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咖啡渣改性聚氨酯基阻尼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1
作者 耿雪 马驰 +3 位作者 纪汉锋 LEE Tin Sin 姜岩 马金宝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5-803,共9页
以改性咖啡渣(简称改性CG)为填料、聚氨酯(PU)为基体,采用两步法制备了系列复合材料x%CGy-PU〔其中,x%为改性CG含量(以PU的质量计,下同),y为改性CG目数,下同〕。采用FTIR、SEM和EDS对复合材料结构组成、微观形貌和元素分布进行了表征,... 以改性咖啡渣(简称改性CG)为填料、聚氨酯(PU)为基体,采用两步法制备了系列复合材料x%CGy-PU〔其中,x%为改性CG含量(以PU的质量计,下同),y为改性CG目数,下同〕。采用FTIR、SEM和EDS对复合材料结构组成、微观形貌和元素分布进行了表征,采用动态粘弹谱仪(DMA)、TGA和万能力学试验机考察了改性CG含量和改性CG目数对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热稳定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150目的改性CG含量为10%时,制备的10%CG150-PU表现出最好的阻尼效果,损耗因子高达0.66,且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比PU分别提高了34.0%和12.9%,热稳定性能也得到了有效改善;改性CG目数会对复合材料的阻尼峰温域造成极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咖啡渣 阻尼材料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锌增容补强的磁、热双响应形状记忆复合材料
2
作者 李旭 陈嘉明 +4 位作者 鞠长滨 康海澜 方庆红 戴舒笑 李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粒子分散到聚合物基体中制备形状记忆复合材料时,往往会受限于纳米粒子的团聚,造成力学性能下降和加热速率降低。文中设计利用甲基丙烯酸锌(ZDMA)改性杜仲胶(EUG)/Fe_(3)O_(4)复合材料,制得EUG/Fe_(3)O_(4)/... 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粒子分散到聚合物基体中制备形状记忆复合材料时,往往会受限于纳米粒子的团聚,造成力学性能下降和加热速率降低。文中设计利用甲基丙烯酸锌(ZDMA)改性杜仲胶(EUG)/Fe_(3)O_(4)复合材料,制得EUG/Fe_(3)O_(4)/ZDMA磁、热双响应形状记忆复合材料。探究了ZDMA含量对EUG/Fe_(3)O_(4)/ZDM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升温速率、磁响应形状回复率及Fe_(3)O_(4)纳米粒子分散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DMA含量的增加,Fe_(3)O_(4)纳米粒子的团聚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ZDMA具有补强作用,EUG/Fe_(3)O_(4)/ZDM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从16.7 MPa增加到23.5MPa,提高了40.7%;动态力学热分析表明,EUG/Fe_(3)O_(4)/ZDMA复合材料在3次循环下的形状固定率和形状回复率均在97%以上;随着ZDMA含量的增加,EUG/Fe_(3)O_(4)/ZDMA复合材料在交变磁场中升温速率提高,可实现快速非接触式加热,最短在27 s即可实现形状回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锌 磁响应生热 形状记忆 四氧化三铁 增容补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剂含量对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PO_(4))_(2)P_(2)O_(7)@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刘晨阳 马雷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99,104,共5页
以球磨法制备的NFPP@C为活性物质、导电炭黑(Super P)为导电剂、聚偏氟乙烯(PVDF)为粘结剂制备锌离子电池正极,并以锌片为负极,探究导电剂含量对NFPP水系锌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4种不同导电剂含量正极材料在0.2 C... 以球磨法制备的NFPP@C为活性物质、导电炭黑(Super P)为导电剂、聚偏氟乙烯(PVDF)为粘结剂制备锌离子电池正极,并以锌片为负极,探究导电剂含量对NFPP水系锌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4种不同导电剂含量正极材料在0.2 C倍率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04.3、94.6、86.4、60.1 mAh/g;0.2 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其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7.9%、84.5%、71.2%和58.4%;m(NFPP)∶m(Super P)∶m(PVDF)为8∶1∶1时,正极的电化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铁基混合磷酸盐 导电剂 NFPP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EPDM/OBC共混物的结晶行为及其发泡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4
作者 邢恩晗 苏群峰 +4 位作者 邹存英 万禹江 王元霞 宋立新 李先亮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1,共6页
