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循环荷载下的节段拼装桥墩实体模型试验 被引量:8
1
作者 包龙生 王娟 +1 位作者 于玲 张朋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提出采用耗能钢筋以提高环形截面装配式桥墩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及耗能能力的方法.方法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无粘结预应力、普通纵筋、耗能钢筋和箍筋约束下的节段装配式桥墩,得到其力-位移滞回曲线、耗能... 目的提出采用耗能钢筋以提高环形截面装配式桥墩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及耗能能力的方法.方法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无粘结预应力、普通纵筋、耗能钢筋和箍筋约束下的节段装配式桥墩,得到其力-位移滞回曲线、耗能曲线和黏滞阻尼比曲线.结果进行截面换算后的环形截面较矩形中空截面的节段装配式桥墩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都略有提高,但耗能能力相差不大.耗能钢筋配筋率为0.75%时比0.5%时提高较多,而配筋率为1.0%与0.75%相比较提高不多.结论在一定范围之内增加耗能钢筋的配筋率可以显著提高节段装配式桥墩的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和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拼装桥墩 有限元模型 循环荷载 滞回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厂拌热再生技术综合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于玲 武文静 +2 位作者 刁家栋 包龙生 李庆刚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2-849,共8页
目的确定道路厂拌热再生技术工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各指标的权重.方法以沈通线厂拌热再生技术工程为例,在道路厂拌热再生技术工程综合评价研究中应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厂拌热再生技术工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判断矩阵,计算出道路厂... 目的确定道路厂拌热再生技术工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各指标的权重.方法以沈通线厂拌热再生技术工程为例,在道路厂拌热再生技术工程综合评价研究中应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厂拌热再生技术工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判断矩阵,计算出道路厂拌热再生技术工程综合评价指标权重,并进行权重的一致性检验.结果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WA=(0.494 234 0.2677 100.154 448 0.083 608)T,WB1=(0.348 927 0.310 158 0.176 531 0.105 454 0.058 930)T,WB2=(0.150 4930.575 658 0.273 849)T;WB3=(0.379 816 0.230 602 0.185 296 0.059 6850.144 601)T;WB4=(0.347 524 0.217 202 0.101 303 0.170 808 0.123 0230.040 139)T.说明路用性能是影响道路厂拌热再生技术工程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经济效益,最后是社会效益.结论该分析模型提高了权重定性成分,有较强的逻辑性,实用性和系统性,有利于使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进一步厂拌热再生技术工程综合评价多级评判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厂拌热再生技术 层次分析法 指标体系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参数对钢-混组合桥塔自锚式悬索桥静力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包龙生 曹鑫 +1 位作者 于玲 李庆刚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64,共5页
为了解钢-混组合桥塔自锚式悬索桥的静力特性,根据挠度理论,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Midas进行空间分析,对模型中主缆矢跨比、主缆抗拉刚度、加劲梁的横竖向抗弯刚度以及主塔纵向抗弯刚度参数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参数值的递增,结... 为了解钢-混组合桥塔自锚式悬索桥的静力特性,根据挠度理论,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Midas进行空间分析,对模型中主缆矢跨比、主缆抗拉刚度、加劲梁的横竖向抗弯刚度以及主塔纵向抗弯刚度参数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参数值的递增,结构位移在减小,而主缆的水平拉力和加劲梁的弯矩却呈现不同变化趋势,自锚式悬索桥的整体静力特性对主缆矢跨比、主缆的抗拉刚度以及加劲梁的竖向抗弯刚度的变化很敏感,而基本不受加劲梁的轴向刚度和主塔纵向刚度的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锚式悬索桥 钢-混组合桥塔 结构参数 静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1,1)模型在桩基超声波检测中应用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包龙生 赵宁 +1 位作者 于玲 张大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22-1028,共7页
目的提出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预测模型在桩基检测评定和预测桩身质量的方法,并证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从沈阳新建南站桩基检测工程中,取用大量超声波检测法检测桩基的数据,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GM(1,1)模型建模,通过将计算模拟出的... 目的提出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预测模型在桩基检测评定和预测桩身质量的方法,并证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从沈阳新建南站桩基检测工程中,取用大量超声波检测法检测桩基的数据,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GM(1,1)模型建模,通过将计算模拟出的原始数据同真实原始数据对比,检验模拟精度.并选取不易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声学参数(声速),拟合出声速随时间变化的图形走向,判定桩身质量的稳定情况.结果模拟出的原始数据同真实原始数据拟合精度非常高,105根桩的模拟误差最大为0.6%,并能通过声学参数的变化趋势清晰的展现出桩身质量的稳定情况.桩X4-3在7月23号的检测结果有突变,客观的可以判定此桩质量有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而桩X4-4的曲线变化很平稳,说明桩身质量完好,不需要再检测.结论笔者提出的方法能够减小不必要的人力物力,避免资源浪费,为检测人员提供有价值的预测数据.GM(1,1)模型可应用于桩基超声波检测中,并可以对检测数据做出评价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 桩基 预测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