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化工艺影响因素辨识和层级研究
1
作者 张福群 于泳儿 +3 位作者 曹秀平 刘冰心 于立富 樊君玲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49-1656,共8页
氯化工艺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但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为全面识别和评估氯化工艺影响因素,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基于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解... 氯化工艺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但极易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为全面识别和评估氯化工艺影响因素,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基于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的氯化工艺评价模型。首先,确定了36个氯化工艺评价指标,运用DEMATEL和ISM,分析氯化工艺影响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和关键影响因素,并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其次,以制备四氯化钛的氯化工艺为例,利用AHP计算因素的层次权重,并将由DEMATEL得到的中心度融入层次权重中,确定该氯化工艺影响因素综合权重。该模型在氯化工艺安全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可为风险预警提供支持,推动化工工艺的安全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氯化工艺 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法 解释结构模型 层次分析法 综合权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贝叶斯网络的实验室安全事故风险分析
2
作者 穆美丽 郑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5-250,254,共7页
为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贝叶斯网络的实验室安全事故风险分析方法。收集筛选2001~2023年实验室安全事故数据,导入Apriori算法挖掘关联规则,据此确定贝叶斯网络结构与条件概率,利用贝叶斯网络的双向推理功能开展... 为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贝叶斯网络的实验室安全事故风险分析方法。收集筛选2001~2023年实验室安全事故数据,导入Apriori算法挖掘关联规则,据此确定贝叶斯网络结构与条件概率,利用贝叶斯网络的双向推理功能开展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室安全事故主要以火灾爆炸为主,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员失误、管理缺失和设备故障或失效;通过反向推理,推导出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最大致因链,经敏感性分析确定了12个关键风险因素并给出对应的防范措施。数据驱动与贝叶斯网络结合的方式,突破传统经验依赖,更客观、精准量化风险,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事故 数据驱动 贝叶斯网络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器阵列结合BO-CNN的可燃有毒气体安全检测方法研究
3
作者 仉元梦 张福群 王鑫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0-126,共7页
为准确识别化工厂内存在的可燃有毒气体,保障化工作业中生产人员的安全,建立1种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检测系统。首先选取多类型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探头组成阵列,在实验室模拟环境中对化工过程常见可燃有毒气体进行检测,然后整合传感器阵列... 为准确识别化工厂内存在的可燃有毒气体,保障化工作业中生产人员的安全,建立1种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检测系统。首先选取多类型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探头组成阵列,在实验室模拟环境中对化工过程常见可燃有毒气体进行检测,然后整合传感器阵列输出的数据,提出1种基于贝叶斯优化卷积神经网络的气体识别方法,并验证该模型在气体检测中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贝叶斯优化的CNN模型在气体的定性识别中,准确率达到99.26%,比传统的CNN模型和BPNN模型的准确率高,且收敛速度更快,训练过程更稳定;构建的传感器阵列和算法模型相结合的检测系统能准确高效地识别可燃有毒气体,适用于化工过程的气体检测。研究结果可为化工安全领域的气体检测识别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有毒气体 气体分类识别 检测技术 传感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和非城镇降雨径流污染初始冲刷效应分析
4
作者 王洁 叶春 +4 位作者 苗可欣 王燕 李春华 徐煜北 石佳丽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83-1798,共16页
