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麻醉方式对小儿桡骨远端骨折早期预后的影响:一项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佳 韩超 +1 位作者 王玉峰 蔡振存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65-271,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小儿桡骨远端骨折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年龄6~12岁、接受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9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小儿桡骨远端骨折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年龄6~12岁、接受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9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神经阻滞麻醉组(RA组,n=45)和全身麻醉组(GA组,n=45)。GA组接受常规全身麻醉,RA组接受超声引导下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主要研究结局包括术后1个月的关节活动度评分、握力测试评分、腕关节患儿自我评分及40项恢复质量评分(quality of recovery 40,QoR-40)。次要研究结局包括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 h、术后8 h、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术后2周及术后1个月的疼痛评分;术后疼痛高峰的出现时间及强度;术后第1天(P_(1))、第2天(P_(2))及第3天(P_(3))氨酚待因消耗量、术后1~3 d氨酚待因累计消耗量(T_(1-3))及首次给予氨酚待因的时间;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术后非计划性入院的发生率及麻醉满意度。结果GA组共44例、RA组共43例完成了所有时间点数据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术后即刻[7(0,10)分比0(0,4)分]、术后2 h[4(0,8)分比0(0,4)分]和术后8 h[4(0,7)分比2(0,5)分]的疼痛评分低于G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术后疼痛峰值出现时间晚于GA组[1(1,20)min比12(8,2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术后第1天氨酚待因消耗量、术后1~3 d氨酚待因累计消耗量低于G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术后首次口服氨酚待因的时间晚于G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术后1个月的关节活动度评分及握力测试评分与GA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术后1个月的腕关节患儿自我评分低于G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术后1个月的QoR-40总分[175.0(158.0,186.5)分比152.0(143.0,185.0)分]、情感状态[55.0(50.0,60.0)分比42.0(37.0,47.0)分]、生理舒适[57.0(56.0,59.3)分比32.0(23.0,50.0)分]及心理支持[33.0(27.0,35.0)分比11.0(7.0,15.0)分]项目评分均高于G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较全身麻醉可更有效地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减少患儿对镇痛药物的依赖,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更有助于术后1个月腕关节功能恢复。这一结果将进一步提升神经阻滞技术在小儿骨科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方法 桡骨骨折/外科学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城市空巢“候鸟”老人心理健康干预效果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宋艳丽 解颖 +4 位作者 刘伟 耿庆妍 吕中媛 王大遒 张丽娟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7年第6期1955-1960,共6页
[目的]探讨沈阳市城市空巢"候鸟"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效果及对策。[方法]随机将2个社区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社区常规的身心健康服务,观察组除此之外接受3个月的持续性心理健康干预,3个月后采用问卷调查比较... [目的]探讨沈阳市城市空巢"候鸟"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效果及对策。[方法]随机将2个社区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社区常规的身心健康服务,观察组除此之外接受3个月的持续性心理健康干预,3个月后采用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干预前比较,以及观察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在抑郁、焦虑、主观幸福感、生活质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城市空巢"候鸟"老人的心理问题现状与文化程度、子女数量、子女探望间隔时间因素有关。[结论]采用群体干预和个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案有利于改善空巢"候鸟"老人的心理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空巢老人 “候鸟”老人 心理健康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汉族人群细胞色素P450酶A2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关联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龙 李莹 +3 位作者 陈达 马涛 许林晖 夏书月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73-876,共4页
目的探讨沈阳市汉族人群细胞色素P450酶1A2(CYP1A2)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检测100例COPD患者和年龄、性别匹配的100名健康人CYP1A2基因不同位... 目的探讨沈阳市汉族人群细胞色素P450酶1A2(CYP1A2)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检测100例COPD患者和年龄、性别匹配的100名健康人CYP1A2基因不同位点多态性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结果两组不同位点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遗传性Hardy-Weinberg平衡(均P>0.05)。COPD患者和健康人的1D和1F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1C和1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YP1A2基因1D和1F多态性可能与COPD遗传易感性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细胞色素P450酶1A2 基因多态性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战杰 孙鹏 +5 位作者 吴锦生 王思夏 马俊伟 申林 邢长泰 刘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4-569,共6页
