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毅 海涌 +3 位作者 苏庆军 杨晋才 康南 孟祥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9-433,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CV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4月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技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CV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4月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技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38例,42个椎体;年龄50岁~87岁,平均73.4岁;伤椎部位T8-L3,其中36个椎体为T10~L2。致伤原因均为低能量型损伤,腰背部持续疼痛,无脊髓、神经损伤表现,影像学表现为伤椎椎体后壁完整,非爆裂性骨折。手术前后以及随访期间对患者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以及伤椎高度,后凸角变化等影像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月~14月,平均9.6月;手术前后VAS分别为7.86±0.86和2.82±0.98;ODI分别为79.04±7.67和28.35±5.80(P<0.01);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68.72±5.48%和84.04±5.05%;伤椎中部高度分别为72.92±4.82%和87.96±4.38%;局部后凸角度分别为23.52±3.870和11.36±2.370(P<0.05),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不同时间与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满意,可以迅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改善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微创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期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浆性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2
作者 郭欣宇 马英 +2 位作者 曾艳 林蓓 周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52-854,共3页
目的分析绝经期妇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血浆性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近期在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绝经期膝关节OA患者89例,6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性激素(雌二醇、睾酮和孕酮... 目的分析绝经期妇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血浆性激素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近期在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绝经期膝关节OA患者89例,6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性激素(雌二醇、睾酮和孕酮)和相关细胞因子(IL-1、IL-6、IL-10和TNF-α)水平,并用膝关节功能评定表(JOC)进行评估。结果绝经期膝关节OA患者的雌二醇、IL-1、IL-6、IL-10和TNF-α水平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绝经期膝关节OA患者的血浆雌二醇、IL-10水平与JOC多数得分及JOC总分呈正相关,而血浆IL-1、IL-6、TNF-α水平与JOC多数指标的得分及JOC总分呈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绝经期膝关节OA患者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相关炎症因子明显增高,这些表现与膝关节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绝经期 性类固醇激素 细胞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7
3
作者 周毅 屠冠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05-808,812,共5页
目的为探讨基因治疗逆转或延缓椎间盘退变的可行性,构建及制备人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cDNA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以含TIMP1 cDNA序列的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TIMP1cDNA片段,将... 目的为探讨基因治疗逆转或延缓椎间盘退变的可行性,构建及制备人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cDNA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以含TIMP1 cDNA序列的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TIMP1cDNA片段,将TIMP1 cDNA全长定向克隆到Ad5MaxTM腺病毒系统的穿梭质粒pDC316上,构建pDC316-TIMP1穿梭质粒;使用Ad5MaxTM腺病毒包装系统,脂质体介导的穿梭质粒及骨架质粒pBHGlox-E1,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同源重组构建含TIMP1 cDNA的重组腺病毒Ad5-TIMP1,通过PCR方法鉴定重组腺病毒Ad5-TIMP1的正确性。通过阴离子柱层析方法纯化重组腺病毒Ad5-TIMP1并测定重组腺病毒感染滴度。结果经PCR及酶切方法证实pDC316-TIMP1穿梭质粒中存在630 bp大小左右的插入片段,与目的基因TIMP1的cDNA大小一致;经PCR鉴定证实TIMP1 cDNA重组腺病毒载体Ad5-TIMP1构建成功,病毒感染性滴度为1×1010IU/mL。结论成功构建TIMP1 cDNA重组腺病毒载体,为应用基因治疗方法逆转或延缓椎间盘退变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腺病毒载体 基因转染 椎间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