以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烯烃嵌段共聚物(OBC)为原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EVA/EPDM/OBC共混物,并通过模压发泡法制备了EVA/EPDM/OBC复合发泡材料,研究了其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OBC用量为5%(w)时,OBC在EVA/... 以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烯烃嵌段共聚物(OBC)为原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EVA/EPDM/OBC共混物,并通过模压发泡法制备了EVA/EPDM/OBC复合发泡材料,研究了其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OBC用量为5%(w)时,OBC在EVA/EPDM中分散最均匀,其用量超过10%(w)后分散性变差;OBC用量为5%和10%(w)时,复合发泡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较未加OBC时提高,硬度降低,压缩永久变形率变化不大,泡孔结构更优异,满足发泡材料的综合性能要求;但加入过量OBC会使复合发泡材料的压缩永久变形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三元乙丙橡胶 烯烃嵌段共聚物 泡孔结构 结晶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尺寸对杜仲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分子模拟
5
作者 潘月 康海澜 +2 位作者 李龙 韩文驰 方庆红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3,共8页
在全球环保趋势的驱动下,杜仲胶(EUG)作为环保型生物基材料,具有独特的橡塑二重特性,展现出多行业应用潜力,但其力学性能与功能性应用局限亟待突破。碳纳米管(CNTs)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已经作为改善塑料复合材料性能的高效填料得到了广... 在全球环保趋势的驱动下,杜仲胶(EUG)作为环保型生物基材料,具有独特的橡塑二重特性,展现出多行业应用潜力,但其力学性能与功能性应用局限亟待突破。碳纳米管(CNTs)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已经作为改善塑料复合材料性能的高效填料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探究CNTs尺寸对EUG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通过改变CNTs的轴向尺寸和径向尺寸建立了CNTs/EUG复合材料模型,并对其室温下的力学性能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CNTs/EUG复合材料中,材料的力学性能随CNTs直径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力学性能随CNTs长度的增大而上升。其中轴向尺寸中直径为8.14Å及径向尺寸中长度为128Å的CNTs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较好,相比于直径为2.71Å和长度为68Å的CNTs,直径为8.14Å和长度为128Å的CNTs/EUG复合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分别提升了59.70%和54.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杜仲胶 复合材料 分子动力学模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纤维制备多孔炭材料用于钾离子电池阳极的研究
6
作者 张翼飞 张博 +1 位作者 王艺谭 李国毓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3-169,共7页
近年来,围绕钾离子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找具有特定晶体结构且适合钾离子脱嵌的电极材料,并进一步揭示其反应机理。利用椰子纤维废料作为廉价的碳前驱体,通过水热处理和一步碳化制备了多孔结构的椰子纤维硬碳材料(CDC),并对CDC的结构... 近年来,围绕钾离子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找具有特定晶体结构且适合钾离子脱嵌的电极材料,并进一步揭示其反应机理。利用椰子纤维废料作为廉价的碳前驱体,通过水热处理和一步碳化制备了多孔结构的椰子纤维硬碳材料(CDC),并对CDC的结构、电池性能、电化学性能等进行了详细表征。结果表明:CDC表现出分级的微孔、介孔和大孔结构,层间距约为0.41nm。作为钾离子电池阳极,CDC在0.2C的电流密度下呈现出227.7mA·h/g的高放电比容量。通过循环伏安(CV)测试对CDC的反应动力学进行表征,CDC的电荷存储主要是扩散行为控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CDC材料来源广泛、绿色环保,作为钾离子电池阳极时具有独特的微观结构,容量表现优秀,在大规模储能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该制备方法为低成本、高效的钾离子电池阳极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有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纤维废料 硬碳材料 多孔结构 钾离子电池 绿色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钙改性水镁石对HDPE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张旺 梁兵 龙佳朋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4,共8页
采用植酸钙改性水镁石,然后,与聚乙烯共混制备改性水镁石/HDPE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BET、粒径分析仪对改性水镁石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分析和氧指数测试仪对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阻燃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 采用植酸钙改性水镁石,然后,与聚乙烯共混制备改性水镁石/HDPE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BET、粒径分析仪对改性水镁石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分析和氧指数测试仪对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阻燃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水镁石制备成功,有植酸钙颗粒包覆在水镁石的表面,当植酸钙与水镁石的包覆比为1:2时,改性水镁石的粒径和比表面积分别为17.74μm、24.055 m^(2)/g。