城镇和非城镇区域的降雨径流污染是目前水环境治理的重要问题。重庆市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也是我国城镇化进程和程度差异显著的地区。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合理判别该区域城镇和非城镇降雨径流污染特征,确定不同污染物的... 城镇和非城镇区域的降雨径流污染是目前水环境治理的重要问题。重庆市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也是我国城镇化进程和程度差异显著的地区。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合理判别该区域城镇和非城镇降雨径流污染特征,确定不同污染物的截流时间,对长江流域水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系统监测了45和90 mm/h降雨强度下重庆市永川区城镇和非城镇不透水下垫面降雨径流的迁出过程,计算不同污染指标的初始冲刷效应〔M(V)曲线〕,为不同区域主要污染物高效截留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重庆市永川区城镇和非城镇区域15种污染物中NO_(2)^(-)-N和PP(颗粒态磷,particulate phosphorus)初始冲刷效应最明显,对于NO_(2)^(-)-N,降雨24 min时城镇和非城镇区域的累积负荷分别占总负荷的88.27%和81.84%,此时PP的累积负荷则分别占总负荷的79.52%和82.82%。②城镇区域污染物初始冲刷效应表现为PP>TP>NH_(4)^(+)-N>TN>NO_(2)^(-)-N,非城镇区域污染物初始冲刷效应表现为NO_(2)^(-)-N>PP>TP>NH_(4)^(+)-N>TN;90 mm/h降雨强度下污染物的初始冲刷效应高于45 mm/h降雨强度,与90 mm/h降雨强度大、雨水冲刷作用强有关。③城镇污染负荷总量和初始冲刷效应均高于非城镇区域,污染负荷总量最高的是城镇城市出口和非城镇养鸡场区域,前者降雨径流污染物TN和TP的污染负荷总量分别为67.92和73.90 mg/(30 min),后者则分别为34.00和41.96 mg/(30 min)。④可将降雨产流后18~24 min作为永川区城镇和非城镇区域初始雨水截流时间,能有效拦截61.25%~82.33%的污染物。研究显示,重庆市永川区城镇初始冲刷效应显著于非城镇区域,前者降雨径流的PP和TP冲刷效应最强,后者则为NO_(2)^(-)-N,建议该地区在降雨产流后18~24 min内做好雨水截流工作,研究结果可为不透水路面雨水源头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和非城镇 人工模拟降雨 降雨径流 初始冲刷效应 M(V)曲线 雨水截流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效应辅助同时蒸馏萃取丁香精油工艺优化及抑菌效果研究
5
作者 白瑕 吴迪 +5 位作者 张华伟 王有斌 蒋琪 宋立亚 李江阔 李东华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3,共9页
为优化丁香精油的盐效应辅助同时蒸馏萃取(SSDE)提取工艺,并对丁香精油的成分和抑菌效果进行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SSDE萃取工艺,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水蒸气蒸馏(SD)、盐效应辅助水蒸气蒸馏(SSD)、SSDE提取的丁香精油成分进行分... 为优化丁香精油的盐效应辅助同时蒸馏萃取(SSDE)提取工艺,并对丁香精油的成分和抑菌效果进行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SSDE萃取工艺,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水蒸气蒸馏(SD)、盐效应辅助水蒸气蒸馏(SSD)、SSDE提取的丁香精油成分进行分析,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提取后的丁香粉末,采用滤纸片法测定SSDE提取的丁香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八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SSDE的最优工艺条件为:NaCl溶液质量分数8.8%,料液比(m_(丁香粉):V_(NaCl))1:14(g/mL),萃取液体积比(V_(二氯甲烷):V_(NaCl))1∶3,在此条件下,精油得率预测值为18.31%,验证试验结果为18.29%。3种提取方法获得的丁香精油主要成分基本一致,均以丁香酚、乙酸丁香酚酯和石竹烯为主。SEM图显示,提取后的干燥丁香粉末结构松散,出现孔洞,比表面积增大,SSDE提取后的粉末被破坏程度尤为明显。抑菌试验结果表明,SSDE提取的丁香精油对3种供试菌种表现出不同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八叠球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大肠杆菌。本研究为丁香精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并为其在食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精油 盐效应辅助同时蒸馏萃取 工艺优化 抑菌效果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6+)、Co^(2+)、Ni^(2+)在高吸水性树脂上的竞争吸附特性
6
作者 回增帅 范文玉 +1 位作者 段佳一 刘佳琚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63,共6页
制备了淀粉基高吸水性树脂,并采用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系统研究了其对重金属离子Cr^(6+)、Co^(2+)、Ni^(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单组分体系中,树脂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等温线呈典型的H... 制备了淀粉基高吸水性树脂,并采用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系统研究了其对重金属离子Cr^(6+)、Co^(2+)、Ni^(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单组分体系中,树脂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等温线呈典型的H型特征,吸附量顺序为Cr^(6+)>Co^(2+)>Ni^(2+),树脂的选择性吸附特性与重金属离子的电负性、荷径比、水合离子半径等物化参数相关;在多组分体系中存在竞争吸附效应,其中对Cr^(6+)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Co^(2+)和Ni^(2+)的吸附与经典等温吸附模型匹配度不高;树脂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化学吸附是其主导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重金属离子 单一吸附 竞争吸附 等温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A-MnO_(2)改性阳极提高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土壤修复和发电性能