目的报道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1月至2024年4月,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168例。皮瓣切取面积24 cm×7 cm~37 cm×10 cm。穿支皮瓣的动脉、静脉、... 目的报道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1月至2024年4月,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168例。皮瓣切取面积24 cm×7 cm~37 cm×10 cm。穿支皮瓣的动脉、静脉、皮神经分别与受区动脉、静脉、皮神经吻合,168例供区均一期直接缝合。术后随访5个月~7年,随访方式门诊及微信,内容包括皮瓣血运、色泽及质地、外观、感觉恢复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16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感染发生。1例单叶皮瓣坏死,2例皮瓣完全坏死,二次手术清创,待创面清洁后予以游离皮片移植,创面愈合。皮瓣供区一期美容缝合,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术后随访5个月~7年,成活皮瓣血运良好,色泽、质地与受区相近,其中3例外形略臃肿,二期行皮瓣整形手术,术后外形满意。皮瓣供区术后呈线形瘢痕,位置隐蔽,无明显增生。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由旋股外侧动脉滋养,该动脉解剖分支位置相对稳定,穿支多,适合进行分叶皮瓣的设计。分叶设计及切取的方式既可以修复位置相近的多处创面;又可以将受区的宽度转化为供区的长度,使供区一期闭合创口;同时,在手足解剖分界部位通过分叶设计可以展现良好的生理折线。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一种理想的的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叶 穿支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 软组织缺损 四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解剖学特征与定位方法的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6
5
作者 徐永清 唐举玉 +39 位作者 刘元波 周征兵 蒋灿华 张兴 张世民 芮永军 杨晓东 巨积辉 孙向东 丁小珩 周小兵 魏在荣 杜青晏 臧梦青 俞芳 刘族安 杨曦 魏鹏 宋达疆 李赞 战杰 聂开瑜 郭峰 吴攀峰 王欣 崔怀瑞 谢松林 刘俊 刘亦杨 李士民 范新宇 何晓清 王腾 聂广辰 赵刚 刘军 石小田 张春 唐茂林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9-499,共11页
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以股前外侧为组织供区、主要以旋股外侧动脉(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LCFA)穿支为供血系统的外科皮瓣。ALTF作为一种经典的“万能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修复重建领域。为了对A... 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以股前外侧为组织供区、主要以旋股外侧动脉(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LCFA)穿支为供血系统的外科皮瓣。ALTF作为一种经典的“万能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修复重建领域。为了对ALTF穿支解剖特征与定位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由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与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牵头,《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多名从事显微修复重建外科的专家共同讨论,拟定《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解剖特征与定位方法的专家共识(2024版)》,旨在进一步推广其临床应用并展示我国学者在ALTF发展过程中所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铆因通过激活SIRT1介导FOXO1/NF-κB信号通路改善坐骨神经损伤 被引量:1
6
作者 车敏 张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讨紫铆因诱导SIRT1激活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坐骨神经损伤组和紫铆因组,每组10只。分别于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手术当天、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检测各组大鼠BBB运动评分和... 目的探讨紫铆因诱导SIRT1激活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坐骨神经损伤组和紫铆因组,每组10只。分别于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手术当天、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检测各组大鼠BBB运动评分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第14天取材,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学改变,通过TUNEL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水平,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BDNF、MBP、GAP-43、SIRT1、FOXO1、Keap1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坐骨神经损伤组大鼠相比,紫铆因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BBB运动评分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增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改善,坐骨神经细胞凋亡水平降低,坐骨神经BDNF、MBP、GAP-43和SIRT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FOXO1、Keap1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紫铆因可通过上调坐骨神经损伤大鼠SIRT1表达抑制FOXO1/NF-κB信号通路激活,继而改善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铆因 