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对河水的净化效能 被引量:8
1
作者 彭剑峰 宋永会 +2 位作者 高红杰 王鲁萍 刘桂萍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39-343,共5页
以沸石、陶粒和火山岩曝气生物滤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对实际河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染负荷对3种填料曝气生物滤池的净化效果均有影响,3种填料曝气生物滤池中,沸石和陶粒曝气生物滤池对氨氮的净化效果较好,且抗冲... 以沸石、陶粒和火山岩曝气生物滤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对实际河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染负荷对3种填料曝气生物滤池的净化效果均有影响,3种填料曝气生物滤池中,沸石和陶粒曝气生物滤池对氨氮的净化效果较好,且抗冲击能力较强;3种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对CODC r的净化效果基本一致。沸石、陶粒和火山岩曝气生物滤池对实际河水中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24%,77.78%和33.59%,对CODC r的平均去除率都为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陶粒 火山岩 曝气生物滤池 氨氮 COD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组合生物浮岛对城市河水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高红杰 彭剑峰 +3 位作者 宋永会 姜超 邵红 李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34-338,共5页
以自制的多层组合生物浮岛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植物种类和流量对生物浮岛净化水体中CODCr和氨氮的影响,以及其对沈阳细河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种植美人蕉的多层组合生物浮岛对模拟河水中CODCr的净化效果最好,去除率为75.30%;种植芦... 以自制的多层组合生物浮岛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植物种类和流量对生物浮岛净化水体中CODCr和氨氮的影响,以及其对沈阳细河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种植美人蕉的多层组合生物浮岛对模拟河水中CODCr的净化效果最好,去除率为75.30%;种植芦苇的多层组合生物浮岛对模拟河水中氨氮的净化效果最好,去除率为75.76%;多层组合生物浮岛运行的适宜流量为0.75 L/h;多层组合生物浮岛对沈阳细河河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其对CODCr和氨氮的去除率都在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组合 生物浮岛 氨氮 CODCR 河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素制药废水的电化学预处理试验 被引量:25
3
作者 张国芳 肖书虎 +4 位作者 肖宏康 宋永会 曾萍 李辉 邵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4,共6页
采用Ti基RuO2涂层形稳电极为阳极,研究了电化学方法对黄连素制药废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了废水初始pH,电极板间距及电流强度对废水中黄连素及CODCr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电化学法处理黄连素制药废水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废水初始pH为5.13~9.... 采用Ti基RuO2涂层形稳电极为阳极,研究了电化学方法对黄连素制药废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了废水初始pH,电极板间距及电流强度对废水中黄连素及CODCr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电化学法处理黄连素制药废水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废水初始pH为5.13~9.07,电流强度为50.0 mA/cm2,电极板间距为1.0 cm,处理120 min,电化学法对黄连素制药废水处理效果较好;初始pH为7.05时黄连素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5%和60.5%.同时,研究了处理过程中废水可生化性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电化学法处理黄连素制药废水的能耗.结果显示,电化学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黄连素制药废水预处理方法,出水的可生化性明显提高,ρ(BOD5)/ρ(CODCr)(B/C比)高达0.80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RuO2/Ti阳极 黄连素 制药废水 可生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型混凝剂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桂萍 祝杏 +1 位作者 王明杰 王丽多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8-103,共6页
