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护理 被引量:27
1
作者 柏林 朱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12-413,共2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3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同时给予心理、呼吸肌功能训练,呼吸道护...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3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同时给予心理、呼吸肌功能训练,呼吸道护理干预。记录通气前,通气后2h、48h及脱机后24h的血气分析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机械通气2h后,PaO2均达60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SaO2)达90%以上,呼吸困难情况减轻,4例浅昏迷患者意识障碍得到改善;pH、PaCO2、PaO2与通气治疗前的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治疗48h后除HR外,其他各项指标与通气治疗前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后经鼻导管及面罩吸氧(FiO240%),脱机后24h,pH、PaCO2、PaO2、SaO2、HR、RR与通气治疗前比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需再次无创或有创通气治疗,30例均好转出院。结论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临床效果好。正确评估患者、加强心理护理、保证气道通畅是保障通气治疗有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急性加重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致肝功能异常及乳酸酸中毒1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庞昶 白玉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8-149,共2页
利奈唑胺是嗯唑烷酮类抗菌药物,该药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谱广,其耐受性良好,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如总胆红素、尿素氮等可逆性升高者少见,常无需停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包括贫血、白细... 利奈唑胺是嗯唑烷酮类抗菌药物,该药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谱广,其耐受性良好,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如总胆红素、尿素氮等可逆性升高者少见,常无需停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包括贫血、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和乳酸酸中毒。现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近期诊治的1例利奈唑胺致肝功能异常及乳酸酸中毒,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肝功能异常 乳酸性酸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机械通气在肺栓塞低氧血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瑒 李景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80-1081,共2页
目的探讨经口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52例肺栓塞伴低氧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抗凝、解痉及抗感染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无创通气治疗后患者... 目的探讨经口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52例肺栓塞伴低氧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抗凝、解痉及抗感染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无创通气治疗后患者的pH值、PaO2、PaCO2、呼吸频率和心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应用于肺栓塞可明显纠正低氧血症和酸碱平衡紊乱,减少心肺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 肺栓塞 低氧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评分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压节律的影响
4
作者 邹丹 林树无 +2 位作者 柏林 许飞 韩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47-947,共1页
我们对133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进行了24h动态血压监测,并与他们的前列腺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症状评分 老年高血压 血压节律 患者 24H动态血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