坐骨神经损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FOXO1/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X2-1-AS1介导miR-96-5p/PRDM16轴对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宏鹏 李尤 +3 位作者 刘奇 张睿 孙成林 潘星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7-554,共8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K2同源异形盒1-反义RNA 1(NKX2-1-AS1)介导微RNA(miR)-96-5p/含有PR结构域的蛋白16(PRDM16)轴对未分化甲状腺癌(ATC)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以及体内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ATC组织...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K2同源异形盒1-反义RNA 1(NKX2-1-AS1)介导微RNA(miR)-96-5p/含有PR结构域的蛋白16(PRDM16)轴对未分化甲状腺癌(ATC)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以及体内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ATC组织及细胞中差异表达的lncRNA NKX2-1-AS1,并进一步筛选其靶基因miR-96-5p和下游靶基因PRDM16。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NKX2-1-AS1与miR-96-5p以及miR-96-5p与PRDM16之间的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过表达miR-96-5p对NKX2-1-AS1过表达的CAL-62细胞PRDM16表达的影响。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敲减PRDM16对过表达NKX2-1-AS1的CAL-6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裸鼠皮下注射CAL-62细胞,观察敲减PRDM16对NKX2-1-AS1过表达的CAL-62细胞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基于生物信息学筛选出参与调节ATC发展的NKX2-1-AS1/miR-96-5p/PRDM16轴。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结果显示NKX2-1-AS1与miR-96-5p、miR-96-5p与PRDM16结合。过表达NKX2-1-AS1上调CAL-62细胞中PRDM16蛋白表达;而过表达miR-96-5p可逆转此上调作用。过表达NKX2-1-AS1抑制CAL-62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以及体内移植瘤生长;而敲减PRDM16可逆转此抑制作用。结论NKX2-1-AS1可能作为竞争性内源性RNA与miR-96-5p竞争结合下游靶基因PRDM16,上调PRDM16表达,从而抑制ATC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以及体内移植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X2-1-AS1 miR-96-5p PRDM16 未分化甲状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2F7介导CXCL5转录促进未分化甲状腺癌发展
8
作者 潘星合 郭宏鹏 +1 位作者 李尤 孙成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7-913,共7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E2F7对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及体内肿瘤生长的促进作用。方法慢病毒转染建立稳定敲减E2F7的CAL-62细胞,实时PCR检测细胞中E2F7表达以验证转染效率。将CAL-62细胞分为sh-NC组和sh-E2F7组,CCK-8法检测...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E2F7对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及体内肿瘤生长的促进作用。方法慢病毒转染建立稳定敲减E2F7的CAL-62细胞,实时PCR检测细胞中E2F7表达以验证转染效率。将CAL-62细胞分为sh-NC组和sh-E2F7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将CAL-62细胞皮下注射入裸鼠并观察肿瘤生长。EPD网站在线预测CXCL5启动子的E2F7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敲减E2F7对CXCL5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实时PCR和ELISA检测敲减E2F7对CAL-62细胞CXCL5水平的影响。将CAL-62细胞分为sh-E2F7+空载体组和sh-E2F7+CXCL5组,进一步检测在敲减E2F7的基础上过表达CXCL5对CAL-6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以及CXCR2/ERK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敲减E2F7抑制CAL-62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及体内肿瘤生长。CXCL5启动子存在E2F7的结合位点,敲减E2F7降低了CXCL5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活性。在敲减E2F7的基础上过表达CXCL5逆转了敲减E2F7对CAL-62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在敲减E2F7的基础上过表达CXCL5还逆转了敲减E2F7对CAL-62细胞CXCR2/ERK信号通路激活的抑制作用。结论E2F7能够促进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侵袭和体内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促进CXCL5转录介导的CXCL5/CXCR2/ER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2F7 未分化甲状腺癌 CXCL5/CXCR2/ERK信号通路 增殖 迁移和侵袭 肿瘤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病人联合PBL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8
9