采用简单的酸溶包覆方法制备了壳聚糖/铝矾土有机无机复合型混凝剂,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通过SEM观察和IR对复合物的结构分析表明,壳聚糖虽然主要以简单的物理吸附方式负载在铝矾土上,但也可能存在壳聚糖与铝矾土中的骨架铝发生化学吸... 采用简单的酸溶包覆方法制备了壳聚糖/铝矾土有机无机复合型混凝剂,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通过SEM观察和IR对复合物的结构分析表明,壳聚糖虽然主要以简单的物理吸附方式负载在铝矾土上,但也可能存在壳聚糖与铝矾土中的骨架铝发生化学吸附作用而负载。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剂质量浓度和废水pH值是影响废水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在质量浓度为3 g/L,废水pH=5的条件下,对印染废水COD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58%和87%以上;对经A/O工艺处理后沉淀池出水的COD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也可达到46%和8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铝矾土 复合型混凝剂 印染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复合涂膜常温保鲜草莓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海燕 刘桂萍 刘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9-362,共4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出对草莓采后主要病原菌抑制效果最佳的中草药复合物,并将其与涂膜剂壳聚糖、助剂抗坏血酸(VC)、抗氧化剂植酸复配成复合保鲜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各组分的最佳浓度配比:复合中草药提取物0.3%(丁香、蛇床子、补...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出对草莓采后主要病原菌抑制效果最佳的中草药复合物,并将其与涂膜剂壳聚糖、助剂抗坏血酸(VC)、抗氧化剂植酸复配成复合保鲜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各组分的最佳浓度配比:复合中草药提取物0.3%(丁香、蛇床子、补骨脂的质量比为1:1:1)、壳聚糖1.25%、VC1.25%、植酸0.05%。草莓经此复合保鲜液处理后,显著降低了常温贮藏期间的失重率、腐烂率,延缓了可溶性固形物、VC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且各项保鲜指标均优于1.25%壳聚糖的单独涂膜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复合保鲜剂 壳聚糖 中草药 植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双极法处理高浓度含铜黄连素制药废水 被引量:16
6
作者 肖书虎 张国芳 +2 位作者 宋永会 曾萍 李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295-299,共5页
采用电化学双极法处理高浓度含铜黄连素制药废水。在分析其水质特征的基础上,分别考察了极板间距、电流和初始pH等因素对废水中黄连素和Cu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需添加电解质与氧化剂,在极板间距为2.0cm,电流为4.0 A,不调节废水p... 采用电化学双极法处理高浓度含铜黄连素制药废水。在分析其水质特征的基础上,分别考察了极板间距、电流和初始pH等因素对废水中黄连素和Cu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需添加电解质与氧化剂,在极板间距为2.0cm,电流为4.0 A,不调节废水pH的条件下,处理时间300 min内,黄连素和Cu2+浓度分别由初始的1 700和22 000mg/L下降至120和55.0 mg/L,去除率达93.3%和99.9%以上。通过计算得出,铜的平均回收率达到97.1%,即处理每t废水可回收铜21.4 kg。由此可见,电化学双极法既降解了废水中黄连素,又回收了大部分的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制药废水 含铜废水 黄连素 铜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酶解和乙醇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杜金峰 张万忠 +1 位作者 王云山 苏志国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酶解和乙醇发酵的影响。比较玉米秸秆经粉碎、汽爆和水热3种预处理后酶解液葡萄糖含量、酶解率、乙醇得率以及发酵液中抑制物乙酸、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对不同预处理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热超细... 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酶解和乙醇发酵的影响。比较玉米秸秆经粉碎、汽爆和水热3种预处理后酶解液葡萄糖含量、酶解率、乙醇得率以及发酵液中抑制物乙酸、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对不同预处理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热超细玉米秸秆能有效提高酶解率,在固液比2:10,酶解48h时,生成葡萄糖含量为60.6g.L-1,纤维素酶解率为63.13%,并且产生的乙酸、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很低;以此水解液发酵生产乙醇,乙醇含量为28.29g.L-1,乙醇得率为46.68%,为理论乙醇得率的91.5%。说明采用水热超细秸秆可有效提高纤维素酶解率和乙醇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水热法 酶解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体系下霉菌7对偶氮染料的吸附降解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桂萍 王鲁萍 +1 位作者 王瑾 刘长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7-73,共7页
研究开放体系下霉菌7菌丝球对偶氮染料的吸附降解作用。考察了菌体培养时间、碳氮源投加量、菌丝球投加量、吸附降解时间、菌丝球重复利用等对染料吸附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36 h的菌丝球能在葡萄糖2.5 g/L,NaNO30.5 g/L,KH2PO4 1.0... 研究开放体系下霉菌7菌丝球对偶氮染料的吸附降解作用。考察了菌体培养时间、碳氮源投加量、菌丝球投加量、吸附降解时间、菌丝球重复利用等对染料吸附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36 h的菌丝球能在葡萄糖2.5 g/L,NaNO30.5 g/L,KH2PO4 1.0 g/L,MgSO4 0.5 g/L的含染料培养基中生长并吸附降解染料。对霉菌7处理后的染料培养液进行紫外光谱分析和实验现象观察,结果表明,霉菌7对酸性紫红染料的降解速度和降解效果好于活性艳红染料。在开放体系中该霉菌表现出较好的生长优势、成球性、可重复利用性和一定的抗杂菌污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体系 霉菌菌丝球 吸附降解 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藻类塘与水生植物塘联用深度净化受污染河水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宋永会 彭剑峰 +2 位作者 高红杰 刘文杰 刘桂萍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17-322,共6页
