂层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Q235钢 高熵合金 显微组织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2流量对反应共溅射TiN/Ni纳米复合膜结构和结合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贺春林 高建君 +3 位作者 王苓飞 马国峰 刘岩 王建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38-2042,共5页
以高纯Ti和Ni为靶材,在不同N_2气流量下反应磁控共溅射了TiN/Ni纳米复合膜,采用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划痕试验研究了N_2气流量对复合膜微结构、界面结合力和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溅射TiN... 以高纯Ti和Ni为靶材,在不同N_2气流量下反应磁控共溅射了TiN/Ni纳米复合膜,采用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划痕试验研究了N_2气流量对复合膜微结构、界面结合力和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溅射TiN/Ni纳米复合膜组织细小、表面光滑、致密。TiN为fcc结构,其择优取向为(111)面。随N_2气流量增加,复合膜孔隙率、晶粒尺寸和沉积速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膜表面粗糙度先减小后增大,界面结合力则先提高后下降。本实验条件下,在N_2气流量为16mL/min时所沉积的复合膜表面粗糙度最小、界面结合力最好,分别为2.75nm和44.6N,此时复合膜的摩擦系数最低,为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Ni 纳米复合膜 反应磁控共溅射 微结构 N2流量 界面结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线能量焊接条件下低合金高强度钢针状铁素体形核影响因素及形核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岩 王凯 +1 位作者 王建明 贺春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02-105,118,共5页
综述了大线能量焊接条件下低合金高强度钢中针状铁素体形成的研究进展,概述了针状铁素体显微组织结构特点及其在低合金高强度钢中的主要性能,具体讨论了针状铁素体具有良好强韧性和抗断裂性等力学性能的原因,重点分析了大线能量焊接条... 综述了大线能量焊接条件下低合金高强度钢中针状铁素体形成的研究进展,概述了针状铁素体显微组织结构特点及其在低合金高强度钢中的主要性能,具体讨论了针状铁素体具有良好强韧性和抗断裂性等力学性能的原因,重点分析了大线能量焊接条件下影响焊接热影响区中针状铁素体形核长大的因素,包括合金元素及夹杂物的种类和尺寸,得出针状铁素体的形核机理是多种机理联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线能量焊接 低合金高强度钢 针状铁素体 力学性能 形核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00系铝合金晶间腐蚀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7
作者 贺春林 孟小丹 +1 位作者 马国峰 王建明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18-23,34,共7页
介绍了与晶界直接相关的铝合金腐蚀类型,概述了合金元素和稀土元素对6000系铝合金晶间腐蚀的影响,重点介绍了热处理条件对6000系铝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大量实验显示,热处理影响腐蚀模式,且晶间腐蚀向点蚀的转变与固溶处理温度、... 介绍了与晶界直接相关的铝合金腐蚀类型,概述了合金元素和稀土元素对6000系铝合金晶间腐蚀的影响,重点介绍了热处理条件对6000系铝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影响.大量实验显示,热处理影响腐蚀模式,且晶间腐蚀向点蚀的转变与固溶处理温度、冷却速度,以及随后的人工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等诸多因素有关,发现经适当条件热处理的6000系铝合金可免受局部腐蚀影响.展望了铝合金晶间腐蚀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00系铝合金 晶间腐蚀 合金元素 热处理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处理对2024 Al合金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贺春林 白莹莹 +2 位作者 孟小丹 马国峰 王建明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99-103,共5页
对轧制态2024Al合金进行了495℃固溶处理和190℃不同时间的人工时效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电化学技术和加速腐蚀试验研究了2024Al合金的晶间腐蚀性能、腐蚀形貌和显微组织.加速实验结果表明,虽然2024Al合金... 对轧制态2024Al合金进行了495℃固溶处理和190℃不同时间的人工时效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电化学技术和加速腐蚀试验研究了2024Al合金的晶间腐蚀性能、腐蚀形貌和显微组织.加速实验结果表明,虽然2024Al合金易发生晶间腐蚀,但峰时效处理可明显提高合金的晶间腐蚀抗力.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实验也获得了相似的结果.时效态2024Al合金腐蚀模式为局部晶间腐蚀和点蚀.点蚀由晶内第二相颗粒与基体Al间的电偶腐蚀引起,晶间腐蚀由晶界析出相与其周围的贫Cu区间以及基体Al与贫Cu区间的电偶腐蚀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4 AL合金 时效处理 晶间腐蚀 固溶处理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原位碳化铬-镍基复合涂层的组织特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林成虎 任靖日 贺春林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6-190,共5页
为了制备陶瓷增强镍基复合涂层,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原位合成了碳化铬-镍基复合涂层,研究了涂层的显微组织、相结构特征及显微硬度。碳化铬陶瓷的形状主要有四边形(菱形)、六边形和不规则块状;四边形碳化铬为Cr3C2,六边形碳化铬... 为了制备陶瓷增强镍基复合涂层,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原位合成了碳化铬-镍基复合涂层,研究了涂层的显微组织、相结构特征及显微硬度。碳化铬陶瓷的形状主要有四边形(菱形)、六边形和不规则块状;四边形碳化铬为Cr3C2,六边形碳化铬为Cr7C3,不规则块状碳化铬成分不确定,可能为Cr3C2或Cr7C3;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达到基体的3.5倍;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致密的组织。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Cr-Ni-Fe-C,C,Cr7C3和Cr3C2四相组成,显微组织均匀致密,与基体呈良好的冶金结合。该研究对激光原位碳化铬-镍基复合涂层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是有一定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碳化铬一镍基复合涂层 激光熔覆 微观组织 碳化铬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i_5系储氢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思 张宁 +2 位作者 阚洪敏 王晓阳 龙海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6-28,共3页
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新型二次能源,氢能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氢的有效储存是氢能实用化中的关键步骤。LaNi_5型储氢材料是一种优秀的储氢合金,对LaNi_5型储氢材料进行详细介绍,综述了元素部分取代及合金制备工艺两个方... 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新型二次能源,氢能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氢的有效储存是氢能实用化中的关键步骤。LaNi_5型储氢材料是一种优秀的储氢合金,对LaNi_5型储氢材料进行详细介绍,综述了元素部分取代及合金制备工艺两个方面对合金储氢性能的研究进展。分析了LaNi_5系储氢合金现存的主要问题,对其发展和市场前景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合金 元素添加与取代 合金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