采用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等测试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当改性水镁石添加量为5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冲击、弯曲强度分别为17.4 MPa、2739 MPa、3.28 kJ/m^(2),与未改性时相比,提高了4.8%、19.7%、43.2%,LOI达到31.2%,与改性前相比,提高了3.3%,UL 94达到V-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钙 水镁石 氧指数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改性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对ABS复合材料导热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一杰 张金镯 +1 位作者 龙佳朋 梁兵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786,共9页
通过绿色直接机械球磨法,将石墨粉(G粉)与1-己基-3-氨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HAIM]BF4)相结合,制备了离子液体功能改性石墨烯(G@ILs)。将G@ILs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G@ILs/ABS复合材料。通过FTIR... 通过绿色直接机械球磨法,将石墨粉(G粉)与1-己基-3-氨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HAIM]BF4)相结合,制备了离子液体功能改性石墨烯(G@ILs)。将G@ILs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G@ILs/ABS复合材料。通过FTIR、XPS、XRD、拉曼光谱、SEM、TEM和EDS对G@ILs进行表征,对ABS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形貌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HAIM]BF4通过阳离子-π相互作用对石墨烯进行了有效修饰,保持了石墨烯的结构完整性。G@ILs的引入使G@ILs/AB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G@ILs质量分数为1.0%时,制备的G@ILs/ABS复合材料(记为1.0%G@ILs/ABS,下同)的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为42.4 MPa和2145.1 MPa,分别比ABS提高了8.36%和12.76%。此外,1.0%G@ILs/ABS的导热系数为0.249W/(m·K),比ABS提高了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石墨烯 ABS 复合材料 导热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O@C/MAX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动力学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鑫 路馨语 +1 位作者 许蕊 牛永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3-380,共8页
将α-Fe_(2)O_(3)@C与钛粉和铝粉一同进行高温煅烧,制备了Fe O@C/MAX(FCM)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表征了FCM复合材料在不同Ti/C与Al/C物质的量比下的结构、组成及形貌变化,采用电化学动力学分析方法定量计算了FCM复合材料的赝电容... 将α-Fe_(2)O_(3)@C与钛粉和铝粉一同进行高温煅烧,制备了Fe O@C/MAX(FCM)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表征了FCM复合材料在不同Ti/C与Al/C物质的量比下的结构、组成及形貌变化,采用电化学动力学分析方法定量计算了FCM复合材料的赝电容占比,推测可能的电荷储存机理。结果表明,随着Ti/C与Al/C物质的量比的增大,FCM复合材料中MAX相(Ti_(2)Al C和Ti_(3)Al C_(2))的含量随之变化,而α-Fe_(2)O_(3)转变为不稳定的Fe O。当n(Ti)∶n(Al)∶n(C)=3∶1∶2时,制得的FCM-312样品在1 m V/s扫描速率下的比电容最大,为125.09 F/g,约为α-Fe_(2)O_(3)@C的4.76倍。FCM复合材料中部分MAX相在电化学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为离子间电子快速输运提供了条件,增加了FCM复合材料的赝电容占比。其中,FCM-312样品在10 m V/s扫描速率下的赝电容占比为2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 FEO 煅烧 动力学 电荷存储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纳米SiO_(2)复合材料发泡行为和光学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玮玮 庞永艳 +2 位作者 严铭 刘啸凤 郑文革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7,共8页
为研究纳米二氧化硅(SiO_(2))和基体黏度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复合材料发泡行为和光学性能的影响,选择两种不同黏度的PET为基体(PET2比PET1黏度高),与不同质量分数的SiO_(2)复合制备PET/SiO_(2)复合材料,然后利用CO_(2)釜压发泡制... 为研究纳米二氧化硅(SiO_(2))和基体黏度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复合材料发泡行为和光学性能的影响,选择两种不同黏度的PET为基体(PET2比PET1黏度高),与不同质量分数的SiO_(2)复合制备PET/SiO_(2)复合材料,然后利用CO_(2)釜压发泡制备PET/SiO_(2)复合发泡材料。首先,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SiO_(2)和基体黏度对PET/SiO_(2)复合发泡材料泡孔结构的影响;其次,研究了SiO_(2)和基体黏度对PET/SiO_(2)复合材料发泡温度窗口的影响;最后,研究了SiO_(2)和基体黏度对PET/SiO_(2)复合发泡材料光反射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SiO_(2)含量增加,PET/SiO_(2)发泡材料泡孔尺寸变小,泡孔密度变大。相较于PET1/SiO_(2)体系,PET2/SiO_(2)体系的泡孔尺寸更小,泡孔密度更大。随着SiO_(2)含量增加,PET/SiO_(2)体系发泡温度上限先升高后降低,发泡温度窗口呈现出先变宽后变窄的趋势,PET2/SiO_(2)体系具有更高的适合发泡的上限和下限温度。随着SiO_(2)添加量提高,PET/SiO_(2)发泡材料表现出逐渐升高的光反射率,PET2/SiO_(2)体系的光反射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纳米二氧化硅 黏度 泡孔结构 发泡窗口 光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氮化硼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段玉婷 赵樱淼 +3 位作者 沈绥 卢振西 梁兵 龙佳朋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281,共9页