采用高效藻类塘与水生植物塘联用工艺对劣Ⅴ类河水进行深度净化,通过对出水中CODCr,NH4+-N,TP和DO等指标的分析测定,研究了其对沈阳某河流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HRT为4 d,水深0.5 m,进水CODCr为70-100 mg/L,DO,NH4+-N,TN和TP浓... 采用高效藻类塘与水生植物塘联用工艺对劣Ⅴ类河水进行深度净化,通过对出水中CODCr,NH4+-N,TP和DO等指标的分析测定,研究了其对沈阳某河流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HRT为4 d,水深0.5 m,进水CODCr为70-100 mg/L,DO,NH4+-N,TN和TP浓度分别为0.89-1.65,1.6-2.9,2.3-4.5和0.6-1.2 mg/L的条件下,联用工艺出水CODCr为35.40 mg/L,DO,NH4+-N,PO43--P,TN和TP浓度分别为5.88,0.66,0.17,1.51和0.16mg/L,水体中各项指标均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Ⅴ类标准。水生植物塘对藻类塘出水中的藻类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为94.5%。联用工艺对CODCr,NH4+-N和PO43--P的去除效果均表现为一级藻类塘〉二级藻类塘〉水生植物塘,其中藻类塘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藻类塘 水生植物塘 污染河水 深度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淤底泥制作陶粒的方法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高红杰 彭剑峰 +2 位作者 宋永会 王鲁萍 刘桂萍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28-333,共6页
以沈阳细河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成分和矿物组成分析,考察了其制作底泥陶粒的可行性;以陶粒的比表面积和松散容重为考核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陶粒的最佳制作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细河底泥的主要成分基本满足一般陶粒化学成分的要... 以沈阳细河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成分和矿物组成分析,考察了其制作底泥陶粒的可行性;以陶粒的比表面积和松散容重为考核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陶粒的最佳制作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细河底泥的主要成分基本满足一般陶粒化学成分的要求,可以用来制作陶粒,其最佳制作条件是细河底泥、碳酸钙、硅酸钠及氧化铝的混合比例为500∶10∶20∶1。在该最佳条件下制作的陶粒比表面积较大,对磷酸盐的吸附量可以达到1 743.75mg/kg,远高于商品陶粒对磷酸盐的吸附量(675.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陶粒 比表面积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状芽孢杆菌SY的筛选、鉴定及对镉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辉 闫萌 +2 位作者 李丽丽 巩常军 张国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4,共4页
对沈阳张士灌区镉污染的农田土壤进行镉含量及物理性质测定,得出其总镉质量比为8.41mg/kg,土壤呈酸性。通过富集纯化从该土壤中筛选出1株对镉具有较强耐受性和吸附能力的细菌SY,该细菌在Cd^(2+)质量浓度为100 mg/L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 对沈阳张士灌区镉污染的农田土壤进行镉含量及物理性质测定,得出其总镉质量比为8.41mg/kg,土壤呈酸性。通过富集纯化从该土壤中筛选出1株对镉具有较强耐受性和吸附能力的细菌SY,该细菌在Cd^(2+)质量浓度为100 mg/L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对镉的吸附率高达99.25%。对SY进行形态学观察和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SY为蜡状芽孢杆菌群(Bacillus cereus group)。通过水稻种子出芽率试验,研究蜡状芽孢杆菌SY对镉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能严重抑制水稻种子发芽,水稻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发芽指标均随Cd^(2+)处理浓度的增大而明显下降,但经过蜡状芽孢杆菌SY处理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显著提高。研究表明,SY对镉胁迫下的水稻种子具有解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镉胁迫 蜡状芽孢杆菌 水稻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改性膨润土处理焦化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邵红 姜超 +1 位作者 李辉 肖宏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40-1043,共4页