作者 李岩(女) 娄宪芝 +2 位作者 李岩(男) 那妍 夏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P)模拟教学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某医学院2010、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五年制学生,按自然班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教学组)、PBL教学组、SP组及SP+PBL组。学期...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P)模拟教学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某医学院2010、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五年制学生,按自然班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教学组)、PBL教学组、SP组及SP+PBL组。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闭卷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试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四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技能考核中,SP+PBL组学生成绩高于对照组及PBL组(P<0.05);SP+PBL组与S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问卷调查中,四组之间在是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团队精神问题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P+PBL组学生在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知识理解及掌握程度、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高于对照组及PBL组(P<0.01)。结论 SP+PBL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及单纯的PBL教学法而言,更适合在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病人 SP PBL 临床教学 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入路治疗成人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邓纯博 刘学勇 +2 位作者 阿良 李洪秋 赵忠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8-823,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跗骨窦入路和外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收集跗骨窦入路... 目的系统评价跗骨窦入路和外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收集跗骨窦入路和外侧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提取有效数据,应用Rev 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共873足,其中跗骨窦入路397足,外侧入路476足。meta分析结果显示,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外侧入路(OR=0.19,95%CI:0.10~0.34,P<0.001),SF-36评分优于外侧入路(MD=1.01,95%CI:0.70~1.33,P<0.01),手术时间低于外侧入路(SMD=-1.66,95%CI:-1.97^-1.35,P<0.001)。2种入路在术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Maryland评分、AOFAS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现有研究结果显示跗骨窦入路术后切口并发症较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跗骨窦入路 外侧入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例HBV血清标志物、HBV-DNA、HBVpreS_1-Ag对比监测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36
11
作者 刘恩权 王咏梅 李可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9-221,共3页
探讨临床监测HBVpreS1-Ag对乙肝患者诊断和预后的意义。对 10 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及preS1-Ag进行定量、定性跟踪监测并加以临床分析。 10 0例患者中HBsAg阳性者 91例 ,preS1-Ag阳性者 5 7例 ,HBeAg阳性者 4 3... 探讨临床监测HBVpreS1-Ag对乙肝患者诊断和预后的意义。对 10 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及preS1-Ag进行定量、定性跟踪监测并加以临床分析。 10 0例患者中HBsAg阳性者 91例 ,preS1-Ag阳性者 5 7例 ,HBeAg阳性者 4 3例 ,HBV -DNA阳性者 5 6例 ,preS1-Ag阳性率与HBV -DNA相似且略高于HBeAg。preS1-Ag比HBeAg更为精确地反映了HBV在人体内感染和复制的情况 ,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标志物 HBV-DNA HBVpreS1-Ag 临床分析 诊断 预后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reg/Th17比率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成伟 卢丹 +3 位作者 那妍 李岩 王本鑫 娄宪芝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35,40,共4页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Treg)与Th17细胞比率的变化及其与病毒学应答和血清学应答的关系。方法应用恩替卡韦治疗27例HBe Ag阳性CHB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12、24、3...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Treg)与Th17细胞比率的变化及其与病毒学应答和血清学应答的关系。方法应用恩替卡韦治疗27例HBe Ag阳性CHB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12、24、36、48周时分别检测乙肝标志物、HBV DNA、肝功、Treg细胞频数、Th17细胞频数。选择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Treg/Th17比率在第4周开始下降,至第12周达到最低值。发生早期病毒学应答及HBe Ag消失患者的Treg/Th17比率(12周)低于未发生早期病毒学应答及HBe Ag消失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Treg/Th17比率呈动态变化,12周时Treg/Th17比率与HBe Ag消失、早期病毒学应答密切相关,可能成为疗效预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调节性T细胞 TH1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标志物的应用 被引量:31
13