7
作者 樊立萍 冯万雪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1-655,共5页
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为铬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为提高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土壤修复能力,以聚多巴胺和二氧化锰为阳极改性剂,通过简单的浸渍法制备聚多巴胺-二氧化锰复合修饰碳毡阳极,并用于由盆栽... 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为铬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为提高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土壤修复能力,以聚多巴胺和二氧化锰为阳极改性剂,通过简单的浸渍法制备聚多巴胺-二氧化锰复合修饰碳毡阳极,并用于由盆栽绿萝构成的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实验系统,对比阳极改性对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土壤修复及产电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聚多巴胺-二氧化锰混合修饰碳毡阳极的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其稳态输出电压和总铬去除率分别为25.9 mV和90.9%,较采用未修饰常规碳毡阳极时分别提高了763%和12.4%。采用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实现土壤高效修复是可行的,而PDA-MnO_(2)电极改性方法对进一步提高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土壤修复能力和产电能力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微生物燃料电池 土壤修复 聚多巴胺 二氧化锰 阳极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oO_(4)@rGO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性能
8
作者 韦浩桐 陈文凯 +2 位作者 吴丹 刘宇琪 赵焕新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10,共9页
将高级氧化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耦合,制备具有催化降解污染物功能的复合分离膜,能有效提高对污染物的处理性能。通过水热法合成了CoMoO_(4)@rGO复合催化剂,并采用抽滤和高压固定方式制备了CoMoO_(4)@rGO复合膜。通过SEM可以观察到CoMoO_... 将高级氧化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耦合,制备具有催化降解污染物功能的复合分离膜,能有效提高对污染物的处理性能。通过水热法合成了CoMoO_(4)@rGO复合催化剂,并采用抽滤和高压固定方式制备了CoMoO_(4)@rGO复合膜。通过SEM可以观察到CoMoO_(4)纳米棒分散在薄片状rGO中,XRD和FTIR等表征手段均证实了复合膜的成功制备。进一步研究了复合膜在过一硫酸盐(PMS)辅助下对亚甲基蓝(MB)的处理性能。结果表明,在rGO掺杂量为1%(质量分数),PMS浓度为0.3 mmol/L,催化功能层负载量为79.37 g/m^(2),操作压力为5.00×10^(-3) MPa以及pH为3~7条件下,复合膜在2 min内对MB的去除率达到100%。同时,催化功能层通过活化PMS对污染物的分解可有效缓解膜污染。10次连续循环使用后,该复合膜仍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自由基猝灭实验证明了非自由基(^(1)O_(2)与表面介导氧化)和自由基(O_(2)^(·-))协同机制均对CoMoO_(4)@(1%)rGO复合膜去除MB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oO_(4) rGO 高级氧化 复合膜 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纤维素酶提取辣木籽多酚工艺优化及其活性研究
9
作者 茹昕昕 赵一阳 +1 位作者 张万忠 朱建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2-1330,共9页
为优化辣木籽多酚提取工艺,采用微波辅助纤维素酶法进行提取,研究酶添加量、微波时间、酶解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对辣木籽多酚提取量的影响,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酶添加量0.4%、乙醇体积分数55%、酶解时间35 mi... 为优化辣木籽多酚提取工艺,采用微波辅助纤维素酶法进行提取,研究酶添加量、微波时间、酶解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对辣木籽多酚提取量的影响,运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酶添加量0.4%、乙醇体积分数55%、酶解时间35 min、微波时间7 min,提取量为19.23 mg/g,与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是传统方法提取量的3到5倍。当辣木籽多酚浓度为10.24 mg/mL时,对ABTS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1.4%与90.7%,清除效率分别达到了同浓度下VC的91.6%与90.8%,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达66.8%,表明了辣木籽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及淀粉酶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籽 微波辅助纤维素酶法 多酚 响应面 抗氧化活性 淀粉酶抑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Pseudoduganella sp.QHDZ蓝紫色素稳定性及生物活性研究