以二甲胺、三氯化硼、氨气和甲胺为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得到氮化硼前驱体三(甲胺基)环硼氮烷,经高温烧结后得到多孔氮化硼材料。通过FTIR、NMR对氮化硼前驱体中间体二氯(二甲胺基)硼烷和三(二甲胺基)环硼氮烷以及前驱体三(甲胺基)环硼氮... 以二甲胺、三氯化硼、氨气和甲胺为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得到氮化硼前驱体三(甲胺基)环硼氮烷,经高温烧结后得到多孔氮化硼材料。通过FTIR、NMR对氮化硼前驱体中间体二氯(二甲胺基)硼烷和三(二甲胺基)环硼氮烷以及前驱体三(甲胺基)环硼氮烷的结构进行表征。利用XRD和SEM对多孔氮化硼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反应合成前驱体中间物,最终能够合成出含碳量较低的氮化硼前驱体三(甲胺基)环硼氮烷。研究了多孔氮化硼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确定了多孔氮化硼材料对各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研究发现:利用前驱体中间物制备出的多孔氮化硼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吸附性能优异,能够有效的去除掉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使用有机前驱体法制备氮化硼弥补了无机制备中元素分布不均,易吸潮,易粉化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氮化硼 前驱体 吸附特性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铋强化氯化盐/氧化镁复合材料制备及热物性研究
12
作者 王晨 何伟 孙梦媛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0-126,共7页
为开发一种低成本、热性能好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以NaCl、KCl、CaCl_(2)为相变材料,MgO为载体材料,纳米Bi_(2)O_(3)为导热增强剂,通过混合烧结法制备出了氯化盐/氧化镁基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热分析... 为开发一种低成本、热性能好的复合相变储热材料。以NaCl、KCl、CaCl_(2)为相变材料,MgO为载体材料,纳米Bi_(2)O_(3)为导热增强剂,通过混合烧结法制备出了氯化盐/氧化镁基复合相变储热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热分析仪、DRL导热仪等方式,进行了导热增强剂对氯化盐/氧化镁基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化学相容性、微观结构、比热容、导热系数的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导热增强剂纳米氧化铋含量为2%(质量分数)时热物性最好,比热容为1.16 J/(g·K),储热密度为232.93 J/g,导热系数为1.61 W/(m·K)。相较于未添加导热增强剂的比热容提高40%,导热系数提高55%,储热密度提高9%。所制备的氯化盐/氧化镁复合相变储热材料,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固定形态,比热容和导热系数有较大提高,在高温状态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该研究为高温储热领域提供了一种可供选用的低成本且综合性能良好的储热材料,在热能储存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盐 氧化镁 导热增强剂 纳米氧化铋 复合相变储热材料 热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基液流电池电解液的体积性质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野 王晶 +3 位作者 赵海东 刘畅 张开悦 刘建国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3,共7页
体积性质作为电解液重要热力学性质之一,是研究溶液中离子间相互作用关系的重要指标。当温度为283.15~318.15 K时,测量质量摩尔浓度为0.3~2.4 mol/kg硫酸锌(ZnSO4)溶液的密度,进而计算得到ZnSO4溶液的热膨胀系数(α)、表观摩尔体积(φV_... 体积性质作为电解液重要热力学性质之一,是研究溶液中离子间相互作用关系的重要指标。当温度为283.15~318.15 K时,测量质量摩尔浓度为0.3~2.4 mol/kg硫酸锌(ZnSO4)溶液的密度,进而计算得到ZnSO4溶液的热膨胀系数(α)、表观摩尔体积(φV_(B))、表观摩尔膨胀率(φ_(E))和偏摩尔体积(VB)等热力学参数,并讨论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实验值,对Pitzer电解质溶液体积模型进行修正,得到ZnSO4溶液的Pitzer体积参数β_(MX)^((0)V)、β_(MX)^((1)V)和C_(MX)^(V),建立高精度的体积预测方程。该方程的预测值和实验值的相关系数高达0.99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液 体积性质 PITZER模型 硫酸锌(ZnSO_(4)) 离子作用 锌基液流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粒径对橡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鹏宇 王娜 +1 位作者 戴采云 方庆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3086-23090,共5页
