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半圆管夹套内充分发展层流流动与换热特性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雅侠 王航 吴剑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96-2803,共8页
根据螺旋半圆管夹套的结构特点,提出了简化的物理模型;采用数值方法求解了恒定热负荷条件下夹套内流体充分发展的层流流场和温度场,并与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测得的速度场和已有的传热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夹套的结构和换热流体Prandt... 根据螺旋半圆管夹套的结构特点,提出了简化的物理模型;采用数值方法求解了恒定热负荷条件下夹套内流体充分发展的层流流场和温度场,并与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测得的速度场和已有的传热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夹套的结构和换热流体Prandtl数Pr对夹套内流体流动及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层流状态下,夹套管的横截面上存在两涡结构的二次流;随着曲率k的增大,二次流函数值增大,二次涡的强度增强,流动阻力增加。二次流对夹套内的换热起强化作用,k值越大,换热流体的Pr越小,二次流的相对强化换热作用越明显。增大k或Pr可以强化夹套内的换热,但强化效果不同;夹套内换热面的中心部位是需要强化换热的重点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半圆管夹套 流动特性 强化传热 二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TiC-M_7C_3金属复合涂层 被引量:2
2
作者 宗琳 刘政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1-143,共3页
为提高钢基材的耐磨性能,采用等离子堆焊技术,制备了原位自生M7C3-TiC增强铁基堆焊层。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显微硬度计对堆焊层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堆焊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堆焊层表... 为提高钢基材的耐磨性能,采用等离子堆焊技术,制备了原位自生M7C3-TiC增强铁基堆焊层。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显微硬度计对堆焊层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堆焊层与基体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堆焊层表层组织由马氏体、(Fe,Cr)7C3和TiC构成;初生(Fe,Cr)7C3呈六边形,晶粒尺寸较大,均匀弥散分布在堆焊层中,TiC颗粒呈开花状、立方体或团聚状;堆焊层硬度从基体到表面呈合理的梯度分布,较基体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堆焊 原位自生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硼铁基耐磨复合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宗琳 刘政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6-118,共3页
采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制备硼化物强化铁基堆焊合金,借助OM、SEM和XRD等方法对合金组织和硼化物相形貌进行了分析,并与未加入硼的Fe-Cr-C堆焊合金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向堆焊合金中加入2.5%硼,能诱发基体的马氏体转变,使堆焊层形成大量硼化... 采用等离子熔覆技术制备硼化物强化铁基堆焊合金,借助OM、SEM和XRD等方法对合金组织和硼化物相形貌进行了分析,并与未加入硼的Fe-Cr-C堆焊合金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向堆焊合金中加入2.5%硼,能诱发基体的马氏体转变,使堆焊层形成大量硼化物,从而改善耐磨性;硼化物由大量层片状M23(C,B)6和少量蜂窝状M7(C,B)3相组成,BC4与Cr2B的数量较少;加入2.5%硼的堆焊层中形成的大量高硬度硼化物分布在具有较高强韧性的马氏体和奥氏体上,使其具有最佳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焊 组织 耐磨性 硬质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圆截面螺旋通道内三维层流流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田晓行 李雅侠 《冶金能源》 2012年第2期17-20,27,共5页
实验研究了外壁面为弯边和直边的两种螺旋通道内流体层流流动特性。给出了直角坐标下三维速度分布,并经过坐标变换研究了正交螺旋坐标系下轴向速度和二次流速度分布。结果表明:外壁为弯边的半圆形截面螺旋通道,横截面上轴向速度最大值... 实验研究了外壁面为弯边和直边的两种螺旋通道内流体层流流动特性。给出了直角坐标下三维速度分布,并经过坐标变换研究了正交螺旋坐标系下轴向速度和二次流速度分布。结果表明:外壁为弯边的半圆形截面螺旋通道,横截面上轴向速度最大值只有一个,二次流为恒定的两涡结构;外壁为直边的半圆形截面螺旋通道,横截面上轴向速度的最大值有两个,二次流存在由两涡结构向四涡结构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通道 半圆形截面 轴向速度 二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