10
作者 张耀丹 杨乐 +4 位作者 尚梦娇 高红杰 李美莹 王琪 张卉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81-1486,共6页
对细菌Pseudoduganella sp.QHDZ源蓝紫色素主要组分QHDZ-P2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易溶于丙酮和无水乙醇,溶于乙酸乙酯和2%SDS,不溶于水,在温度低于100℃、pH2~12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紫外光显著影响色素稳定性;Fe^... 对细菌Pseudoduganella sp.QHDZ源蓝紫色素主要组分QHDZ-P2的稳定性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易溶于丙酮和无水乙醇,溶于乙酸乙酯和2%SDS,不溶于水,在温度低于100℃、pH2~12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紫外光显著影响色素稳定性;Fe^(3+)对色素呈现褪色效果,Al^(3+)和Ca^(2+)等无明显影响;柠檬酸、磷酸氢二钠、氯化钠、山梨酸钾、蔗糖和抗坏血酸对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小;KMnO_(4)显著影响色素的稳定性,而FeSO_(4)具有增色作用;该色素具有DPPH、羟自由基和ABTS清除能力,其中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均极显著高于同浓度的维生素E;该色素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具有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表明,Pseudoduganella sp.QHDZ蓝紫色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duganella sp.QHDZ菌株 蓝紫色素QHDZ-P2 稳定性 抗氧化活性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烯菌酮诱导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的生理机制和分子机制
11
作者 商今雨 关丽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7-155,共9页
植物源杀菌剂苯丙烯菌酮(IBC)是一种来源豆科植物补骨脂种子的天然活性成分,可通过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来抵御烟草花叶病毒(TMV)的侵染,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以8叶期烟草为试材,通过生理生化方法及RNA-Seq技术探究了在TMV胁迫下IBC处理... 植物源杀菌剂苯丙烯菌酮(IBC)是一种来源豆科植物补骨脂种子的天然活性成分,可通过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来抵御烟草花叶病毒(TMV)的侵染,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以8叶期烟草为试材,通过生理生化方法及RNA-Seq技术探究了在TMV胁迫下IBC处理诱导烟草产生抗病性的作用机制。生理生化结果表明,在第3次施药24 h后接种TMV,叶片内PPO、PAL、SOD活性均在7 d达到峰值,此时活性分别为281.58 U/(g·min)、965.78 U/(g·h)、289.30 U/g,显著高于接种对照组;POD活性在9 d达到峰值,此时活性为1411.5 U/(g·min),显著高于接种对照组。为进一步探究IBC如何诱导烟草对TMV产生抗性的分子作用机制,对IBC处理后接种TMV 24 h的烟草样品进行转绿组学测序分析,结果显示IBC处理共诱导了637个DEGs,通过对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IBC主要影响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及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述信号通路中正调控因子NPR1、JAR1、SnRK2、ABF、FLS2及PR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负调控因子JAZ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以上研究结果表明IBC通过激活植物体内防御相关酶活性及MAPK信号通路,调控SA、JA、ABA植物激素信号网络协调免疫应答反应来诱导烟草对TMV产生抗病性。该研究为IBC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烯菌酮 烟草花叶病毒 诱导抗病性 转录组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环境下降解菌群对芘的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康 范文玉 +4 位作者 郭光 丁克强 杨凤 刘廷凤 张雯娣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5-759,共5页
