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四氢吡啶并[4,3-d]嘧啶衍生物的合成及抗弓形虫活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栾天 崔思娇 +2 位作者 隋丽丽 孙驰宇 张大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2-80,共9页
为开发高效、高选择性抗弓形虫药物,依据药物拼合原理,设计合成了20个新的四氢吡啶并[4,3-d]嘧啶衍生物.以1-苄基-3-乙氧羰基-4-哌啶酮盐酸盐为起始物,通过7步反应得到了目标化合物7a~7t,其化学结构均经过核磁共振波谱(1H NMR,13C NMR)... 为开发高效、高选择性抗弓形虫药物,依据药物拼合原理,设计合成了20个新的四氢吡啶并[4,3-d]嘧啶衍生物.以1-苄基-3-乙氧羰基-4-哌啶酮盐酸盐为起始物,通过7步反应得到了目标化合物7a~7t,其化学结构均经过核磁共振波谱(1H NMR,13C NMR)、质谱(MS)以及元素分析联合确证.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了其体外抗弓形虫活性,并筛选出活性最理想的化合物;定量考察其对弓形虫二氢叶酸还原酶(TgDHFR)的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10个化合物的体外抗弓形虫活性优于阳性对照药乙胺嘧啶及磺胺嘧啶.化合物7p的体外抗弓形虫活性最理想,针对TgDHFR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仅为15 nmol/L,而针对人源二氢叶酸还原酶(hDHFR)的IC_(50)值为1460 nmol/L,表现出很高的选择性.分子对接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7p可通过5个氢键与TgDHFR强力结合,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开发抗弓形虫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二氢叶酸还原酶 四氢吡啶并[4 3-d]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枝金丝桃间苯三酚类成分的研究
2
作者 徐雯 许芳 +5 位作者 高万 李晓秀 徐芳 赵军 吉腾飞 刘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880-1886,共7页
对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糙枝金丝桃Hypericum scabru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多种色谱技术从糙枝金丝桃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间苯三酚类成分,包括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hyperibrin H(1);其他化合物被分别鉴定为hypermongon... 对藤黄科金丝桃属植物糙枝金丝桃Hypericum scabru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多种色谱技术从糙枝金丝桃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间苯三酚类成分,包括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hyperibrin H(1);其他化合物被分别鉴定为hypermongone A(2)、hypermongone E(3)、hypermongone F(4)、hypermongone G(5)、hypermongone H(6)、sampsonione L(7)、garcinielliptone I(8)、propolone C(9)、garcinielliptone N(10)。化合物2~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和6在10μM浓度下对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枝金丝桃 间苯三酚 神经保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苯亚甲基-2-(3-吡啶基)喹啉-4-酰肼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3
作者 韩柳 尹树铸 +5 位作者 刘家欢 高连丛 刘紫晗 管雨涵 昌盛 殷世亮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93-2502,共10页
以N-[5-(呋喃-2-基)-1,3,4-二唑-2-基]-2-苯基-喹啉-4-甲酰胺(STX-0119)为先导化合物,基于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合成了25个N’-苯亚甲基-2-(3-吡啶基)喹啉-4-酰肼衍生物(收率20.4%~42.6%)。通过1HNMR、13CNMR、HRMS确证了产物结构,采... 以N-[5-(呋喃-2-基)-1,3,4-二唑-2-基]-2-苯基-喹啉-4-甲酰胺(STX-0119)为先导化合物,基于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合成了25个N’-苯亚甲基-2-(3-吡啶基)喹啉-4-酰肼衍生物(收率20.4%~42.6%)。通过1HNMR、13CNMR、HRMS确证了产物结构,采用噻唑蓝(MTT)和台盼蓝法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细胞)、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人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RS4:11细胞)为测试细胞株评价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目标化合物N’-(2-羟基-5-硝基苄叉)-2-(3-吡啶基)喹啉-4-酰肼(Ⅶr)表现出最强的抗A549细胞增殖活性[半抑制浓度(IC_(50))=(7.4±0.8)μmol/L];N’-(2-羟基-5-溴苄叉)-2-(3-吡啶基)喹啉-4-酰肼(Ⅶq)表现出最强的抗RS4:11细胞增殖活性[IC_(50)=(2.4±0.2)μmol/L];N’-(4-溴苄叉)-2-(3-吡啶基)喹啉-4-酰肼(Ⅶl)不仅表现出最强的抗MCF-7细胞增殖活性[IC_(50)=(4.9±0.3)μmol/L],还表现出最强抗K562细胞增殖活性[IC_(50)=(1.2±0.2)μmol/L]。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产物Ⅶl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可能与STAT3通路有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啉 酰肼 合成 抗肿瘤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医药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U诱导SD大鼠下焦湿热证尿血(膀胱癌)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常拓 王洁 +1 位作者 李楠 王天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9-54,共6页
目的 探讨N-甲基-N-亚硝基脲(MNU)诱导SD大鼠下焦湿热证尿血——膀胱癌(BC)模型的造模过程和成模率。方法 通过膀胱灌注MNU的方法在造模前、造模中、造模后共计6个时间点进行分批次样品采集,并对膀胱组织进行HE染色以了解膀胱原位癌的... 目的 探讨N-甲基-N-亚硝基脲(MNU)诱导SD大鼠下焦湿热证尿血——膀胱癌(BC)模型的造模过程和成模率。方法 通过膀胱灌注MNU的方法在造模前、造模中、造模后共计6个时间点进行分批次样品采集,并对膀胱组织进行HE染色以了解膀胱原位癌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结果 实验过程顺利,在操作过程中大鼠未出现明显尿路损伤现象。通过本造模手法模型组大鼠膀胱内有明显的上皮增生、破损及大面积肿瘤形成和尿血现象。结论 MNU可以成功诱导SD大鼠下焦湿热证尿血模型(膀胱癌),且成模明显,死亡率低,实验数据可为膀胱癌模型的建立、改良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N-亚硝脲 SD大鼠 膀胱癌 尿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