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gA肾病牛津分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卅立 范秋灵 +4 位作者 赵洁 刘楠 王曦 姜奕 王力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Ig A肾病牛津分型的4种主要病变:系膜细胞增生(M0/1)、内皮细胞增生(E0/1)、节段性硬化或粘连(S0/1)、肾小管萎缩或肾间质纤维化(T0/1/2)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2月17日至2011年10月11日在中国医科... 目的研究Ig A肾病牛津分型的4种主要病变:系膜细胞增生(M0/1)、内皮细胞增生(E0/1)、节段性硬化或粘连(S0/1)、肾小管萎缩或肾间质纤维化(T0/1/2)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2月17日至2011年10月11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确诊的514例18岁以上Ig 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除外过敏性紫癜、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等继发性Ig A肾病。采用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二分类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14例Ig A肾病患者中,男女比例1.06∶1,平均年龄(35.70±11.99)岁,平均病程(18.31±30.42)个月。单纯血尿组牛津分型以M0E0S0T0为主。慢性肾脏病肾功能分期、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尿Ig G与M病变呈正相关;血清白蛋白、C3、血小板与M病变呈负相关。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小板升高是影响系膜细胞增生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尿蛋白≥3.5 g的患者M1的比例(67.5%)显著高于非肾病范围蛋白尿的患者。年龄、收缩压、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尿Ig G与E病变呈正相关;病程、血清白蛋白与E病变呈负相关。年龄、病程长是E病变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60岁以上患者E1的比例(73.3%)显著高于60岁以下患者。CKD分期、收缩压、24 h尿蛋白定量与S病变呈正相关。年龄、CKD肾功能分期、收缩压、舒张压、C4、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血清纤维蛋白原、血尿酸、血胱抑素C、24 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尿Ig G与T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Ig G与T病变呈负相关。前驱感染史、舒张压≥90 mm Hg、低白蛋白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贫血、高C反应蛋白血症是T病变加重的影响因素。结论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小板升高,高龄,病程长,存在低白蛋白血症、贫血、高脂血症、前驱感染、舒张压升高、高C反应蛋白血症是Ig A肾病患者牛津分型病变严重的危险因素,对存在上述因素的患者应及时行肾活检,明确病理分级,给予个体化治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牛津分型 临床指标 危险因素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B细胞自噬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燕文 王超 +8 位作者 王旭光 冯永民 安宁 吴洪銮 李尚妹 陶静莉 刘伟敬 刘华锋 潘庆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80-1384,1388,共6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自噬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组就诊前4周内未用药的SLE患者68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正常人和68例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后的SLE患者外周血T、...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自噬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组就诊前4周内未用药的SLE患者68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正常人和68例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后的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的自噬水平及其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补体C3、SLEDAI评分和血清Anti-ds 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SLE患者T淋巴细胞自噬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活动组(SLEDAI score≥10)SLE患者显著高于稳定组(SLEDAI score<10),且活动组中初发组(即首次确诊)显著高于复发组(P均<0.05)。而SLE患者B淋巴细胞自噬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活动组SLE患者显著低于稳定组,且活动组中初发组显著低于复发组(P均<0.05)。相关性分析发现,SLE患者T淋巴细胞自噬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s=0.289,P<0.05),B淋巴细胞自噬水平与血清补体C3水平呈正相关(rs=0.371,P<0.01)。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5 d后,SLE患者预后良好组(SLEDAI降低≥4分)的T淋巴细胞自噬水平即可显著降低(P<0.05);治疗3 d后,SLE患者预后良好组的B淋巴细胞自噬水平即可显著升高(P<0.05);预后不良组治疗前后T、B淋巴细胞的自噬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LE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自噬水平异常,其变化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有望作为疾病活动度指标和潜在的临床治疗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T细胞 B细胞 自噬 LC3-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白晓 罗莹 +4 位作者 董想 冯艳玲 张文宇 万多 宋晓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82-984,共3页
目的研究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C57BL/6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腹腔注射原花青素,给药量为每天20 mg/kg,注射3周。检测肝脏氧化应激水平以及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水平。结果原花青素可降低缺血再灌注... 目的研究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C57BL/6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腹腔注射原花青素,给药量为每天20 mg/kg,注射3周。检测肝脏氧化应激水平以及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水平。结果原花青素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活性升高,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介素的释放,并提高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降低丙二醛水平,从而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状况。结论原花青素可以减少肝脏缺血再灌注的损害,可以作为一种预处理药物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原花青素 预处理 肝脏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