以芘为多环芳烃(PAHs)的代表物,利用1.0%盐度的无机盐培养基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出高效嗜盐PAHs降解菌群。通过DNA测序鉴定,菌群中对芘起重要降解作用的是Rhodanobacter、Pseudomonas、Mycobacterium,3者碱基比例达到31.82%。14d内,萘... 以芘为多环芳烃(PAHs)的代表物,利用1.0%盐度的无机盐培养基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出高效嗜盐PAHs降解菌群。通过DNA测序鉴定,菌群中对芘起重要降解作用的是Rhodanobacter、Pseudomonas、Mycobacterium,3者碱基比例达到31.82%。14d内,萘、菲、荧蒽、芘、苯并[a]芘5种PAHs的挥发损耗均可忽略不计。筛选得到的菌群降解芘的最佳条件为:酵母粉质量浓度为120mg/L,盐度不超过1.0%,无需额外添加甲基-β-环糊精。筛选出的降解菌群对芘的最佳降解条件可用于降解萘、菲、荧蒽和苯并[a]芘等其他PAHs,但随着PAHs环数增加,分子量增大,降解率降低。在最佳条件下降解14d时,萘、菲、荧蒽、芘、苯并[a]芘5种PAHs的降解率可分别达100.00%、85.48%、51.92%、56.28%、5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甲基-β-环糊精 降解菌群 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PQ-11/CF阳极提高MFC废水处理效果与发电性能
13
作者 樊立萍 温越霄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107,共7页
为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废水处理效果和发电性能,制备了一种海藻酸钠(SA)-聚季铵盐-11(PQ-11)/碳毡(CF)阳极(SA-PQ-11/CF),分别以制药废水和糖蜜废水为阳极液,以CF为阴极,构建了MFC系统,采用SEM对阳极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 为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废水处理效果和发电性能,制备了一种海藻酸钠(SA)-聚季铵盐-11(PQ-11)/碳毡(CF)阳极(SA-PQ-11/CF),分别以制药废水和糖蜜废水为阳极液,以CF为阴极,构建了MFC系统,采用SEM对阳极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CV)特性和电化学阻抗(EIS)特性、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对其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SA-PQ-11/CF阳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MFC的溶液电阻和电荷转移电阻得到明显降低。阳极液为制药废水时,采用SA-PQ-11/CF阳极的MFC的稳态输出电压和COD去除率分别约为0.22 V和62%,较常规CF阳极的MFC分别提高了100%和130%;阳极液为糖蜜废水时,采用SA-PQ-11/CF阳极的MFC的稳态输出电压和COD去除率分别为0.15 V和43%,分别较采用常规CF阳极的MFC提高了275%和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废水处理 阳极改性 海藻酸钠 聚季铵盐-11 发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硒肥对紫花苜蓿富硒降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白旭琴 贾春云 +6 位作者 李文栓 李亚敏 刘长风 韩秀云 褚美函 巩宗强 李晓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60,共11页
为了缓解紫花苜蓿的镉累积并实现富硒目的,探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下叶面喷施硒肥对紫花苜蓿生长特征及富硒降镉特性的影响。以草原三号和中苜一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硒肥的方式,在初花期测量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并检测根茎... 为了缓解紫花苜蓿的镉累积并实现富硒目的,探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下叶面喷施硒肥对紫花苜蓿生长特征及富硒降镉特性的影响。以草原三号和中苜一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硒肥的方式,在初花期测量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并检测根茎叶部位的总硒、硒代蛋氨酸(SeMet)、镉等含量,分析叶面喷施硒肥对紫花苜蓿富硒降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外源硒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和富硒量均有促进作用,表现为两个品种紫花苜蓿的株高、生物量、总硒和SeMet含量均显著提高,镉含量、镉富集系数、镉转运系数均显著下降。相同喷施硒肥浓度下,低浓度镉污染促进紫花苜蓿的生长,高浓度镉污染则抑制紫花苜蓿的生长。镉浓度为1 mg·kg^(-1)、施硒量为100 mg·kg^(-1)时,紫花苜蓿中硒含量最高、镉含量最低,各组织中总硒、SeMet含量:叶>茎>根,镉含量:茎<叶<根。相同条件下,中苜一号的生物量、总硒、SeMet含量均高于草原三号,镉含量低于草原三号,且在镉浓度为1 mg·kg^(-1)、施硒量为50 mg·kg^(-1)的条件下富硒降镉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喷施硒肥 紫花苜蓿 镉污染 富硒降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降雨对面源污染影响的参数率定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洁 李春华 +5 位作者 叶春 苗俊侠 王燕 冯婧微 汪洋 王昊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86-1694,共9页