以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硅为填料加到天然橡胶中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粒径纳米二氧化硅(15,30和80nm)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应力软化效应、Payne效应、动态热机械性能、压缩生热和损耗因子等基本特性的... 以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硅为填料加到天然橡胶中制备纳米二氧化硅/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粒径纳米二氧化硅(15,30和80nm)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应力软化效应、Payne效应、动态热机械性能、压缩生热和损耗因子等基本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二氧化硅粒径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变大,应力软化效应增大;同时,复合材料的Payne效应和损耗因子越低,其动态压缩温升越低。Payne效应分析及扫描电镜观察还表明,大粒径纳米二氧化硅在橡胶基体中易于分散均匀,粒子间聚集程度更小,而小粒径的则表现出较明显的团聚现象,粒子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性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炭黑 天然橡胶 粒径 分散性能 PAYNE效应 mullins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滴温度、冲蚀攻角和液滴速度对6061铝合金液滴冲蚀行为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周峰 薛伟海 +3 位作者 高禩洋 段德莉 李庆鹏 李曙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3-936,共14页
飞机飞行过程中,经过雨区时,机身表面不可避免地遭受雨滴的冲蚀,液滴冲蚀对于飞机的运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铝合金作为常用的蒙皮材料,其液滴冲蚀行为缺乏研究.本研究中采用高速液滴冲蚀试验机研究了不同液滴温度、冲蚀攻角和液滴速度下6... 飞机飞行过程中,经过雨区时,机身表面不可避免地遭受雨滴的冲蚀,液滴冲蚀对于飞机的运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铝合金作为常用的蒙皮材料,其液滴冲蚀行为缺乏研究.本研究中采用高速液滴冲蚀试验机研究了不同液滴温度、冲蚀攻角和液滴速度下6061铝合金的液滴冲蚀行为.试验结果表明:6061铝合金的损伤量随着冲蚀攻角和液滴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小攻角下铝合金的损伤主要由剥落颗粒和水中杂质颗粒的切削作用造成的,大攻角下由切削作用以及水锤力产生的表面塑性变形共同导致.随着液滴速度的增大,水锤力增大,材料表面塑性变形加剧,铝合金的损伤也更严重.首次发现,液滴温度的升高(10℃→20℃→40℃),显著加剧6061铝合金的液滴冲蚀损伤.液滴温度升高降低了液滴表面张力,使得液滴越扁平,液滴表面越粗糙,加剧了6061铝合金的冲蚀损伤.对液滴冲蚀坑表面和截面的微观形貌表征分析发现,材料的塑性变形、裂纹的萌生与扩展共同导致了液滴冲蚀损伤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温度 冲蚀攻角 液滴速度 6061铝合金 液滴冲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合成表征与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刚 唐禹 +2 位作者 何冬青 朱思巧 梁兵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35-7139,7144,共6页
以季戊四醇(PER)、三氯氧磷(POCl_3)和乙二胺(EDA)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阻燃固化剂聚乙二胺季戊四醇螺磷酸酯(PES),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 H NMR)、质谱(ESI-MS)和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以PES和4,4-二氨... 以季戊四醇(PER)、三氯氧磷(POCl_3)和乙二胺(EDA)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阻燃固化剂聚乙二胺季戊四醇螺磷酸酯(PES),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 H NMR)、质谱(ESI-MS)和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以PES和4,4-二氨基二苯砜(DDS)为固化剂,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为基体树脂,制备了不同含磷量的阻燃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和垂直燃烧(UL-94)实验表征了环氧树脂复合的阻燃性能,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研究了阻燃环氧树脂的热性能和残炭形貌。研究发现,随着磷含量增加,阻燃环氧树脂的初始分解温度逐渐降低,但与纯样相比,在600℃时的残炭量显著增加,且随着PES加入量的增大,SEM观察形成的炭层越致密。当磷含量为3.48%时,其LOI值可达28.9,并通过UL-94V0级测试,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达到了62.76 MPa和6.81kJ/m^2,表明PES是一种良好的环氧树脂阻燃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含磷固化剂 阻燃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N掺杂酯醚共聚聚氨酯压电阻尼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驰 闫丽玲 +3 位作者 方庆红 郭卓 安然然 李佳锡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10-6214,共5页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铌镁锆钛酸铅(PMN)掺杂酯醚共聚聚氨酯压电阻尼材料,并研究了PMN含量对材料阻尼性能、压缩生热、压电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MN可有效改善材料的阻尼性能,并且可以降低材料因阻尼效应而产生的温度升高,... 