焦化废水是煤制焦炭、煤气净化及焦化产品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成分复杂多变,属于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利用壳聚糖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制备了壳聚糖改性膨润土,并应用于焦化废水的处理,并对影响处理效果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 焦化废水是煤制焦炭、煤气净化及焦化产品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成分复杂多变,属于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利用壳聚糖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制备了壳聚糖改性膨润土,并应用于焦化废水的处理,并对影响处理效果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pH=8.6,投加量为10g·mL-1,搅拌时间为30min,离心时间为12min条件下,改性膨润土对焦化废水CODcr的去除率达到82.5%以上,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原土和壳聚糖。此外,通过对原土和壳聚糖改性膨润土进行的比表面积和扫描电镜等表征测定分析可知,壳聚糖的加入并没有改变膨润土的基本框架,只是增大了膨润土的比表面积,从而提高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壳聚糖 焦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铜黄连素废水的铁碳微电解预处理及铜回收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肖宏康 肖书虎 +4 位作者 宋永会 曾萍 邵红 张国芳 李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5-19,共5页
利用铁碳微电解技术对含铜黄连素制药废水进行预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反应时间,铁粉和废碳投加量,pH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设计了回收金属铜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采用铁碳微电解工艺处理初始Cu2+浓度约为20000mg/L,黄连素浓度... 利用铁碳微电解技术对含铜黄连素制药废水进行预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反应时间,铁粉和废碳投加量,pH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设计了回收金属铜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采用铁碳微电解工艺处理初始Cu2+浓度约为20000mg/L,黄连素浓度为1700~1900mg/L的含铜黄连素制药废水,当废水pH为2.0~3.0,铁粉和废碳投加量分别为25和30g/L,反应90min后,黄连素的去除率达70%以上,Cu2+的去除率高达99.9%以上,出水中Cu2+浓度低于20mg/L,处理每t水可回收18~19kg铜,可实现金属铜的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碳微电解 含铜废水 黄连素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膨润土复合絮凝剂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桂萍 王明杰 刘长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79-2483,共5页
利用壳聚糖/钠基膨润土复合絮凝剂对活性艳红X3B等11种染料模拟废水及实际印染废水进行絮凝脱色处理。考察了复合絮凝剂投加量、pH值、搅拌速率、搅拌时间等因素对模拟染料废水絮凝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染料浓度为100 mg.L-1,pH为5... 利用壳聚糖/钠基膨润土复合絮凝剂对活性艳红X3B等11种染料模拟废水及实际印染废水进行絮凝脱色处理。考察了复合絮凝剂投加量、pH值、搅拌速率、搅拌时间等因素对模拟染料废水絮凝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染料浓度为100 mg.L-1,pH为5的条件下,复合絮凝剂投加量为1.25 g.L-1时,3种质量比的复合絮凝剂对活性艳红X3B的脱色率分别达到75%、90%和97%以上;质量比为1∶10的壳聚糖/钠基膨润土复合絮凝剂,对其它活性、还原性、分散性、水溶性等8种印染厂常用染料也具有很好的絮凝脱色作用,脱色率均可达94%以上。对印染废水处理厂进水口废水和经过A/O处理后废水的色度去除率和COD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81.05%、83.74%和53.21%、41.22%,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膨润土 复合絮凝剂 染料废水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钙改性粉煤灰对酸性橙的吸附脱色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梁彦秋 孙小寒 马俊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1年第4期70-73,共4页
本文选择氧化钙为改性剂对粉煤灰进行改性试验,研究其对酸性橙染料的吸附脱色性能,结果表明:氧化钙和粉煤灰的质量比为1∶8、灼烧温度为400℃、不调节pH值、改性灰的投加量为14 g/L时,对浓度为25 mg/L酸性橙的脱色率可达95.5%,且碱性条... 本文选择氧化钙为改性剂对粉煤灰进行改性试验,研究其对酸性橙染料的吸附脱色性能,结果表明:氧化钙和粉煤灰的质量比为1∶8、灼烧温度为400℃、不调节pH值、改性灰的投加量为14 g/L时,对浓度为25 mg/L酸性橙的脱色率可达95.5%,且碱性条件有利于吸附反应的发生;粉煤灰对酸性橙的吸附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模式进行描述;通过对原灰和改性粉煤灰进行的比表面积测定和扫描电镜表征分析可知,氧化钙的加入并没有改变粉煤灰的基本形状,只是增大了粉煤灰的比表面积,从而提高了其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氧化钙(CaO) 酸性橙 吸附 脱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强化电化学法处理磷霉素钠制药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肖宏康 肖书虎 +4 位作者 宋永会 张国芳 曾萍 邵红 李辉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06-110,共5页
以RuO2/Ti为阳极,研究了电化学方法对磷霉素钠制药废水的处理效果,探讨了反应温度,NaCl浓度,初始pH和电流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80℃,NaCl浓度为0.2mol/L,初始pH为3.42,电流为4.0A时,反应180min后,CODCr和有机... 以RuO2/Ti为阳极,研究了电化学方法对磷霉素钠制药废水的处理效果,探讨了反应温度,NaCl浓度,初始pH和电流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80℃,NaCl浓度为0.2mol/L,初始pH为3.42,电流为4.0A时,反应180min后,CODCr和有机磷浓度分别由12086和1375mg/L降至4278和502mg/L,去除率分别达64.7%和63.5%,BOD5/CODCr由0.19升高到0.34,可生化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霉素钠 制药废水 电化学处理 RuO2/Ti阳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镁絮凝剂的制备及处理印染废水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桂萍 孙慎文 +1 位作者 刘长风 王明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90-1993,1998,共5页