降雨是面源污染扩散的主要动力,也是面源污染治理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天然降雨具有不确定性,为确定降雨对面源污染研究所需的试验条件,以我国南北3个典型示范区的降雨强度及其变化范围作为参数依据,利用可模拟降雨强度为15~120... 降雨是面源污染扩散的主要动力,也是面源污染治理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天然降雨具有不确定性,为确定降雨对面源污染研究所需的试验条件,以我国南北3个典型示范区的降雨强度及其变化范围作为参数依据,利用可模拟降雨强度为15~120 mm/h的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研究了10种降雨强度(15、20、25、30、40、45、50、60、90和120 mm/h)和2种降雨高度(2、4 m)下的人工模拟降雨过程,分析降雨强度准确性、降雨均匀度以及雨滴直径大小和分布三方面参数。结果表明:该装置在降雨强度为15~120 mm/h时,4 m降雨高度的降雨均匀度基本能保持在80%以上,2 m能保持在60%以上,雨量分布呈现出中心大、四周小,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的特点;该降雨范围内雨滴中数直径基本保持在0.85~2.28 mm,雨滴最大直径不超过3.02mm。人工模拟降雨参数与天然降雨有较高的相似性。4 m降雨高度下的降雨参数在降雨强度为15~35 mm/h时优于2 m降雨高度下的相同参数,适用于北方农作物(如玉米、葵花)种植区面源污染试验研究,而2 m高度更适用于南方水稻种植区的降雨试验研究。该研究结果为探究降雨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释放的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人工模拟降雨 自然降雨 降雨强度 均匀性 雨滴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灌区典型农业区浅层地下水氮磷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荣博 汪洋 +4 位作者 蔡绪贻 谢自建 刘伟 叶春 李春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8-109,共12页
【目的】内蒙古河套灌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区域内浅层地下水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对其有重要的影响,为有效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及时准确把握区域浅层地下水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至关重要。【方法】以内蒙古五原县典型... 【目的】内蒙古河套灌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区域内浅层地下水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对其有重要的影响,为有效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及时准确把握区域浅层地下水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至关重要。【方法】以内蒙古五原县典型农业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整个灌溉期浅层地下水水质和水化学特征进行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Piper图解法等方法对水质和水化学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分析区域地下水形成机制,阐明不同灌溉期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和氮磷的形态特征,探究影响区域浅层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整体呈中性—弱碱性,属微咸水;水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优势离子分别为Na^(+)和HCO_(3)^(-),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型水,地下水组分受蒸发浓缩作用影响较大。浅层地下水总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3.24 mg/L和0.11 mg/L,高于沟渠地表水氮磷浓度。总氮中无机氮平均占比76.6%,其中硝态氮平均占比69.4%,总磷中无机磷和有机磷平均占比分别为28.9%和71.1%;氮磷浓度峰值出现在春灌前,春灌和秋浇后地下水氮磷浓度呈下降趋势,夏灌后氮磷浓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结论】河套灌区浅层地下水氮磷变化呈明显季节性变化,总氮浓度较高,总磷浓度相对较低。总氮来源受单独人类活动影响大,总磷则受人类活动和矿物溶解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氮磷 水化学组分 水质 污染特征 主成分分析 来源分析 河套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抛光镁铝合金粉尘爆炸风险评估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立富 李航 +3 位作者 张福群 刘冰心 孙威 邓涵匀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54-4161,共8页
为推进镁铝合金加工企业粉尘爆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有效预防粉尘爆炸事故发生,提出抛光镁铝合金粉尘爆炸风险评估模型。首先,从粉尘爆炸特性参数角度评估抛光镁铝合金粉尘爆炸危险性等级;然后,从人、机、管、环四方面建立镁铝合金... 为推进镁铝合金加工企业粉尘爆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有效预防粉尘爆炸事故发生,提出抛光镁铝合金粉尘爆炸风险评估模型。首先,从粉尘爆炸特性参数角度评估抛光镁铝合金粉尘爆炸危险性等级;然后,从人、机、管、环四方面建立镁铝合金抛光作业场所爆炸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指标相关性权重确定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CRITIC)进行组合赋权,确定各二级指标权重,建立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评估模型,得出作业场所爆炸风险等级;最后,运用风险矩阵评估其综合风险。使用上述模型评估某企业抛光车间的粉尘爆炸风险,结果表明:抛光镁铝合金粉尘爆炸危险性为Ⅲ级,危险性较大;作业场所爆炸风险等级为Ⅲ级;故而得到抛光镁铝合金粉尘爆炸风险等级为C级,属于中度风险。爆炸危险性等级依据粉尘爆炸特性试验结果判定,作业场所爆炸风险评估结果与粉尘爆炸领域专家评估结果一致,证明该粉尘爆炸风险评估体系和评估模型具有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粉尘爆炸 镁铝合金 爆炸危险性分级 作业场所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氮化硼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段玉婷 赵樱淼 +3 位作者 沈绥 卢振西 梁兵 龙佳朋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281,共9页