作者 王士娜 王星 王翠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51-1053,共3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细胞角蛋白19(CK19)、间皮细胞(MC)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的表达情况,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联合应用Galectin-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细胞角蛋白19(CK19)、间皮细胞(MC)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的表达情况,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联合应用Galectin-3、CK19、MC及TPO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半乳糖凝集素3 细胞角蛋白19 间皮细胞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方式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长度维持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勇 阿良 +1 位作者 张乐 刘一秀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6-248,254,共4页
目的研究采用不同固定方式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长度维持以及腕关节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骨外科采用单纯外固定(外固定组)、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有限内固定组)、完全内固定(内固定组)治疗C... 目的研究采用不同固定方式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长度维持以及腕关节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骨外科采用单纯外固定(外固定组)、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有限内固定组)、完全内固定(内固定组)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双盲法进行研究。根据骨折愈合后X线测量桡骨远端长度,并根据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对患肢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3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6.3个月)。桡骨远端长度丧失外固定组、有限内固定组、内固定组分别为(3.2±1.8)mm、(1.9±1.1)mm、(0.8±0.6)mm,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腕关节功能评分及活动度,内固定组(优良率91.7%,屈伸活动度81.6±5.2,桡尺偏活动度63.2±3.2,旋前旋后活动度85.2±3.7)优于有限内固定组(优良率58.3%,屈伸活动度78.8±3.3,桡尺偏活动度61.1±2.2,旋前旋后活动度79.5±2.8)及外固定组(优良率33.3%,屈伸活动度50.2±4.8,桡尺偏活动度40.6±3.2,旋前旋后活动度66.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对于维持术后桡骨远端长度及腕关节功能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功能 外固定 切开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单抗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8
15
作者 曲博 姜威 周志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8-652,共5页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3例伴有恶性胸腔积液的非鳞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贝伐单抗联合顺铂组(A组,n=32)和顺铂组(B组,n=31),A组胸腔内注入贝伐单抗(5 mg/kg)+顺...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3例伴有恶性胸腔积液的非鳞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贝伐单抗联合顺铂组(A组,n=32)和顺铂组(B组,n=31),A组胸腔内注入贝伐单抗(5 mg/kg)+顺铂(40 mg/m2),1次/周,共3周期;B组单用顺铂注入,剂量及次数同A组。收集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各周期胸腔积液,胸水中VEGF水平用ELISA法测定。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结果在可评价的63例患者中,A组、B组有效率分别为84.3%、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总生存期(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月vs 12.0月,P>0.05)。经胸腔内给药后,2组胸腔积液VEGF水平均明显下降,A组VEGF下降更为显著(P<0.05),2组无效患者胸水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2组患者Ⅲ级和Ⅳ级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良好。结论贝伐单抗联合顺铂胸腔内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有效且安全,患者耐受性良好,胸水VEGF表达水平对于预测贝伐单抗局部治疗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贝伐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分型及外侧壁厚度对动力髋螺钉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32
16
作者 季英楠 阿良 +1 位作者 赵忠海 邓纯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18-821,825,共5页
目的 探讨骨折分型及外侧壁厚度对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应用DHS治疗的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资料。按Gotfried分型分为外侧壁稳定型组(n=37,AO31A1型22例和... 目的 探讨骨折分型及外侧壁厚度对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应用DHS治疗的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资料。按Gotfried分型分为外侧壁稳定型组(n=37,AO31A1型22例和A2.1型15例)和外侧壁危险型组(n=35,AO31A2.2型19例,AO31A2.3型16例)。术前测量X线片上的外侧壁厚度值,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中、术后有无并发外侧壁骨折。采用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外侧壁稳定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低于外侧壁危险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侧壁稳定型组术中仅2例并发外侧壁骨折,术后X线提示2例并发外侧壁骨折,而外侧壁危险型组术中10例并发外侧壁骨折,术后X线提示3例并发外侧壁骨折。