以铝矾土、氧化镁粉和质量分数为20%的工业盐酸为原料,采用两段溶出工艺制备聚合氯化铝镁无机絮凝剂。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酸溶比例、酸溶时间和酸溶温度对氧化铝溶出的影响,确定了制备聚合氯化铝的最佳工艺条件。... 以铝矾土、氧化镁粉和质量分数为20%的工业盐酸为原料,采用两段溶出工艺制备聚合氯化铝镁无机絮凝剂。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酸溶比例、酸溶时间和酸溶温度对氧化铝溶出的影响,确定了制备聚合氯化铝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加入氧化镁粉提高产品盐基度得到聚合氯化铝镁絮凝剂。所得产品氧化铝含量9.6%,盐基度为46.3%。将该聚合氯化铝镁絮凝剂用于实际印染废水的处理,其COD和色度去除率比自制聚合氯化铝絮凝剂和市售聚合氯化铝絮凝剂均高出近20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矾土 氧化镁 聚合氯化铝镁 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填料对模拟河水中氮磷吸附性能对比 被引量:6
18
作者 彭剑峰 宋永会 +2 位作者 高红杰 王鲁萍 刘桂萍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23-327,共5页
以沸石、陶粒和火山岩3种填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对模拟河水中NH4+-N和PO43--P的吸附性能与吸附类型。结果表明:3种填料对NH4+-N和PO43--P的吸附在4 h内基本达到平衡,且对NH4+-N和PO43--P的吸附量均随着进水浓度和温度的提高而增大。... 以沸石、陶粒和火山岩3种填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对模拟河水中NH4+-N和PO43--P的吸附性能与吸附类型。结果表明:3种填料对NH4+-N和PO43--P的吸附在4 h内基本达到平衡,且对NH4+-N和PO43--P的吸附量均随着进水浓度和温度的提高而增大。沸石对NH4+-N的吸附效果最好,理论饱和吸附量为29 777.77mg/kg;陶粒对PO43--P的吸附效果最好,理论饱和吸附量为476.19 mg/kg。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都适合描述3种填料对NH4+-N和PO43--P的吸附,NH4+-N的吸附更符合Freund lich方程,对PO43--P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料 氨氮 磷酸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价纳米铁处理水中Cr(Ⅵ)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冯婧微 梁成华 王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4-167,共4页
采用NaBH4还原Fe3+制备纳米级零价铁(NZVI)。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进行表征。以C(rⅥ)为研究对象,批实验考察了初始浓度、纳米铁投加量、温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NZVI对C(rⅥ)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NZVI加入... 采用NaBH4还原Fe3+制备纳米级零价铁(NZVI)。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样品进行表征。以C(rⅥ)为研究对象,批实验考察了初始浓度、纳米铁投加量、温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NZVI对C(rⅥ)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NZVI加入量0.15 g/L,水体中20 mg/L的C(rⅥ)的去除率大于99.5%(210 min)。NZVI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最大吸附量为198.02 mg/g。实验结果显示,该吸附剂在废水除铬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纳米铁 C(rⅥ) 吸附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醇提物抑菌筛选及对草莓保鲜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海燕 李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2-266,共5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出对草莓采后主要病原菌抑制效果最佳的中草药单剂及复配组合,并以腐烂率为调查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确定复配的最佳保鲜质量浓度配比,即丁香和蛇床子均为1g/L、补骨脂1.5g/L。使用中草药复合保鲜剂、丁香单剂...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出对草莓采后主要病原菌抑制效果最佳的中草药单剂及复配组合,并以腐烂率为调查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确定复配的最佳保鲜质量浓度配比,即丁香和蛇床子均为1g/L、补骨脂1.5g/L。使用中草药复合保鲜剂、丁香单剂、化学保鲜剂对草莓进行防腐保鲜处理,调查不同处理对草莓常温贮藏过程中各种保鲜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保鲜剂处理组均能降低草莓贮藏过程中的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减少可溶性固形物及VC含量的下降,且复合中草药处理组的各种保鲜指标均优于丁香单剂和化学防腐保鲜剂多菌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中草药 复合保鲜剂 病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