以二甲胺、三氯化硼、氨气和甲胺为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得到氮化硼前驱体三(甲胺基)环硼氮烷,经高温烧结后得到多孔氮化硼材料。通过FTIR、NMR对氮化硼前驱体中间体二氯(二甲胺基)硼烷和三(二甲胺基)环硼氮烷以及前驱体三(甲胺基)环硼氮... 以二甲胺、三氯化硼、氨气和甲胺为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得到氮化硼前驱体三(甲胺基)环硼氮烷,经高温烧结后得到多孔氮化硼材料。通过FTIR、NMR对氮化硼前驱体中间体二氯(二甲胺基)硼烷和三(二甲胺基)环硼氮烷以及前驱体三(甲胺基)环硼氮烷的结构进行表征。利用XRD和SEM对多孔氮化硼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反应合成前驱体中间物,最终能够合成出含碳量较低的氮化硼前驱体三(甲胺基)环硼氮烷。研究了多孔氮化硼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确定了多孔氮化硼材料对各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研究发现:利用前驱体中间物制备出的多孔氮化硼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吸附性能优异,能够有效的去除掉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使用有机前驱体法制备氮化硼弥补了无机制备中元素分布不均,易吸潮,易粉化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氮化硼 前驱体 吸附特性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主元分析与优化核极限学习机模型在电石炉爆炸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19
作者 毕颖 马世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75-2084,共10页
为准确判断电热法电石生产工艺中电石炉的爆炸风险等级,提出了一种精准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首先,基于危险与可操作性(Hazard and Operability, HAZOP)分析筛选出人、物料、设备、管理四方面的34项爆炸风险因素,考虑到因素间存在非线性... 为准确判断电热法电石生产工艺中电石炉的爆炸风险等级,提出了一种精准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首先,基于危险与可操作性(Hazard and Operability, HAZOP)分析筛选出人、物料、设备、管理四方面的34项爆炸风险因素,考虑到因素间存在非线性关联,采用核主元分析(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KPCA)进行属性约简,减少冗杂信息的干扰。其次,利用融合了Tent混沌序列、高斯变异与混沌扰动的麻雀搜索算法(Improved 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ISSA)寻优核极限学习机(Kerne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KELM)的惩罚系数与核参数,建立KPCA-ISSA-KELM风险评估模型。最后,使用该模型分析83组实例数据,选取其中59组用于模型训练,其余24组用于测试。在测试结果中,该模型正确分类了22组数据的风险等级,判别准确率为91.67%,在各项性能指标上均优于对照模型,表明该模型对电热法工艺电石炉的爆炸风险等级具备高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风险评估 电石炉 核主元分析(KPCA) 麻雀搜索算法(SSA) 核极限学习机(KEL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营养状态对沉积物中总汞和甲基汞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任家盈 姜霞 +4 位作者 陈春霄 张万忠 张永生 易凤姣 赵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90-1297,共8页
为探讨营养状态对太湖沉积物汞的分布及其甲基化的影响,以太湖不同营养水平的湖区为研究对象,采用PSA和GC-CVAFS方法,分别测定了沉积物总汞(THg)、甲基汞(MeHg)含量;另测定了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和水体总氮、总磷浓度.结果显示,太湖表... 为探讨营养状态对太湖沉积物汞的分布及其甲基化的影响,以太湖不同营养水平的湖区为研究对象,采用PSA和GC-CVAFS方法,分别测定了沉积物总汞(THg)、甲基汞(MeHg)含量;另测定了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和水体总氮、总磷浓度.结果显示,太湖表层沉积物THg含量为32.30~150.28ng/g,均值为62.94ng/g,含量高低与营养化程度一致,其垂向分布主要受到人为活动和有机质的影响;MeHg含量为0.32~1.01ng/g,均值为0.51ng/g,不同营养水平的湖湾区MeHg含量差别不大,其分布受有机质的影响,高含量富集在表层,随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甲基化比率比较低主要是太湖水体溶解氧含量高抑制了甲基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汞 甲基汞 沉积物 营养状态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