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了铌镁锆钛酸铅(PMN)掺杂酯醚共聚聚氨酯压电阻尼材料,并研究了PMN含量对材料阻尼性能、压缩生热、压电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MN可有效改善材料的阻尼性能,并且可以降低材料因阻尼效应而产生的温度升高,同时也可赋予材料一定的压电性,但当PMN含量过高时反而不利于材料阻尼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材料 压电性能 PMN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掺杂的NaGdF_4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合成与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艳红 臧国凤 +1 位作者 马晶 刘宇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82-987,共6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掺杂浓度的NaGdF4:Re(Re=Tm3+,Er3+,Yb3+)上转换发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子扫描电镜(SEM)和上转换发射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XRD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均为六方结构NaGdF4。估算的平均晶粒尺寸为41...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掺杂浓度的NaGdF4:Re(Re=Tm3+,Er3+,Yb3+)上转换发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子扫描电镜(SEM)和上转换发射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XRD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均为六方结构NaGdF4。估算的平均晶粒尺寸为41~43 nm。在980 nm红外光激发下,Er3+和Yb3+共掺杂的NaGdF4发光粉发出分别来自于Er3+离子2H11/2,4S3/2→4I15/2跃迁的绿光和4F9/2→4I15/2跃迁的红光发射,Tm3+和Yb3+共掺杂的NaGdF4发光粉发出分别来自Tm3+离子的1G4→3H6跃迁的蓝光、1G4→3F4和3F2,3→3H6跃迁的红光和3H4→3H6跃迁的近红外光发射。Er3+,Tm3+和Yb3+共掺杂的NaGdF4发光粉的发光强度及红、绿、蓝光发射的相对强度受Yb3+离子掺杂浓度的影响。对样品中可能的上转换发光机制进行了讨论。计算的色坐标显示:可通过改变掺杂离子浓度对上转换发光的颜色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GdF4:Re 水热法 发光粉 上转换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用可降解聚合物暂堵剂的研制
19
作者 田智元 齐舵 +3 位作者 王海波 张馨鹏 郭宝华 徐军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1,共8页
生物可降解聚酯类暂堵剂的降解性较好,对储层伤害较小,但是具有耐温性不足、封堵强度较小、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导致其目前难以广泛应用。为了满足更高温度条件下暂堵剂的需求,采用水解速率更慢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和聚酰胺6(PA6... 生物可降解聚酯类暂堵剂的降解性较好,对储层伤害较小,但是具有耐温性不足、封堵强度较小、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导致其目前难以广泛应用。为了满足更高温度条件下暂堵剂的需求,采用水解速率更慢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和聚酰胺6(PA6)熔融共混,并加入环氧扩链剂ADR提高共混物的相容性,制备出耐温性能较好、封堵强度较高,并且降解速率可调控的可降解暂堵剂。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出的暂堵剂具有较好的降解性能,暂堵剂在120~150℃钻井液条件下(pH=10的NaOH水溶液)降解20~60 d后的失重率均大于80%;当共混比例为70%PBT/30%PA6,并加入1.5%ADR时,暂堵剂的抗压强度可达91 MPa、150℃降解16 h后仍大于70 MPa;与钻井液的配伍性较好,并且封堵性能优良,120℃降解14 d后仍然具有2 MPa的封堵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 聚酰胺6(PA6) 暂堵剂 可控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苑晓宇 马伟民 +1 位作者 闻雷 杨化仁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3-669,共7页
热电池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温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热电池性能的提高,研究与开发新型热电池正极材料是提高热电池性能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热电池的氧化物正极材料和硫化物正极材料及... 热电池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温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热电池性能的提高,研究与开发新型热电池正极材料是提高热电池性能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热电池的氧化物正极材料和硫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合成方法和表征手段,比较了几种不同热电池正极材料的特性及存在的问题。简要叙述了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展望并提出了不断探索新型热电池正极材料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池 正极材料 CoS2 合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