外侧壁稳定型组术前X线上测量外侧壁厚度为(28±6.2)mm,明显高于外侧壁危险型组[(22±4.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1年以上者50例,FRS评分:外侧壁稳定型组(76.5±7.9)分,外侧壁危险型组(64.3±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侧壁厚度和骨折分型是影响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并发继发性外侧壁骨折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髋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外侧壁 动力髋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头加压螺钉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距骨开放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洪秋 阿良 +2 位作者 赵忠海 季英楠 邓纯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3-555,共3页
回顾性分析无头加压螺钉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距骨开放骨折病例。结果显示,早期手术感染的控制和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对减少缺血性坏死并发症的发生及良好的切口愈合至关重要。同时,还应重视创伤性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的发生。
关键词 距骨骨折 无头加压螺钉 负压封闭引流 缺血性坏死 创伤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屈肌腱损伤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姜珂 魏侃 +4 位作者 赵焕斌 王玉 李淑英 祝洪斌 郑桂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5-215,共1页
目的:了解手部指屈肌腱术后粘连康复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对160例不同伤情的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康复治疗。结果:本组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和评定,116例完全恢复,28例显著有效,16例有效。结论:指屈肌腱损伤的患者通过康复治疗,即良好... 目的:了解手部指屈肌腱术后粘连康复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方法:对160例不同伤情的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康复治疗。结果:本组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和评定,116例完全恢复,28例显著有效,16例有效。结论:指屈肌腱损伤的患者通过康复治疗,即良好的心理治疗、医患的沟通、完善的康复技术和较系统地康复训练完全可以恢复手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屈肌腱损伤 早期康复治疗 临床研究 解决方法 术后粘连 心理治疗 手部功能 康复训练 康复技术 患者 系统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下经皮选择性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10
19
作者 荣道建 张海波 +3 位作者 姜雪 陶乃溶 宋君 潘海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12-615,共4页
三叉神经痛为临床常见病,其反复发作的疼痛症状长期得不到良好控制,临床上大部分病人伴发了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慢性疼痛相关的精神问题,生活质量大大降低[1]。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手段包括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n,M... 三叉神经痛为临床常见病,其反复发作的疼痛症状长期得不到良好控制,临床上大部分病人伴发了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慢性疼痛相关的精神问题,生活质量大大降低[1]。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手段包括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n,MVD)、经皮射频热凝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PRT)、球囊压迫术及伽马刀放射治疗等[2]。在众多方法中,PRT技术历史悠久,其操作相对安全简便及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半月神经节 神经导航 射频热凝治疗 疼痛症状 伽马刀 慢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琥宁对致热大鼠下丘脑组织中PGE_2和cAM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白霞 马玉东 +1 位作者 穆洪 范书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 :探讨穿琥宁注射液的解热机制。方法 :用酵母混悬液复制大鼠发热模型 ,观察穿琥宁注射液对大鼠体温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 ,并采用放免法测定下丘脑中PGE2 和cAMP含量。结果 :发热模型组在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 6h时 ,ΔT及TRI6明显高... 目的 :探讨穿琥宁注射液的解热机制。方法 :用酵母混悬液复制大鼠发热模型 ,观察穿琥宁注射液对大鼠体温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 ,并采用放免法测定下丘脑中PGE2 和cAMP含量。结果 :发热模型组在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 6h时 ,ΔT及TRI6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穿琥宁 12 5、2 5 0mg·kg-1组的ΔT及穿琥宁 2 5 0mg·kg-1组的TRI6明显低于发热模型组 (P <0 .0 1) ,且穿琥宁 2 5 0mg·kg-1组的ΔT及TRI6低于 12 5mg·kg-1组 (P <0 .0 1)。发热模型组下丘脑中PGE2 和cAMP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 ,而穿琥宁 12 5、2 5 0mg·kg-1组明显低于发热模型组 (P <0 .0 1) ,且穿琥宁 2 5 0mg·kg-1组低于 12 5mg·kg-1组 (P <0 .0 5 )。ΔT与下丘脑中PGE2和cAMP的含量之间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结论 :穿琥宁注射液可通过抑制下丘脑中PGE2 和cAMP含量的升高而发挥解热作用 ,并存在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琥宁注射液 发热 下丘脑 PGE2 cA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